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學科:語文 年級:二年級(人教版)教學目標:1、會認 5 個生字,會寫 4 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誦古詩。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課件、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 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 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 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齊讀。師注意指導“凈慈寺 ” 的讀音及題目的停頓。相機解釋“凈慈寺 ”和“林子方 ”。從題目當 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詩題是什么意思?(詩人楊萬里)早晨從凈慈 寺出來送別他的朋友林子方。介紹作者楊萬里。1.楊萬里這位詩人大家一定很熟悉,還記得我們學過他的哪些詩 嗎?你能來背一背嗎?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楊萬里的一首詩,是關于荷花的,你們看 過荷花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美麗的荷花荷葉圖。我們一起欣賞 一下。(課件出示:荷花、荷葉、最后定格。)3、你能用幾個詞或一句話來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嗎?能具體些 嗎?(指導:你可以說它的形狀、顏色,或者你的感受)[設計意圖]:很多的學生從未見過荷花,這對于學習這首古詩造 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課前,讓學生花一部分時間讓學生欣賞西湖美 麗風光,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產生一種閱讀期待。古詩的教學 步驟一般分為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四部分。接下來再次 讓學生欣賞定格的荷花蓮葉圖,用詞語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讓學生從整體上、宏觀上認識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為下面的學習作 好鋪墊。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1、楊萬里看到這樣的美景,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傳誦至今, 它就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詩題,強調“曉 ”“慈 ”的寫 法。)解詩題:從詩題,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導:從詩題中找出時間、地點、人物。帶著這樣的理解你再讀一讀詩題。) 2.我們來看這首詩。出示全詩。初讀全詩:(1)想要學好詩,首先我們就要把詩讀正確,讀通順。下面請 同學們放開聲音讀一讀這首詩,如果有拿不準的字可以請教老師或同 學,讀不通順的地方要多讀幾遍。(2)學生自讀,師巡視,了解讀書情況。(3)指讀,正音。3、詩,我們已經會讀了,你還讀懂了些什么?讓學生自由說自己的理解。教師不作更多的評價。(你怎么知道 的?課前查閱工具書可是一個好習慣。語言的理解很多時候都是只可 意會不可言傳的。)三、品讀詩句,感悟詩情1、同學們,從題目來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可詩中著重寫的是荷 花和荷葉,(板書)詩中描繪了怎樣迷人的風光呢?我們一起來欣賞 一下。(課件出示一組荷花蓮葉圖。)2、學習: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1)誰能用詞語來形容一下荷花、荷葉的顏色。() 的荷葉 () 的荷花(2)荷葉是嫩綠的,碧綠的、鮮綠的,荷花是紅艷艷的,紅彤 彤的,那么詩中又是怎樣來寫這種綠、這種紅的?(3)板書:無窮 碧 別樣紅指導朗讀:讀出荷花之紅,蓮葉之綠。3、探究原因,深入詩情:荷葉為什么是無窮碧,荷花又是別樣 紅的呢?帶著問題去詩中尋找原因吧。(出示全詩。)☆荷葉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覺是?你能用幾個詞說一說荷葉的多嗎?你 來讀一讀,讀出荷葉之多。(2)教師語言描述:滿湖的荷葉,挨挨擠擠的,一眼望不到邊, 仿佛與天相連。遠遠望去,綠得讓人心曠神怡,綠得讓人陶醉。(3)指導朗讀:讀出蓮葉之多,之綠、之美。 ☆陽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么樣的太陽?在明媚的陽光下,你看到了怎樣的荷 花?(2)指導朗讀:讀出燦爛陽光普照下荷花之紅艷。 ☆特殊時節---“六月 ”:(1)展開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 時節,這時荷葉長得,荷花開得,六月早晨的陽光,映照在荷花上, 荷花就顯得更了,也許早晨的荷葉上還有,荷花上還有----,充分展開你想像的翅膀,讓這美麗的畫面出現你的眼前。誰說一說。(2)指導朗讀:讀出西湖六月美不勝收的風情。 ☆作者心情---體會贊美、喜愛、愉快之情。(1)詩中哪個詞,表達出詩人對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獨鐘?想 一想“畢竟 ”這個詞體現了作者那些感情?(贊美、喜愛,愉快)(2)指導朗讀:讀出心情的愉快與對美景的贊美之情。 ☆寫作背景--為友人升遷而高興(1)這是送別詩,送別應該是傷感的、依依不舍的,為什么詩 人那么的喜悅?這是還有一個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楊萬里和林子方是 多年的好友,他們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 連升兩級,將離開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為好朋友楊萬里能 不高興嗎?(2)同學們,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學,你去送他, 這時,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現 在我們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這種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 的蓮葉,他看到的荷花。4、回歸整體,讀中悟情。(1)指導朗讀:讀出美景,讀出愉悅之情。(2)朗讀評價,讓詩情融入學生的朗讀。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情 ”詩中的語言極其簡練但卻很傳神, 如何體會詩中所描繪的情境?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 感受詩的美,詩的純粹,詩的境界。在教學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讓學 生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讓這美麗的畫面出現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 可以降低說話的難度,在看幻燈說之后,其實也可以讓好的學生不看 前面幻燈講,以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四、入情入境,讀寫結合。1、古人常以詩明志,以詩寄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是一 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了對 友人的眷戀。誰來吟誦這首詩,重現千年前的這場送別。(配樂)2、編寫故事:“時光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楊萬里…… (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來到西子湖畔…… ” (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的美景。)學生在朗讀中情感得到一種升華,這時,引導學生吟誦詩句,必 能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讓學生分別擔任楊萬里,林子方的角色來領 悟詩情,必能使課堂達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編寫,則能讓學生用自 己的語言再現詩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讀寫結合,有效地體現了語文的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五、課外拓展,豐富積累1、沒有完成故事編寫的同學下課后繼續完成。2、收集《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等送別 詩,感受《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與這類詩的不同。六、課堂小結《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別具風格的送別詩,我們在充分感知 這一點的同時,同時也了解了送別詩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種范例,在 這個環節,努力拓展生我們的閱讀面,去讀詩,去品詩,進一步提升 語文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