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靜電場的描述 章末檢測試卷(課件 練習,共2份)粵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靜電場的描述 章末檢測試卷(課件 練習,共2份)粵教版(2019)必修 第三冊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第一章)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24·深圳市高二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元電荷是電荷量的基本單位,其大小為1 C
B.點電荷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最小帶電體
C.物體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
D.摩擦起電使原本沒有電子和質子的物體中產生了電子和質子
2.(2024·陽江市高二期中)下面是某同學對電場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
A.根據電場強度的定義式E=可知,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與試探電荷所帶的電荷量成反比
B.由UAB=可知,電勢差與檢驗電荷電量q成反比、與電場力做功成正比
C.根據真空中點電荷的電場強度公式E=k可知,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與場源電荷所帶的電荷量無關
D.根據電勢差的定義式UAB=可知,電荷量為1 C的正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克服電場力做功為1 J,則A、B兩點間的電勢差為-1 V
3.(2024·梅州市高二月考)如圖所示是物理實驗——“靜電章魚”,把塑料膜一頭打結,另一頭剪成小條,雙手帶上絕緣手套。先用毛皮分別摩擦塑料條和塑料管使二者帶電,然后將塑料條拋向空中,塑料條會張開,就像一只張牙舞爪的“章魚”,再用帶電的塑料管靠近“章魚”,它就會在空中游來游去。關于“靜電章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章魚”帶正電,塑料管帶負電
B.“章魚”在空中張牙舞爪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C.空氣越潮濕,實驗現象越明顯
D.“章魚”遠離塑料管的過程中,二者組成的系統電勢能增大
4.(2023·湖北卷)在正點電荷Q產生的電場中有M、N兩點,其電勢分別為φM、φN,電場強度大小分別為EM、E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φM>φN,則M點到電荷Q的距離比N點的遠
B.若EMC.若把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從M點移到N點,電場力做正功,則φM<φN
D.若把帶正電的試探電荷從M點移到N點,電場力做負功,則EM>EN
5.兩個點電荷電場的部分電場線如圖所示,一帶電粒子僅在電場力的作用下由a點運動到c點的軌跡如圖中虛線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粒子帶負電
B.正電荷的電荷量小于負電荷的電荷量
C.粒子在b點的電勢能大于在a點的電勢能
D.粒子在a點的加速度大于在b點的加速度
6.(2023·天津市崇化中學高二期中)如圖所示,直角坐標系xOy中,M、N兩點位于x軸上,G、H兩點坐標如圖所示。M、N兩點各固定一等量負點電荷,一電荷量為Q的正點電荷置于O點時,G點處的電場強度恰好為零。靜電力常量用k表示。若將該正點電荷移到G點,則H點處電場強度為(  )
A.,沿y軸正方向 B.,沿y軸負方向
C.,沿y軸正方向 D.,沿y軸負方向
7.(2023·廣州市高二期末)圖中虛線所示為靜電場中的等勢面1、2、3、4,相鄰的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其中等勢面3的電勢為0。一帶正電的點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運動,經過a、b點時的動能分別為26 eV和5 eV。當這一點電荷運動到某一位置,其電勢能變為-8 eV時,它的動能應為(  )
A.8 eV B.13 eV
C.20 eV D.34 eV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2024·東莞市高二學業考試)如圖所示,空間有一圓錐OBB′,點A、A′分別是兩母線的中點?,F在頂點O處固定一帶正電的點電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A′兩點的電場強度相同
B.將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從B點沿底面直徑移到B′點,其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C.平行于底面且圓心為O1的截面為等勢面
D.若B′點的電勢為φB′,A′點的電勢為φA′,則BA連線中點C處的電勢φC小于
9.(2023·廣東省高二聯考)空間存在某靜電場,在x軸上各點的場強E與坐標x的分布規律如圖所示,規定x軸的正方向為電場強度E的正方向。一個帶電粒子在x軸上以坐標原點O點為對稱中心做往復運動。已知粒子僅受電場力作用,運動中電勢能和動能的總和為A,且坐標原點O處電勢為零。則(  )
A.該粒子帶負電
B.該粒子在坐標原點O兩側分別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C.x=x0處的電勢為-E0x0
D.若該粒子帶電荷量的絕對值為q,則粒子運動區間為(-,)
10.(2024·廣州市高二期中)如圖所示,在勻強電場中有邊長為5 cm的等邊三角形ABC,三角形所在平面與勻強電場的電場線平行。O點為該三角形的中心,D、E、F分別為AB、BC和AC邊的中點。三角形各頂點的電勢分別為φA=2 V、φB=4 V、φC=6 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點電勢為4 V
B.勻強電場的場強大小為80 V/m,方向由A指向C
C.將電子由E點移到F點,電子的電勢能增加了1 eV
D.在三角形ABC內切圓的圓周上,D點電勢最低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8分)(2023·肇慶市高二月考)某物理興趣小組探究影響電荷間靜電力的因素,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2分)帶正電的小球A固定不動,帶正電的小球B通過絕緣絲線系在鐵架臺上,小球B會在靜電力的作用下發生偏離。把系在絲線上的帶電小球B先后掛在圖中橫桿上的P1、P2、P3等位置,實驗時通過調節絲線長度,始終使A、B兩球球心在同一水平線上,待小球B平衡后,測得絲線偏離豎直方向的角度為θ,A、B兩球球心間的距離為r,小球B的質量為m,當地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A、B兩球之間的靜電力大小為________。(用題中涉及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2)(2分)通過分析A、B兩球之間的靜電力大小與A、B兩球球心間的距離r的關系可知:兩小球所帶電荷量不變時,兩小球間的靜電力________。
(3)(2分)以上實驗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A.微小量放大法 B.控制變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實驗法
(4)(2分)若實驗中小球A、B的電荷量分別為q1和q2,則靜電力常量可表示為k=________。(用題中涉及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12.(6分)如圖所示,在絕緣水平面上的O點固定一電量為+Q的電荷,在O點正上方高為r0的A處由靜止釋放某帶電量為+q的小液珠,開始運動的瞬間小液珠的加速度大小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g。已知靜電力常量為k,兩電荷均可看成點電荷,不計空氣阻力。則:
(1)(4分)小液珠開始運動瞬間所受庫侖力的大小F=________和方向____________;
(2)(2分)運動過程中小液珠速度最大時其離O點的距離h=________。
13.(12分)(2023·西南大學附中高二期中)如圖所示,虛線為某電場的5個等勢面,相鄰等勢面間電勢差相等。一電子只在電場力作用下在電場中運動(軌跡未畫出),已知電子經過等勢面1時動能為5 eV,經過等勢面4時動能為20 eV,等勢面2的電勢為+3 V,求:
(1)(4分)電子從等勢面1運動至等勢面4過程電場力做的功;
(2)(4分)等勢面1的電勢;
(3)(4分)電子經過等勢面5時具有的電勢能。
14.(12分)如圖所示,水平絕緣光滑軌道AB的B端與處于豎直平面內的四分之一圓弧形粗糙絕緣軌道BC平滑連接,圓弧的半徑R=0.4 m。在軌道所在空間存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E=1.0×104 N/C。現有質量m=0.1 kg的帶電體(可視為質點)放在水平軌道上A點處,A、B兩點距離x=1.0 m,由于受到電場力的作用帶電體由靜止開始運動,當運動到圓弧形軌道的C端時,速度恰好為零,已知帶電體所帶電荷量q=8.0×10-5 C,取g=10 m/s2,求:
(1)(4分)帶電體在水平軌道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及運動到B端時的速度的大小;
(2)(4分)帶電體運動到圓弧形軌道的B端時對圓弧軌道的壓力大??;
(3)(4分)A、C兩點之間的電勢差和A到C過程中產生的熱量。
15.(16分)(2024·廣州市高二期末)為研究一均勻帶正電球體A周圍靜電場的性質,某同學在干燥的環境中先將球A放在一靈敏電子秤的絕緣托盤上,如圖(a)所示,此時電子秤的示數為N1;再將另一小球B用絕緣細線懸掛在一絕緣支架上,使其位于球A的正上方點P,電子秤穩定時的示數減小為N2。緩慢拉動絕緣細線,使質量為m的小球B從點P沿豎直方向逐步上升到點Q,用刻度尺測出點P正上方不同位置到點P的距離x,并采取上述方法確定該位置對應的場強E,然后作出E-x圖像,如圖(b)所示,x軸上每小格代表的距離均為x0,已知絕緣細線上點M和點Q到點P的距離分別為5x0和10x0,小球B所帶電量為-q,且q遠小于球A所帶的電量,球A與球B之間的距離遠大于兩球的半徑,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1)(5分)求圖(b)中E0的值及點M處由球A所激發的電場的場強大小。
(2)(5分)小球B位于點M時,電子秤的示數應為多大?
(3)(6分)實驗過程中,當小球B位于點Q時,剪掉細線,小球B將由靜止開始運動,估算小球B落回到點P時動能的大小。
章末檢測試卷(第一章)
1.C 2.D
3.B [經毛皮摩擦后,“章魚”、塑料管均得到電子而帶負電,故A錯誤;“章魚”在空中張牙舞爪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B正確;空氣越潮濕,越不容易發生靜電現象,實驗現象越不明顯,故C錯誤;“章魚”遠離塑料管的過程中,電場力做正功,二者組成的系統電勢能減小,故D錯誤。]
4.C [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根據正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特點可知若φM>φN,則M點到電荷Q的距離比N點的近,故A錯誤;電場線的疏密程度表示電場強度的大小,根據正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特點可知若EM5.C [帶電粒子做曲線運動,受力方向指向軌跡凹側,則粒子在b點受到的電場力水平向右,受力方向與電場線方向相同,粒子帶正電,故A錯誤;正電荷附近電場線比負電荷附近電場線密集,即正電荷附近場強更大,正電荷的電荷量大于負電荷的電荷量,故B錯誤;粒子從a點到b點,電場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夾角為鈍角,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即粒子在b點的電勢能大于在a點的電勢能,故C正確;b點電場線更密集,場強更大,粒子所受電場力更大,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更大,故D錯誤。]
6.B [正點電荷在O點時,G點電場強度為零,即兩負點電荷在G點的合電場強度大小為E1=,方向沿y軸正方向。由對稱性知,兩負點電荷在H點處的合電場強度大小為E2=E1=,方向沿y軸負方向。當把正點電荷放在G點時,正點電荷在H點處產生的電場強度大小為E3=,方向沿y軸正方向。所以H點處電場強度的大小E=E2-E3=,方向沿y軸負方向,故選項B正確。]
7.C [由題意,點電荷經過a、b點時的動能分別為26 eV和5 eV,動能減小21 eV,根據能量守恒定律,電勢能增加21 eV,而相鄰的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點電荷在相鄰等勢面間運動時電場力做功相等,電勢能變化量相等,動能變化量也相等,則點電荷從等勢面3到等勢面4時,動能減小7 eV,電勢能增大,等勢面3的電勢為0,點電荷經過b時電勢能為7 eV,又由題,點電荷經b點時的動能為5 eV,所以點電荷的總能量為E=Ep+Ek=7 eV+5 eV=12 eV,其電勢能變為-8 eV時,動能應為20 eV,故選C。]
8.BD [根據點電荷電場的分布特點,可知A、A′兩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A錯誤;
場源電荷為正點電荷,將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從B點沿底面直徑移到B′點,試探電荷先靠近場源電荷,后遠離場源電荷,則電場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則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B正確;
點電荷的等勢面是以場源電荷為圓心的一系列同心球面,因此平行于底面且圓心為O1的截面不是等勢面,C錯誤;
令B′A′連線中點為C′,根據點電荷電場線分布特征,可知B′C′間任一點的電場強度均比A′C′間任一點的電場強度小,根據U=Ed,可知UA′C′>UC′B′,又由于UA′C′=φA′-φC′,UC′B′=φC′-φB′,解得φC′<,根據點電荷電場線分布特征有φC′=φC,則有φC<,D正確。]
9.AC [由題圖可知在O點右側的電場線水平向右,在O點左側的電場線水平向左,假設粒子帶正電,則粒子在O點右側向右運動時一直做加速運動因此不會做往復運動,因此粒子不可能帶正電,當粒子帶負電時向右側運動時做減速運動,減速到零反向加速過O點后繼續減速運動,做的是往復運動,因此粒子帶負電,故A正確;
由題圖可知該電場不是勻強電場,粒子的受力會發生變化,因此不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
E-x圖像與x軸所圍成的面積表示電勢差,沿著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因此根據φ=0-E0x0,得x=x0處電勢為φ=-E0x0,故C正確;
粒子的總能量為A,且O點的電勢能為零,則O點的動能為A,粒子向x軸正向運動的最遠距離時速度為零,能量轉化為該點的電勢能,由能量守恒可知A=q·x·x,得x=,故D錯誤。]
10.AC [三角形所在平面與勻強電場的電場線平行,F為AC邊的中點,則有φF==4 V,可知B、F兩點的電勢相等,則BF線為等勢線,O點在BF線上,則O點電勢為4 V,A正確;
BF線為等勢線,可知電場強度方向垂直于BF斜向上,由電場強度與電勢差的關系公式,可得電場強度大小為E== V/m=80 V/m,方向由C指向A,B錯誤;
因為φE== V=5 V,因此將電子由E點移到F點,電場力做功為WEF=qUEF=q(φE-φF)=-1 eV,由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的關系ΔEp=-WEF,可得電場力做負功,電子的電勢能增加,則有將電子由E點移到F點,電子的電勢能增加了1 eV,C正確;
由題意可知,過圓心O,作平行于AC的電場線,內切圓上相交的兩點分別為電勢最高點和最低點,最低點交點不是D點,因此在三角形ABC內切圓的圓周上,D點電勢不是最低,D錯誤。]
11.(1)mgtan θ (2)隨A、B兩球球心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3)B
(4)
解析 (1)對小球B受力分析,小球B受力平衡,則有tan θ=,即A、B兩球之間的靜電力大小
F=mgtan θ
(2)結合實驗可知,兩小球所帶電荷量不變時,兩小球間的靜電力隨A、B兩球球心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3)實驗中應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故選B。
(4)根據題意,結合庫侖定律有=mgtan θ,解得靜電力常量k=。
12.(1) 豎直向上 (2)r0
解析 (1)根據庫侖定律有F庫=,方向豎直向上。若方向豎直向下,則開始運動瞬間的加速度大于g,與題意不符。
(2)開始運動瞬間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庫-mg=mg,解得F庫=2mg;速度最大時,加速度為零,則有F庫′=mg,即F庫′=F庫=,解得h=r0。
13.(1)15 eV (2)-2 V (3)-18 eV
解析 (1)由動能定理得電子從等勢面1運動至等勢面4的過程電場力做的功為W14=Ek4-Ek1=20 eV-5 eV=15 eV
(2)等勢面1、4間的電勢差為
U14==-15 V
由題意U12=φ1-φ2=U14
解得φ1=-2 V
(3)由題意U25=φ2-φ5=U14=-15 V
解得φ5=18 V
電子在等勢面5具有的電勢能為
Ep=qφ5=-18 eV。
14.(1)8 m/s2 4 m/s (2)5 N
(3)1.4×104 V 0.72 J
解析 (1)設帶電體在水平軌道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qE=ma,解得a=8 m/s2
設帶電體運動到B端的速度大小為vB,根據勻變速直線的規律有2ax=vB2
解得vB=4 m/s
(2)當帶電體運動到圓軌道B端時,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N-mg=m
解得FN=5 N
再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帶電體運動到圓弧形軌道的B端時對圓弧軌道的壓力大小5 N。
(3)A、C兩點的電勢差UAC=E(x+R)
解得UAC=1.4×104 V
帶電體A到C過程,根據動能定理qE(x+R)+W摩-mgR=0
解得W摩=-0.72 J
A到C過程中產生的熱量Q=0.72 J。
15.(1) 
(2)0.8N1+0.2N2
(3)x0+10mgx0
解析 (1)小球B位于P點時,所受電場力為FP=N1-N2,故小球A在P點激發的電場場強大小為10E0=,則E0=
由題圖(b)可知球A在M點所激發的電場的場強大小約為2E0,故M點的場強大小為EM=2E0=
(2)小球B在M在所受電場力為FM=qEM=
故此時電子秤的示數應為NM=N1-FM=0.8N1+0.2N2
(3)由題圖(b)可知,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所代表的電勢差為U0=E0x0,在0~10x0之間這一段E-x圖線與x軸所圍成的面積等于P、Q兩點的電勢差,上述圖形中,小正方形數約29(28~30)個,故P、Q間電勢差為UPQ=29U0=x0,設小球運動到P點時的動能為Ek,對于小球B從Q點運動到P點的過程,根據動能定理有qUPQ+mgh=Ek,解得Ek=x0+10mgx0。(共45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第一章)
一、單項選擇題
1.(2024·深圳市高二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元電荷是電荷量的基本單位,其大小為1 C
B.點電荷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最小帶電體
C.物體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
D.摩擦起電使原本沒有電子和質子的物體中產生了電子和質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元電荷是最小的電荷量,其大小為1.6×10-19 C,A錯誤;
點電荷是理想模型,不是真實存在的,B錯誤;
物體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C正確;
摩擦起電是電荷發生了轉移,不是使物體產生了電子和質子,D錯誤。
13
14
15
2.(2024·陽江市高二期中)下面是某同學對電場中的一些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E= 為場強的定義式,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由電場本身決定,跟試探電荷所帶的電荷量無關,故A錯誤;
電勢差由電場本身決定,跟檢驗電荷電量q及電場力做功無關,故B錯誤;
根據真空中點電荷的電場強度公式E= 可知,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與場源電荷所帶的電荷量有關,這里的Q就是場源電荷所帶的電荷量,故C錯誤;
根據電勢差的定義式UAB= 可知,電荷量為1 C的正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克服電場力做功為1 J,則A、B兩點間的電勢差為-1 V,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2024·梅州市高二月考)如圖所示是物理實驗——“靜電章魚”,把塑料膜一頭打結,另一頭剪成小條,雙手帶上絕緣手套。先用毛皮分別摩擦塑料條和塑料管使二者帶電,然后將塑料條拋向空中,塑料條會張開,就像一只張牙舞爪的“章魚”,再用帶電的塑料管靠近“章魚”,它就會在空中游來游去。關于“靜電章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章魚”帶正電,塑料管帶負電
B.“章魚”在空中張牙舞爪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C.空氣越潮濕,實驗現象越明顯
D.“章魚”遠離塑料管的過程中,二者組成的系統電勢能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經毛皮摩擦后,“章魚”、塑料管均得到電子而帶
負電,故A錯誤;
“章魚”在空中張牙舞爪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故B正確;
空氣越潮濕,越不容易發生靜電現象,實驗現象越不明顯,故C錯誤;
“章魚”遠離塑料管的過程中,電場力做正功,二者組成的系統電勢能減小,故D錯誤。
14
15
4.(2023·湖北卷)在正點電荷Q產生的電場中有M、N兩點,其電勢分別為φM、φN,電場強度大小分別為EM、E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φM>φN,則M點到電荷Q的距離比N點的遠
B.若EMC.若把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從M點移到N點,電場力做正功,則φM<φN
D.若把帶正電的試探電荷從M點移到N點,電場力做負功,則EM>E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根據正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特點可知若φM>φN,則M點到電荷Q的距離比N點的近,故A錯誤;
電場線的疏密程度表示電場強度的大小,根據正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特點可知若EM若把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從M點移到N點,電場力做正功,則是逆著電場線運動,電勢增加,故有φM<φN,故C正確;
若把帶正電的試探電荷從M點移到N點,電場力做負功,則是逆著電場線運動;根據正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特點可知EM13
14
15
5.兩個點電荷電場的部分電場線如圖所示,一帶電粒子僅在電場力的作用下由a點運動到c點的軌跡如圖中虛線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粒子帶負電
B.正電荷的電荷量小于負電荷的電荷量
C.粒子在b點的電勢能大于在a點的電勢能
D.粒子在a點的加速度大于在b點的加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帶電粒子做曲線運動,受力方向指向軌跡凹側,
則粒子在b點受到的電場力水平向右,受力方向
與電場線方向相同,粒子帶正電,故A錯誤;
正電荷附近電場線比負電荷附近電場線密集,即
正電荷附近場強更大,正電荷的電荷量大于負電荷的電荷量,故B錯誤;
粒子從a點到b點,電場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夾角為鈍角,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即粒子在b點的電勢能大于在a點的電勢能,故C正確;
b點電場線更密集,場強更大,粒子所受電場力更大,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更大,故D錯誤。
14
15
6.(2023·天津市崇化中學高二期中)如圖所示,直角坐標系xOy中,M、N兩點位于x軸上,G、H兩點坐標如圖所示。M、N兩點各固定一等量負點電荷,一電荷量為Q的正點電荷置于O點時,G點處的電場強度恰好為零。靜電力常量用k表示。若將該正點電荷移到G點,則H點處電場強度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2023·廣州市高二期末)圖中虛線所示為靜電場中的等勢面1、2、3、4,相鄰的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其中等勢面3的電勢為0。一帶正電的點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運動,經過a、b點時的動能分別為26 eV和5 eV。當這一點電荷運動到某一位置,其電勢能變為-8 eV時,它的動能應為
A.8 eV
B.13 eV
C.20 eV
D.34 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題意,點電荷經過a、b點時的動能分別為26 eV和
5 eV,動能減小21 eV,根據能量守恒定律,電勢能
增加21 eV,而相鄰的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點
電荷在相鄰等勢面間運動時電場力做功相等,電勢能
變化量相等,動能變化量也相等,則點電荷從等勢面
3到等勢面4時,動能減小7 eV,電勢能增大,等勢面3的電勢為0,點電荷經過b時電勢能為7 eV,又由題,點電荷經b點時的動能為5 eV,所以點電荷的總能量為E=Ep+Ek=7 eV+5 eV=12 eV,其電勢能變為-8 eV時,動能應為20 eV,故選C。
13
14
15
二、多項選擇題
8.(2024·東莞市高二學業考試)如圖所示,空間有一圓錐OBB′,點A、A′分別是兩母線的中點?,F在頂點O處固定一帶正電的點電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A′兩點的電場強度相同
B.將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從B點沿底面直徑移到B′點,其電
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C.平行于底面且圓心為O1的截面為等勢面
D.若B′點的電勢為φB′,A′點的電勢為φA′,則BA連線中
點C處的電勢φC小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據點電荷電場的分布特點,可知A、A′兩點的電
場強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A錯誤;
場源電荷為正點電荷,將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從B點
沿底面直徑移到B′點,試探電荷先靠近場源電荷,
后遠離場源電荷,則電場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則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B正確;
點電荷的等勢面是以場源電荷為圓心的一系列同心球面,因此平行于底面且圓心為O1的截面不是等勢面,C錯誤;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令B′A′連線中點為C′,根據點電荷電場線分布特征,可知B′C′間任一點的電場強度均比A′C′間任一點的電場強度小,根據U=Ed,可知UA′C′>UC′B′
13
14
15
9.(2023·廣東省高二聯考)空間存在某靜電場,在x軸上各點的場強E與坐標x的分布規律如圖所示,規定x軸的正方向為電場強度E的正方向。一個帶電粒子在x軸上以坐標原點O點為對稱中心做往復運動。已知粒子僅受電場力作用,運動中電勢能和動能的總和為A,且坐標原點O處電勢為零。則
A.該粒子帶負電
B.該粒子在坐標原點O兩側分別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題圖可知在O點右側的電場線水平向右,在
O點左側的電場線水平向左,假設粒子帶正電,
則粒子在O點右側向右運動時一直做加速運動
因此不會做往復運動,因此粒子不可能帶正電,
當粒子帶負電時向右側運動時做減速運動,減速到零反向加速過O點后繼續減速運動,做的是往復運動,因此粒子帶負電,故A正確;
由題圖可知該電場不是勻強電場,粒子的受力會發生變化,因此不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2024·廣州市高二期中)如圖所示,在勻強電場中有邊長為5 cm的等邊三角形ABC,三角形所在平面與勻強電場的電場線平行。O點為該三角形的中心,D、E、F分別為AB、BC和AC邊的中點。三角形各頂點的電勢分別為φA=2 V、φB=4 V、φC=6 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O點電勢為4 V
B.勻強電場的場強大小為80 V/m,方向由A指向C
C.將電子由E點移到F點,電子的電勢能增加了1 eV
D.在三角形ABC內切圓的圓周上,D點電勢最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增加,則有將電子由E點移到F點,電子的電勢能增加了1 eV,C正確;
由題意可知,過圓心O,作平行于AC的電場線,內切圓上相交的兩點分別為電勢最高點和最低點,最低點交點不是D點,因此在三角形ABC內切圓的圓周上,D點電勢不是最低,D錯誤。
三、非選擇題
11.(2023·肇慶市高二月考)某物理興趣小組探究影響電荷間靜電力的因素,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帶正電的小球A固定不動,帶正電的小球B通過絕緣絲線系在鐵架臺上,小球B會在靜電力的作用下發生偏離。把系在絲線上的帶電小球B先后掛在圖中橫桿上的P1、P2、P3等位置,實驗時通過調節絲線長度,始終使A、B兩球球心在同一水平線上,待小球B平衡后,測得絲線偏離豎直方向的角度為θ,A、B兩球球心間的距離為r,
小球B的質量為m,當地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B兩球之間的靜電力大小為________。(用題
中涉及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gtan 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小球B受力分析,小球B受力平衡,則有tan θ= ,即A、B兩球之間的靜電力大小
F=mgtan θ
13
14
15
(2)通過分析A、B兩球之間的靜電力大小與A、B兩球球心間的距離r的關系可知:兩小球所帶電荷量不變時,兩小球間的靜電力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隨A、
B兩球球心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結合實驗可知,兩小球所帶電荷量不變時,兩小球間的靜電力隨A、B兩球球心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3)以上實驗采用的方法是_____。
A.微小量放大法 B.控制變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實驗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實驗中應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故選B。
B
(4)若實驗中小球A、B的電荷量分別為q1和q2,
則靜電力常量可表示為k=________。(用題中涉及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如圖所示,在絕緣水平面上的O點固定一電量為+Q的電荷,在O點正上方高為r0的A處由靜止釋放某帶電量為+q的小液珠,開始運動的瞬間小液珠的加速度大小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g。已知靜電力常量為k,兩電荷均可看成點電荷,不計空氣阻力。則:
(1)小液珠開始運動瞬間所受庫侖力的大小
F=_______和方向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豎直向上
(2)運動過程中小液珠速度最大時其離O點的距離h=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23·西南大學附中高二期中)如圖所示,虛線為某電場的5個等勢面,相鄰等勢面間電勢差相等。一電子只在電場力作用下在電場中運動(軌跡未畫出),已知電子經過等勢面1時動能為5 eV,經過等勢面4時動能為20 eV,等勢面2的電勢為+3 V,求:
(1)電子從等勢面1運動至等勢面4過程電場力做的功;
答案 15 eV 
由動能定理得電子從等勢面1運動至等勢面4的過程電場力做的功為W14=Ek4-Ek1=20 eV-5 eV=15 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等勢面1的電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V 
解得φ1=-2 V
(3)電子經過等勢面5時具有的電勢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8 eV
由題意U25=φ2-φ5=U14=-15 V
解得φ5=18 V
電子在等勢面5具有的電勢能為
Ep=qφ5=-18 eV。
14.如圖所示,水平絕緣光滑軌道AB的B端與處于豎直平面內的四分之一圓弧形粗糙絕緣軌道BC平滑連接,圓弧的半徑R=0.4 m。在軌道所在空間存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E=1.0×104 N/C?,F有質量m=0.1 kg的帶電體(可視為質點)放在水平軌道上A點處,A、B兩點距離x=1.0 m,由于受到電場力的作用帶電體由靜止開始運動,當運動到圓弧形軌道的C端時,速度恰好為零,已知帶電體所帶電荷量q=8.0×10-5 C,取g=10 m/s2,求:
(1)帶電體在水平軌道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及運動
到B端時的速度的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8 m/s2 4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設帶電體在水平軌道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qE=ma
解得a=8 m/s2
設帶電體運動到B端的速度大小為vB,根據勻變速直線的規律有2ax=vB2
解得vB=4 m/s
(2)帶電體運動到圓弧形軌道的B端時對圓弧軌道的壓力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5 N 
解得FN=5 N
再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帶電體運動到圓弧形軌道的B端時對圓弧軌道的壓力大小5 N。
(3)A、C兩點之間的電勢差和A到C過程中產生的熱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4×104 V 0.72 J
A、C兩點的電勢差UAC=E(x+R)
解得UAC=1.4×104 V
帶電體A到C過程,根據動能定理qE(x+R)+W摩-mgR=0
解得W摩=-0.72 J
A到C過程中產生的熱量Q=0.72 J。
15.(2024·廣州市高二期末)為研究一均勻帶正電球體A周圍靜電場的性質,某同學在干燥的環境中先將球A放在一靈敏電子秤的絕緣托盤上,如圖(a)所示,此時電子秤的示數為N1;再將另一小球B用絕緣細線懸掛在一絕緣支架上,使其位于球A的正上方點P,電子秤穩定時的示數減小為N2。緩慢拉動絕緣細線,使質量為m的小球B從點P沿豎直方向逐步上升到點Q,用刻度尺測出點P正上方不同
位置到點P的距離x,并采取上述
方法確定該位置對應的場強E,
然后作出E-x圖像,如圖(b)所示,
x軸上每小格代表的距離均為x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已知絕緣細線上點M和點Q到點P的距離分別為5x0和10x0,小球B所帶電量為-q,且q遠小于球A所帶的電量,球A與球B之間的距離遠大于兩球的半徑,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求圖(b)中E0的值及點M處由球A所激發的電場的場強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小球B位于P點時,所受電場力為FP=N1-N2
(2)小球B位于點M時,電子秤的示數應為多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0.8N1+0.2N2 
故此時電子秤的示數應為NM=N1-FM=0.8N1+0.2N2
(3)實驗過程中,當小球B位于點Q時,剪掉細線,小球B將由靜止開始運動,估算小球B落回到點P時動能的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題圖(b)可知,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所代表的
電勢差為U0=E0x0,在0~10x0之間這一段E-x圖
線與x軸所圍成的面積等于P、Q兩點的電勢差,
上述圖形中,小正方形數約29(28~30)個,
設小球運動到P點時的動能為Ek,對于小球B從Q點運動到P點的過程,根據動能定理有qUPQ+mgh=Ek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吉木萨尔县| 仁布县| 垫江县| 临邑县| 沁源县| 宁都县| 合江县| 同德县| 伊春市| 溧水县| 昌乐县| 宝山区| 邯郸县| 固始县| 胶州市| 霍山县| 朝阳区| 台州市| 米林县| 马公市| 库伦旗| 阳春市| 兴仁县| 彝良县| 卓尼县| 靖江市| 赤峰市| 大安市| 土默特左旗| 芜湖市| 古蔺县| 杂多县| 德昌县| 菏泽市| 新竹市| 公主岭市| 稻城县| 抚远县| 花垣县|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