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鄉下人家》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教學目的】1.能夠想象畫面,初步感知鄉下風景的美。2.抓住關鍵語句,深入體會鄉下風景的獨特迷人。3.學以致用,嘗試描寫一處景。【教學重難點】1.能夠想象畫面,初步感知鄉下風景的美。2.抓住關鍵語句,深入體會鄉下風景的獨特迷人。【教學流程】導入【板書:鄉下】誰來讀一讀這個詞兒?(指名讀)你想說點什么?鄉村從來就沒有老過,它在千年前詩人的筆下,它還在現代作家陳醉云的文字里,這堂課,我們一起到鄉村人家走走、看看【完整板書】讀一讀題目,感覺缺那么一點點味道,不急,等我們上完這一課再來讀,也許會不一樣哦。初讀文章,想象畫面過渡:打開課本到第4頁,放聲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哦!談談你讀完第一遍的感受。指名回答(2-3人)想聽聽老師讀完第一遍的感受么?我就覺得陳醉云的這篇文章里,藏著好多幅畫兒。不信,你們再讀一讀,這一輪,跟你的同桌合作朗讀,你一個自然段我一個自然段。再一起找一找,你倆能讀出幾幅畫兒呢?指名回答你能嘗試著給每幅畫起個名兒么?誰來讀一讀學習要求(想象畫面1.迅速瀏覽全文,圈一圈景物;2.小組交流: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幅畫的內容。)哪個小組來分享一下你們看到的畫兒。我們學校四2班的同學就把自己讀出來的畫面畫出來了,想不想看看?一一張貼上黑板,從景物位置著手,屋前瓜架、門前鮮花、屋后綠竹、林中雞群、河中戲鴨、門前晚餐、瓜架蟲吟;抓景物特征,瓜藤攀棚架、花兒次第開、竹下探筍、雞鴨覓食、自在晚餐、秋蟲夜吟。不是所有的畫面都可以具象化地畫出來,像這個秋蟲夜吟就適合美美想象、靜靜地感受。來,看著畫面,我請幾個人合作,再來讀一讀文章相應的內容。這一幅幅畫面便構成了鄉下人家獨有的農家風光,這里沒有高樓林立,沒有車水馬龍,只有那依山傍水的靜謐。三、品味語言,體會獨特過渡:讓我們追隨著作者的目光,到鄉下人的屋前屋后看看。點擊出示——鄉下人家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當花兒落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長長的藤,綠綠的葉。有些人家……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還有些人家,……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品味語言1.讀一讀文字,在你覺得比較生動的語句旁寫寫批注。2.小組內說說自己的閱讀收獲。)哪一小組先來給我們展示?1.關注顏色+景物的描寫美——青的、紅的瓜,綠綠的葉,碧綠的藤和葉,在色彩的搭配下,構成了農舍的裝飾品,是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請你把它的別有風趣送進朗讀。(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出示:瓜有青的有紅的,葉很綠,藤和葉是碧綠的……【兩句同在一個畫面】指名讀,發現了什么?顏色+景物的表達方式讓人讀起來更感覺活潑,更有美感,誰再來讀一讀。2.關注動感十足的詞——“攀”“爬”“探”,給你怎樣的感覺?對呀,像小孩兒一樣快活,感覺它們好調皮,生長得好歡快,鄉下的生活太灑脫了,它們高興怎么長就怎么長,高興往哪兒長,就往哪兒長。誰能試著把這份自由送進朗讀?誰能把這份自在送進朗讀?(鄉下人家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3.關注長短句結合的表達方式——看看老師給這三段話變個身,你發現了什么?有長句,有短句,給我們怎樣的感覺?長短句的結合,讀起來節奏輕快,讓人感覺特別活潑。請三位同學再來讀一讀。我給你們配上音樂。四、筆尖流淌,模仿創作過渡:有顏色、有動感十足的詞,還有那長短句相結合的表達方式,讓我們對鄉下人家屋前屋后、門前的景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你們能試著模仿這樣的感覺,也來為這些圖片配上文字嗎?出示語文園地的三幅圖。要求:任選一幅,配上文字。也可以寫寫自己最喜歡的某一處景。配樂,學生作業哪位小作家先來展示你的作品?總結提升這堂課,我們追隨陳醉云的文字,想象畫面,抓住關鍵詞句,領略了鄉下人家屋前瓜架、門前鮮花和雨后春筍的獨特風景(板書:獨特風景),感受到鄉下一切事物的自由與灑脫。這會兒,如果讓你們再讀課題,你會怎么讀?(指名讀、說,此刻你想表達怎樣的感受)別有風趣的農村風光還不僅于此,下一節課,我們繼續讀文,領略絕美的農家風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