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酯 油脂 一些有水果香味的酯找出下列酯中共同的結構特點——酯基一、酯1、定義:酸(R—COOH)和醇(R′—OH)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2、結構特點:結構簡式:官能團:酯基—C—O—O—COO—3、命名:某酸某酯4、化學性質——酯的水解反應酯在酸或堿存在的條件下能與水發生水解反應,生成醇和酸(或鹽)。(1)酸性條件(2)堿性條件酸性條件下,酯水解為可逆反應,生成酸和醇。堿性條件下,酯水解徹底,生成酸對應的鹽和醇。從化學鍵斷裂和生成的角度,分析酯的水解反應的特點。一、酯請完成下列酯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HCOOCH3甲酸甲酯2、CH3CH2COOC2H5丙酸乙酯二、油脂1.概念:高級脂肪酸(RCOOH,R表示烴基,其中的碳原子數一般多達十幾個)和甘油(丙三醇)發生酯化反應的產物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C17H35COOH甘油(丙三醇)2、分類:油脂分為油和脂肪兩類。(1)、油:常溫下呈液態,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2)、脂肪:常溫下呈固態,如牛油、羊油等動物油。二、油脂脂在小腸內受酶的催化作用而水解,生成的高級脂肪酸和甘油作為人體的營養成分被腸壁吸收,同時提供人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油脂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存和供應熱能,在代謝中可以提供的能量比糖類和蛋白質約高一倍。一克油脂在體內完全氧化時,大約可以產生39.3千焦的熱能。油脂與健康人體中的脂肪約占體重的10%~20%。他們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備用能源。當人進食量小,攝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機體消耗的能量時,人體就會通過消耗脂肪以提供能量,此時人就會消瘦。健康人每天的油脂攝入量是25克,缺油不可,但是過量卻是肥胖的罪魁禍首,油脂也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可以用來制造肥皂和油漆等。3、油脂的化學性質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在小燒杯中加入約5 g新鮮動物脂肪(如牛油)和6 mL95%的乙醇,微熱使脂肪完全溶解。在(1)的反應液中加入6 mL 40%的氫氧化鈉溶液,邊攪拌,邊小心加熱,直至反應液變成黃棕色黏稠狀。用玻璃棒蘸取反應液,滴入裝有熱水的試管中,振蕩。在(2)的反應液中加入60 mL熱的飽和食鹽水,攪拌,觀察浮在液面上的固體物質。用藥匙將固體物質取出,用濾紙或紗布瀝干,擠壓成塊,觀察,并與日常使用的肥皂作比較。脂肪逐漸溶解脂肪易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無油脂滴浮在液面上反應液中的油脂已完全反應液面浮起固體物質制得肥皂實驗探究:油脂制肥皂油脂在酸或堿存在的條件下,可以加快發生水解反應。(1)皂化反應: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鈉 甘油3、油脂的化學性質(2)酸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3H2O3C17H35COOH+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3、油脂的化學性質肥皂的去污作用硬脂酸鈉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鈉離子和硬脂酸根離子(C17H35COO-)。硬脂酸根離子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CH3(CH2)16—]與油脂的親和力大,是親油基團;另一部分(—COO—)與水的親和力大,是親水基團。將沾了油污的衣物擦上肥皂搓洗時,硬脂酸根離子一頭“拉著油”,另一頭“拉著水”,將油污“拖下水”,從而將衣物洗凈。合成洗滌劑的分子也由親水基團和親油基團兩部分組成,它的去污原理與肥皂相似。拓展視野下列關于油脂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油脂難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油脂和水的混合物B.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熔、沸點C.油脂都是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有機化合物中,官能團決定該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和特征反應。我們可以根據其特征反應來鑒別物質或預測物質可能的性質。學科提煉在化學研究中,可以通過儀器分析方法獲得有關信息,確定有機化合物中所含的官能團,從而解析該有機物可能的結構和性質。1、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在下列各反應類型中,它能發生的反應有( )①取代 ②加成?、壑脫Q ④水解?、蒗セ、拗泻汀、哐趸?br/>A.①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⑥C.①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⑦A2、山梨酸是一種常用的食品防腐劑,其結構簡式為:CH3—CH=CH—CH=CH—COOH。下列關于山梨酸性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可與鈉反應B.可與碳酸鈉溶液反應C.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取代反應D.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