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課件(共46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課件(共46張PPT)

資源簡介

(共46張PPT)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實現。
課前回顧
中世紀時期的西歐:黑暗中孕育著光明
(P17)
政治:王權的加強;統一民
族國家逐漸形成;
經濟:工商業的發展,城市
自治的興起;
思想:大學的興起,思想自由;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權衰落;政治分裂;
經濟:自給自足的封建莊園經濟盛極一時;
思想:基督教會統治一切, 強調禁欲苦行;
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文藝復興運動
(14世紀中葉-17世紀初)
近代科學興起
(16-17世紀)
宗教改革(16世紀)
啟蒙運動
(17、18世紀)
歐洲三次思想解放運動和同時發生的近代早期科學革命
時空觀念
一、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14世紀到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
“復”,學習和復興希臘羅馬文化(口號)
“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興起(本質)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實質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實質是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運動。核心是人文主義。強調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反對禁欲主義,追求現世生活。
概念解讀:文藝復興
經濟原因: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教會和神學束縛,維護自身利益。
文化基礎: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料。
人才因素: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聚集
一、文藝復興
1、文藝復興的背景
思想因素:天主教的神權統治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直接原因:黑死病在歐洲流行,促使人們對宗教信仰進行反思與懷疑
宗教神學 人文主義
以神為中心
禁欲與來世
主張安于現狀
蒙昧和迷信
以人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
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反對禁欲,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
追求現世的幸福
崇尚理性,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
崇尚冒險與進取精神
文藝復興的實質:
文藝復興的核心:
批判神學,發現“人”本身
封建意識形態
(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2、文藝復興的內涵
一、文藝復興
人文主義
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
時間地點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特色
意大利 14C 文學三杰 但丁 《神曲》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
揚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談》
15C 美術三杰 達·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麗莎》
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
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米開朗琪羅 《大衛》、《摩西》
拉斐爾 《西斯廷圣母》
歐洲 15C 后期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李爾王》等 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
理想和道德觀念。
一、文藝復興
3、文藝復興的成就
第一天:
故事第一 恰潑萊托在臨終時編造了一篇懺悔,把神父騙得深信不疑,雖然他生前無惡不作,死后卻被人當做圣徒,被尊為“圣恰潑萊托”。
故事第二 一個叫做亞伯拉罕的猶太人,聽了好友楊諾的話,來到羅馬,目睹教會的腐敗生活,他回到巴黎之后,卻改奉了天主教。
第二天:
故事第十 海盜帕加尼奴把法官理查的妻子劫了去,那丈夫打聽到她的下落,便去懇求海盜放她回家。他答應不加留難,可是她偏不肯跟丈夫回去,后來等他一死,就跟海盜做了夫妻。
第三天:
故事第八 院長愛上農民的妻子,用一杯藥酒,使他人事不省,像死去一般。他被禁錮在地窖里,醒來之后,還道自己在煉獄受罪。院長就跟他的老婆私下來往。后來那女的懷孕,才把農民放回人世,做孩子的爸爸。 ——《十日談》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
4、文藝復興的作品體現的思想內容
《最后的晚餐》
《大衛》
《圣母子》
呆板僵硬
力量之美
母性的光輝
冷漠無情
虛偽造作
真情實感
9
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
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4、文藝復興的作品體現的思想內容
積極方面:
①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實世界。
②解放了思想,推動了宗教改革的發展。
③其思想有利于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其提倡了解大自然、重視觀察和實驗的風氣以及機械的宇宙觀,有利于近代科學的興起。
消極方面:
①仍局限于宗教內容,影響也僅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
②對人文主義的 過分推崇,造成運動后期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
5、文藝復興的影響
一、文藝復興
1、為什么文藝復興要打著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來宣傳資產階級新文化?
①當時封建神學占統治地位,教會勢力龐大,不允許其他思想和學說傳播。
②資產階級力量弱小,還無力與封建神學正面沖突。
2、文藝復興的倡導者們高舉人文主義的旗幟,但創作許多宗教題材的作品。你能談談他們對宗教持有的態度嗎?
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并揭露教會的腐朽、罪惡,反對天主教會禁欲苦行,但并未放棄天主教,不反對信仰上帝,而是表現為一種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認知深化
二、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1)主要原因: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剝削日益不滿。
(2)其他原因:天主教會的腐朽激化社會矛盾;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要沖破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的阻礙。
天主教會在德意志的精神統治和對財富的肆意掠取引發不滿。
28.很顯然,當錢幣投入錢柜中叮當偉響的時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貪欲心。至于代禱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為轉移。
36.每一個基督教徒,只要感覺自己是真誠悔罪,就是不夠賣贖罪券,也同樣可以赦罪或全部全部免罰。
86.又如: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
……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錢來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須花費可憐的信徒們的錢呢?
二、宗教改革
2、德意志宗教改革
①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
(1)序幕:
馬丁·路德撰寫《九十五條論綱》
(2)主張:
(3)結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教會:因行稱義
因信稱義:路德
教徒
(信仰上帝)
直接對話、得救
教徒
神職人員
上帝
間接對話、得救
上帝
影響:西歐出現路德教、加爾文教、英國國教等三大新教;人文主義進一步傳播發展;打擊羅馬教會教皇權威,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
宗教改革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社會改革運動
二、宗教改革
2、德意志宗教改革
(4)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影響
二、宗教改革
3、宗教改革的深入擴展
德意志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瑞士加爾文宗教改革
法國王權下的宗教改革
英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羅馬天主教會鼓吹“因行稱義”的修道信條。所謂因行稱義,是指一個基督徒靠其行事修為而成為符合上帝意愿的義人,靈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須絕色棄欲、積功行善,諸如持齋、守貞、安貧、乞食、忍讓、施舍,服從教會、遵守教規、購買贖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徑。 ——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使人獲得精神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我的信仰你做主→我的信仰我做主:實質是否定教皇的權威。
文藝復興把人從宗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宗教改革把人從神權的統治下解放出來
人文主義:反對宗教束縛,反對神權統治。
◎馬丁·路德和他的妻子
二、宗教改革
4、宗教改革對人文主義的發展
(1)性質:是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
(2)特點:
②與文藝復興相比,宗教改革有著更廣泛的社會階層(資產階級、國王、農民、手工業者等)參與。
①是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宗教改革并未否定宗教,仍信仰上帝。
二、宗教改革
4、宗教改革的性質和特點
材料四: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歐文明的現代化。當時,識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躍;民眾覺醒和參政的程度是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你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有關職業的數據統計……大部分商界領袖、資本所有者以及那些現代企業中的高級技工和接受過高級技術和商業培訓的職員,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
——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材料三:世俗當局控制著神職人員的任命和教會的財務。宗教改革的直接和決定性的遺產是權力由教會向政府的轉移。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卻恢復了信仰的權威。他把僧侶變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變成了僧侶。
——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沖擊神權統治,促進思想解放,傳播人文主義
促進了新教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推進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
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宗教改革
5、宗教改革的影響
(1)思想上:宗教改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
(2)經濟上: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3)政治上:打擊了教會勢力,強化了王權,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
(4)文化上:推動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5)宗教上:①打破了天主教一統西歐的局面,建立了不受羅馬教廷控制的新教教派。
②打擊了天主教的神權統治,催生了民族國家教會。
局限性:帶有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宗教紛爭不斷。
二、宗教改革
5、宗教改革的影響
宗教改革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和社會改革運動
基督教的發展演變
基督教(誕生于1世紀的羅馬帝國)
_____教
____ 教
_____教
____教
①______教(宗)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
____世紀第一次分裂
____世紀第二次分裂
11
16
天主
東正
天主

路德 加爾文 英國國
公元4世紀初羅馬帝國的國教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
16—17 世紀,歐洲的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
研究領域 國別 人物 主要著作 成就與貢獻 影響
天文學 波蘭 哥白尼 《天體運行論》 日心說 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
意大利 伽利略 / 證明日心說 “近代科學之父”
物理學 英國 牛頓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萬有引力定律 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科學革命
概念:科學革命
2、成就
1、背景
3、意義
⑴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⑵促進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為啟蒙運動奠定了科學基礎。
⑶沖擊基督教神權統治,引起教廷敵視。
三、科學革命
(4)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展,推動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認知深化:思想解放與科學革命的關系
材料 他(宋應星)全面搜集整理傳統農業、手工業技術,撰成《天工開物》一書。 ——摘編自《宋應星評傳》
在長期實驗觀測、計算和深入思考下以數學公式表達出物體運動三大定律。 ——摘編自《牛頓傳》
據材料,概括傳統科技與近代自然科學的不同。
不同:傳統科技重實用和經驗積累; 近代自然科學重實驗、邏輯推理和數學表達方法
4、近代科學革命的特點
三、科學革命
史料一 17、18世紀,西歐的資本主義已經有了較大發展,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日益壯大,他們掌握了越來越雄厚的經濟力量,但是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要結束封建專制制度,資產階級首先必須做好輿論準備。
史料二 可以說,“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的邏輯延伸,或說是它們不可缺少、也不可避免的“續篇”。 … …在引起笛卡爾以來整個世紀的沉思后,西歐進入了自覺地運用理智的階段。所以“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以來思想的不斷深化、不斷讓理性脫離神學羈絆、積累的必然結果。
——吳于廑等主編《世界史·近代編》
史料三 牛頓在1687年發表了一部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他發現了一個基本的、宇宙的法則,這個法則既支配宇宙,也支配了最小的物質。 … … 在牛頓的啟發下,啟蒙思想家們力圖發現支配人事及社會的永恒的法則。
——吳于廑等主編《世界史·近代編》
四、啟蒙運動
1、啟蒙運動的背景
(1)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
(2)階級: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壓迫;
(3)思想: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解放思想,人文主義進一步傳播;
(4)科學: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為啟蒙思想家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1)概念:
“啟蒙”一詞,法文原意為光明、智慧。啟蒙運動就是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照亮人們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運動。
理性主義——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相信科學、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
認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理性;
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
反對、抨擊封建專制和教會(反對王權、教權、特權)
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
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和權力制衡等。
四、啟蒙運動
2、啟蒙運動的概況
(2)精神內核:
文藝復興——批判宗教神學世界觀
宗教改革——批判教皇及教會權威
啟蒙運動——全面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及宗教思想體系
18世紀后期
啟蒙運動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和北美地區
英國出現早
期啟蒙思想
17世紀
18世紀
法國成為啟蒙
運動的中心
(1)興起與發展
洛克(英)
英國資本主義最發達;
英國的自然科學發展快
(英國牛頓)
根本原因:法國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制度矛盾最為尖銳
直接原因:法國啟蒙思想家才
輩出,影響巨大
孟德斯鳩
伏爾泰
盧梭
休謨(英)
亞當·斯密(英)
康德(德)
四、啟蒙運動
3、啟蒙運動的進程
(1)霍布斯(英國)
英國:霍布斯
代表作:《利維坦》
思想主張:
①提出每個人都有天賦的自然權利。
②國家的產生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建立起來的,其職能是防止爭斗和戰爭,保護人民的公共權利。
③反對君權神授 。
(天賦人權)
(社會契約思想)
歷史影響:
他的思想對推翻君權神授理論,摧毀封建專制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
四、啟蒙運動
4、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主張
思想主張:
歷史影響:
他的主張為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也對其他國家反對封建專制暴政的斗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①反對君主專制,認為君主和政府 權力來源于人民,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民的自然權利。
②主張限制“公權”,最早提出分權學說:立法權屬于人民,行政權和外交權屬于國王和政府。
③主張君主立憲。
英國:洛克
代表作:《政府論》
四、啟蒙運動
4、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主張
(2)洛克(英國)
材料1: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材料2: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刺 ……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材料3:教皇是“魔鬼一樣的騙子”,是“兩足禽獸”,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①提倡自然權利說:認為自然賦予人類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不反對財產上的不平等。(私有制)
③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
④猛烈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封建神權。
四、啟蒙運動
4、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主張
(3)伏爾泰(法國)
思想主張:
材料1:“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之手,自由就不復存在了”。
材料2: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來約束權力,形成一種能聯合各種權力的整體,其各種權力既調節配合,又相互制約,即權力要分開掌握和使用。
①系統提出三權分立學說。
②倡導天賦人權,認為政權屬于全體人民。
③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
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體現了人民主權的原則,否定了封建君主專制的合理性,為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法國:孟德斯鳩
著作:《論法的精神》
四、啟蒙運動
4、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主張
(4)孟德斯鳩(法國)
思想主張:
歷史影響:
思想主張:
材料1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材料2:人們應自由訂立社會契約,組成國家。……社會契約就是共同意志的體現,代表所有人的權利與自由。這是至高無上的人民主權,不可侵犯。……人民應當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約,國家的最高權力屬于人民。
①認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賦予每人的權利,即主張天賦人權。
②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教權主義。
③主張“主權在民”和社會契約論,主張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政體。
④論述了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盧梭“主權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權,描繪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藍圖;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導;并直接影響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
歷史影響:
法國:盧梭
著作:《社會契約論》
四、啟蒙運動
4、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主張
(5)盧梭(法國)
①認為人人享有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有財產權、生命權和自由權。
②人民通過契約組成國家,職能是裁決是非、懲處犯罪和保障財產 。
③宣揚理性和科學,反對迷信和專制。
百科全書派的思想主張體現了科學與民主的時代精神,成為法國啟蒙運動的中堅力量,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四、啟蒙運動
4、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主張
(6)狄德羅 百科全書派(法國)
思想主張:
歷史影響:
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 ——(德)康德
康德:思想自由,運用理性
四、啟蒙運動
4、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主張
(7)康德(德國)
美國第三任總統杰斐遜宣布每個人都有兩個祖國: “他自己的國家和法國。”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斷頭臺前恍然大悟:“原來是伏爾泰、盧梭亡了法國!”
①思想解放: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②政治革命: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③民族獨立:啟蒙思想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
四、啟蒙運動
5、啟蒙運動的影響
④精神財富:追求的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具有永恒價值
(1)政治:“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論證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憲和“三權分立”學說為資產階級的政權組織形式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啟蒙思想家們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的批判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的強大思想武器。
(2)經濟:啟蒙思想的傳播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思想: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近代科技的發展,為工業革命的到來提供了條件。
啟蒙運動對歐洲社會轉型的作用
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對比
從批判對象看
從批判形式看
從涉及領域看
文藝復興把矛頭指向天主教會的神學世界觀;啟蒙運動把斗爭矛頭既指向基督教會,又全面指向封建專制制度。
文藝復興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來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啟蒙運動直接批判宗教教會和封建制度本身,提倡理性,尊重科學。
文藝復興集中于文學、藝術領域;啟蒙運動擴展到宗教、哲學、科學等精神文明領域的各個方面
不同點 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
時間 14~17世紀 16~17世紀 17~18世紀
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主義發展; 天主教會對德意志的壓榨沉重 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地域范圍 意大利 歐洲各國 德意志 歐洲各國 英國 法國 歐美 世界
內容 【指導…】 【反對…】 【追求…】 以人文主義為指導 反對——天主教神學 追求——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宣揚“信仰得救”和簡化宗教儀式,建立資產階級化的新教 以理性主義為指導
反對 封建專制主義,宗教神學體系
追求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提出:新制度構想
精神內核 人文主義 因信稱義(人文主義) 理性主義
斗爭矛頭 天主教神學世界觀 教會特權,天主教會(教皇)權威 封建專制制度、宗教神學體系
側重領域 文學藝術領域 宗教領域 政治領域
斗爭形式 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形式;披著宗教的外衣 披著宗教的外衣 擺脫了宗教束縛直接公開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
未來構想 追求現世生活追求今生享受 廉價平民教會、民族國家 構建資產階級理性王國
影響 沖擊封建神學的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和天主教會,促進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進一步解放人們思想,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構建奠定基礎
總結提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比較
人文主義的復興
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義的成熟
──古希臘
人文精神的湮沒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反神學世界觀)
──啟蒙運動:理性主義(反王權、反教權)
人文主義的發展
——宗教改革:因信稱義(反教皇權威)
——中世紀:宗教神學束縛思想
西方人文主義的發展歷程
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實際上反映出資產階級思想從初步形成、發展到成熟并形成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的過程
思想解放運動具有
繼承性與持續性
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與發展
文藝復興
(14-17世紀)
把人從神學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宗教改革
(16世紀)
把人從教權的控制中解放出來
科學革命
(16-17世紀)
把人從自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啟蒙運動
(17-18世紀)
把人從王權的壓迫中解放出來
反對封建主義,推動資產階級革命及資本主義制度確立
(1)古希臘人文精神的起源:以人為本,強調人的價值和決定作用;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否定絕對權威;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重視知識的作用,強調好學深思等。開啟了人文精神之源,成為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
(2)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近代人文主義的誕生: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尊重人性,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教會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現世幸福;鼓勵致富和冒險,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這些主張從本質上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為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掃除了精神障礙。
(3)16世紀宗教改革對人文主義的推動:否定教皇和羅馬教會的神圣權威,主張信仰即可得救,肯定了個人在信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主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鼓勵個人奮斗和積極進取,使人文主義思想進一步發揚,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
(4)17~18世紀啟蒙運動豐富和發展的人文精神的內涵:啟蒙思想家把人性發展到理性,反對一切壓抑人性的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思想體系,提倡民主自由平等、重視科學,否定一切外在權威,尊重和維護人權,提出資本主義新的國家構想,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西方社會劇烈的社會變革。
認知深化:西方不同時期人文精神的內涵:
課堂小結
476
1453
中世紀
中世紀后期
政治:王權加強;
民族國家;
經濟:工商業復興;
自治城市;
思想:大學興起;
1500
1600
1700
1800
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
近代自然科學興起并發展
宗教改革
資本主義萌芽
新航路開辟
早期殖民擴張
(資本原始積累)
中國明清時期
中國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 VS 歐洲啟蒙思想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 歐洲啟蒙思想
異 政治 條件 專制統治空前加強,還未形成資產階級力量 進入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封建統治風雨飄搖
經濟 條件 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嚴重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重商主義和殖民掠奪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文化 條件 理學仍占統治地位 文藝復興使資產階級文化迅速傳播
內容 抨擊君主專制,但未明確提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為資本主義設計了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性質 屬于早期民主啟蒙思想,仍未脫離儒學思想的范疇 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
影響 對封建專制有一定沖擊,但無法動搖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 極大地推動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和后來亞洲的民族民主運動
同 都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了批判;都提出了一些改造封建社會的主張。
(2021·山東·高考真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熱情謳歌充滿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態度,并追求現世幸福和享樂,西歐宗教改革思想家們卻將這視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卻又共同推動了西歐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的過渡。這是因為他們都( )
A.重新審視人,沖破了傳統的束縛
B.提升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
C.反對神學,重構了人與神的關系
D.沉重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
鞏固練習
A
鞏固練習
(2022·浙江·高考真題)據載,在佛羅倫薩洗禮堂大門的設計競賽中失利后,布魯內列斯奇去羅馬潛心研習萬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積極投人大教堂穹頂的設計和建造。有建筑師追述,布魯內列斯奇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學習”,“重新發現了古跡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襲古典的法則和樣式以及正確的建筑比例”。下列項中,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
①經典力學體系推動了建筑革命②文藝復興建筑受到古羅馬文化影響③羅馬已取代佛羅倫薩成為文藝復興中心④布魯內列斯奇的事跡彰顯了人類的勤勉和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云县| 舒兰市| 德化县| 上林县| 泽州县| 涿州市| 娄底市| 晋宁县| 定日县| 互助| 平原县| 满洲里市| 合川市| 临澧县| 达日县| 云安县| 宝应县| 手机| 澄江县| 读书| 缙云县| 镇原县| 泰和县| 湖北省| 西和县| 廊坊市| 临江市| 亚东县| 日土县| 景洪市| 综艺| 台江县| 宜城市| 河津市| 阿克陶县| 湘潭县| 玛沁县| 惠安县| 青海省| 韩城市| 宜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