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外古詩詞誦讀《竹里館》《晚春》聯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詩歌《竹里館》《晚春》。2.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歌大意。3.賞析詩歌重點詞句,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學重點】1.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歌大意。2.賞析詩歌重點詞句,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學難點】賞析詩歌重點詞句,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學過程】課程導入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朝是一個詩的時代,孕育出了一個燦若明星的龐大詩人群體。你能想到哪些唐朝詩人呢?預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本單元古詩詞誦讀部分為我們呈現了四位唐朝詩人的詩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詩人,走進他們的詩歌。設計意圖:談話導入,引發學生思考和學習興趣。二、夯實基礎1.作者簡介①王維王維(約701-761),字摩詰,河東(治所在今山西永濟西)人,祖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唐代詩人、畫家,有“詩佛”之稱。他的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詰之畫,畫中有詩。”其中山水詩成就最高,與孟浩然并稱“王孟”。主要作品:《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②韓愈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柳宗元并稱“韓柳”。主要作品:《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師說》《馬說》等。2.詩詞朗讀(1)情境誦讀播放《竹里館》《晚春》情境課文誦讀版,入情入境,帶領學生誦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文內容。聽讀要求:①注意字詞讀音。②注意斷句和節奏。字詞正音幽篁(huáng) 長嘯(xiào) 榆莢(jiá) 惟解(jiě)(3)詩歌節奏竹里館王 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晚 春韓 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設計意圖:通過聽讀的形式,引導學生形成整體感知和基本認識,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三、問題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務結合課下注釋,展開聯想和想象,思考大意,逐句疏通詩意,并將大意用優美的語言朗誦給大家聽。2.探究過程(1)復誦讀全篇,整體感知內容,遇到有阻礙的字詞查看注釋或查閱工具書。(2)全班分為2/4組,每1/2大組選定一篇作品交流討論,逐句疏通大意,將大意用優美的語句表達出來。(3)選代表將小組成果朗誦給大家聽,要做到語句優美,情感充沛。3.成果展示展示學生探究成果,教師相機指導。(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注釋:①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②長嘯:這里指吟詠、歌唱。③深林:這里指“幽篁”。④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來陪伴我。譯文:我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之中,時而彈奏著琴弦,時而又放聲高歌。這片幽深的山林里,沒有人知曉我在此處,唯有那皎潔的明月,透過斑駁的枝葉,灑下清輝,靜靜地與我相伴。(2)《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注釋:①不久歸:將結束。②楊花榆莢無才思:意思是楊花榆莢不像別的花那樣“百般紅紫”,如同人之“無才思”。楊花,指柳絮。榆莢,指榆錢,榆樹的果實。才思,才氣、才情。③解:懂得,知道。譯文:花草樹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將結束,(它們抓緊這最后的時光)爭芳斗艷,盡情展現它們的芬芳美麗,要把春天的美好都留著人間。楊花榆莢像沒有才華情思一樣,它們沒有鮮艷的花朵和迷人的芬芳,只能隨風飄灑,好似片片雪花漫天飛舞。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疏通大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口頭表達的能力。(二)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務賞析《竹里館》《晚春》兩首詩中的重點詞句,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2.探究過程(1)全班分為4/8組,自由朗讀詩歌。(2)賞析詩歌中重點詞句,結合背景資料,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3)指定一位同學記錄整理小組同學發言,形成小組結論。(4)選派一位代表分享小組成果,教師相機指導,歸納、總結。資料鏈接:《竹里館》是詩人晚年隱居時創作的一首五絕。詩人曾在陜西藍田的輞(wǎng)川居住,有《輞川集》組詩二十首,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館,是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當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后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此詩寫山林幽居情趣,是對詩人生活態度及作品特色的絕佳表達。《晚春》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大約作于元和十年(815)。作此詩時,韓愈已年近半百。此詩估計是作者在晚春時候游城南時所見后感悟而作,同時又是作者年齡已進入“晚春”時期,正好又是在官場上不得志的時候。3.成果展示展示學生探究成果,教師相機指導。《竹里館》引導: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詩人的情感?預設: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中,詩人巧妙運用反襯,以動襯靜,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寂靜。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琴,一邊發出長長的嘯聲,體現了詩人高雅閑淡、超凡脫俗的氣質。一個“獨”字貫穿全詩,刻畫了一個高潔脫俗的隱者形象。“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兩句詩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與自己心心相印的知己,表達詩人安然自得的寧靜與滿足。引導: 結合詩中出現的景物,加入自己的聯想和想象,說一說你感受到的環境。(想象畫面、聲音等)預設1:幽篁——一棵棵修長的竹子或直立或歪斜,彼此之間枝葉相交,在夜風中輕輕顫抖,窸窸窣窣。預設2:獨坐、彈琴復長嘯的詩人——詩人獨自一人坐在竹林里,手中撥弄琴弦,興盡之時,仰天吟詠、歌唱,內心寧靜自由。預設3:明月——天空中掛著一輪皎潔的明月,月光如水,透過竹林的縫隙一束束月光灑在地上,灑在詩人的身上。預設4:琴聲,詩人的歌唱聲。預設5:蟲鳴聲。如此美麗的景色,定不止詩人為之著迷,說不定小生物們也在美景中歡唱呢!預設6:流水潺潺聲。作者的輞川別業以湖為中心,水要有源頭,可能在深林之中還有潺潺的流水聲。引導:景是清幽之景,有景有聲還有人,詩人在此獨坐、彈琴、長嘯,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氣質?請同學們用一個詞語或短語來說一說。景是清幽之景,人是________之人!預設1:人是孤獨之人。預設2:人是高雅之人。預設3:人是瀟灑之人。預設4:人是悠閑之人。預設5:人是抑郁之人。引導:結合詩歌內容,說一說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預設:本詩描繪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靜,刻畫了一個孤高自許、高潔脫俗的隱者形象,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小結:雖然《竹里館》只有短短的二十字,但是詩中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后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全詩優美高雅的意境,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晚春》引導:詩人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晚春景色?預設:詩人用了草樹、楊花、榆莢等意象表現晚春景色。引導:品讀詩句描繪的景物特征,體會詩人的情感。預設:“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這兩句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知春”“斗芳菲”賦予花草樹木以人的情態,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爭芳斗艷的美麗景象。花草樹木仿佛都有了情思,使描繪的晚春景致生動而有情趣。它們以爭妍斗艷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珍惜和留戀之情。“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具體寫楊花、榆莢的惜春表現。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說它們“無才思”,也都盡自己所能,紛紛飄落,如雪花般盡情飛舞來表達對春天的留戀。詩人賦予了“楊花榆莢”以鮮活的生命力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珍惜時光的美好愿望。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選擇了“百般紅紫”和“楊花榆莢”兩種意象,前者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后者樸實無華、隨風飛舞,共同表現出“晚春”之美,并營造出廣闊的審美空間。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小結: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詩歌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詩人體物入微,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春天的留戀,也借此表達了要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度。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王維的《竹里館》和韓愈的《晚春》。《竹里館》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王維月下深林中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表現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境以及高雅絕俗的境界。在《晚春》一詩中,詩人韓愈通過描寫“草樹”有“知”,惜春爭艷,“楊花榆莢”“作雪飛”的場景,表達了自己對大好春光的留戀之情,同時寄寓著一定的人生哲思,即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住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和鞏固本課學習內容。五、拓展延伸引導:蘇軾在《書詰藍田煙雨圖》中評價王維詩歌的特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一起讀一讀王維的《田園樂七首·其五》,感受“詩中有畫”,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田園樂七首·其五王維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譯文:遠處的山邊橫臥著一個寂靜的小村莊,其間正升起一縷裊裊的炊煙,靠近天的地方有棵樹獨立于高原之上。生活在顏回那樣簡陋、艱苦的環境中,與陶潛那樣與世無爭的高士為鄰。明確:《田園樂七首·其五》是一首六言詩。首句淡筆勾勒出一幅靜謐的山村圖景;次句又將視角拉遠,將思緒帶到那遼闊的高原之上;三句運用文化典故,用以形容詩人的心境和生活態度;末句用“五柳先生”作為鄰居,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全詩從近景到遠景,再到心境的抒發,層層遞進,繪出一幅如詩如畫的鄉村景象,亦表達了詩人的閑雅情志。引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有很多經典之作,讀一讀他筆下《春雪》這首詩,看看同樣描寫春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春雪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譯文:到了新年都還看不到芬芳的花朵,剛到二月,就驚訝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卻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明確:整首詩以春雪為主題,通過描繪春雪飛花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到來的喜悅和對春雪的喜愛。同時,詩中也蘊含了詩人對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在寒冷的冬季之后,春天終于來臨,萬物開始復蘇,生命煥發出新的活力。而春雪作為春天的使者,以其獨特的方式點綴著大地,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和憧憬。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擴展視野,積累相關詩歌。六、布置作業1.課堂作業嘗試利用課堂所學,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寫:王維《竹里館》一詩中寫人物活動,體現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的句子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王維在《竹里館》中,把明月當作知己,認為有明月相伴就不會感到孤獨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韓愈《晚春》中寫暮春時節,花木仿佛知曉春將逝去,所以特別珍惜春光,爭芳斗艷,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韓愈《晚春》中表面揶揄“楊花榆莢”無才思,實則是對他們更深層次的贊許的句子是: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2.課后作業基礎作業:背誦默寫《竹里館》《晚春》。拓展作業:請從《竹里館》《晚春》中任選一句,發揮想象,描述詩句的畫面。設計意圖:借助多樣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寫作能力。【板書設計】7 /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