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新課標(標準實驗版)(必修1)經濟生活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高考知識點精編精析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新課標(標準實驗版)(必修1)經濟生活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高考知識點精編精析學案

資源簡介

第7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考綱下載]
1.分配制度:生產決定分配;按勞分配及其作用;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與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考點1 分配制度
1.生產決定分配
(1)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
(2)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勞分配及其作用
(1)地位: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2)基本內容: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客觀必然性
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②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4)重要意義
①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②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3.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生產要素分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2)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意義
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易懂問題 名師點撥)
 【對點訓練】 60多年來,我國分配制度經歷了“單一的按勞分配方式→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多種分配方式為補充→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變遷。這一變遷的根本原因是 (  )
A.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深化
B.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不斷完善
C.社會主義制度的改革和發展
D.由我國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水平和特點決定的
解析:選D 分配從根本上說是由生產決定的,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我國的分配制度。A、B、C三項不符合要求。
我國的分配方式(重難問題 師生共研)
李某是一國有企業工程師,去年工資收入是36 000元,獎金8 000元,個人專利轉讓收入5 000元;其妻開一家個體雜貨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勞分配收入是________,非勞動收入是________。
提示:44 000元 11 000元 本題考查對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和運用。李某在國有企業工作,其工資和獎金收入屬于按勞分配,共44 000元;個人專利轉讓收入、房屋出租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共11 000元,都屬于非勞動收入;個體雜貨店收入屬于勞動收入,但不屬于按勞分配。
  全面掌握分配制度
(1)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區別與聯系
名稱比較 按勞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
區別 適用范圍 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包括公有制經濟在內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形式 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 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分配
體現 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地位 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體地位 是我國分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系 ①都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方式②都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和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③都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2)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幾種形式
主要形式 含義(表現)
按資本要素分配 私營企業主的稅后利潤、儲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分紅、債券利息等
按勞動要素分配 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的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等
按管理要素分配 管理人才憑借其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參與分配的方式
按技術要素分配 科技工作者的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等的收入
按信息要素分配 信息工作者提供信息資料、管理方案(點子)等的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 憑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等
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勞動所得的是 (  )
A.某民營企業技術工人獲得了5 000元的紅包
B.個體戶張女士一個月獲得了6 000元的利潤
C.王老師在銀行領了400元的存款利息
D.公務員小李發了1 500元的工資
解析:選C 民營企業技術工人的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個體戶張女士的利潤屬于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公務員小李的工資屬于按勞分配收入,這些都屬于勞動所得。王老師的存款利息屬于按資本要素分配,C項符合題意。
2.某國有企業以年薪10萬元聘用一科技人員,并且允許他以自己的技術成果作價入股,其股份占企業股份的15%,根據企業效益分紅。這一科技人員的收入屬于(  )
A.按勞分配
B.按勞動要素分配
C.按勞分配與按技術要素分配
D.按技術要素分配
解析:選C 國有企業屬于公有制經濟,所以該技術人員的年薪屬于按勞分配,另外,他以技術成果作價入股,其分紅收益屬于按技術要素分配。
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并按貢獻分配的機制
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并按貢獻分配的機制。要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應該堅持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進一步完善分配制度,鼓勵和支持社會各階層人員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據此回答3~4題。
3.下列所得屬于按資本要素分配的有(  )
①私營企業生產經營扣除成本和稅收后的利潤 ②債券、股票交易收入 ③國有企業職工的工資收入 ④農民承包土地的收入 ⑤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收入 ⑥債權人的股息和利息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解析:選D 本題考查學生對按資本要素分配的理解。③④屬于按勞分配收入,⑤屬于按勞動要素取得的收入,①②⑥屬于按資本要素分配所得收入。
4.某科技企業除對科技人員支付工資外,還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勵方式,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企業效益不斷提高。這說明(  )①按生產要素分配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關系的調整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③科技人員的腦力勞動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④科技人員的收入取決于科技成果的使用價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選B 某企業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勵方式,這種按生產要素分配不利于縮小收入差距,排除①;④說法太絕對,排除。②③符合題意。考點2 效率與公平
1.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它要求收入分配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大,要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3)實現社會公平的措施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指國民總收入(即國民生產總值)直接與生產要素相聯系的分配。任何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取得這些要素必須支付一定的報酬,這種報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在企業中工人的工資、企業的利潤和上繳國家的各種稅收大都屬于初次分配。
再分配(也稱社會轉移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結果的基礎上,各收入主體之間通過各種渠道實現現金或實物轉移的一種收入再次分配過程,也是政府對要素收入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                           
2.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1)關系
①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②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要求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②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也要防止收入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社會公平(重難問題 師生共研)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15年上半年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數據
發達國家 中國
工資一般占企業運營成本 50%左右 10%
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55%以上 42%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50%~60% 39 .9%
(1)簡要概括我國國民收入分配存在的問題。
(2)從經濟生活角度,請你為即將出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幾點建議。
提示:(1)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2)①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全面理解社會公平
(1)多角度把握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和意義
角度 作用和意義
社會主義本質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分配與消費的關系 社會公平的維護,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提高整個社會的消費水平,擴大內需,促進生產發展,拉動經濟增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特征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縮小行業之間、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
科學發展觀與小康社會 維護社會公平,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的要求,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全面認識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措施
內容 具體要求
一個制度保證 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兩個比重、兩個同步(初次分配) 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再分配領域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
兼顧效率與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要在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社會公平
效率與公平(易懂問題 名師點撥)
(1)效率與公平的辯證統一關系
一致性(社會主義條件下) 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基礎
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矛盾性 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
(2)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兼顧效率與公平
宏觀上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微觀上 既要反對平均主義,也要防止收入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獻精神
 【對點訓練】 我們可以斷定,漫畫《施舍》中的企業不會有長遠的發展。這是因為 (  )
A.無高工資就無高效率
B.高工資是高效率的基礎
C.公平與效率的一致性
D.公平與效率的矛盾性
解析:選C 漫畫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影響了職工的積極性,最終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要堅持公平與效率的一致性。A、B兩項錯誤。D項不符合題意。
1.要解決下面漫畫《相形見絀》中反映的問題,必須(  )
A.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
B.提高勞動報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C.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
D.進一步拓寬居民就業、創業渠道
解析:選C 漫畫《相形見絀》反映的問題是收入增長趕不上GDP的增長。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C項符合題意。
2.2015年8月19日起,新疆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召開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新聞發布會,公布新上調的最低工資標準。這表明(  )
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發揮財政作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③改善民生,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④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D 材料體現的是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①排除;題干不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②排除。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
3.(2016·運城模擬)為加快解決民生問題,盡早補齊社會保障短板,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加緊編織一張覆蓋全省3 000多萬人口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上述做法的影響路徑,正確的是(  )
A.擴大社會保障范圍→抑制通貨膨脹→提高貨幣購買力→改善人民生活
B.擴大社會保障范圍→縮小收入差距→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C.擴大社會保障范圍→調節過高收入→抑制盲目消費→穩定物價
D.擴大社會保障范圍→增加社會總供給→擴大居民消費→發展生產
解析:選B 本題考查維護社會公平的措施。擴大社會保障范圍有利于擴大社會消費需求,不利于抑制通貨膨脹,排除A項;擴大社會保障范圍,主要為了保障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排除C項;社會保障范圍擴大,有利于促進社會總需求,排除D項;社會保障范圍擴大,可以縮小收入差距,從而維護社會公平,B項正確。
4.如圖表示效率與收入差距的關系,橫軸x代表收入差距,縱軸y代表效率,原點O表示絕對的平均主義和絕對的低效率。曲線表示效率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而變化的情況。該圖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與收入差距成反方向變化 ②收入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會降低 ③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 ④將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內有助于保持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D 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降低。因此,②④正確。①說法錯誤;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
5.初次分配過于“親資本”,勞動者報酬所占比例總體偏低,使廣大居民相對“沒有錢可花”;再次分配力度不夠,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使得居民“有錢也不敢花”。這正是當前收入分配格局引發內需相對不足的癥結所在。要處理好材料中兩方面問題的關系,應該(  )
A.兼顧效率與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B.加快經濟發展,為增加居民收入奠定基礎
C.以公平為主,讓人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D.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強調公平
解析:選A 要處理好材料中兩方面問題的關系,應該兼顧效率與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A項正確,D項說法錯誤;B、C兩項都只強調一個方面,不符合題意。
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
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并按貢獻分配的機制。2015年11月1日起,安徽省最低工資標準正式上調,共分為4個檔次,分別為1 520元/月、1 350元/月、1 250 元/月、1 150元/月。據此回答6~7題。
6.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確保低收入者具有基本的保障,讓更多人分享改革發展成果。這一要求(  )
①使初次分配的結果更能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 ②有利于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加快創新轉型  ③旨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  ④是國家通過再分配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表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A 這一要求更能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有利于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①②正確;材料與社會保障體系無關,排除③;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屬于初次分配,排除④。
7.2015年11月1日起,安徽省最低工資標準正式上調,這有利于 (  )
A.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
B.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再分配領域更加注重公平
D.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中的積極作用
解析:選B 本題考查注重社會公平的有關知識。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與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沒有關系,A項不符合題意。通過財政來進行再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材料中沒有體現財政的作用,C、D兩項不符合題意;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項符合題意。
————————————————[本講課堂小結]———————————————
[5個數字總結]
1個主題:立足社會財富分配,明確收入分配這一主題
1個制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個關系: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二者概念不同,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
2個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種分配方式:按勞分配(主體)、按生產要素分配(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例如資本、勞動、管理、技術、信息、土地等要素)
[3個易錯易混]
易錯點1 公有制范圍內只有按勞分配
提醒:在公有制范圍內,存在著按勞分配和非按勞分配兩種方式。公有制下非按勞分配方式有:在公有制經濟中,對勞動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從社會保障中取得的各種收入。
易錯點2 勞動收入就是按勞分配收入,非勞動收入就是剝削收入
提醒:勞動收入包括按勞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所得,所以勞動收入不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非勞動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國家保護合法的非勞動收入。
易錯點3 初次分配強調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提醒: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高考真題
考向一 分配制度
1.(2014·天津高考)河北省饒陽縣的程秀把承包的4畝地入股流轉給某民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和員工。程秀說:“除了每畝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節前又領了15%的分紅,加上每月工資1 200元,一年下來能掙兩萬多。”她的收入(  )
①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 ③屬于按勞分配 ④受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A 程秀把土地流轉給該民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并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和員工,故其800元租金、1 200元工資收入、15%的分紅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獲得的收入,而不是按勞分配所獲得的收入,①應選,③不選。15%的分紅受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②應選;該公司不是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發行股票,因此不涉及股票價格的變動,④排除。
2.(2014·四川高考)M村在確認村民的土地經營權等權屬后,將1 000畝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給T公司,用于種植蔬菜和花卉,每戶村民按850斤大米(約1 400元)/畝·年的標準領取租金。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村民獲得租金是因為土地與資本和勞動結合創造了價值
②土地所有權在土地向專業公司流轉后仍歸每戶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所獲收入屬于非農業勞動收入
④土地經營權流轉能使市場有效發揮配置土地資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 勞動創造價值,土地本身不創造價值,①錯誤;②錯誤,我國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土地經營權流轉所得屬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不是農民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獲得的收入,③正確;土地經營權流轉使得土地要素按照市場規則進行配置,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④正確。
分配制度在新課標全國卷中未涉及,其他地方卷也較少考查,在備考中著重把握各種分配方式的區別,以及一些易錯易混點,如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等,并著重掌握鼓勵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方式和意義。
考向二 維護社會公平
3.(2015·山東高考)國務院決定,2015年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選項中,對國務院的這一決定理解正確的是(  )
A.提高醫療補助標準,優化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
B.健全初次分配機制,協調國家與個人的利益關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D.增加貨幣供應量,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
解析:選C 本題考查社會公平。國務院提高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屬于通過再分配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C項符合題意;上述舉措與優化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涉及的是再分配,不是初次分配,B項與材料不符;國務院上述舉措不會增加貨幣供應量,D項與材料無關。
4.(2012·新課標全國卷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1978年我國職工工資總額為568.9億元,2009年達到40 288.2億元;職工平均工資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
在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收入分配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
2009年,我國的最低工資是我國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為58%;我國最低工資是我國平均工資的21%,世界平均為50%。
我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別如下圖所示。
——摘編自2011年3月7日《經濟觀察報》
根據材料概括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經濟生活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政策建議。
解析:本題以我國的居民收入與政府和企業的收入對比以及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對比為背景材料,考查收入分配與公平的相關理論和我國目前的個人收入分配問題。先進行“描述和闡釋”,再進行“論證和探究”。對收入分配問題進行“描述和闡釋”的時候,既要和世界平均水平進行對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業的所得進行對比;對收入分配問題進行“論證和探究”的時候,既要針對一個個問題有具體的舉措,又要在整個問題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機制。
答案:問題: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資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資中占比低,最低工資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減少趨勢,政府和企業所得占比呈增加趨勢,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對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職工工資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長機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促進社會公平。
2012年新課標全國卷以主觀題的形式考查了維護社會公平的措施,各地方卷對該考點考查的也比較多,加上當前黨和政府對收入差距問題的高度重視,該考點在未來仍是高考重中之重,在備考過程中著重把握維護社會公平的措施,并注意與消費、財政的作用以及國家宏觀調控結合起來。第8課 財政與稅收
[考綱下載]
1.財政收入與支出:財政收入的構成;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財政支出;財政支出的構成;財政收支平衡。
2.財政的作用: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財政與宏觀調控。
3.稅收及其種類:稅收;稅收的基本特征;稅收的種類;稅收的作用。
4.依法納稅:納稅人;負稅人;依法納稅。
考點1 財政收入與支出
1.財政收入及其構成:財政收入是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它包括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稅收與財政的關系:稅收是國家籌集財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
3.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財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國家應該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合理確定財政收入的比例。
4.財政支出的含義:國家對籌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財政支出。
5.財政支出的構成:財政支出可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6.財政收支平衡:當年的財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屬于財政收支平衡。
財政收入與支出(重難問題 師生共研)
材料一 2015年12月19日,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9 93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同口徑增長5.7%。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8 775億元,增長8.4%。國內增值稅2 587 億元,下降0.3%。主要受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速放緩、一般貿易進口大幅下降、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以及加大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力度等因素影響。
材料二 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0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9%。積極財政繼續發力。供給側改革或包含減稅,令財政收入雪上加霜。
(1)財政收入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財政赤字?
提示:(1)經濟增長滯緩,減稅。(2)支出大于收入。
  財政收支
(1)財政收入的來源及其影響因素
①財政收入的四大來源
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其他收入。
②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a.基礎性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它與財政收入是根與葉、源與流的關系。
b.重要因素:分配政策。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不利于企業生產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影響財政收入增加;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少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揮,降低財政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最終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
(2)對財政收支關系三種情況的理解
①收大于支→財政節余→財政資金未得到充分運用,不利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②收小于支→財政赤字→財政支出靠借債維持,可能導致社會總供求不平衡,引發通貨膨脹。
③收等于支→收支平衡→財政資金得到了有效運用,有利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在財政預算、決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在現實生活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
(3)全面認識財政赤字
①含義:出現財政支出大于收入的情況。如果財政支出略大于財政收入,不屬于赤字。
②出現的原因
a.收支不平衡:當年財政支出超過了財政收入,財政收支結構失衡。
b.調節經濟:出現財政赤字意味著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加大財政支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發展。
③產生的影響
a.經濟過熱:出現財政赤字,會增加消費需求,促進物價持續上漲,不利于經濟平穩運行。
b.經濟過冷:出現財政赤字,可以促進消費增加,拉動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回升。
④彌補赤字的方式:主要通過發行國債。
1.2015年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宏觀經濟數據,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96 868億元,同比增長7.0%;全國公共財政總收入76 938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稅收總收入59 373億元,同比增長6.8%。這說明(  )
①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 ②分配政策是影響財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③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 ④稅收是實現國家職能的物質保證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選A 本題考查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隨著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稅收收入增加,財政收入也獲得增長,說明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①③符合題意,故選A項。
2.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5年我國擬安排財政赤字12 000億元。關于財政赤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出現赤字是財政收支平衡的常態
B.赤字是指財政收入大于支出的情況
C.彌補財政赤字必須向中央銀行透支
D.發行國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解析:選D 發行國債的主要目的是彌補赤字,為經濟建設籌集資金,D項正確;A、B、C三項說法錯誤。
財政收入大增,民生支出大增
2015年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8 8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其中稅收收入106 654億元,同比增長4.1%。收入增幅偏低的主要原因,與工業增長放緩有關, 1~10月累計,教育支出19 214億元,增長16.5%;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9 115億元,增長20.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 788億元,增長21.7%;農林水支出11 999 億元,增長20.8%。 據此回答3~4題。
3.今年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8 8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
收入106 654億元,同比增長4.1%。導致我們財政收入增幅下滑的因素主要有(  )
①我國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實施 ②2015年以來國債發行量增加 ③我國財政民生支出不斷增長 ④2015年工業品PPI指數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結構性減稅導致財政收入減少,①正確。工業品PPI指數下降,可見工業發展緩慢,經濟下行,④正確。國債發行量增加,財政收入增加,排除②。本題考查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無關,排除③。
4.國家財政向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城鄉社區事務等民生方面增加支出,這反映了國家財政(  )
A.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B.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C.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D.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解析:選C 國家財政向民生方面增加支出,是財政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和諧。這體現了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故選C項。
考點2 財政的作用
1.國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財政作用的發揮,主要是彌補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缺陷。單純的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
2.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1)社會公平:財政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2)保障生活: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1)行業建設:國家通過財政支持能源、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行業建設。
(2)地區建設: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基礎設施需要的資金多,建設周期長,投資風險大,市場調節資源配置少,必須通過財政彌補市場缺陷。
4.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經濟形勢 財政政策 具體措施
經濟增長滯緩 擴張性財政政策 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
經濟過熱 緊縮性財政政策 減少經濟建設支出,增加稅收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重難問題 師生共研)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于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
如何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
提示:實行減稅政策,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
  全面理解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1)對比兩類財政政策
擴張性財政政策 緊縮性財政政策
不同點 解決的問題不同 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 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
內容不同 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 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
相同點 使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實現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2)對比理解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區別 內容 有關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保護價收購糧食等 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貸款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
制定者 國家財政部門制定,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 中國人民銀行直接制定,經國務院批準
聯系 二者都是經濟政策,都屬于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在一般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1.2015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教育支出11 228 億元,增長13.2%;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 038億元,增長7.2%;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5 801 億元,增長18.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 432億元,增長20.9%。這表明,財政具有(  )
A.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B.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C.調節供需平衡的作用
D.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財政的作用,要區分財政的三大作用。因為材料中提到“住房保障支出、醫療衛生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方面,這些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是在強調財政具有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故選B項。
2.(2015·福建高考)立國之道,唯在富民。近年來,某省財政用于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長,2014 年達到75.6%。這些支出(  )
①能夠有效促進財政收支平衡
②強化財政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
③有助于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
④能夠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財政的作用。某省財政逐年加大對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等民生方面的支出,有利于實現增加就業等宏觀調控的目標,也能夠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財政收支平衡問題,①與材料無關;②說法錯誤,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故選D項。
3.(2016·唐山模擬)當前,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力度發展高速鐵路,加大力度發展航空航天事業,加大力度推行“寬帶中國”戰略,國家加大力度實施這些措施是著眼于運用財政(  )
A.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
B.促進資源合理配置
C.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D.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財政的作用。國家對相關產業加大財政支出,體現了優化資源配置,故答案為B項。材料強調促進生產發展,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加大支出,排除C項。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必須促進國有經濟改制,排除D項。
4.在開放型經濟中,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擴張性財政政策可能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其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解析:選C 擴張性財政政策意味著經濟建設支出增加,從而導致③;從而引起生產擴張,社會總需求增加,即④;部分生產原材料需要靠進口滿足,即①;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往往導致產品成本上漲,即②,故選C項。
5.我國政府肩負著宏觀調控的重任,為保障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經常會打出“組合拳”。下列政策、措施最有可能成為“組合拳”的是(  )
A.增加稅收 擴大國債發行規模 提高存貸款利率
B.緊縮性財政政策 降低稅率 提高存貸款利率
C.減小國債發行規模 降低存貸款利率 增加經濟建設支出
D.積極的財政政策 增加貨幣發行量 降低存貸款利率
解析:選D A項中“增加稅收”與“提高存貸款利率”,是經濟過熱時應采取的政策,“擴大國債發行規模”是經濟發展緩慢時應采取的政策,措施相互矛盾,不能入選;B項中“降低稅率”屬于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緊縮性財政政策”相矛盾,不能入選;“減小國債發行規模”是緊縮性財政政策,“降低存貸款利率”屬于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屬于擴張性財政政策,C項中的措施相互矛盾,不能入選;“降低存貸款利率,增加貨幣發行量”屬于寬松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都是經濟發展緩慢時應采取的政策,故D項符合題意。
6.當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應(  )
①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 ②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 ③減少財政支出 ④減少稅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C 當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即通過增加財政支出、減少稅收,拉動經濟增長。
7.為了保障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活動順利開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實施文化消費補貼制度,培育文化消費需求,擴大文化消費規模;繼續擴大各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政府采購,加大對文化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
結合材料,分析國家財政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應該明確財政的三個作用,即保障社會生活和維護社會公平、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其次依據材料信息,找出與知識對應的有效信息。實施文化消費補貼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消費水平,這是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政府采購,加大對文化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這是發揮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通過財政支出,促進文化消費,拉動經濟發展,體現了財政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答案:①國家財政通過實施文化消費補貼等,為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提供了物質保障。②國家財政通過繼續擴大各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政府采購,加大對文化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等,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配置。③國家財政通過培育文化消費需求,擴大文化消費規模等,促進了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8.2016年我國實施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對“三農”、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中小企業、居民消費、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
(1)上述材料體現了財政支出的哪幾種形式?
(2)結合材料說明財政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解析:本題考查財政支出的形式和財政的作用,屬于非常基礎的知識,將材料與教材基礎知識“對號入座”就能得出答案。
答案:(1)對“三農”、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等的投入屬于經濟建設支出;對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投入屬于科、教、文、衛事業支出;對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屬于社會保障支出。
(2)①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大力支持教育、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會建設,加大對節能環保的支持力度,體現了這一點。
②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優化配置的作用。把支持“三農”作為預算安排和財政工作的重點,增加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體現了這一點。
③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證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避免出現大起大落,體現了這一點。
2015年12月上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6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據此回答9~10題。
9.2016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擴大財政赤字會(  )
①擴大社會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②減輕企業的稅負,改善經濟結構
③增加貨幣流通量,引發通貨膨脹
④帶動企業投資,增加就業機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選D 本題考查財政赤字。財政赤字是指財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適當擴大財政赤字說明財政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利于擴大社會總需求,帶動企業投資,①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②③不符合題意,排除。
10.2016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正確把握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加強政策預調微調,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下列措施中符合這一政策要求的是(  )
①穩步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
②進一步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③加大對核心技術突破方面的補貼力度
④央行增加支持農業、小微企業再貸款額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財政政策。①③屬于減少稅收,加大財政支出,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體現,故選C項。②是針對企業而言,排除。④屬于貨幣政策,排除。 考點3 稅收及其種類
1.稅收
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稅收的基本特征
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稅收的種類及其作用
根據征稅對象劃分,目前我國稅收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和行為稅五大類。目前在我國,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是影響很大的兩個稅種。
(1)增值稅: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增值稅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也可以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企業的偷漏稅行為。
(2)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4.稅收的作用
(1)稅收是籌集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稅收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
(3)稅收是國家實現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
稅收的基本特征(易懂問題 名師點撥)
強制性 無償性 固定性
區別 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征稅 國家取得稅收收入,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不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不能隨意改變
聯系 三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成為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志
 【對點訓練】 1.納稅人偷稅、欠稅、騙稅、抗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與稅收特征有聯系的是(  )
A.稅收的強制性      B.稅收的無償性
C.稅收的固定性 D.稅收體現國家意志
解析:選A 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納稅人偷稅、欠稅、騙稅、抗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體現了稅收的強制性。B、C、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
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易懂問題 名師點撥)
增值稅 個人所得稅
區別 含義 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 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
征稅對象 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 個人所得額
稅率 比例稅率 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
作用 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 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聯系 都是我國的重要稅種,對增加國家財政收入都起到積極作用
 【對點訓練】 2.個人所得稅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稅種。下列關于個人所得稅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個人所得稅是我國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
B.個人所得稅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
C.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就是在我國境內居住滿一年,從我國境內取得收入的個人
D.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
解析:選C A項是個人所得稅的含義,B項是個人所得稅的特點,D項是個人所得稅的作用,都正確。C項縮小了個人所得稅納稅人的范圍。
全面認識稅收的作用(識記問題 自主回填)
分析角度 作用表現
生產 調節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引導企業生產的發展方向,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引導投資需求
分配 調節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
交換 影響商品價格,調節社會供求
消費 引導消費行為,倡導正確的消費觀念
財政 稅收是國家籌集財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
宏觀調控 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手段。通過稅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并對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國家政權 國家政權是稅收產生和存在的必要條件,稅收又為國家政權的存在提供物質條件
1.唐代著名詩人杜荀鶴在《山中寡婦》中寫道:“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這句詩主要強調了稅收的(  )
A.無償性         B.強制性
C.固定性 D.法制性
解析:選B 即使逃到“深山更深處”,也難以逃脫賦稅和徭役的羅網,說明賦稅和徭役是無法回避的,具有強制性,故選B項。
2.“自動穩定器”是一種經濟調節機制,具有自動穩定宏觀經濟運行的功能;在經濟繁榮時會自動抑制經濟增長,在經濟衰退時會自動促進經濟增長。下列選項能夠體現“自動穩定器”功能的是(  )
A.稅務總局實施部分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降低企業稅負
B.因經濟繁榮職工收入提高,個人所得稅稅率進入更高等級
C.政府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D.中央銀行為應對經濟下行,降低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解析:選B 本題考查財政政策、個人所得稅等知識。A、C、D三項都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不符合“自動穩定器”的特點。個人所得稅在不同收入狀況下稅率不同,在經濟衰退時人們收入減少,個人所得稅征收額同時減少,從而增加居民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在經濟繁榮時人們收入增加,個人所得稅征收額同時增加,B項符合“自動穩定器”的特點。
3.國務院決定從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底,依法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微企業范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以內(含20萬元)擴大到30萬元以內(含30萬元)。這一措施可能會產生的影響是(  )
A.減少國家財政收入→減輕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影響國有經濟發展
B.降低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增強企業發展活力→促進經濟發展
C.降低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增加公有制經濟負擔→影響經濟發展
D.減輕個人稅收負擔→增加居民個人消費→促進小微企業發展
解析:選B 將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20萬元(含20萬元),擴大到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0萬元(含30萬元),意味著一部分小微企業會減少納稅,有利于降低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從而增強企業發展活力,促進經濟發展,故選B項。A項錯誤,該舉措不會影響國有經濟發展;C項錯誤,本題和公有制經濟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材料說的是企業所得稅,不是個人所得稅。
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2015年9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這一政策立刻在汽車業內引起廣泛關注,在車市低迷,市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車購稅減半政策的出臺會刺激汽車消費,對調整產品結構起到一定的作用。據此回答4~5題。
4.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主要是為了(  )
①增加財政收入,刺激經濟增長
②刺激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③抑制汽車消費,緩解資源壓力
④引導消費者節能減排,綠色消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D 決定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有利于刺激汽車消費,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②④符合題意,①③不是主要目的。
5.2015年下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中央采取一系列結構性“微刺激”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其中見效最快的政策是減免稅費,釋放稅改紅利。下列措施中屬于這一稅改紅利的是(  )
①提高出口關稅稅率,刺激外貿發展
②降低實體經濟稅負,激活市場活力
③促進財政收入增長,推動經濟發展
④完善服務消費稅收政策,拓展消費空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C “減免稅費”,釋放稅改紅利,意味著企業和個人稅賦負擔減輕。降低實體經濟稅負,完善服務消費稅收政策,實施營改增策略,這些措施體現了稅改紅利,②④正確;提高出口關稅稅率,不利于刺激外貿發展,①錯誤;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促進財政收入增長會增加稅收,③與題意不符。故選C項。 考點4 依法納稅
1.納稅人及其條件
納稅人是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納稅人的條件是取得應稅收入,發生應稅行為。
2.負稅人:最終承擔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3.依法納稅
(1)我國稅收的性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違反稅法的行為: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等違反稅法的行為。
(3)基本義務:每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依法納稅(易懂問題 名師點撥)
(1)必要性
①從稅收的性質看:在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從稅收的地位、作用看:稅收是籌集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國家各項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各種稅收作為物質基礎。
③從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看:權利與義務具有一致性,每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2)要求:增強納稅人意識
①公民個人既要增強納稅人自覺依法誠信納稅的義務意識,又要積極行使納稅人權利。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②國家要完善稅收和財政制度;加大稽查處罰力度,嚴懲偷稅、騙稅、欠稅、抗稅等違反稅法的行為;規范稅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強稅收宣傳,教育人們要自覺依法納稅。
 【對點訓練】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這是因為(  )
①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
②稅收是國家財政支出的基礎
③國家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稅收具有無償性和固定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A 本題屬于因果型選擇題,①③分別從公民的角度和稅收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原因;②觀點錯誤,財政收入是國家財政支出的基礎;④觀點正確,但與題干不構成因果關系。
納稅人與負稅人(識記問題 自主回填)
 納稅人是指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是由國家稅法規定的;負稅人是指最終負擔稅款的單位或個人,是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所形成的。納稅人不一定是負稅人。每個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納稅人,但作為消費者都是實際的負稅人,都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作出了貢獻。
1.隨著我國財稅體制改革進程逐步加快,“營改增”逐步推進。這有利于(  )
①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
②減少財政收入,完善稅收制度
③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的偷漏稅行為
④減少稅收種類,促進公平競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選B “營改增”逐步推進,不一定會減少財政收入,②錯誤;“營改增”逐步推進,并非取消營業稅,所以沒有減少稅收種類,④錯誤;①③是“營改增”逐步推進的意義,故選B項。
2.2015年8月20日,深圳海關破獲了一起粵港兩地牌貨柜車走私電子產品入境大案,案值初步估計約3 000萬元人民幣(約3 642萬元港幣)。這是皇崗海關物流渠道近3年來查獲的案值最大的走私案件。這種違反稅法的行為屬于(  )
A.騙稅 B.欠稅 C.偷稅 D.抗稅
解析:選C 材料中的違反稅法的行為屬于用欺騙、隱瞞方式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符合偷稅的特點,故選C項。
網上開店也要自覺依法納稅
張某以公司的名義在淘寶網站注冊了一個虛擬店鋪,主要經營嬰兒用品,交易額達到500多萬元,其中含稅金額近290萬元,按規定應繳納11萬余元的稅款,張某卻分文未繳。法院認為偷逃國家稅款,采用不開具發票、不記賬的方式,隱匿經營收入,不進行納稅申報,偷稅數額達11萬余元,其行為已構成偷稅罪,依法應予處罰。據此回答3~4 題。
3.司法機關對張某的法律追究及判決,說明稅收具有(  )
A.強制性 B.無償性 C.固定性 D.返還性
解析:選A 稅收的基本特征是對國家和納稅人雙方的約束。強制性要求稅務機關依法征稅,要求納稅人依法納稅,否則就要追究法律責任。材料中的行為是偷稅現象,對其依法制裁體現了稅收的強制性特征。
4.在我國,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這是因為(  )
①每個公民都是直接的納稅人
②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一個公民息息相關
③國家各項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各種稅收作為物質基礎
④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始終是一致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依法納稅是公民基本義務的原因。①錯誤,納稅人是指稅法上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并不是說每個公民都是直接的納稅人;④錯誤,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③符合題意,故選C項。
——————————[本講課堂小結]—————————————
[3個數字總結]
1個比例:財政收入比例
2個作用:財政的作用,稅收的作用
3對關系:財政與稅收的關系,財政收入與支出的關系,個人收入分配與國家收入分配的關系
[3個易錯易混]
易錯點1 不能準確區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提醒:通過財政和稅收調節屬于財政政策;通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匯率來調節,則屬于貨幣政策
易錯點2 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有弊無利
提醒: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限度內,否則會導致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的不平衡,從而引發通貨膨脹。適度的財政赤字對經濟發展還是有利的,國家可以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收入,擴大投資,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易錯點3 不能準確區分偷稅和騙稅
提醒:區分偷稅和騙稅,主要看其目的。如果采取欺騙、隱瞞等方式是為了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則屬于偷稅行為;如果采取欺騙、隱瞞等方式是為了騙取國家稅收優惠(減免、退稅),則屬于騙稅行為。
高考真題
考向一 財政
1.(2015·浙江高考)為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進程,我國將實施“中國制造2025”規劃,采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這表明(  )
A.加快技術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B.財政政策可以促進資源合理配置
C.國家通過增加財政支出來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D.貨幣政策成為我國經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手段
解析:選B 本題的題眼是“采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材料強調了國家運用財政政策促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表明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B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錯誤,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C項強調了財政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與題意無關;材料體現的是財政政策而不是貨幣政策,D項不符合題意。
2.(2014·新課標全國卷Ⅰ)財政轉移支付是指一國政府為了實現各地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而實行的一種財政資金轉移或財政平衡制度。要加大對民族省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關鍵是要增加財政收入。在我國當前情況下,增加財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幅度提高稅率     B.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C.提高職工工資水平 D.擴大資本市場規模
解析:選B 本題考查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只有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社會財富不斷增加,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不斷增加,B項符合題意。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稅率,會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于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A項不符合題意。提高職工工資水平,國家財政收入及企業收入會相對減少,也不利于國家財政收入增長,C項不符合題意。資本市場規模的擴大對財政收入沒有直接影響,D項與材料不符。
3.(2014·山東高考)2004~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11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堅持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等政策。這些補貼政策的實行有助于(  )
A.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城鄉居民同步富裕
B.提高糧食市場價格,擴大糧食種植規模
C.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
D.增加種糧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解析:選D 堅持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等政策,有助于直接增加種糧農民的收入,從而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D項符合題意;A項錯在“同步富裕”上。實行這一政策與提高糧食市場價格沒有直接聯系,B項應排除;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等政策不屬于社會保障體系,C項應排除。
4.(2015·全國卷Ⅰ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財政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巨大作用,財政預算的編制和管理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2013年我國GDP增速為7.7%,2014年為7.4%。2015年我國GDP增長目標調低為7%。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積極的財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財政預算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 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財政赤字率指財政赤字與GDP之比。國際上財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線為3%)
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現階段我國增加財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說明應該如何用好財政赤字資金。
解析:本題是分析說明型試題。首先,需要指出現階段我國增加財政赤字的合理性,側重于強調財政赤字在刺激消費和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其次,說明在使用財政赤字資金時,如何解決資金監管和資金分配的問題。
答案:①財政赤字是積極財政政策的具體手段,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增加財政赤字能夠擴大財政支出,刺激社會總需求;我國目前財政赤字率雖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線,是適度的、安全的。
②優化赤字資金支出結構,引導經濟轉型升級;加強赤字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遵循財政分配原則,維護赤字資金支出的公平性。
財政在新課標全國卷中考查較為頻繁,多數結合具體經濟情景以選擇題或者主觀題的形式考查學生對財政收支,尤其是財政赤字的理解。在備考中,要在理解財政收支關系的基礎上把握財政的作用,并注意與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發展方式等相關知識聯系。
考向二 稅收
5.(2015·重慶高考)某同學為了研究煙草消費稅的控煙效果,選擇了基本條件相似的甲、乙兩地進行比較。甲地在T時點進行了提高煙草消費稅的試點,乙地未進行試點。由下圖可以推斷出(  )
①T時點后,甲地政府稅收收入將減少
②T時點后,甲乙兩地香煙價格都將上升
③加稅預期會增加T時點前甲地的香煙銷量
④提高消費稅引起甲地香煙銷售下降的量約為X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 本題的題眼是“研究煙草消費稅的控煙效果”“甲地進行試點,乙地未進行試點”。甲地試點后,煙草消費稅的收入是否減少,要看銷量與提高后的消費稅稅率的乘積是否比先前二者的乘積少,即使甲地試點后的消費稅收入有所變動,也不能代表甲地政府所有的稅收收入減少,①說法錯誤;乙地未進行試點,香煙成本未變,價格一般不會上升,②排除;甲地試點前的大力宣傳,會增加人們對煙草價格將要上升的預期,人們會加大對其購買,③當選;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地試點后,銷量比乙地少X,④當選。
6.(2015·江蘇高考)2015年5月10日起,卷煙批發環節從價稅稅率由5%提高到11%,并按照每支0.005元加征從量稅。此舉有利于(  )
①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經濟效率
②調節個人收入,實現社會公平
③減少香煙銷售,倡導綠色消費
④增加財政收入,優化資源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D 本題的題眼是“批發環節從價稅稅率提高”“加征從量稅”。卷煙行業的稅率提高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并引導企業調整生產經營,從而促進資源優化配置,④符合題意;價值決定價格,卷煙成本增加,會導致香煙的價格上漲,促使消費者減少香煙消費,有利于倡導綠色消費的理念,③符合題意;此舉起不到提高經濟效率和調節個人收入的作用,排除①②。
長效熱點(三) 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
[熱點透視]
《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近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以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為準則,堅持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一系列民生保障工作和社會建設扎實推進。保障房建設加速、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正在破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逐步推進……民生改善亮點頻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的理念”將逐步成為現實。因此該問題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一直作為重點考查,成為近幾年高考的一個長效熱點,一定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創新預測]
1.2015年12月以來,吉林、寧夏、重慶等地相繼宣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全國至少已有28個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上調的地區數量已大大超過去年。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
①屬于初次分配措施
②屬于再分配措施
③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
④是公平的物質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C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屬于初次分配,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①③符合題意;提高效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物質前提,據此可排除②④;故選C項。
2.人民日報發表的《聚焦“十三五”改革攻堅:收入分配怎樣才能更公平》文章指出,2014年,代表全國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基尼系數為0.469,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值。但城鄉差距仍大。針對這一問題,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勞動報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創新扶貧方式,推進特殊困難地區的發展
③禁止非法壟斷及非法競爭行為
④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平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C 本題考查社會收入分配公平、推動城鄉一體化等知識點。實現社會收入分配公平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表述錯誤。采取②表述的措施有利于解決工資水平的地區差距、行業差距。崗位差距較大的問題往往是由非法壟斷和競爭造成的,而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采取③表述的措施。我國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④表述錯誤。
3.2015年7月26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699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554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3%。上半年GDP增長為7%。這表明在我國(  )
A.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
B.收入分配實現公平
C.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
D.城鄉收入差距基本消除
解析:選C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跑贏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二者增長幅度相當,居民收入增長幅度略高于GDP增幅,這反映了我國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C項正確。
4.改革開放以來,脫離“溫飽”困境,日益“富起來”的中國人更加關注公平。生活中的“工薪階層目前成為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納稅主體。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灰色收入游離于個人所得稅之外;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小,覆蓋水平低,社會保障資金大多投向城市,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財政轉移支付規模偏小,轉移支付模式單一,難以承擔均衡地區間財力的重任”等現象廣受人民群眾的詬病,也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概括材料中反映的經濟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
解析:作答時注意題中涉及到兩個小問,第一小問是反映的經濟問題,較為簡單,對材料信息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即可;第二小問是對存在的經濟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旨在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從實現社會公平的措施的角度進行分析并組織答案,注意結合相關材料進行分析。
答案:經濟問題:個人所得稅調節力度較弱;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覆蓋率較低;轉移支付調節功能較弱。再分配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有待提高。
建議: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為實現社會公平提供物質保障。
②發揮財政的作用,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深化稅收體制改革,協調城鄉、區域發展,實現社會公平。
③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縮小收入差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宝坻区| 沂南县| 神木县| 灵宝市| 贵南县| 灵宝市| 罗城| 双城市| 富宁县| 乌兰浩特市| 阳朔县| 福建省| 衡阳县| 镇安县| 孝义市| 阳新县| 波密县| 丽江市| 华池县| 文安县| 赤水市| 当阳市| 农安县| 尤溪县| 孟村| 巩留县| 石家庄市| 略阳县| 大同县| 衡南县| 德江县| 南投市| 太仆寺旗| 华阴市| 平安县| 灌阳县| 舟山市| 阿拉善右旗| 大丰市|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