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民族大團結無窮之路我國少數民族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有四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存在,封建地主經濟占統治地位的有30多個民族,當時有3000多萬人口;處于封建農奴制的約400萬人口;處于奴隸制的,當時約有100萬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殘余的,當時約有60萬人口。西藏 農奴制四川 彝族奴隸社會云南 佤族原始社會壹一條下山路(圖源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圖源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十五年被轉賣十一次案例表越西縣瓦吉木鄉非彝根噶西蘇嘎惹(圖源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一、一條下山路一、一條下山路材料一:阿土勒爾村坐落于大涼山腹地的古里拉達大峽谷深處,距縣城72 公里,有100 余戶480 多人,曾經是典型的貧困落后山村。該村勒爾組位于海拔約1400 米的懸崖之上,高低落差約800 米,過去村民主要靠12 段218 級藤條和木棒編成的“天梯”出入。抬頭是懸崖峭壁,低頭是深溝險壑,有些地方能下腳的空間還不到半個腳掌大……村里的孩子們每進出一趟都戰戰兢兢,村民和扶貧干部每翻越一次都猶如在“鬼門關”走了一遭。——阿克鳩射《我的“懸崖村”和<懸崖村>》一、一條下山路閱讀材料思考:阻礙懸崖村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行路難制約著阿土勒爾村脫貧致富,修路一直是村民最大的期盼。一、一條下山路為改善“懸崖村”艱難的出行條件,涼山州和昭覺縣撥款將藤梯升級為鋼梯。修好鋼梯不到4 個月……慕名而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阿克鳩射《我的“懸崖村”和<懸崖村>》一、一條下山路2020 年5 月12 日至14 日,“懸崖村”84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44 人走下懸崖,離開已經生活了7 代人的山村,搬至72 公里外昭覺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懸崖之上的生活從此成為記憶。想一想:搬下懸崖后還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嗎?問題當然不止于此。比如錢,從何而來?搬出來以后,如何謀生?國家要做的還有很多。找一找:觀察左側的圖片,思考并總結國家采取了哪些方法解決了懸崖村的難題。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①聯合企業,修建現代農業產業園。②抽調有經驗的公務員,和高學歷的年輕扶貧隊員駐村對口幫扶。③……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昭覺縣等7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被稱為“中國最貧困角落”之一的大涼山整體擺脫貧困。曾經的“懸崖村”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從2076元增加到8918元,實現了“一步跨千年”后的第二次歷史飛躍。貳守望生命路記起了兒時家門口的那片還是田地轉經的奶奶裹著藏毯遠看湖面漣漪靜靠在她的膝旁聽她講述解放記憶窮苦的農民翻身歌唱在這還是先例伴隨著金色陽光灑照在這世界屋脊青色的巨龍穿過凍土封鎖的雪域圣地她看見貢嘎銀色巨鳥騰空起飛她聽見瑪尼堆旁318的音軌高樓大廈富立原本荒蕪的大地時代號角吹滅原本貧富的差異在我兩歲那年有人曾為這里犧牲上學時老師告訴我他的名字叫孔繁森現在我學著他腳步踏遍每個鄉村缺氧不缺精神 老西藏的傳承大學畢業的冬季我分配到了多地基層公務員的經歷我看到了新的生氣逐漸繁華的經濟看病的費用也降低人們臉上的笑意是精準扶貧的意義想一想:請在歌詞中找一找西藏發生變化的原因二、守望生命路1959年,西藏進行民主改革,徹底消滅封建農奴制。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進藏干部加強當地建設“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2001年,青藏鐵路二期工程開始修建。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是青藏鐵路面臨的三大世界性難題。每年有數萬工人在海拔4000米至5072米的唐古拉山作業。二、守望生命路依斯瑪義·賽里木江(塔吉克族)“馬背院士”吳天一二、守望生命路6次車禍14處骨折100天1根肋骨耳膜穿孔雙眼白內障慢性高原心臟病二、守望生命路“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2021感動中國頒獎詞2001年,青藏鐵路修建,吳天一和醫療團隊的目標是“不死一個人”,他們按照最高標準,制定了縝密周全的醫療救助體系,而最終5年14萬筑路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被國際醫學界稱為高原醫學的奇跡。叁共走繁榮路秦朝漢朝北魏唐朝清朝鮮卑族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融合形成回族,促進各族經濟文化發展與交融土爾扈特部回歸,彰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開啟大一統時代昭君出塞,促進文化交流、民族交往“天可汗”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元朝各民族友好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之一三、共走繁榮路文成公主入藏五星出東方錦護臂彝海結盟紀念碑三、共走繁榮路(一)背景歷史特點:現實情況: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 歷代大都采取“因俗而治” 。各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建立了密切又廣泛的聯系。我國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格局。(二)含義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前提范圍權力(核心)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三、共走繁榮路1949年《共同綱領》中,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三)確立過程請閱讀教材P60,結合時間軸梳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過程三、共走繁榮路以團結之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習近平十九大報告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走繁榮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