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在華夏大地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里,我們見證了無數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故事。為我們鑄就了獨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而這精神的脊梁,便是中國人文精神的生動體現。在新時代更應發揚光大,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弘揚中華人文精神》(統編版)七年級下7.1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弘揚中華人文精神第七課第三單元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目標核心素養:學習和理解中華人文精神的豐富內涵,堅定文化自信。學習目標:道德修養常見考查方式:結合情境事例、古言名畫等素材,考查中華人文精神的豐富內涵。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強調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類社會和人本身發展的道理來教育世人,達到促進社會和諧、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發展出影響深遠的中華人文精神。那么你知道中華人文精神有哪些豐富內涵嗎,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 生活觀察學校開展“品優秀傳統文化,悟中華人文精神”的活動,同學們對此展開熱烈討論。我很喜歡“君子和而不同”這句話,它告訴我們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和諧共處。我讀過許多古代神話傳說,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逐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它們都蘊含著勇于追求夢想的執著精神。我特別喜歡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從曲子中就能聽出山之雄渾、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談。我非常欣賞《論語》中描寫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精神。結合以上同學的討論,談談中華人文精神對你的啟發。思維點撥“君子和而不同”蘊含著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古代神話傳說,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逐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都蘊含著勇于追求夢想的執著精神,體現著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蘊含著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好追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蘊含著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相關鏈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周易》講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認為,觀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變化,可以知曉四季轉換的規律;觀察人間萬象,可以知曉人和社會的道理,通過禮樂教化促成人類的文明。探究新知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處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學追求、生活理念等諸多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中華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探究分享在這個典故中,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求同存異,放下個人恩怨,而廉頗也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求和,最終兩人摒棄前嫌,攜手為趙國的安定團結做出了貢獻。浙江杭州某小區業主何某等人申請加裝電梯,三樓業主萬某因擔心通風、采光等問題反對,雙方僵持不下。后經區人民法院、住建局和人民調解委員會聯合調解,從專業角度分析利弊,解讀相關規定,最終電梯在原方案基礎上適度移位,雙方共同監督施工,且未增加移位費用,達成加裝電梯共識。從以上案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怎樣的處世方法?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探究新知求同存異,就是既找出共同點,找到最大公約數,又保留不同點,尊重不同意見。和而不同,就是倡導和諧相處,協調不同意見,但不盲從茍同。求同能讓人們更加親近、友善,存異則讓人們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內涵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有什么意義?求同、存異的意義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為化解當代社會沖突提供重要啟示。探究分享“歲寒三友”和“四君子”,是傳統詩詞、繪畫等文藝作品中常見的主題。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迎寒開放,故有“歲寒三友”之稱。“四君子”則是指“梅、蘭、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潔冰清,蘭的優雅樸素、高潔堅貞,竹的中空外直、寧折不彎,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寧靜,寄托著中國人對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國古代的文藝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你還知道哪些蘊含著中華人文精神的文藝作品 相關鏈接包括“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等八塊大型浮雕,生動地展現了中國人民在近現代史上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的英勇斗爭,體現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偉大精神。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這些文藝作品體現了什么思想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記述了蘭亭周圍的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體現了對生命的珍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獨特看法,呈現出超然自得的魏晉風度。探究新知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內涵及意義內涵: 各種各樣的文化表現形式都承載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意義: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對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義。相關鏈接《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有二十三萬余行,講述了傳奇英雄瑪納斯及其子孫七代帶領柯爾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瑪納斯》經久流傳、生生不息,以史詩的恢宏敘事主題和崇高演述風格凝聚民心、團結人民,給予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我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像《瑪納斯》這樣的文化遺產,既是少數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瑪納斯》承載著 的教化思想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相關鏈接《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渺,氣象萬千,壯麗恢宏。山間高崖飛瀑,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各依地勢、環境而設,與山川湖泊相輝映。《千里江山圖》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是中國山水畫的代表作,是一幅曠世杰作。《千里江山圖》生活觀察這些藝術作品蘊含著怎樣的美好學追求?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好追求探究新知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氣質形神兼備、情景交融 的美學追求內涵及作用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詩歌、舞蹈、繪畫、書法等文藝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態,而且富有獨特神韻可謂“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們追求立象盡意主張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內涵作用探究分享“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這些詩作感情真摯、樸素自然,表達了陶淵明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和儉樸、自然的生活態度,深受后人喜愛。查閱陶淵明的田園詩,談談你從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盧永根生活中極度節儉。他長期住在80年代的老房子里,家具陳舊,陳設簡單。平時穿著樸素,常穿洗得發白的舊衣服,所用的行李箱也是老舊的。飲食上也不講究,粗茶淡飯即可。然而,他卻將畢生積蓄880余萬元慷慨捐出用于教育事業,以這種反差巨大的方式展現出他對物質享受的淡泊和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詮釋了儉約自守的高尚品質。名言賞析中華民族有尚儉的傳統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尚書》節用而愛人 ——《論語》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道德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詠史》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這些名言都宣揚怎樣的生活理念?儉約自守的生活理念在個人修養方面,中和體現為內心的平和與穩定,范仲淹被貶值時依然心系天下,這種豁達正是中和的體現。泰和則是萬物安寧的愿景,它蘊含著天地萬物和諧安寧太平的美好愿景,在社會層面,中和意味著協調各方關系,找到平衡點,實現共同發展,政府制定政策時需適度平衡,避免極端。以保社會穩定繁榮。探究新知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什么內涵?中華民族倡導儉 樸、簡約的生活方式,強調不為物役,追求人與自身、人 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什么意義?有助于人們堅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有利于真正實現人的價值。相關鏈接《禮記》中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狀態,“和”是事物間相互和諧的狀態。在“中和”的狀態下,天地萬物和諧地共存發展,各得其所,繁榮興旺。《周易》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太和就是泰和,是天地萬物和諧的最理想狀態。對于人來講,“太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板書設計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中華人文精神的體現④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①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②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課堂訓練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上述精神財富( )①是中華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②彰顯了中華民族道德情操的涵養③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唯一精神動力④能夠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切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課堂訓練A2.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形成了尊道貴德的人文傳統,因而在選人用人問題上主張“陳力尚賢”“尊賢以崇德”,漸趨形成了尚賢以崇德的思想文化傳統。這告訴我們( )A.中華人文精神彰顯中華民族重視對道德情操的涵養B.中華人文精神彰顯中華民族重視對物質享受的追求C.中華人文精神彰顯中華民族重視對生活意義的探索D.中華人文精神彰顯中華民族重視對科學素質的培養D課堂訓練①“和而不同”的思想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②“和而不同”倡導和諧相處,協調不同意見③該思想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④孔子學院的標識生動彰顯了中華人文精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 孔子學院的標識采用和平鴿與地球兩種圖案的組合構成一個變體的“漢”字,整個圖案包含了“全球、漢語、和平、崛起”四層寓意。該標識既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又宣揚了孔子“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思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課堂訓練4.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建設美好世界的主張,是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徹底摒棄了冷戰思維,蘊含著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哲學思想。以下不屬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承的中華文化基因的是( )A.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B.取之有度,用之有節C.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D.四海一家,天下為公B5.古人云:“欲是深淵。”奢靡之風盛行,使人沉溺于享樂奢侈而不能自拔,喪失了心性之正,導致的是欲壑難填,久而久之就會走上玩物喪志的道路,甚至為了滿足自己不斷增長的欲望而泯滅天良。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要( )A.弘揚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B.樹立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C.掌握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D.強化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D課堂訓練教師小結人文精神承載著人類的智慧與善良,如今時代的接力棒已交到我們手中。讓我們秉持這份精神,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播撒溫暖,讓人文之光在未來綻放更璀璨的光芒。謝謝聆聽Thanks!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7.1影響深遠的人文精神(30張PPT 視頻素材).pptx 中和、泰和、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思想.mp4 盧永根院士.mp4 文脈華章.mp4 瑪納斯.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