資源簡介 專題研究 3 常見物質的制備實驗分析1.氣體制備過程涉及的“五大裝置”(1)常見的氣體發生裝置 A B CA裝置:固+固氣體,用于制備:O2(KClO3、KMnO4分解)、NH3[NH4Cl和Ca(OH)2反應]、CH4(CH3COONa和堿石灰反應)。B裝置:固(液)+液氣體,用于制備:SO2(Cu和濃硫酸反應)、Cl2、HCl、C2H4等。C裝置:固+液―→氣體,用于制備:H2、CO2、NO、NO2、O2(H2O2和MnO2反應)、NH3(CaO或NaOH固體或堿石灰和濃氨水反應)、SO2(Na2SO3和濃硫酸反應)、Cl2(KMnO4和濃鹽酸反應)。(2)常見的凈化裝置——用于除去氣體中的雜質氣體(3)常見的氣體收集裝置(4)常見的量氣裝置——通過排液法測量氣體的體積(5)有毒氣體的處理裝置2.實驗操作中需注意的問題(1)實驗操作順序。如與氣體有關實驗的操作:裝置選擇與連接→氣密性檢驗→裝固體藥品→加液體藥品→開始實驗(按程序)→拆卸儀器→其他處理等。(2)加熱操作的要求。主體實驗加熱前一般應先用原料氣趕走空氣后,再點燃酒精燈,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還原CuO、CO還原Fe2O3等;二是保證產品純度,如制備Mg3N2、CuCl2等。反應結束時,應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原料氣直到冷卻為止。(3)尾氣處理方法。有毒氣體常采用溶液(或固體)吸收或將之點燃的方法處理,無毒氣體直接排放。(4)特殊的實驗裝置。①制取在空氣中易吸水、潮解以及水解的物質(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質時,往往在裝置末端再接一個干燥裝置,以防止空氣中水蒸氣進入。②用堿石灰吸收測定實驗中生成CO2的質量時,前面要干燥,末端要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CO2進入。考向1| 常見氣體的制備1.(2022·江蘇卷)實驗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實驗裝置和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制取SO2氣體B.用裝置乙制取SO2水溶液C.用裝置丙吸收尾氣中的SO2D.用干燥pH試紙檢驗SO2水溶液的酸性C 解析:60%硫酸和NaHSO3(s)可發生反應: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裝置甲可以制取SO2氣體,A正確;氣體通入液體時“長進短出”,裝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B正確;SO2不與飽和NaHSO3溶液發生反應,因此裝置丙不能吸收尾氣中的SO2,C錯誤;SO2水溶液顯酸性,可用干燥的pH試紙檢驗其酸性,D正確。2.(2022·廣東卷)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反應生成Cl2后,按照凈化、收集、性質檢驗及尾氣處理的順序進行實驗。下列裝置(“→”表示氣流方向)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D 解析:濃鹽酸易揮發,制備的氯氣中含有HCl,可用飽和食鹽水除去HCl,氯氣可用濃硫酸干燥,A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濕潤的紅布條褪色,干燥的紅布條不褪色,可驗證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C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應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D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3.實驗室制備下列氣體所選試劑、制備裝置及收集方法均合理的是( )選項 氣體 試劑 制備裝置 收集方法A CO2 塊狀石灰石+稀硫酸 c dB Cl2 MnO2+濃鹽酸 a fC O2 KClO3+MnO2 b fD NH3 NH4NO3+Ca(OH)2 b eC 解析: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會覆蓋在石灰石表面,阻礙反應的繼續進行,所以不用石灰石與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A錯誤;MnO2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能反應制取Cl2,由于Cl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錯誤;KClO3在MnO2催化下加熱分解生成O2,O2難溶于水,可選擇排水法收集,C正確;NH4NO3受熱分解易爆炸,不能用來制取氨氣,可用NH4Cl,D錯誤。有關氣體實驗的思維模型考向2| 常見非氣態物質的制備4.(2023·湖北卷)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夾持及加熱裝置略)制備高純白磷的流程如下:紅磷(s)無色液體與P4(g)白磷(s)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紅磷使用前洗滌以除去表面雜質B.將紅磷轉入裝置,抽真空后加熱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氣C.從a口通入冷凝水,升溫使紅磷轉化D.冷凝管外壁出現白磷,冷卻后在氮氣氛圍下收集C 解析:紅磷表面有被氧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因此紅磷在使用前應洗滌,A正確;在紅磷轉入裝置后,真空環境能降低物質的熔、沸點,有利于紅磷轉化為白磷,由于抽真空時不能完全去除水和氧氣,抽真空后,在低于紅磷轉化為白磷的溫度下加熱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氣,保證無氧無水環境,完全去除氧氣和水后,升溫至轉化溫度發生轉化,B正確;由圖可知,從a口通入冷凝水,空氣無法排出,冷凝水不能充滿整個冷凝管,從b口通入冷凝水,空氣從a口排出,冷凝水可以充滿冷凝管,C錯誤;白磷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因此在收集白磷時應將反應裝置冷卻,再在氮氣氛圍的條件下收集白磷,D正確。5.實驗室模擬制備亞硝酰硫酸(NOSO4H)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已知:亞硝酰硫酸溶于硫酸,遇水易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A中應使用70%的硫酸B.裝置B、D中濃硫酸作用不同C.裝置C中的反應為SO2+HNO3===NOSO4HD.虛線框內的裝置可以換為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B 解析:利用亞硫酸鈉固體和硫酸反應制備二氧化硫氣體,98%的濃硫酸很難電離出H+,故一般選用70%的硫酸,A正確;亞硝酰硫酸遇水易分解,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干燥SO2氣體,防止水蒸氣進入裝置C中,裝置D中濃硫酸的作用是防止裝置E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C中,B錯誤;裝置C中的反應為SO2+HNO3===NOSO4H,C正確;虛線框內的裝置可以換為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既可以吸收尾氣又可以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C,D正確。(共19張PPT)專題三 元素及其化合物專題研究 3 常見物質的制備實驗分析1.氣體制備過程涉及的“五大裝置”(1)常見的氣體發生裝置(2)常見的凈化裝置——用于除去氣體中的雜質氣體(3)常見的氣體收集裝置(4)常見的量氣裝置——通過排液法測量氣體的體積(5)有毒氣體的處理裝置2.實驗操作中需注意的問題(1)實驗操作順序。如與氣體有關實驗的操作:裝置選擇與連接→氣密性檢驗→裝固體藥品→加液體藥品→開始實驗(按程序)→拆卸儀器→其他處理等。(2)加熱操作的要求。主體實驗加熱前一般應先用原料氣趕走空氣后,再點燃酒精燈,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還原CuO、CO還原Fe2O3等;二是保證產品純度,如制備Mg3N2、CuCl2等。反應結束時,應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原料氣直到冷卻為止。(3)尾氣處理方法。有毒氣體常采用溶液(或固體)吸收或將之點燃的方法處理,無毒氣體直接排放。(4)特殊的實驗裝置。①制取在空氣中易吸水、潮解以及水解的物質(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質時,往往在裝置末端再接一個干燥裝置,以防止空氣中水蒸氣進入。②用堿石灰吸收測定實驗中生成CO2的質量時,前面要干燥,末端要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CO2進入。考向1| 常見氣體的制備1.(2022·江蘇卷)實驗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實驗裝置和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制取SO2氣體B.用裝置乙制取SO2水溶液C.用裝置丙吸收尾氣中的SO2D.用干燥pH試紙檢驗SO2水溶液的酸性√C 解析:60%硫酸和NaHSO3(s)可發生反應: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裝置甲可以制取SO2氣體,A正確;氣體通入液體時“長進短出”,裝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B正確;SO2不與飽和NaHSO3溶液發生反應,因此裝置丙不能吸收尾氣中的SO2,C錯誤;SO2水溶液顯酸性,可用干燥的pH試紙檢驗其酸性,D正確。2.(2022·廣東卷)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反應生成Cl2后,按照凈化、收集、性質檢驗及尾氣處理的順序進行實驗。下列裝置(“→”表示氣流方向)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D 解析:濃鹽酸易揮發,制備的氯氣中含有HCl,可用飽和食鹽水除去HCl,氯氣可用濃硫酸干燥,A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濕潤的紅布條褪色,干燥的紅布條不褪色,可驗證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C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應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D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3.實驗室制備下列氣體所選試劑、制備裝置及收集方法均合理的是( )選項 氣體 試劑 制備裝置 收集方法A CO2 塊狀石灰石+稀硫酸 c dB Cl2 MnO2+濃鹽酸 a fC O2 KClO3+MnO2 b fD NH3 NH4NO3+Ca(OH)2 b e√C 解析: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會覆蓋在石灰石表面,阻礙反應的繼續進行,所以不用石灰石與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A錯誤;MnO2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能反應制取Cl2,由于Cl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錯誤;KClO3在MnO2催化下加熱分解生成O2,O2難溶于水,可選擇排水法收集,C正確;NH4NO3受熱分解易爆炸,不能用來制取氨氣,可用NH4Cl,D錯誤。有關氣體實驗的思維模型考向2| 常見非氣態物質的制備4.(2023·湖北卷)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夾持及加熱裝置略)制備高純白磷的流程如下: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紅磷使用前洗滌以除去表面雜質B.將紅磷轉入裝置,抽真空后加熱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氣C.從a口通入冷凝水,升溫使紅磷轉化D.冷凝管外壁出現白磷,冷卻后在氮氣氛圍下收集√C 解析:紅磷表面有被氧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因此紅磷在使用前應洗滌,A正確;在紅磷轉入裝置后,真空環境能降低物質的熔、沸點,有利于紅磷轉化為白磷,由于抽真空時不能完全去除水和氧氣,抽真空后,在低于紅磷轉化為白磷的溫度下加熱外管以去除水和氧氣,保證無氧無水環境,完全去除氧氣和水后,升溫至轉化溫度發生轉化,B正確;由圖可知,從a口通入冷凝水,空氣無法排出,冷凝水不能充滿整個冷凝管,從b口通入冷凝水,空氣從a口排出,冷凝水可以充滿冷凝管,C錯誤;白磷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因此在收集白磷時應將反應裝置冷卻,再在氮氣氛圍的條件下收集白磷,D正確。5.實驗室模擬制備亞硝酰硫酸(NOSO4H)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已知:亞硝酰硫酸溶于硫酸,遇水易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A中應使用70%的硫酸B.裝置B、D中濃硫酸作用不同C.裝置C中的反應為SO2+HNO3===NOSO4HD.虛線框內的裝置可以換為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B 解析:利用亞硫酸鈉固體和硫酸反應制備二氧化硫氣體,98%的濃硫酸很難電離出H+,故一般選用70%的硫酸,A正確;亞硝酰硫酸遇水易分解,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干燥SO2氣體,防止水蒸氣進入裝置C中,裝置D中濃硫酸的作用是防止裝置E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C中,B錯誤;裝置C中的反應為SO2+HNO3===NOSO4H,C正確;虛線框內的裝置可以換為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既可以吸收尾氣又可以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C,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三專題研究3常見物質的制備實驗分析課件.ppt 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研究3常見物質的制備實驗分析學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