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下《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所處位置:本課是小語部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單元主題:人物品質語文要素:從人物語言、動作中感受人物品質,旨在引導學生仔細研究文本,發現人物品質是如何人物的言行表現出來的,并能夠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本文內容:本文是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與友人的離情別意,以及詩人潔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寫作特點:前兩句借景抒情,一個“寒、孤”二字渲染了離別的愁苦。后兩句言志,“玉壺、冰心”兩個典故形容人的純潔與正直。整首詩構思奇特。學情分析課標對第二學段的詩歌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這就告訴我們,古詩教學要以朗讀想象為主要教學方式。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四年級上冊還學習了“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本節課在體會思想情感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品質。由于“冰心、玉壺”的意象學生比較陌生,理解起來較困難,需要引入相關資料來來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教學目標語言運用:會認“芙蓉、洛”這三個字,會寫“芙、蓉、壺”這幾個字,有感情地朗讀本詩,會背誦本詩。思維能力:運用借助注釋等方法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人的情感。文化自信:聯系注釋理和資料等,理解詩歌大意,體會情感,感受作者高潔清白的品質。教學重點:體會情感、感受品質教學難點:感受人物品質教學過程:課前交流:對詩句:1.故人西辭黃鶴樓----------《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桃花潭水深千尺---------《贈汪倫》3.莫愁前路無知已----------別董大》這些詩的共同點是什么?一、讀詩題,把握大意1.談話引入:古人的送別非常講究,有的目送,有的踏歌送,有的折柳送,有的勸解送,今天我們再來學習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 看看它有什么特別之處。2.板書課題。指導芙蓉二字的讀音和寫法。 補充資料:此時,王昌齡在江寧任縣丞,他的同鄉好友辛漸前來看望他,要回洛陽了,王昌齡就一直從江寧送到潤州,也就是現在的鎮江,在芙蓉樓為他漸別辛漸由此北上洛陽,他這一送就是 100 多里呀3.提名讀課題,解題:根據題目你知道了什么?二、反復讀,讀出詩韻1.自由讀,讀通詩句,讀準字音。2.指名讀,正音“平明”聯系注釋理解意思。3.齊讀三、圈景物,感悟離情作者在什么時候送別友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出示前兩句: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1.這首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雨、山)你好像看到怎樣的畫面?2.雨是什么樣的雨?(1)雨冷:寒雨給你什么感受?(2)雨大:連江的寒雨又是怎樣的一場雨?(3)雨久:這場大雨什么時候開始下的?3.如果你是詩人,一場冷風冷雨之后,與好友告別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很悲傷,很難過。4.楚山又是哪里的山呢 借助注釋,并畫圖理解楚山連綿起伏。事實上楚山連綿起伏,怎么會是孤山呢?(詩人內心孤獨,所以覺得這些山也是孤獨的)5.用朗讀體現這種感受。6.小結:在詩人眼中雨是寒冷的,山是孤獨的,(補充板書:寒、孤)這都是詩人眼中的景物。(板書:景)而詩人的心情也像這雨這山一樣孤獨寒冷,詩人這是融情于景了。四、知背景,體會品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他們有千言萬語想說,可是王昌齡最想說的是什么?出示后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1.臨別之際,詩人與友人辛漸說些什么?理解“冰心、玉壺”的意思。指導寫“壺”。2.在送別時,有人鼓勵、有人安慰、有人表達深情,為什么王昌齡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話呢?引出背景資料:王昌齡才華橫溢,曾在朝廷為官他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40歲左右因遭到小人誣陷,被貶到千里之外的嶺南,嶺南在當時是最偏遠的地區了,在嶺南一呆就是三年,回到長安以后再貶為江寧縣丞。此詩也就寫于這個時候。而這個縣城并沒有什么實權,他這一生當中,少說有三次被感到偏遠荒僻之地。許多不明緣由的人都對他議論紛紛。3.他被一貶再貶,別人都會怎么議論他呢 4.面對議論和質疑,于是,他想讓辛漸給他帶句話-------一片冰心在玉壺他想借這冰心玉壺告訴洛陽親友什么呢?他是想借這冰心玉壺表明心中之志啊。(板書:志)5.創設情境引讀:一片冰心在玉壺當他的結發妻子問起他時,他會深情地說——他年邁的雙親問起他時,他會堅定地說——他的知己好友問起他時,他會豪邁地說——6.拓展王昌齡詩句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7歲他投筆從戎,奔赴戰場,站在玉門關下,他高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何等的愛國情懷。邊塞戰事頻繁,生活艱苦,他在滾滾黃沙中吶喊——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何等感人的報國志向。即使后來他被貶為沒有實權的縣丞,他依然愛民如子,為官清廉。7.小結,背誦:這就是他的冰心玉壺志,沒有因為被貶官改變,沒有因為被質疑就改變,讓我們把他的這首詩記在心間吧。8.拓展其二(1)其實這首詩還有一首,描寫頭一天晚上送別宴會時的情景。出示詩: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2)作者借什么表達怎樣的心志?(明月---純潔之心)課堂小結:《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通過一孤一寒,烘托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壺”表明了詩人高潔的操守。同時“一片冰心在玉壺”也成為了全詩的主旨所在,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句。布置作業:1.默寫古詩。2.搜集送別詩。板書設計芙蓉樓送辛漸寒孤 想畫面 冰清玉潔 悟詩情 比表達 表明心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