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春之光》教案(共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人物生平與寫作背景,掌握“報告文學”的相關文學常識。2.抓住文章小標題,梳理文章結構,概括黃文秀主要事件。教學重點抓住文章小標題,梳理文章結構,概括黃文秀主要事件。教學難點抓住文章小標題,梳理文章結構,概括黃文秀主要事件。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課時2課時課前準備1.教師:制作相關課件。2.學生:熟讀文章,解決字詞讀音、書寫問題。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青春是什么?是操場上此起彼伏的呼吸與心跳?是試卷上留下的遺憾或驚喜?還是初出校園的青澀與懵懂?今天請讓我們跟隨“七一獎章”獲得者黃文秀的“青春之光”,去感受當代青年應有的青春風貌!二、自我研學1.人物生平。黃文秀(1989年4月-2019年6月),女,壯族,中共黨員,廣西田陽人,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理論科原副科長、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黨支部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主動請纓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始終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在突發山洪中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黃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等稱號,2021年授予黃文秀“七一勛章”。2.作者簡介。祝紅蕾,濰坊臨朐人,現為中國作協會員,濰坊市文聯首屆簽約作家。3.背景鏈接。《青春之光》全文刊發于2024年6月26日出版的《中國青年報》第3版,生動講述了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心系群眾、扎根農村、無私奉獻的閃光事跡。2019年6月17日,黃文秀同志在返回工作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犧牲。祝紅蕾在文學創作研究生班學習時,被黃文秀事跡深深刺痛。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黃文秀,祝紅蕾多次前往百坭村實地采訪,與黃文秀的家人、同事、村民深入交流。她懷著對黃文秀的敬意與感動,以細膩筆觸創作了《青春之光》,希望用文字再現黃文秀的 “青春之光”,帶大家重走她的 “長征路”。4.文體知識報告文學是一種介于新聞與文學之間的文體,以真實事件為基礎,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人物或社會現象。它既有新聞的客觀性,又有小說的感染力,常通過具體事例反映社會問題,引發讀者思考。特點:真實性:以真人真事為核心,不允許虛構或夸大其詞。文學性:運用描寫、對話、比喻等手法,增強作品的可讀性。新聞性:報告文學中對事件的選擇和敘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夠迅速而準確地捕捉并呈現事件的核心要素。情感鮮明:作者直接或間接表達態度,帶有批判或贊揚。5.生難字詞。(1)給加粗的字標注字音。瓢潑(pō) 熟絡(luò) 心扉(fēi)執拗(niù) 噩耗(è) 毛坯(pī)山坳(ào) 靜謐(mì) 鉚(mǎo)灌溉(gài) 輾轉(zhǎn) 抖擻(sǒu)心急如焚(fén) 直言不諱(huì)初來乍到(zhà) 圍追堵截(jié)給多音字注音。(3)給形近字注音。(4)重點詞義。直言不諱:直截了當地說出來,沒有絲毫顧忌。初來乍到:初次來到某個地方。乍,剛剛、起初。憋屈:有委屈而感到憋悶。風雪載途:一路上風雪交加,形容旅途艱難。載,充滿(道路)。噩耗:指親近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著急。爭分奪秒:不放過一分一秒;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三、整體感知1.根據文章小標題劃分文章層次,并分析小標題的作用。第一部分(第1-4段):開篇倒敘,講述黃文秀犧牲的背景與經過。第二部分(第5-14段):黃文秀帶領百坭村脫貧的抉擇與決心。第三部分(第15-27段):具體回憶黃文秀帶領村民脫貧的往事,表達了黃文秀扶貧工作的艱辛歷程。第四部分(第28-37段):講述黃文秀犧牲后,村民們對她的深情追憶。第五部分(第38-39段):以議論結尾,贊頌像黃文秀一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作出巨大貢獻的黨員干部群體,升華主題。小標題作用:文章中三個小標題以引用文章中人物話語的方式,清晰概括了文章各層的主要內容,使其條理更加清晰,層次分明,還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抒情性和感染力。2.再次閱讀課文,用簡潔語言概括黃文秀在百坭村的主要事跡。①關心灌溉農田的水渠,冒大雨返回百坭村,路遇洪水不幸犧牲。②初到百坭村遇到各種困難,但黃文秀沒有放棄,反而想盡各種辦法開展工作。③說服班統茂做致富帶頭人,并邀請技術人員協助,建立電商服務站,修建工作等帶領村民脫貧。④為村民申請低保、教孩子們繪畫書法等。3.根據梳理的文章內容,分析文章記敘順序的特點。點撥:倒敘與順序相結合的方式,開篇倒敘,吸引讀者關注,并突出強調黃文秀一心為公,心系百姓的品質。接下來以順序的方式,分別記敘黃文秀來到百坭村后的扶貧事跡,使讀者清晰感受到黃文秀為百坭村脫貧攻堅所做出的努力。四、課堂小結我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了文章基本內容,梳理了文章基本結構脈絡。法國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作家雨果曾說:“誰虛度了年華,青春就將褪色。”黃文秀在短暫的青春年華里,用實際行動閃耀了生命。下節課,讓我們沿著黃文秀的奮斗之路,去觸摸她那璀璨的青春之光。 五、布置作業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或詞語的書寫都無誤的一項是( )A.消煙 排解 抖擻 直言不諱(huì)B.鉚 敞開 熟絡(lào) 青山含黛(dài)C.坎坷(kǎn) 誠摯 鉚足(mǒu) 暴雨傾瀉D.灌溉 掀翻(xiān) 摸底 心急如焚(fén)2.閱讀文章請回答“我心中的長征”指什么?點撥:1.D2.“我心中的長征”指的是黃文秀在百坭村扶貧工作中所經歷的困難和她如何帶領農民脫貧的奮斗過程。板書設計《青春之光》教案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能結合文章內容體會并歸納人物精神品質。2.品讀文章,分析課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3.理解黃文秀精神的時代意義,領悟文章題目內涵。教學重點1.能結合文章內容體會并歸納人物精神品質。2.品讀文章,分析課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學難點1.品讀文章,分析課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2.理解黃文秀精神的時代意義,領悟文章題目內涵。教學手段多媒體、課本教學課時2課時課前準備1.教師:制作相關課件。2.學生:熟讀文章,掌握字詞,完成上節課的作業。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黃文秀在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為老百姓做了許多事情,其中哪件事最打動你?并說說理由?示例:最打動我的是黃文秀不畏艱難,多次拜訪班統茂,用真誠和實際行動打動了他,勸說他成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在全村種植砂糖橘并且大獲成功。我從這個事跡中看出了黃文秀不懼困難,以誠心換取群眾認可的高尚行為。千千萬萬像黃文秀這樣的基層工作者,用智慧與執著書寫了脫貧攻堅的輝煌戰績。二、品讀體會1.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歸納人物形象,并根據所給示例,填寫表格。示例:文章內容 人物形象“灌溉200多畝農田的水渠被洪水沖斷了!”這個消息讓周末回家看望病重父親的黃文秀坐立不安。她決定立即驅車返回百坭村,那里離她所在的田州鎮有180多公里。 心系百姓,赤誠為民點撥:文章內容 人物形象“灌溉200多畝農田的水渠被洪水沖斷了!”這個消息讓周末回家看望病重父親的黃文秀坐立不安。她決定立即驅車返回百坭村,那里離她所在的田州鎮有180多公里。 心系百姓,赤誠為民這個大山的女兒并不那么容易被困難嚇倒。 黃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讓她進門的,她就去兩次、三次; 兩個月的時間,黃文秀用雙腳丈量了百坭村的溝溝坎坎……有了它,黃文秀心里有底了。 這已經是黃文秀第三次到班統茂家“圍追堵截”了……在村里建起了電商服務站。 堅韌不拔,勇于擔當這個來自紅色熱土的第一書記在日記里寫道:“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黃文秀曾在入黨申請書里寫下這樣一句話。 扎根基層、甘于奉獻百坭村氣候濕潤,沙質土壤砂糖橘生長,抓產業富民,首選砂糖橘。可村民缺少技術……帶領全村人脫貧的路線圖在黃文秀心中清晰起來。 “長征中,戰士死都不怕,在扶貧路上,這點困難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不怕困難,富有才干,思想靈活2.本文主角是黃文秀,但最后一段又贊揚了300多萬名脫貧攻堅的干部,最后一段是否多余呢?點撥:文章結尾以議論作結,由贊美黃文秀個人上升到贊美像黃文秀一樣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干部群體。以小見大,表達作者對他們的贊美、欽佩之情,升華文章主題,所以最后一段并不多余。三、合作探究探究任務: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方法。探究過程:1.再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描寫黃文秀的語句。2.全班分為四個小組,合作交流,分析描寫人物的方法及效果,教師相機指導。3.完成表格的填寫,每小組選派一人分享合作交流成果。示例:課文 方法 分析她的宿舍,只有一頂蚊帳、一張硬板床,床下整齊擺放著兩雙運動鞋和一雙水鞋,舊木桌上放著一本《西行漫記》、兩本駐村日記。一件尚未摘掉吊牌的魚尾裙還靜靜躺在柜子里,等著愛美的主人來把它穿上。 細節描寫 通過對黃文秀居住和穿著的細節場景的描寫,展現了黃文秀生活儉樸和忙碌的日常,突出了她心系百姓、甘于奉獻的高貴品質,以此表達對她的敬仰與懷念之情。成果展示:課文 方法 分析她的宿舍,只有一頂蚊帳、一張硬板床,床下整齊擺放著兩雙運動鞋和一雙水鞋,舊木桌上放著一本《西行漫記》、兩本駐村日記。一件尚未摘掉吊牌的魚尾裙還靜靜躺在柜子里,等著愛美的主人來把它穿上。 細節描寫 通過對黃文秀居住和穿著的細節場景的描寫,展現了黃文秀生活儉樸和忙碌的日常,突出了她心系百姓、甘于奉獻的高貴品質,以此表達對她的敬仰與懷念之情。路燈的光洞穿了山村暗夜,正如黃文秀的青春之光點燃了這片土地上的希望。 比喻、議論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黃文秀在百坭村奮戰脫貧的青春歲月比作照亮山村暗夜的燈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黃文秀為百坭村帶來的新希望,突出黃文秀的高尚品質。以議論的方式表達對黃文秀的贊揚。她打開了駐村日記,眼淚吧吧掉了下來:“我覺得心里憋屈,搞不懂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嶺、走村串戶,老百姓們卻對我這么排斥……” 那一夜,黃文秀是怎樣給自己鼓勁的?人們已無從知曉。不過,從她留下的日記里,可以讀到這樣一句話:“長征中,戰士死都不怕,在扶貧路上,這點困難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心理描寫 以日記作為媒介,對黃文秀心理進行描述,向讀者展現她到百坭村扶貧后的心路歷程,展現了其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積極樂觀的高尚品質,也以人物親筆日記的方式增強了內容的真實性,進一步增強了感染力。這已經是黃文秀第三次到班統茂家“圍追堵截”了。第一次,他根本不搭理。第二次,他撓撓頭說:“我自己剛脫貧,也沒什么技術,產業帶頭人我怕是當不了,你另找別人吧。”他一邊說,一邊把黃文秀“請”出了家門。 “一個女娃子,開一個多小時車,山路上跑了一趟又一趟,人家圖什么?人心都是肉長的,是不是?”班統茂深受感動,埋頭干了起來。 側面描寫 通過對班統茂從先前拒絕黃文秀到后期接納,并成為致富帶頭人這一改變過程的描寫,從側面展現了黃文秀認真,待人真誠,不懼困難的工作作風。村民們更不會忘記文秀那向日葵一樣燦爛的笑容。帶著村民修路時她笑,和村民一起采茶時她笑,在村民家里拉家常時她笑……每一天,她都這樣微笑著,奔走在脫貧攻堅的路上。 神態描寫 通過描寫黃文秀工作時的微笑神態,表現了她積極樂觀、堅韌頑強的性格特點。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靜謐的夜里傳來聲聲蟲鳴,初來乍到的第一書記卻無法入眠。 整個村莊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葉小舟,仿佛要被孤獨和無助的海洋吞沒。 環境描寫 通過描寫夜晚百坭村的寂靜,突出了黃文秀剛到村莊,工作無法開展時的苦悶與迷茫。每天清晨,百坭村人都能看到精神抖擻的黃文秀。她和村民一起采摘茶葉,澆灌蔬菜,盤算一年的收成。她和村委班子成員帶領村民遇阻修路,逢水架橋,遇暗裝燈。一天,她忙完回到宿舍,鞋都沒脫就睡著了。天蒙蒙亮時醒來,渾身散架一般。要不休息一天?她搖搖頭,還有那么多事等著她呢。 概述與細節描寫相結合 簡單概述黃文秀和村民同勞作帶領村民發展建設,插入黃文秀疲憊時的狀態和心理細節描寫,使讀者直觀感受黃文秀的工作場景,從而更清晰感受到她的高貴品質。小結:文章運用了多種方法來塑造黃文秀形象,通過正側面相結合、概述與細節描寫相結合等描寫方法及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讓讀者更清晰地感受到黃文秀的工作環境和她的精神品質。四、拓展延伸請同學們結合作者對黃文秀形象和品質的描寫,課外搜集并閱讀有關黃文秀的新聞報道,嘗試從黨組織的教育、家教家風的影響,以及個人理想追求等角度,思考她精神品質的來源,談談你的感悟,并與同學進行交流。點撥:題目內涵:本文以黃文秀的扶貧經歷為主線,展現她初到百坭村遭質疑,通過用行動贏得信任,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為村民辦實事贏得村民尊重最后因公殉職的生命歷程,歌頌了黃文秀扎根基層、無私奉獻、不懼困難、心系百姓的高尚精神。題目《青春之光》指的就是黃文秀用年輕的生命為黨的脫貧攻堅事業做出的貢獻,同時體現出來的精神價值。思想品質來源:黨的教育方面:自覺接受黨的思想教育,獲得長征精神的感召,始終踐行黨的宗旨使命,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的理想。家教家風方面:父親對她的教育,要她知恩圖報回饋社會。個人理想方面: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感悟:在學習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要以黃文秀為榜樣,勇敢面對困難,不輕易放棄,努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我們要通過感受黃文秀的青春之光,體會到青春不是用來揮霍的,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用青春的力量,為祖國和人民貢獻力量。五、課堂總結本節課通過分析作者如何塑造黃文秀這一偉大形象,從而認識黃文秀的精神品質并感受榜樣的力量。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更要從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以黃文秀為精神榜樣,在青春之路上樹立遠大理想。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