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分值:60分]1~7題每題4分,共28分考點一 天然放射現象 射線的本質1.關于原子核內部的信息,最早來自天然放射現象。人們從破解天然放射現象入手,一步步揭開了原子核的秘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理學家貝可勒爾發現了X射線B.物理學家倫琴發現,鈾和含鈾的礦物能夠發出α射線C.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質子D.居里夫婦通過實驗發現了中子2.下列現象中,說明原子核具有復雜結構的是 ( )A.光電效應 B.α粒子的散射C.天然放射現象 D.康普頓效應3.(多選)(2023·東莞市高二檢測)“嫦娥二號”的任務之一是利用經技術改進的γ射線譜儀探測月球表面多種元素的含量與分布特征。月球表面一些元素(如釷、鈾)本身就有放射性,發出γ射線;另外一些元素(如硅、鎂、鋁)在宇宙射線轟擊下會發出γ射線,而γ射線譜儀可以探測到這些射線,從而證明某種元素的存在。下列關于γ射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γ射線經常伴隨α射線和β射線產生B.γ射線來自原子核C.如果元素以單質形式存在,其有放射性,那么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不一定有放射性D.γ射線的穿透能力比α射線、β射線都要強4.(多選)把放射源鈾或鐳放入用鉛制作的容器中,射線只能從容器的小孔射出,成為細細的一束。在射線經過的空間施加垂直平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發現射線分成如圖所示的a、b、c三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種射線中a帶正電,b不帶電,c帶負電B.三種射線中,b的穿透能力最強C.三種射線中,c的電離作用最強D.若將磁場換為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則a向左偏轉,c向右偏轉考點二 半衰期5.下列關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半衰期越長對環境的影響時間越長B.通過化學方法可以改變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C.通過物理方法可以改變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100個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經過一個半衰期后剩余50個未衰變的原子核6.心臟起搏器使用核能電池“氚電池”供電。氚電池利用氚核β衰變產生的核能轉化為電能,其最大輸出功率與電池中可發生衰變的物質的多少有關。已知氚核H)發生β衰變的半衰期為12.5年,當電池中氚的含量低于初始值的25%時便無法正常工作。這種核能電池的壽命大約是 ( )A.20年 B.25年 C.30年 D.35年7.鈷60放射源的應用十分廣泛,幾乎遍及各行各業,在醫學上,常用于放射治療。鈷60的半衰期較長,已知質量為m0的鈷60,經過時間t后剩余的鈷60質量為m,其-t圖線如圖所示,從圖中可以得到鈷60的半衰期為 ( )A.2.18年 B.5.27年C.6.37年 D.12.24年8~11題每題6分,共24分8.2024年2月26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重大研究成果:歷史上首次在天鵝座恒星形成區發現了一個巨型超高能γ射線泡狀結構,內有多個能量超過1千萬億電子伏的光子分布其中,最高達到2.5千萬億電子伏。關于γ射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張厚的黑紙能擋住γ射線B.γ射線是波長很長、頻率很小的光子流C.γ射線是高頻電磁波,能量越大,傳播速度越大D.γ射線在星系間傳播時,不受星系磁場的影響9.如圖所示為研究某未知元素放射性的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在薄鋁片和熒光屏之間有圖示方向的勻強電場,通過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在熒光屏的某一位置上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若撤去電場后繼續觀察,發現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沒有變化;如果再將薄鋁片移開,觀察到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大大增加,由此可以判斷,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可能為(β射線能夠穿過薄鋁片) ( )A.β射線和γ射線 B.α射線和β射線C.β射線和X射線 D.α射線和γ射線10.(多選)(2023·湛江市高二檢測)某考古隊發現,一古生物遺骸中14C的含量是現代生物的一半,已知14C的半衰期為5 730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生物于5 730年前死亡B.該生物于11 460年前死亡C.古生物遺骸中14C的含量越少,死亡時間越早D.古生物遺骸中14C的含量越少,死亡時間越晚11.一天然放射性物質發出三種射線,經過方向如圖所示的勻強磁場、勻強電場共存的區域后射到足夠大的熒光屏上,熒光屏上只有a、b兩處出現亮斑,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射到b處的一定是α射線B.射到b處的一定是β射線C.射到b處的可能是γ射線D.射到b處的可能是α射線(8分)12.鈾238的半衰期為4.5×109年,鈾235的半衰期為7×108年。若地球形成時天然鈾238和鈾235含量相同,已知地球年齡約為5.8×109年,估算目前地球上天然鈾238含量是鈾235含量的倍數約為 ( )A.2 B.26 C.128 D.512答案精析1.C [物理學家貝可勒爾發現了鈾和含鈾的礦物能夠發出射線,A錯誤;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倫琴射線,又叫X射線,B錯誤;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質子,并預言了中子的存在,C正確;查德威克通過實驗發現了中子,D錯誤。]2.C [光電效應表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A錯誤;α粒子的散射實驗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結構,故B錯誤;天然放射現象反映了原子核具有復雜的結構,故C正確;康普頓效應說明光具有粒子性,故D錯誤。]3.ABD [γ射線是原子核發生變化時伴隨α射線和β射線放出來的,故A、B正確;元素的放射性與其為單質還是化合物無關,故C錯誤;γ射線的本質是高速光子流,穿透能力比α射線、β射線都要強,故D正確。]4.ABD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根據左手定則,a帶正電為α射線,b不帶電為γ射線,c帶負電為β射線,A正確;γ射線(b)電離能力最弱,但穿透能力最強,選項B正確;α射線(a)電離能力最強,但穿透能力最弱,選項C錯誤;若將磁場換為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α射線向左偏,γ射線不偏轉,β射線向右偏,所以a向左偏轉,c向右偏轉,選項D正確。]5.A [半衰期越長的放射性元素衰變的速度越慢,對環境的影響時間越長,A正確;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的核內部自身的因素決定,與所處的化學狀態和外部條件無關,B、C錯誤;半衰期具有統計規律,對大量原子核適用,對少數原子核不適用,D錯誤。]6.B [經過一個半衰期,有一半的氚核發生衰變,當剩余量為初始值的25%時,根據m余=m0(=25%m0,解得t=25年,故選B。]7.B [由題圖可知,鈷60的質量從衰變至,所用時間為5.27年,因有半數發生衰變了,所以鈷60的半衰期為5.27年,故A、C、D錯誤,B正確。]8.D [γ射線的穿透能力很強,能穿透幾厘米厚的鉛板和幾十厘米厚的混凝土,故A錯誤;γ射線是波長很短、頻率很高的光子流,故B錯誤;γ射線屬于高頻電磁波,它們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相等的,故C錯誤;γ射線不帶電,在磁場中不發生偏轉,在星系間傳播時,不受星系磁場的影響,故D正確。]9.D [三種射線中α射線和β射線是帶電粒子流,進入電場后會發生偏轉,而γ射線不帶電,不受電場力作用,在電場中不偏轉。由題意知,將電場撤去,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熒光屏上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沒有變化,可知射線中含有γ射線。再將薄鋁片移開,觀察到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大大增加,分析可知射線中含有α射線,D正確。]10.AC [由題知,古生物遺骸中14C的含量是現代生物的一半,根據半衰期公式有N=N0(,則有==(,解得t==5 730年,故該生物于5 730年前死亡,故A正確,B錯誤;根據=(,可知古生物遺骸中14C的含量越少,即N越少,則越小,故越大,而不變,故t變大,即死亡時間越早,故C正確,D錯誤。]11.D [α射線帶正電,β射線帶負電,γ射線不帶電,γ射線不受電場力和洛倫茲力,故射到b處的一定不是γ射線,C錯誤;α射線和β射線在電場、磁場中受到電場力和洛倫茲力,若α射線打在a點,則有Eqα=Bqαvα,對β射線vβ>vα,則Bqβvβ>Eqβ,此時β射線打到b點;若β射線打在a點,則Bqβvβ=Eqβ,對α射線有Bqαvα12.C [設初始鈾235和鈾238質量均為M,則有≈27=128,A、B、D錯誤,C正確。]第二節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及天然放射現象。2.了解三種射線的本質,知道三種射線的特點(重點)。3.知道半衰期的概念和半衰期的統計意義,能利用半衰期公式進行計算(重難點)。一、天然放射現象1.1896年,物理學家 發現,鈾和含鈾的礦物能夠發出一種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可以使包在黑紙里的照相底片感光。 2.物質放射出 的性質叫作放射性,具有 的元素叫作放射性元素。 3.原子序數 83的元素,都能自發地發出射線,原子序數 83的元素,有的也能發出射線。能 地放出射線的元素叫作天然放射性元素。 4.放射性與元素存在的狀態 ,說明射線來源于 ,也就是說,原子核是有內部結構的。 二、原子核衰變如果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在電場中運動徑跡如圖所示,三種射線的帶電情況如何?1.α射線(1)是高速運動的 ,實際上就是 原子核,電荷數是2,質量數是4,質量為4mp(mp為一個質子的質量,mp=1.67×10-27 kg)。 (2)速度可達光速的 。 (3)電離作用 ,貫穿本領 ,用一張厚紙就可以把它擋住。 2.β射線(1)是高速運動的 流,帶電荷量-e,質量為。 (2)速度可達光速的 。 (3)電離作用 ,貫穿本領 ,很容易穿透紙張,一定厚度的鋁板可以把它擋住。 3.γ射線(1)是頻率很高的 ,波長很短,在10-10 m數量級以下。 (2)不帶電,靜止質量為0。(3)電離作用 ,貫穿本領 ,甚至能穿透幾厘米厚的鉛板。 4.衰變:把一種元素經放射過程變成 的現象,稱為原子核的衰變,把放出α粒子的衰變稱為 ,放出β粒子的衰變稱為 。 如圖為三種射線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軌跡示意圖,α射線的速度約為β射線速度的十分之一,但α射線的偏轉半徑卻大于β射線的偏轉半徑,這說明什么問題?例1 (多選)天然放射性物質的放射線包括三種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張厚的黑紙能擋住α射線和β射線,但不能擋住γ射線B.γ射線在電場或磁場中均不偏轉,是電磁波C.三種射線中對氣體電離作用最強的是α射線D.β射線是高速電子流,但不是原來繞核旋轉的核外電子例2 (多選)利用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制作出的質譜儀可測量粒子的比荷。研究放射性元素射線性質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圖甲是三類射線在垂直紙面向外的磁場中的偏轉情況的示意圖。圖乙是兩塊平行放置的金屬板A、B分別與電源的兩極a、b連接,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從其上方小孔向外射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為電源正極B.α射線穿透能力最弱,速度也最慢,打到A板的是α射線C.到達A板的是β射線,不偏轉的是γ射線D.正負極判斷看射線在兩板間的軌跡,比荷大的偏向A板三種射線在磁場中偏轉情況的分析1.γ射線不論在電場還是磁場中,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不發生偏轉。2.α射線和β射線在電場中偏轉的特點:在勻強電場中,α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類平拋運動,且在同樣的條件下,β粒子的偏移量大,根據粒子在沿電場方向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偏移量x可表示為x=at2=·)2∝所以,在同樣條件下β與α粒子偏移量之比為=××≈37>1。3.α射線和β射線在磁場中偏轉的特點:在勻強磁場中,α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勻速圓周運動,且在同樣條件下,β粒子的軌跡半徑小,偏移量大,根據qvB=得R=∝。所以,在同樣條件下β與α粒子的軌跡半徑之比為=××≈<1。三、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的快慢有一定的規律。例如氡222經過α衰變成為釙218。如圖所示,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任意時刻氡的質量m與t=0時的質量m0的比值。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規律?1.定義:原子核數目因衰變減少到原來的 所經過的時間,叫作半衰期,記為。 2.衰變規律: 。(m0表示放射性元素衰變前的質量,m表示剩余的放射性元素的質量,t表示衰變時間) 3.適用條件:半衰期描述的是 ,不適用于少數原子核的衰變。 4.特點(1)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 ,甚至差別非常大。 (2)放射性元素衰變的速率由 的因素決定,與原子所處的 狀態或 狀態無關。 1.放射性元素衰變有一定的速率。鐳226衰變為氡222的半衰期為1 620年,有人說:20 g鐳226經過1 620年有一半發生衰變,鐳226還有10 g,再經過1 620年另一半鐳226也發生了衰變,鐳226就沒有了。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2.10個U經過一個半衰期之后一定還剩5個U,這種理解正確嗎?例3 (2024·汕尾市高二期末)2023年,我國科研團隊成功開展國內首個對銫137(137Cs)放射源的年齡測量方法研究,該方法的測量精度比碳14(14C)法的更高,原因可能是 ( )A.二者的化學性質不同B.銫137(137Cs)的密度比碳14(14C)的大C.銫137(137Cs)的半衰期比碳14(14C)的短D.溫度等環境因素對銫137(137Cs)的半衰期的影響比對碳14(14C)的影響小例4 (2024·廣州市高二月考)鈷60Co)發生一次β衰變后成為穩定的鎳60,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高達3.15×105 eV的高速電子,同時放出兩束γ射線,在工業、農業、醫學上應用廣泛。80 g鈷60經過21年剩余5 g未發生衰變,則鈷60的半衰期約為 ( )A.4年 B.5年C.6年 D.7年答案精析1.貝可勒爾2.射線 放射性3.大于 小于等于 自發4.無關 原子核α射線:在電場中向負極偏轉,可判斷α粒子帶正電。β射線:在電場中向正極偏轉,可判斷β粒子帶負電。γ射線:不偏轉,說明γ射線不帶電。梳理與總結1.(1)α粒子流 氦 (2)十分之一 (3)強 很小2.(1)電子 (2)99% (3)較弱 較強3.(1)電磁波 (3)最小 最強4.另一種元素 α衰變 β衰變討論與交流根據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運動的半徑公式R=可知,α粒子的 應大于β粒子的。例1 BCD [由三種射線的本質和特點可知,α射線穿透能力最弱,一張黑紙能擋住α射線,但不能擋住β射線和γ射線,故A錯誤;γ射線是電磁波,不帶電,在電場和磁場中均不偏轉,故B正確;三種射線中α射線電離作用最強,故C正確;β射線是高速電子流,來源于原子核,故D正確。]例2 ACD [從題圖乙可以看出,到達兩極板的粒子做類平拋運動,到達A極板的粒子的豎直位移小于到達B極板粒子的豎直位移,粒子在豎直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類平拋運動規律,又兩個粒子初速度v相差約10倍,兩者比荷相差幾千倍,兩極板間電壓U不變,則比荷大的電子的偏轉程度大,故到達A極板的是β射線,A極板帶正電,a為電源的正極,故B錯誤,A、C、D正確。]每過3.8 d就有一半的氡發生了衰變。梳理與總結1.一半2.m=m0(3.統計規律4.(1)不同 (2)核本身 物理 化學討論與交流1.不對。經過第二個1 620年后鐳226還剩5 g。2.不正確。半衰期是統計規律,不適用于少數原子核的衰變。例3 C [銫137(137Cs)和碳14(14C)二者的化學性質不同,銫137(137Cs)的密度比碳14(14C)的大,都不是對銫137(137Cs)放射源的年齡測量方法比碳14(14C)法的測量精度更高的原因,故A、B錯誤;碳14(14C)的半衰期為5 730年,銫137(137Cs)的半衰期為30年,銫137(137Cs)的半衰期比碳14(14C)的短,因此對銫137(137Cs)放射源的年齡測量方法比碳14(14C)法的測量精度更高,故C正確;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快慢是由核內部自身的因素決定的,跟原子所處的化學狀態和外部條件沒有關系,溫度等環境因素對半衰期沒有影響,故D錯誤。]例4 B [根據半衰期的定義有m余=m總·(,代入數據可得5=80·(,解得鈷60的半衰期為==5.25年,即鈷60的半衰期約為5年,故選B。](共47張PPT)DIWUZHANG第五章第二節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及天然放射現象。2.了解三種射線的本質,知道三種射線的特點(重點)。3.知道半衰期的概念和半衰期的統計意義,能利用半衰期公式進行計算(重難點)。學習目標一、天然放射現象二、原子核衰變課時對點練三、半衰期內容索引天然放射現象一1.1896年,物理學家 發現,鈾和含鈾的礦物能夠發出一種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可以使包在黑紙里的照相底片感光。2.物質放射出 的性質叫作放射性,具有 的元素叫作放射性元素。3.原子序數 83的元素,都能自發地發出射線,原子序數 83的元素,有的也能發出射線。能 地放出射線的元素叫作天然放射性元素。4.放射性與元素存在的狀態 ,說明射線來源于 ,也就是說,原子核是有內部結構的。貝可勒爾射線放射性大于小于等于自發無關原子核返回原子核衰變二如果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在電場中運動徑跡如圖所示,三種射線的帶電情況如何?答案 α射線:在電場中向負極偏轉,可判斷α粒子帶正電。β射線:在電場中向正極偏轉,可判斷β粒子帶負電。γ射線:不偏轉,說明γ射線不帶電。1.α射線(1)是高速運動的 ,實際上就是 原子核,電荷數是2,質量數是4,質量為4mp(mp為一個質子的質量,mp=1.67×10-27 kg)。(2)速度可達光速的 。(3)電離作用 ,貫穿本領 ,用一張厚紙就可以把它擋住。梳理與總結α粒子流氦十分之一強很小2.β射線(1)是高速運動的 流,帶電荷量-e,質量為。(2)速度可達光速的______。(3)電離作用 ,貫穿本領 ,很容易穿透紙張,一定厚度的鋁板可以把它擋住。3.γ射線(1)是頻率很高的 ,波長很短,在10-10 m數量級以下。(2)不帶電,靜止質量為0。(3)電離作用 ,貫穿本領 ,甚至能穿透幾厘米厚的鉛板。電子99%較弱較強電磁波最小最強4.衰變:把一種元素經放射過程變成 的現象,稱為原子核的衰變,把放出α粒子的衰變稱為 ,放出β粒子的衰變稱為 。另一種元素α衰變β衰變如圖為三種射線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軌跡示意圖,α射線的速度約為β射線速度的十分之一,但α射線的偏轉半徑卻大于β射線的偏轉半徑,這說明什么問題?討論與交流答案 根據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運動的半徑公式R=。 (多選)天然放射性物質的放射線包括三種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張厚的黑紙能擋住α射線和β射線,但不能擋住γ射線B.γ射線在電場或磁場中均不偏轉,是電磁波C.三種射線中對氣體電離作用最強的是α射線D.β射線是高速電子流,但不是原來繞核旋轉的核外電子例1√由三種射線的本質和特點可知,α射線穿透能力最弱,一張黑紙能擋住α射線,但不能擋住β射線和γ射線,故A錯誤;γ射線是電磁波,不帶電,在電場和磁場中均不偏轉,故B正確;三種射線中α射線電離作用最強,故C正確;β射線是高速電子流,來源于原子核,故D正確。√√ (多選)利用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制作出的質譜儀可測量粒子的比荷。研究放射性元素射線性質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圖甲是三類射線在垂直紙面向外的磁場中的偏轉情況的示意圖。圖乙是兩塊平行放置的金屬板A、B分別與電源的兩極a、b連接,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從其上方小孔向外射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為電源正極B.α射線穿透能力最弱,速度也最慢,打到A板的是α射線C.到達A板的是β射線,不偏轉的是γ射線D.正負極判斷看射線在兩板間的軌跡,比荷大的偏向A板例2√√√從題圖乙可以看出,到達兩極板的粒子做類平拋運動,到達A極板的粒子的豎直位移小于到達B極板粒子的豎直位移,粒子在豎直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類平拋運動規律,又兩個粒子初速度v相差約10倍,兩者比荷相差幾千倍,兩極板間電壓U不變,則比荷大的電子的偏轉程度大,故到達A極板的是β射線,A極板帶正電,a為電源的正極,故B錯誤,A、C、D正確。總結提升三種射線在磁場中偏轉情況的分析1.γ射線不論在電場還是磁場中,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不發生偏轉。2.α射線和β射線在電場中偏轉的特點:在勻強電場中,α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類平拋運動,且在同樣的條件下,β粒子的偏移量大,根據粒子在沿電場方向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偏移量x可表示為x=)2∝所以,在同樣條件下β與α粒子偏移量之比為≈37>1。總結提升3.α射線和β射線在磁場中偏轉的特點:在勻強磁場中,α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勻速圓周運動,且在同樣條件下,β粒子的軌跡半徑小,偏移量大,根據qvB=得R=。所以,在同樣條件下β與α粒子的軌跡半徑之比為<1。返回半衰期三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的快慢有一定的規律。例如氡222經過α衰變成為釙218。如圖所示,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任意時刻氡的質量m與t=0時的質量m0的比值。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答案 每過3.8 d就有一半的氡發生了衰變。1.定義:原子核數目因衰變減少到原來的 所經過的時間,叫作半衰期,記為。2.衰變規律:____________。(m0表示放射性元素衰變前的質量,m表示剩余的放射性元素的質量,t表示衰變時間)3.適用條件:半衰期描述的是 ,不適用于少數原子核的衰變。梳理與總結一半m=m0(統計規律4.特點(1)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 ,甚至差別非常大。(2)放射性元素衰變的速率由 的因素決定,與原子所處的 狀態或 狀態無關。不同核本身物理化學1.放射性元素衰變有一定的速率。鐳226衰變為氡222的半衰期為1 620年,有人說:20 g鐳226經過1 620年有一半發生衰變,鐳226還有10 g,再經過1 620年另一半鐳226也發生了衰變,鐳226就沒有了。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討論與交流答案 不對。經過第二個1 620年后鐳226還剩5 g。2.10個U,這種理解正確嗎?答案 不正確。半衰期是統計規律,不適用于少數原子核的衰變。 (2024·汕尾市高二期末)2023年,我國科研團隊成功開展國內首個對銫137(137Cs)放射源的年齡測量方法研究,該方法的測量精度比碳14(14C)法的更高,原因可能是A.二者的化學性質不同B.銫137(137Cs)的密度比碳14(14C)的大C.銫137(137Cs)的半衰期比碳14(14C)的短D.溫度等環境因素對銫137(137Cs)的半衰期的影響比對碳14(14C)的影響小例3√銫137(137Cs)和碳14(14C)二者的化學性質不同,銫137(137Cs)的密度比碳14(14C)的大,都不是對銫137(137Cs)放射源的年齡測量方法比碳14(14C)法的測量精度更高的原因,故A、B錯誤;碳14(14C)的半衰期為5 730年,銫137(137Cs)的半衰期為30年,銫137(137Cs)的半衰期比碳14(14C)的短,因此對銫137(137Cs)放射源的年齡測量方法比碳14(14C)法的測量精度更高,故C正確;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快慢是由核內部自身的因素決定的,跟原子所處的化學狀態和外部條件沒有關系,溫度等環境因素對半衰期沒有影響,故D錯誤。 (2024·廣州市高二月考)鈷60Co)發生一次β衰變后成為穩定的鎳60,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高達3.15×105 eV的高速電子,同時放出兩束γ射線,在工業、農業、醫學上應用廣泛。80 g鈷60經過21年剩余5 g未發生衰變,則鈷60的半衰期約為A.4年 B.5年 C.6年 D.7年例4根據半衰期的定義有m余=m總·(,代入數據可得5=80·(,解得鈷60的半衰期為=5.25年,即鈷60的半衰期約為5年,故選B。√返回課時對點練四考點一 天然放射現象 射線的本質1.關于原子核內部的信息,最早來自天然放射現象。人們從破解天然放射現象入手,一步步揭開了原子核的秘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理學家貝可勒爾發現了X射線B.物理學家倫琴發現,鈾和含鈾的礦物能夠發出α射線C.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質子D.居里夫婦通過實驗發現了中子12345678910基礎對點練√1112123456789101112物理學家貝可勒爾發現了鈾和含鈾的礦物能夠發出射線,A錯誤;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倫琴射線,又叫X射線,B錯誤;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質子,并預言了中子的存在,C正確;查德威克通過實驗發現了中子,D錯誤。2.下列現象中,說明原子核具有復雜結構的是A.光電效應 B.α粒子的散射C.天然放射現象 D.康普頓效應123456789101112√光電效應表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A錯誤;α粒子的散射實驗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結構,故B錯誤;天然放射現象反映了原子核具有復雜的結構,故C正確;康普頓效應說明光具有粒子性,故D錯誤。3.(多選)(2023·東莞市高二檢測)“嫦娥二號”的任務之一是利用經技術改進的γ射線譜儀探測月球表面多種元素的含量與分布特征。月球表面一些元素(如釷、鈾)本身就有放射性,發出γ射線;另外一些元素(如硅、鎂、鋁)在宇宙射線轟擊下會發出γ射線,而γ射線譜儀可以探測到這些射線,從而證明某種元素的存在。下列關于γ射線的說法正確的是A.γ射線經常伴隨α射線和β射線產生B.γ射線來自原子核C.如果元素以單質形式存在,其有放射性,那么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不一定有放射性D.γ射線的穿透能力比α射線、β射線都要強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γ射線是原子核發生變化時伴隨α射線和β射線放出來的,故A、B正確;元素的放射性與其為單質還是化合物無關,故C錯誤;γ射線的本質是高速光子流,穿透能力比α射線、β射線都要強,故D正確。11124.(多選)把放射源鈾或鐳放入用鉛制作的容器中,射線只能從容器的小孔射出,成為細細的一束。在射線經過的空間施加垂直平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發現射線分成如圖所示的a、b、c三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三種射線中a帶正電,b不帶電,c帶負電B.三種射線中,b的穿透能力最強C.三種射線中,c的電離作用最強D.若將磁場換為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則a向左偏轉,c向右偏轉12345678910√1112√√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根據左手定則,a帶正電為α射線,b不帶電為γ射線,c帶負電為β射線,A正確;γ射線(b)電離能力最弱,但穿透能力最強,選項B正確;α射線(a)電離能力最強,但穿透能力最弱,選項C錯誤;123456789101112若將磁場換為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α射線向左偏,γ射線不偏轉,β射線向右偏,所以a向左偏轉,c向右偏轉,選項D正確。考點二 半衰期5.下列關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說法正確的是A.半衰期越長對環境的影響時間越長B.通過化學方法可以改變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C.通過物理方法可以改變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100個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經過一個半衰期后剩余50個未衰變的原子核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半衰期越長的放射性元素衰變的速度越慢,對環境的影響時間越長,A正確;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的核內部自身的因素決定,與所處的化學狀態和外部條件無關,B、C錯誤;半衰期具有統計規律,對大量原子核適用,對少數原子核不適用,D錯誤。6.心臟起搏器使用核能電池“氚電池”供電。氚電池利用氚核β衰變產生的核能轉化為電能,其最大輸出功率與電池中可發生衰變的物質的多少有關。已知氚核H)發生β衰變的半衰期為12.5年,當電池中氚的含量低于初始值的25%時便無法正常工作。這種核能電池的壽命大約是A.20年 B.25年 C.30年 D.35年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經過一個半衰期,有一半的氚核發生衰變,當剩余量為初始值的25%時,根據m余=m0(=25%m0,解得t=25年,故選B。7.鈷60放射源的應用十分廣泛,幾乎遍及各行各業,在醫學上,常用于放射治療。鈷60的半衰期較長,已知質量為m0的鈷60,經過時間t后剩余的鈷60質量為m,其-t圖線如圖所示,從圖中可以得到鈷60的半衰期為A.2.18年 B.5.27年C.6.37年 D.12.24年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由題圖可知,鈷60的質量從衰變至,所用時間為5.27年,因有半數發生衰變了,所以鈷60的半衰期為5.27年,故A、C、D錯誤,B正確。8.2024年2月26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重大研究成果:歷史上首次在天鵝座恒星形成區發現了一個巨型超高能γ射線泡狀結構,內有多個能量超過1千萬億電子伏的光子分布其中,最高達到2.5千萬億電子伏。關于γ射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張厚的黑紙能擋住γ射線B.γ射線是波長很長、頻率很小的光子流C.γ射線是高頻電磁波,能量越大,傳播速度越大D.γ射線在星系間傳播時,不受星系磁場的影響123456789101112能力綜合練√123456789101112γ射線的穿透能力很強,能穿透幾厘米厚的鉛板和幾十厘米厚的混凝土,故A錯誤;γ射線是波長很短、頻率很高的光子流,故B錯誤;γ射線屬于高頻電磁波,它們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相等的,故C錯誤;γ射線不帶電,在磁場中不發生偏轉,在星系間傳播時,不受星系磁場的影響,故D正確。1234567891011129.如圖所示為研究某未知元素放射性的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在薄鋁片和熒光屏之間有圖示方向的勻強電場,通過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在熒光屏的某一位置上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若撤去電場后繼續觀察,發現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沒有變化;如果再將薄鋁片移開,觀察到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大大增加,由此可以判斷,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可能為(β射線能夠穿過薄鋁片)A.β射線和γ射線 B.α射線和β射線C.β射線和X射線 D.α射線和γ射線√123456789101112三種射線中α射線和β射線是帶電粒子流,進入電場后會發生偏轉,而γ射線不帶電,不受電場力作用,在電場中不偏轉。由題意知,將電場撤去,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熒光屏上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沒有變化,可知射線中含有γ射線。再將薄鋁片移開,觀察到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大大增加,分析可知射線中含有α射線,D正確。10.(多選)(2023·湛江市高二檢測)某考古隊發現,一古生物遺骸中14C的含量是現代生物的一半,已知14C的半衰期為5 730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生物于5 730年前死亡B.該生物于11 460年前死亡C.古生物遺骸中14C的含量越少,死亡時間越早D.古生物遺骸中14C的含量越少,死亡時間越晚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由題知,古生物遺骸中14C的含量是現代生物的一半,根據半衰期公式有N=N0(,則有=(,解得t==5 730年,故該生物于5 730年前死亡,故A正確,B錯誤;根據=(,可知古生物遺骸中14C的含量越少,即N越少,則越小,故越大,而不變,故t變大,即死亡時間越早,故C正確,D錯誤。11.一天然放射性物質發出三種射線,經過方向如圖所示的勻強磁場、勻強電場共存的區域后射到足夠大的熒光屏上,熒光屏上只有a、b兩處出現亮斑,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射到b處的一定是α射線B.射到b處的一定是β射線C.射到b處的可能是γ射線D.射到b處的可能是α射線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α射線帶正電,β射線帶負電,γ射線不帶電,γ射線不受電場力和洛倫茲力,故射到b處的一定不是γ射線,C錯誤;α射線和β射線在電場、磁場中受到電場力和洛倫茲力,若α射線打在a點,則有Eqα=Bqαvα,對β射線vβ>vα,則Bqβvβ>Eqβ,此時β射線打到b點;若β射線打在a點,則Bqβvβ=Eqβ,對α射線有Bqαvα12345678910111212.鈾238的半衰期為4.5×109年,鈾235的半衰期為7×108年。若地球形成時天然鈾238和鈾235含量相同,已知地球年齡約為5.8×109年,估算目前地球上天然鈾238含量是鈾235含量的倍數約為A.2 B.26 C.128 D.512尖子生選練√設初始鈾235和鈾238質量均為M,則有≈27=128,A、B、D錯誤,C正確。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章 第二節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五章 第二節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docx 第五章 第二節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