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1.4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第一章 動量守恒定律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463521新 課 導 入實 驗 原 理 和 思 路實 驗 設 計 方 案小 組 實 驗 操 作實 驗 總 結 匯 報課 堂 小 結目錄學 習 目 標7物理觀念:通過兩個實驗,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動量守恒定律,并且完善運動與力的觀念。科學思維:能根據碰撞模型,多角度證明實驗過程滿足動量守恒;通過小組合作、思考討論,設計多種實驗方案,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學 習 目 標科學探究:能依據已有知識合理設計實驗方案,能合理地選擇實驗器材,正確測得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數據,并形成結論。科學態度與責任: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學會團結合作,分享自己的思維看法并能客觀的學習別的同學的優秀觀點。1.提問:動量守恒的條件?(1)系統不受外力。(2)系統受到外力,但外力的合力為零。(3)系統所受外力合力不為零,但系統內力遠大于外力,外力相對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因而系統動量近似恒。(4)系統在這一方向上動量守恒。新 課 導 入2.提問:生活中滿足動量守恒的過程有哪些?碰撞過程 火箭發射 爆炸等過程實 驗 設 計 思 路這些物理量需要滿足什么關系即可證明動量守恒?問題引導1如何設計實驗,使兩個物體所組成的系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為0?問題引導2問題引導3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并且思考如何測量?質量測量:天平速度測量:(1)光電門(2)打點計時器(3)平拋運動碰撞中時間極短,內利遠大于外力符合要求舉例說明實 驗 設 計 思 路測出物體的質量m和碰撞前、后物體的速度v、v′,測出碰撞前的動量p=m1v1+m2v2測出碰撞后的動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動量是否守恒。舉 例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a.實驗器材:氣墊導軌、光電計時器、天平、滑塊(兩個)、彈簧片、細繩、彈性碰撞架、膠布、撞針、橡皮泥等。b.實驗思路:利用氣墊導軌來減小摩擦力,利用光電計時器測量滑塊碰撞前后的速度。通過在滑塊上添加已知質量的物塊來改變碰撞物體的質量。問題引導:氣墊導軌是否需要調成水平,如果需要,有哪些辦法 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c. 實驗情境設計1.選取兩個質量不同的滑塊,在兩個滑塊相互碰撞的端面裝上彈性碰撞架,滑塊碰撞后隨即分開。2.在兩個滑塊碰撞端分別裝上撞針和橡皮泥,碰撞時撞針插入橡皮泥中,使兩個滑塊連成一體運動。碰后共速。3.在兩個滑塊間放置輕質彈簧,擠壓兩個滑塊使彈簧壓縮,并用一根細線將兩個滑塊固定。燒斷細線,彈簧彈開后落下,兩個滑塊由靜止向相反方向運動。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d.數據測量(1)滑塊的質量用天平直接測量。(2)速度的測量:v= ,式中的x為滑塊上擋光板的寬度,t為滑塊上的擋光板經過光電門的時間。由于擋光片的寬度是一樣的,所以速度可以用 表示。問題引導:實驗中如果碰撞前后出現速度方向不一致,如何記錄?規定正方向,與正方向一致是正的數值,與正方向相反速度為負值。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e.實驗數據記錄表1.質量m 時間t 次數 A滑塊m1 B滑塊m2 A碰前t1 B碰前t2 A碰后t'1 B碰后t'2123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e.實驗數據記錄表2.總動量 次數123f. 實驗結論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如果=, 碰撞前后兩個小車的動量守恒。.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一: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g.誤差分析(1)碰撞中其他力(例如:摩擦力、空氣阻力等)的影響帶來的誤差。(2)測量和讀數的準確性帶來的誤差,實驗中應規范測量和讀數,同時增加測量次數,取平均值,盡量減小偶然誤差的影響。.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二:用平拋演示儀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a.實驗器材:斜槽、小球(兩個)、天平、復寫紙、白紙等問題引導1:兩個小球的質量體積有什么要求?問題引導2:如何得到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問題引導3:需要測量平拋的時間嗎?.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二:用平拋演示儀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b.總結實驗思路槽的末端水平,讓一個質量較大的小球 (入射小球) 從斜槽上滾下跟放在斜槽末端的另一個大小相同、質量較小的小(被碰小 球) 發生正碰。使入射小球從斜槽不同高度處滾下, 測出兩球的質量以及它們每次碰撞 前后的速度,就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撞后的速度之比就等于它們落地時飛行的水平距離之比。.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二:用平拋演示儀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c.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記錄數據m1碰前落在B,m1碰后落在A,m2碰后落在C,記錄OB .OA 和OC的長度。數據處理m1OA=m1OB+m2OC.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二:用平拋演示儀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 次數 入射小球A的 質量m1/g 被碰小球B的 質量m2/g OA (cm) OB (cm) OC (cm) 碰前 動量 碰后動量1 2 3d. 實驗結論在誤差允許范圍內,碰撞前兩小球的動量之和等于碰撞后兩小球的動量之和。實驗記錄表.實 驗 設 計 方 案方案二:用平拋演示儀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e.注意事項1.斜槽末端要切線要水平2.每次小球下滑要從同一位置處由靜止釋放3.要保證對心碰撞,兩球必須半徑相同,質量不同(如鐵球碰鋁球)4.小球的諸多落點要用用圓規畫盡可能小的圓把所有的小球落點都圈在里面,該小圓的圓心即為小球的平均落點.小 組 實 驗 操 作分組實驗:驗證碰撞過程的動量守恒a.分組:1到3組進行第一個實驗 ,4到6組同學分組進行第二個實驗,并記錄數據。b.分析和處理組內思考討論,進行數據分析c.得出結論小組內得出結論.實 驗 總 結 匯 報質量m 時間t 次數 A滑塊m1 B滑塊m2 A碰前t1 B碰前t2 A碰后t'1 B碰后t'2123方案一: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方案二:用平拋演示儀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 次數 入射小球A的 質量m1/g 被碰小球B的 質量m2/g OA (cm) OB (cm) OC (cm) 碰前 動量 碰后動量1 2 3得出結論,分析各自實驗中的誤差和不足之處同學們分組匯報.例(2022·全國·統考高考真題)利用圖示的實驗裝置對碰撞過程進行研究。讓質量為m1 的滑塊A與質量為m2 的靜止滑塊B在水平氣墊導軌上發生碰撞,碰撞時間極短,比較碰撞后A和B的速度大小 v1和 v2,進而分析碰撞過程是否為彈性碰撞。完成下列填空:(1)調節導軌水平;(2)測得兩滑塊的質量分別為0.510kg 和0.304kg 。要使碰撞后兩滑塊運動方向相反,應選取質量為______kg的滑塊作為A。(3)調節B的位置,使得A與B接觸時,A的左端到左邊擋板的距離S1與B的右端到右邊擋板的距離 S2相等;(4)使A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氣墊導軌運動,并與B碰撞,分別用傳感器記錄A和B從碰撞時刻開始到各自撞到擋板所用的時間t1和t2 ;(5)將B放回到碰撞前的位置,改變A的初速度大小,重復步驟(4)。多次測量的結果如下表所示;1 2 3 4 5t1/s 0.49 0.67 1.01 1.22 1.39t2/s 0.15 0.21 0.33 0.40 0.460.31 0.33 0.33 0.33真題再現..(6)表中的 k2=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字);(7) 的平均值為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字)(8)理論研究表明,對本實驗的碰撞過程,是否為彈性碰撞可由 判斷。若兩滑塊的碰撞為彈性碰撞,則 的理論表達式為______(用 m1和 m2表示),本實驗中其值為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字),若該值與(7)中結果間的差別在允許范圍內,則可認為滑塊A與滑塊B在導軌上的碰撞為彈性碰撞。【答案】 0.304 0.31 0.320.34你答對了么?真題再現..課 堂 小 結.反 思 與 收 獲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