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世界歷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觀點,綜合考察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各民族的歷史,研究和闡明人類歷史的演變,揭示演變的規律和趨勢。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八單元 20世紀下半葉世界的新變化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全書概覽第一單元: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世界上古史第二單元 中古時期的世界—世界中古史(5C-15C)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第五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七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第九單元 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世界古代史:從有人類開始到15世紀。分為上古史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1500年-20世紀初。人類由分散走向整體,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并逐步形成世界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世界現代史:20世紀初-至今。資本主義發展遭遇重大挫折,進行重大調整。社會主義誕生,與資本主義在對抗中并存發展。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第一課1.知道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2.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并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課程標準文明的概念材料1:一個文明是一個最廣泛的文化實體……文明是人類最高的文化歸類,人類文化認同的最廣范圍,人類依此與其他物種相區別。——(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2:“文明”的一般性含義,泛指人類社會的發展史。這是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社會開始分裂為各個獨特的、彼此對立的階級開始的。我們可以把從這開始迄于今日的整個人類社會泛稱為文明史。——張廣智、張廣勇:《史學:文化中的文化》材料3:一般來說: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一般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是人類特有的,動物世界沒有文明。文明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一、人類文明的產生任務一:找出文明產生的前提任務二:依據材料和課本指出文明產生的標志材料:“人類學者指出了將文明與新石器時代的部落文化區別開來的一些特征。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利、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筑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備這些特征……,但是這一組特征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上)》斯塔夫利阿諾斯任務三:閱讀課本2-3自然段,完成文明產生過程圖生產力社會分工生產效率提高階級矛盾部落戰爭前提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城市的出現、國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現、階級和私有制的產生等播種收獲定居根本動力原始社會奴隸社會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古希臘文明約公元前2千紀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約公元前3500年左右中國文明約公元前2070年古埃及文明約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印度文明約公元前3千紀海洋文 明大 河文 明以發展工商業和對外貿易為主的經濟,適應這種經濟發展要求,通常建立起城邦民主政治以發展種植農業為主的農耕經濟,一般都建立起地區性大國,實行君主專制的政治統治文明早期發展的特點:獨立發展,多元特征鄰近大河流域或海洋、位于中緯度、北溫帶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一)古代兩河流域文明1、地理環境西亞兩河流域,干旱少雨,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兩條河流中間圍成了一個肥沃的沖積平原——美索不達米亞2、發展歷程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18世紀產生最初文明蘇美爾城邦時代—一系列城市國家古巴比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一)古代兩河流域文明3、文明成果政 治文字文學傳說數學建筑軍事①制度:《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現存最早較完整的成文法典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城市成為地方行政單位②法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洪水和方舟傳說發明了60進位制,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和人工空中花園蘇美爾人最早使用戰車作戰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一)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漢謨拉比王太陽神沙瑪什權柄如果一個人傷了貴族的眼睛,還傷其眼。如果一個人折了貴族的手足,還折其手足。如果貴族階層的人打了貴族出身的人,須罰銀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隸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處割耳之刑。如果一個人盜竊了寺廟或商行的貨物,處死刑;接受贓物者也應處死刑。思考:根據圖片資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出該法典的主要特點,結合課本P4頁進行評價②同態復仇③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④保護私有財產①君權神授積極: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把習慣法歸納為成文法,使得法律更加規范,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奴隸主的任意性,有利于維持社會秩序。消極:宣揚君權神授本質上還是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倡導同態復仇具有野蠻性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二)古代埃及文明1、地理環境①東北非尼羅河流域的埃及同樣干旱,尼羅河的定期泛濫,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②尼羅河還提供了連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條件。2、發展歷程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埃及文明興起埃及初步實現統一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二)古代埃及文明3、文明成果政治文字文學歷法建筑造紙宗教神話和文學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金字塔—法老的陵墓莎(suō)草紙(書寫材料和出口商品)法老作為神權象征“事死如生”①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②法老被視為神在人間的代表,掌握大權,法老之下,設有官員學思之窗法老被視為神,是法律的來源。古埃及人贊揚他說“威令在你的口中,認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頭可以產生正義。——摘譯自埃及歷史銘文埃及象形文字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材料1:蘇美爾人神話中,風之神與眾神之王恩尼爾覺得人類太吵鬧,于是放出洪水、干旱和瘟疫來消滅他們。但是,個性良善的水神恩基傳授阿拉哈西斯灌溉、貯存谷物以及醫藥的知識,人類因此得以存活下來。這是大洪水記載的最早版本。——選自《百度詞條大洪水》材料2:因(尼羅河)泛濫,埃及人把一年分為3季,每季分為四個月。尼羅河漲水,泛濫,至水退,為第一季。播種五谷使其生長,為第二季。最后收成為第三季……埃及人把一天分為若干小時,一月分為30天……為了湊足一年之數,使太陽與尼羅河泛濫吻合,他們在第12月月尾加上5天。——(美)杜蘭特著:《世界文明史·東方的遺產》思考: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羅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如何影響了它們各自文化的特點?兩大文明有何共同點?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埃及的歷法根據尼羅河的漲落規律制定,使用的書寫材料的原料來自尼羅河中的植物。尼羅河還提供了通道,有助于埃及的統一。古埃及政權比較穩固,重視死后世界……兩河流域也依靠境內河流發展農業,早期的國家因征戰逐步被統一起來,因河流泛濫時間不定,所以有洪水和方舟傳說。出現與大洪水斗爭的文學作品,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兩河流域頻遭外族入侵,兩河流域重視法律思考: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羅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如何影響了它們各自文化的特點?兩大文明有何共同點?同:大河文明。君主專制,君權神授。重視天文歷法、數學等應用科學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三)古印度文明1、地理環境①喜馬拉雅山以南的南亞次大陸印度河和恒河流域②雨水豐沛、植被茂盛。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2、發展歷程公元前3千紀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文明誕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雅利安人入侵“吠陀”時代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每次外來民族的入侵,都給印度文明帶來了新的成分3、文明成果政治宗教文學科學種姓制度佛教(喬達摩·悉達多,尊稱“釋迦牟尼”)《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并列為印度的兩大史詩天文、歷法、數學、醫學。創造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按位計值的方法。人生而不平等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掌管祭祀地位最高武士集團地位次之普通勞動者少數富有商人為前三等級服務地位最低眾生皆平等沖擊貴賤、等級分明職業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婆羅門教的說教,為種姓制度提供了理論和宗教基礎賤民不包括在四個種姓之內,最受鄙視。只能居住在村外,不可與婆羅門接觸。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四)古希臘文明——海洋文明的典型1、地理環境有何特征?多山、多島、少平原、三面環海、三洲要沖這樣的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的形成有何影響?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三)古希臘文明——海洋文明的典型1、地理環境多山地、少平原,陸上交通不便多島嶼、環海、三洲要沖,海上交通便利;地中海氣候不利于地區大國興起,形成小國寡民的城邦(直接參與國家管理)不適宜發展農業政治經濟經濟有利于發展工商業和海上貿易思想追求自由和平等,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2、發展歷程公元前2千紀克里特和邁錫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紀(古風時代)公元前5—前4世紀(古典時代)形成城邦國家:雅典、斯巴達伯羅奔尼撒戰爭,由盛轉衰3、文明成果政治文學歷法建筑造紙宗教① 寡頭政治:斯巴達少數人掌權② 民主政治:雅典多數公民掌權問題探究:如何評價雅典的民主政治?(整理筆記)積極性材料:第一條:本憲法所授與之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與眾議院組成之合眾國國會。第二條:行政權屬于美利堅合眾國大總統。大總統之任期為四年,同任副總統之任期亦然,大總統與副總統,應依照下列手續選舉之。——美國《1787年憲法》③為近現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①有利發揮公民的創造力。材料: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會和擔任公職的權利,直接決定城邦的大政方針。——《中外歷史綱要下》②民主氛圍使古希臘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問題探究:我們如何評價雅典的民主政治呢?公民資格:祖籍本邦,擁有數量不等的財產且能夠自備武裝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不包括奴隸、婦女、未成年人和外邦人)雅典人外邦人奴隸雅典人16.8萬外邦人3.2萬奴隸20萬雅典公民4 萬左右材料1:蘇格拉底“用豆子拈鬮的方法來選舉國家的領導人是非常愚蠢的,沒有人用豆子拈鬮的辦法來雇傭一個舵手或吹笛子的人……而在這些事上如果做錯了的話,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國務方面發生錯誤輕得多。 ”局限性①民主范圍的狹隘性: 是少數人的民主②運作的隨意性:抽簽選舉,輪流坐莊導致權力的濫用和誤用③本質的階級性:是奴隸制基礎上的民主,代表奴隸主階級利益陶片放逐法3、文明成果政治文學歷史學 希羅多德首創“歷史”一詞,在西方被認為是“史學之父”哲學 “認識你自己”“知識即美德”① 寡頭政治:斯巴達少數人掌權② 民主政治:雅典多數公民掌權神話、悲劇、喜劇等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啟迪了西方的文學創作和思想修昔底德成為政治史傳統的奠基人蘇格拉底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理想國”學說)真理高于一切、創立了邏輯學、認為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的、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差異 古中國 古希臘地理環境經濟活動政治制度民族性格思想觀念文明類型大江、大河、平原農耕經濟商品經濟、海外貿易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保守、封閉、易滿足勇于進取、善于求索大河文明(黃色文明)海洋文明(藍色文明)追求自由平等固步自封,穩定持重地理環境對文明形態產生的影響多山、多島、環海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地理環境是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地理環境決定因素或唯一因素歷史條件、周邊環境、經濟狀況(生產方式)、文化傳統、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生產力水平西周時期,周王自稱“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稱為“中國”(即中央之國),文獻準確記載的區域大致在黃河流域。古希臘人認為,他們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獻中明確記載的地理范圍不超過地中海周邊地區。羅馬人則說,眾神選擇并指引羅馬成為世界中心,羅馬帝國初期所能明確認識的地理范圍已遠遠超過了古希臘,但仍限于歐洲、非洲北部和亞洲中西部。上述三個文明對于遠離其統治區域的地方則認識模糊。不同時空條件下古代文明發展有何共同之處?原因是什么?共同之處:各文明都認為神靈在世界中占統治地位;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認知的世界范圍相對狹小;與其他文明之間缺乏交往認識。形成原因: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局限,各大文明區域范圍有限;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各大文明相對孤立、分散。合作探究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三、課堂練習1、海洋文明與大河文明在政治體制方面呈現出“民主與專制”的明顯差別,形成差別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觀念 B.經濟活動方式不同C.地域位置差別 D.人口數量不同B2、西亞的《漢謨拉比法典》、埃及的法老統治和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存在于世界古代不同地區的不同時期,這本質上說明( )A.自然地理環境是決定因素 B.加強統治的需要C.歷史發展的必然 D.文明的多元特征D四、課堂練習3、考古發現,在原始社會后期,人們居住的房屋有的寬敞,有的狹小,墓中的隨葬品有的豐富,有的很少或幾乎沒有。這反映了( )A.定居生活的開始 B.農業和畜牧業發展C.早期國家的形成 D.私有制和階級產生D4、優美的神話、嚴肅的悲劇、詼諧的喜劇,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希羅多德首創“歷史”詞,是西方“歷史之父”修昔底德成為政治史傳統的奠基人;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近哲學的基礎。這說明( )A.希臘文明為文藝復興奠定基礎 B.古希臘文明領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C.文化發展促進人文主義的對外傳播 D.城邦制度促進了公民創造力的發揮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