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液體的表面張力[分值:60分]1~6題每題5分,共30分考點一 液體的表面張力1.(2023·廣東省階段練習)“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描寫的是我國古代詩人對露珠的觀察和感悟,根據所學物理知識,下列對露珠形成主要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液體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表面層的分子之間互相吸引B.液體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密集,表面層的分子之間互相排斥C.液體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表面層的分子之間互相排斥D.液體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密集,表面層的分子之間互相吸引2.關于液體的表面張力,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縫衣針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重力與水的浮力平衡的結果B.小木塊能夠浮在水面上是液體表面張力與其重力平衡的結果C.露珠表面的水分子之間的距離小于內部的水分子之間的距離D.小昆蟲在水面上自由往來而不陷入水中是液體表面張力在起作用3.如圖所示,金屬框內陰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線分割成a、b兩部分。若將肥皂膜的a部分用熱針刺破,棉線的形狀是下列選項圖中的 ( )考點二 浸潤、不浸潤及毛細現象4.(多選)關于液體的浸潤(不浸潤)現象與毛細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浸潤和不浸潤與分子間作用力無關B.如果液體不浸潤某種固體,則在液體與固體接觸的附著層內,分子分布比液體內部稀疏,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C.浸潤液體和不浸潤液體在細管中都上升D.浸潤液體和不浸潤液體都會發生毛細現象5.(多選)一種液體,滴在固體A的表面時,出現如圖甲所示的情況;當把毛細管B插入這種液體中時,液面又出現如圖乙所示的情況。若固體A和毛細管B都很干凈,則 ( )A.固體A和毛細管B可能是由同種材料制成的B.固體A和毛細管B一定不是由同種材料制成的C.固體A的分子對液體附著層內的分子的引力比毛細管B的分子對液體附著層內的分子的引力小些D.圖乙是液體對毛細管B的浸潤現象6.(多選)下列情況屬于毛細現象的是 ( )A.墨水瓶被打翻了,用粉筆可以把墨水吸干B.洗頭的時候,頭發聚在一起C.植物根部的養分,能升到植物的上部D.自來水筆灌墨水時,把皮管按幾下,墨水就被吸到皮管里去了7~10題每題6分,共24分7.(2023·湛江市期末)如圖甲是吹肥皂泡的場景,在圖乙玻璃杯內注入肥皂水,把用鐵絲做成的圓環放進玻璃杯中,沾滿肥皂水后取出,可以吹出肥皂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肥皂水不浸潤玻璃杯壁B.肥皂泡表面張力方向和其表面垂直C.肥皂泡呈球狀與液體的表面張力有關D.肥皂泡表面液體分子間只存在引力,沒有斥力8.(多選)(2024·汕頭市期末)自2013年航天員王亞平首次太空開講,10年來中國航天員已開展了5次精彩絕倫的太空授課,中國載人航天科技發展成就惠及全世界青少年。其中“水”相關實驗占太空授課中實驗總數的一半以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太空授課時,水球幾乎呈完美的球狀,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B.水球表面層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分子引力C.太空授課時,浸潤液體在玻璃試管中上升的現象是毛細現象D.如果改用不浸潤的塑料筆芯插入水中,也能觀察到水面在筆芯內上升的現象9.噴霧型防水劑是現在市場上廣泛銷售的特殊防水劑。如圖所示,其原理是噴劑在玻璃上形成一層薄薄的保護膜,形成類似于荷葉外表的效果。水滴以橢球形分布在表面,故無法停留在玻璃上。從而在遇到雨水的時候,雨水會自然流走,保持視野清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滴呈橢球形是液體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與重力無關B.圖中的下半部分玻璃和水滴發生了浸潤現象C.水滴與玻璃表面接觸的那層水分子間距比水滴內部的水分子間距大D.圖中水滴表面層內的分子比水滴內部的分子密集10.將粗細不同、兩端開口的玻璃毛細管插入裝有某種液體的容器里,現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容器中的液體可能是水銀B.若在“問天”實驗艙中進行實驗,仍然是較細毛細管中的液面更高C.若用不同液體進行實驗,兩毛細管中的高度差相同D.圖中毛細管中的附著層內液體分子的密度大于液體內部分子的密度 (6分)11.某種液體分別滴在甲、乙兩種材料表面時狀況如圖,若在軌運行的空間站中有用乙材料制成的密閉容器,內置一定量的此種液體,則容器內液體(圖中陰影區域)的分布情況可能是 ( )答案精析1.A [對于露珠,液體表面層分子分布比液體內部稀疏,則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即表面層的分子之間互相吸引,故選A。]2.D [縫衣針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水的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選項A錯誤;小木塊能夠浮在水面上是浮力與其重力平衡的結果,選項B錯誤;露珠表面層分子間距離大于液體內部分子間距離,分子間表現為引力,故C錯誤;小昆蟲在水面上自由往來而不陷入水中是液體表面張力在起作用,選項D正確。]3.D [肥皂膜未被刺破時,作用在棉線兩側的表面張力互相平衡,棉線可以有任意形狀。當把a部分肥皂膜刺破后,在b部分肥皂膜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棉線將繃緊。液體表面積有收縮到最小的趨勢,選項D正確。]4.BD [液體對固體浸潤,則附著層中的分子間距小于液體內部的分子間距,液體對固體不浸潤,則附著層中的分子間距大于液體內部的分子間距,即浸潤和不浸潤現象是分子間作用力的表現,故A錯誤;液體不浸潤某種固體,例如水銀對玻璃,當水銀與玻璃接觸時,附著層中的水銀分子受玻璃分子的吸引比水銀內部分子弱,附著層中的水銀分子比水銀內部稀疏,這時在附著層中的水銀分子之間相互吸引,使跟玻璃接觸的水銀表面有縮小的趨勢,因而形成不浸潤現象,故B正確;浸潤液體在細管內上升,不浸潤液體在細管內下降,故C錯誤;浸潤液體和不浸潤液體都會發生毛細現象,故D正確。]5.BCD [由題圖所給現象可知該液體對固體A不浸潤,對毛細管B浸潤,故A、B不由同種材料制成;題圖甲現象說明附著層內的液體分子受到的內聚力大于附著力,題圖乙現象說明附著層內的液體分子受到的內聚力小于附著力,所以題圖甲中附著層內的液體分子受到的固體A的分子的引力更小,選項B、C、D正確。]6.AC [墨水瓶被打翻了,用粉筆可以把墨水吸干,屬于毛細現象,選項A正確;洗頭的時候,頭發聚在一起,是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選項B錯誤;植物根部的養分,能升到植物的上部,是毛細現象,選項C正確;自來水筆灌墨水時,把皮管按幾下,墨水就被吸到皮管里去了,這是大氣壓的作用,選項D錯誤。]7.C [由題圖乙知肥皂水可以浸潤玻璃杯壁,故A錯誤;肥皂泡表面張力方向和其表面相切,故B錯誤;表面張力讓液體收縮,而同體積物體是球形時擁有最小的表面積,所以肥皂泡呈球狀與液體的表面張力有關,故C正確;肥皂泡表面液體分子間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合力表現為引力,故D錯誤。]8.ABC [太空授課時,水球幾乎呈完美的球狀,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故A正確;水球表面層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分子引力,故B正確;太空授課時,浸潤液體在玻璃試管中上升的現象是毛細現象,故C正確;如果改用不浸潤的塑料筆芯插入水中,不能觀察到水面在筆芯內上升的現象,故D錯誤。]9.C [液體表面張力作用使得水滴呈球形,但是由于有重力作用使得水滴呈橢球形,選項A錯誤;題圖中的下半部分玻璃和水滴不浸潤,選項B錯誤;水滴與玻璃表現接觸的那層水分子間距比水滴內部的水分子間距大,選項C正確;題圖中水滴表面層內的分子比水滴內部的分子稀疏,選項D錯誤。]10.D [水銀在玻璃表面是不浸潤的,在玻璃管中呈現凸形液面,故容器中的液體不可能是水銀,A錯誤;由于“問天”實驗艙內的物體均處于失重狀態,因此毛細現象更明顯,液面直接攀升到毛細管頂部,毛細管越細,攀升速度越快,粗細不同的毛細管中液面都與毛細管管口齊平,B錯誤;在毛細現象中,毛細管中液面的高低與液體的種類和毛細管的材料有關,故兩毛細管中的高度差不一定相同,C錯誤;題圖中為液體浸潤玻璃,故毛細管中附著層內液體分子密度大于液體內部分子密度,D正確。]11.B [容器與液體在空間站中均處于失重狀態。液體受到表面張力的作用,使其自由表面收縮到最小狀態,液體的自由表面呈球形;由題圖可知液體對于乙材料是不浸潤的,容器內液體的分布情況可能是B圖中的情況。故選B。]第四節 液體的表面張力[學習目標] 1.了解液體的表面張力現象,能解釋液體表面張力產生的原因(重點)。2.了解浸潤和不浸潤現象,理解毛細現象產生的原因(難點)。一、表面張力如圖所示是液體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況。請結合圖片思考:液體表面層內的分子間距離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點?1.表面層:從微觀角度看,液體的表面并不是一個幾何面,而是一個厚度為分子力 (數量級為10-9 m)的薄層。 2.表面張力:(1)定義:使液體表面 的相互作用的拉力,液體表面出現的這種張力稱為表面張力。 (2)方向:總是跟液面相切,且與分界面 。在液體表面任意畫一條線MN,MN兩側的液體之間的引力方向如圖所示。 (3)成因:液體表面層分子比較稀疏,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 ,該引力使液體的表面總是有一種 的趨勢,就好像被繃緊的橡皮膜。 3.作用效果:使液滴的表面積盡可能地 ,在體積一定的情況下,球形在所有幾何體中的表面積 ,所以露珠的形狀更接近于球形。 4.影響因素:表面張力的大小除了跟邊界線長度有關外,還跟液體的種類、溫度有關。1.小昆蟲、縫衣針在水面上不下沉與小木塊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相同嗎?2.在空間實驗室里,水滴的形狀是一個完美的球形。生活中我們還經常看到荷葉上的露珠呈扁平球形等現象。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3.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燒熔,它的尖端就會變鈍(如圖甲、乙)。這是什么緣故?例1 (2023·東莞市高二期末)在“天宮課堂”上,王亞平用水在兩板之間“搭建了一座橋”,形成了如圖所示的“液橋”,關于“液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液橋”表面層的水分子之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使得“液橋”表面有收縮的趨勢B.“液橋”表面層的水分子間距小于“液橋”內部的水分子間距C.“液橋”的形成與水的表面張力有關,表面張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液橋”表面D.王亞平之所以能搭建“液橋”,是因為水在太空中不受地球引力二、毛細現象如圖甲、乙所示,將水滴在玻璃表面,水逐漸散開并附著在玻璃板上;將水滴在石蠟表面,水滴可以在蠟面上滾來滾去。這說明了什么?1.浸潤和不浸潤(1)浸潤:液體與固體的接觸面有 的趨勢,液體會附著在固體上的現象。 (2)不浸潤:液體與固體的接觸面有 的趨勢,液體不會附著在固體上的現象。 (3)浸潤和不浸潤的形成原因①在液體與固體接觸的地方有薄薄的一層液體,稱為附著層。②若液體內分子的引力更大,則附著層中液體分子的密度變小,液體分子間距 ,相互間的分子力表現為 ,此時附著層有 的趨勢,表現為不浸潤。 ③若固體分子的引力更強,則附著層中液體分子的密度更大,液體分子間距 ,相互間的分子力表現為 ,此時附著層有 趨勢,從而表現為浸潤。 2.毛細現象(1)定義:浸潤液體在細管中 ,不浸潤液體在細管中 的現象。 (2)產生原因:毛細現象是液體的浸潤(或不浸潤)與表面張力現象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圖甲所示,液體浸潤細管時,浸潤液體的附著層沿細管壁有 趨勢,故附著層液體順著管壁往上升,此時管內液面彎曲,面積變大。而表面張力使液面 ,從而拉動管中液體 。當管中液柱的重力與表面張力F上拉的合力 時,液柱不再上升。如圖乙所示,液體不浸潤細管時,表現出的毛細現象則與液體浸潤細管情況相反。 (3)特點:管的內徑越 ,毛細現象越明顯。 1.如圖所示,在灌溉完土地后農民伯伯往往利用翻松地表土壤的方法來保存土壤里的水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2.要想把凝固在衣料上的蠟跡去掉,可以把兩層棉紙分別放在蠟跡處衣服的上面和下面,然后用熱熨斗在棉紙上來回燙熨。為什么這樣做可以去掉衣料上的蠟跡?例2 如圖所示,水滴在潔凈的玻璃面上擴展形成薄層,附著在玻璃上;在蠟面上可來回滾動而不會擴展成薄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浸潤蠟面B.玻璃面上的水沒有表面張力C.水與蠟面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強D.水與玻璃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強例3 小明將某種材料制作的兩端開口的潔凈細管豎直插入水中,發現管內液面高于管外液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水與該管的現象屬于不浸潤B.水與該管的相互作用小于水分子間的相互作用C.若換成內徑更小的同種材料制作的細管,管中液面高度變小D.不宜用該材料制作防水衣答案精析一、液體表面層內分子比較稀疏,分子間距離r略大于r0,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梳理與總結1.有效作用距離2.(1)收縮 (2)垂直 (3)引力 收縮3.減小 最小討論與交流1.不同。小昆蟲、縫衣針能在水面上不下沉是液體表面張力在起作用。小木塊浮在水面上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結果。2.表面張力使液體表面具有收縮趨勢,使液體表面積趨于最小。而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球形的表面積最小。太空中,物體完全失重,表面張力使液滴呈球形。地面上,表面張力盡管仍然存在,但又由于重力作用使露珠呈扁平球形。3.由玻璃熔化變成液體后,其表面受到表面張力的作用,使表面收縮,玻璃管尖端變鈍。例1 A [“液橋”表面層的水分子之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使得“液橋”表面有收縮的趨勢,故A正確;液體的表面張力形成的原因是液體表面層分子間的距離大于液體內部分子間距離,分子力表現為引力,故B錯誤;“液橋”的形成是水的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由液體表面張力產生的原因可知,液體表面張力使液面具有收縮到液體表面積最小的趨勢,因此液體表面張力的方向總是沿液面切線方向,故C錯誤;“液橋”的形成與表面張力有關,水在太空中受地球引力,故D錯誤。]二、水可以潤濕玻璃,但水不潤濕石蠟。梳理與總結1.(1)擴張 (2)收縮 (3)②增大 引力 收縮 ③減小 斥力 擴張2.(1)上升 下降 (2)擴張 收縮 上升 平衡 (3)細討論與交流1.把地表土壤鋤松,破壞了土壤表層的毛細管,地下的水分就不會沿毛細管上升到地面而被蒸發掉。2.因為放在衣料上的吸附性極好的紙內有許多細小的孔道起著毛細管的作用,當蠟或油脂受熱熔化成液體后,由于毛細現象,它們就被紙吸掉了。例2 D [水滴在潔凈的玻璃面上擴展形成薄層,是浸潤現象,說明水和玻璃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強,玻璃面上的水存在表面張力;在蠟面上可來回滾動而不會擴展成薄層,是不浸潤現象,水在蠟面上不浸潤,則水與蠟面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間相互作用弱。故選D。]例3 D [管內液面高于管外液面,液體浸潤管壁,即水與該管的現象屬于浸潤,所以不宜用該材料制作防水衣,故A錯誤,D正確;水浸潤該管,水與該管的相互作用大于水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面張力對管中的水形成向上的拉力,故B錯誤;換成內徑更小的同種材料制作的細管,毛細現象更顯著,管中液面高度變高,故C錯誤。](共46張PPT)DIERZHANG第二章第四節 液體的表面張力1.了解液體的表面張力現象,能解釋液體表面張力產生的原因(重點)。2.了解浸潤和不浸潤現象,理解毛細現象產生的原因(難點)。學習目標一、表面張力二、毛細現象課時對點練內容索引表面張力一如圖所示是液體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大致情況。請結合圖片思考:液體表面層內的分子間距離和分子力各有什么特點?答案 液體表面層內分子比較稀疏,分子間距離r略大于r0,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1.表面層:從微觀角度看,液體的表面并不是一個幾何面,而是一個厚度為分子力 (數量級為10-9 m)的薄層。2.表面張力:(1)定義:使液體表面 的相互作用的拉力,液體表面出現的這種張力稱為表面張力。(2)方向:總是跟液面相切,且與分界面 。在液體表面任意畫一條線MN,MN兩側的液體之間的引力方向如圖所示。梳理與總結有效作用距離收縮垂直(3)成因:液體表面層分子比較稀疏,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 ,該引力使液體的表面總是有一種 的趨勢,就好像被繃緊的橡皮膜。3.作用效果:使液滴的表面積盡可能地 ,在體積一定的情況下,球形在所有幾何體中的表面積 ,所以露珠的形狀更接近于球形。4.影響因素:表面張力的大小除了跟邊界線長度有關外,還跟液體的種類、溫度有關。引力收縮減小最小討論與交流1.小昆蟲、縫衣針在水面上不下沉與小木塊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相同嗎?答案 不同。小昆蟲、縫衣針能在水面上不下沉是液體表面張力在起作用。小木塊浮在水面上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結果。2.在空間實驗室里,水滴的形狀是一個完美的球形。生活中我們還經常看到荷葉上的露珠呈扁平球形等現象。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答案 表面張力使液體表面具有收縮趨勢,使液體表面積趨于最小。而在體積相同的條件下,球形的表面積最小。太空中,物體完全失重,表面張力使液滴呈球形。地面上,表面張力盡管仍然存在,但又由于重力作用使露珠呈扁平球形。3.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燒熔,它的尖端就會變鈍(如圖甲、乙)。這是什么緣故?答案 由玻璃熔化變成液體后,其表面受到表面張力的作用,使表面收縮,玻璃管尖端變鈍。 (2023·東莞市高二期末)在“天宮課堂”上,王亞平用水在兩板之間“搭建了一座橋”,形成了如圖所示的“液橋”,關于“液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液橋”表面層的水分子之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使得“液橋”表面有收縮的趨勢B.“液橋”表面層的水分子間距小于“液橋”內部的水分子間距C.“液橋”的形成與水的表面張力有關,表面張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液橋”表面D.王亞平之所以能搭建“液橋”,是因為水在太空中不受地球引力例1√“液橋”表面層的水分子之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使得“液橋”表面有收縮的趨勢,故A正確;液體的表面張力形成的原因是液體表面層分子間的距離大于液體內部分子間距離,分子力表現為引力,故B錯誤;“液橋”的形成是水的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由液體表面張力產生的原因可知,液體表面張力使液面具有收縮到液體表面積最小的趨勢,因此液體表面張力的方向總是沿液面切線方向,故C錯誤;“液橋”的形成與表面張力有關,水在太空中受地球引力,故D錯誤。返回毛細現象二如圖甲、乙所示,將水滴在玻璃表面,水逐漸散開并附著在玻璃板上;將水滴在石蠟表面,水滴可以在蠟面上滾來滾去。這說明了什么?答案 水可以潤濕玻璃,但水不潤濕石蠟。1.浸潤和不浸潤(1)浸潤:液體與固體的接觸面有 的趨勢,液體會附著在固體上的現象。(2)不浸潤:液體與固體的接觸面有 的趨勢,液體不會附著在固體上的現象。梳理與總結擴張收縮(3)浸潤和不浸潤的形成原因①在液體與固體接觸的地方有薄薄的一層液體,稱為附著層。②若液體內分子的引力更大,則附著層中液體分子的密度變小,液體分子間距 ,相互間的分子力表現為 ,此時附著層有 的趨勢,表現為不浸潤。③若固體分子的引力更強,則附著層中液體分子的密度更大,液體分子間距 ,相互間的分子力表現為 ,此時附著層有 趨勢,從而表現為浸潤。增大引力收縮減小斥力擴張2.毛細現象(1)定義:浸潤液體在細管中 ,不浸潤液體在細管中 的現象。(2)產生原因:毛細現象是液體的浸潤(或不浸潤)與表面張力現象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圖甲所示,液體浸潤細管時,浸潤液體的附著層沿細管壁有 趨勢,故附著層液體順著管壁往上升,此時管內液面彎曲,面積變大。而表面張力使液面 ,從而拉動管中液體 。當管中液柱的重力與表面張力F上拉的合力 時,液柱不再上升。如圖乙所示,液體不浸潤細管時,表現出的毛細現象則與液體浸潤細管情況相反。(3)特點:管的內徑越 ,毛細現象越明顯。上升下降擴張收縮平衡上升細1.如圖所示,在灌溉完土地后農民伯伯往往利用翻松地表土壤的方法來保存土壤里的水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討論與交流答案 把地表土壤鋤松,破壞了土壤表層的毛細管,地下的水分就不會沿毛細管上升到地面而被蒸發掉。2.要想把凝固在衣料上的蠟跡去掉,可以把兩層棉紙分別放在蠟跡處衣服的上面和下面,然后用熱熨斗在棉紙上來回燙熨。為什么這樣做可以去掉衣料上的蠟跡?答案 因為放在衣料上的吸附性極好的紙內有許多細小的孔道起著毛細管的作用,當蠟或油脂受熱熔化成液體后,由于毛細現象,它們就被紙吸掉了。 如圖所示,水滴在潔凈的玻璃面上擴展形成薄層,附著在玻璃上;在蠟面上可來回滾動而不會擴展成薄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水浸潤蠟面B.玻璃面上的水沒有表面張力C.水與蠟面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強D.水與玻璃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強例2√水滴在潔凈的玻璃面上擴展形成薄層,是浸潤現象,說明水和玻璃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強,玻璃面上的水存在表面張力;在蠟面上可來回滾動而不會擴展成薄層,是不浸潤現象,水在蠟面上不浸潤,則水與蠟面的相互作用比水分子間相互作用弱。故選D。 小明將某種材料制作的兩端開口的潔凈細管豎直插入水中,發現管內液面高于管外液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水與該管的現象屬于不浸潤B.水與該管的相互作用小于水分子間的相互作用C.若換成內徑更小的同種材料制作的細管,管中液面高度變小D.不宜用該材料制作防水衣例3√管內液面高于管外液面,液體浸潤管壁,即水與該管的現象屬于浸潤,所以不宜用該材料制作防水衣,故A錯誤,D正確;水浸潤該管,水與該管的相互作用大于水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面張力對管中的水形成向上的拉力,故B錯誤;換成內徑更小的同種材料制作的細管,毛細現象更顯著,管中液面高度變高,故C錯誤。返回課時對點練三考點一 液體的表面張力1.(2023·廣東省階段練習)“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描寫的是我國古代詩人對露珠的觀察和感悟,根據所學物理知識,下列對露珠形成主要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A.液體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表面層的分子之間互相吸引B.液體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密集,表面層的分子之間互相排斥C.液體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表面層的分子之間互相排斥D.液體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密集,表面層的分子之間互相吸引12345678910基礎對點練√111234567891011對于露珠,液體表面層分子分布比液體內部稀疏,則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即表面層的分子之間互相吸引,故選A。2.關于液體的表面張力,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縫衣針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重力與水的浮力平衡的結果B.小木塊能夠浮在水面上是液體表面張力與其重力平衡的結果C.露珠表面的水分子之間的距離小于內部的水分子之間的距離D.小昆蟲在水面上自由往來而不陷入水中是液體表面張力在起作用1234567891011√12345678910縫衣針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水的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選項A錯誤;小木塊能夠浮在水面上是浮力與其重力平衡的結果,選項B錯誤;露珠表面層分子間距離大于液體內部分子間距離,分子間表現為引力,故C錯誤;小昆蟲在水面上自由往來而不陷入水中是液體表面張力在起作用,選項D正確。113.如圖所示,金屬框內陰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線分割成a、b兩部分。若將肥皂膜的a部分用熱針刺破,棉線的形狀是下列選項圖中的1234567891011√12345678910肥皂膜未被刺破時,作用在棉線兩側的表面張力互相平衡,棉線可以有任意形狀。當把a部分肥皂膜刺破后,在b部分肥皂膜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棉線將繃緊。液體表面積有收縮到最小的趨勢,選項D正確。11考點二 浸潤、不浸潤及毛細現象4.(多選)關于液體的浸潤(不浸潤)現象與毛細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浸潤和不浸潤與分子間作用力無關B.如果液體不浸潤某種固體,則在液體與固體接觸的附著層內,分子分布比液體內部稀疏,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C.浸潤液體和不浸潤液體在細管中都上升D.浸潤液體和不浸潤液體都會發生毛細現象12345678910√11√液體對固體浸潤,則附著層中的分子間距小于液體內部的分子間距,液體對固體不浸潤,則附著層中的分子間距大于液體內部的分子間距,即浸潤和不浸潤現象是分子間作用力的表現,故A錯誤;液體不浸潤某種固體,例如水銀對玻璃,當水銀與玻璃接觸時,附著層中的水銀分子受玻璃分子的吸引比水銀內部分子弱,附著層中的水銀分子比水銀內部稀疏,這時在附著層中的水銀分子之間相互吸引,使跟玻璃接觸的水銀表面有縮小的趨勢,因而形成不浸潤現象,故B正確;1234567891011浸潤液體在細管內上升,不浸潤液體在細管內下降,故C錯誤;浸潤液體和不浸潤液體都會發生毛細現象,故D正確。12345678910115.(多選)一種液體,滴在固體A的表面時,出現如圖甲所示的情況;當把毛細管B插入這種液體中時,液面又出現如圖乙所示的情況。若固體A和毛細管B都很干凈,則A.固體A和毛細管B可能是由同種材料制成的B.固體A和毛細管B一定不是由同種材料制成的C.固體A的分子對液體附著層內的分子的引力比毛細管B的分子對液體附著層內的分子的引力小些D.圖乙是液體對毛細管B的浸潤現象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由題圖所給現象可知該液體對固體A不浸潤,對毛細管B浸潤,故A、B不由同種材料制成;題圖甲現象說明附著層內的液體分子受到的內聚力大于附著力,題圖乙現象說明附著層內的液體分子受到的內聚力小于附著力,所以題圖甲中附著層內的液體分子受到的固體A的分子的引力更小,選項B、C、D正確。6.(多選)下列情況屬于毛細現象的是A.墨水瓶被打翻了,用粉筆可以把墨水吸干B.洗頭的時候,頭發聚在一起C.植物根部的養分,能升到植物的上部D.自來水筆灌墨水時,把皮管按幾下,墨水就被吸到皮管里去了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墨水瓶被打翻了,用粉筆可以把墨水吸干,屬于毛細現象,選項A正確;洗頭的時候,頭發聚在一起,是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選項B錯誤;植物根部的養分,能升到植物的上部,是毛細現象,選項C正確;自來水筆灌墨水時,把皮管按幾下,墨水就被吸到皮管里去了,這是大氣壓的作用,選項D錯誤。7.(2023·湛江市期末)如圖甲是吹肥皂泡的場景,在圖乙玻璃杯內注入肥皂水,把用鐵絲做成的圓環放進玻璃杯中,沾滿肥皂水后取出,可以吹出肥皂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肥皂水不浸潤玻璃杯壁B.肥皂泡表面張力方向和其表面垂直C.肥皂泡呈球狀與液體的表面張力有關D.肥皂泡表面液體分子間只存在引力,沒有斥力√1234567891011能力綜合練√1234567891011由題圖乙知肥皂水可以浸潤玻璃杯壁,故A錯誤;肥皂泡表面張力方向和其表面相切,故B錯誤;表面張力讓液體收縮,而同體積物體是球形時擁有最小的表面積,所以肥皂泡呈球狀與液體的表面張力有關,故C正確;肥皂泡表面液體分子間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合力表現為引力,故D錯誤。8.(多選)(2024·汕頭市期末)自2013年航天員王亞平首次太空開講,10年來中國航天員已開展了5次精彩絕倫的太空授課,中國載人航天科技發展成就惠及全世界青少年。其中“水”相關實驗占太空授課中實驗總數的一半以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太空授課時,水球幾乎呈完美的球狀,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B.水球表面層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分子引力C.太空授課時,浸潤液體在玻璃試管中上升的現象是毛細現象D.如果改用不浸潤的塑料筆芯插入水中,也能觀察到水面在筆芯內上升的現象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太空授課時,水球幾乎呈完美的球狀,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故A正確;水球表面層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分子引力,故B正確;太空授課時,浸潤液體在玻璃試管中上升的現象是毛細現象,故C正確;如果改用不浸潤的塑料筆芯插入水中,不能觀察到水面在筆芯內上升的現象,故D錯誤。12345678910119.噴霧型防水劑是現在市場上廣泛銷售的特殊防水劑。如圖所示,其原理是噴劑在玻璃上形成一層薄薄的保護膜,形成類似于荷葉外表的效果。水滴以橢球形分布在表面,故無法停留在玻璃上。從而在遇到雨水的時候,雨水會自然流走,保持視野清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水滴呈橢球形是液體表面張力作用的結果,與重力無關B.圖中的下半部分玻璃和水滴發生了浸潤現象C.水滴與玻璃表面接觸的那層水分子間距比水滴內部的水分子間距大D.圖中水滴表面層內的分子比水滴內部的分子密集√1234567891011液體表面張力作用使得水滴呈球形,但是由于有重力作用使得水滴呈橢球形,選項A錯誤;題圖中的下半部分玻璃和水滴不浸潤,選項B錯誤;水滴與玻璃表現接觸的那層水分子間距比水滴內部的水分子間距大,選項C正確;題圖中水滴表面層內的分子比水滴內部的分子稀疏,選項D錯誤。10.將粗細不同、兩端開口的玻璃毛細管插入裝有某種液體的容器里,現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容器中的液體可能是水銀B.若在“問天”實驗艙中進行實驗,仍然是較細毛細管中的液面更高C.若用不同液體進行實驗,兩毛細管中的高度差相同D.圖中毛細管中的附著層內液體分子的密度大于液體內部分子的密度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水銀在玻璃表面是不浸潤的,在玻璃管中呈現凸形液面,故容器中的液體不可能是水銀,A錯誤;由于“問天”實驗艙內的物體均處于失重狀態,因此毛細現象更明顯,液面直接攀升到毛細管頂部,毛細管越細,攀升速度越快,粗細不同的毛細管中液面都與毛細管管口齊平,B錯誤;在毛細現象中,毛細管中液面的高低與液體的種類和毛細管的材料有關,故兩毛細管中的高度差不一定相同,C錯誤;題圖中為液體浸潤玻璃,故毛細管中附著層內液體分子密度大于液體內部分子密度,D正確。11.某種液體分別滴在甲、乙兩種材料表面時狀況如圖,若在軌運行的空間站中有用乙材料制成的密閉容器,內置一定量的此種液體,則容器內液體(圖中陰影區域)的分布情況可能是1234567891011尖子生選練√1234567891011容器與液體在空間站中均處于失重狀態。液體受到表面張力的作用,使其自由表面收縮到最小狀態,液體的自由表面呈球形;由題圖可知液體對于乙材料是不浸潤的,容器內液體的分布情況可能是B圖中的情況。故選B。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第四節 液體的表面張力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二章 第四節 液體的表面張力.docx 第二章 第四節 液體的表面張力.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