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下11《我是一只小蟲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文化自信:通過朗讀從小蟲子的視角描述了小蟲子生活中的苦與樂,激發“我”對生活的熱愛。語言運用:能就根據課文感興趣的地方和同學交流。思維能力:能從課文提取“當一只蟲子不好"和"當一只小蟲子真不錯”的原因,并能根據情境展開想象。審美創造:感受文章語言的幽默俏皮。提高自己的獨特想象能力。教學重難點1.學生朗讀課文能力得到提升,學習通過朗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2.學生能說出“當一只小蟲子還真不錯”的理由。教學過程一、課前導入師: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我們一起去書中尋找答案吧!請大家來翻開書51頁。板題、讀題。二、教學過程(一)聽讀:磨耳朵——聽讀感知 1.師朗讀課文,學生傾聽。 要求:聽到喜歡的句子波光粼粼“ ”,聽到關鍵字詞星光點點“ ”,在有疑問的地方寫“ ”。 2.學生提出疑問 預設: 生1:為什么我的小伙伴說當一只小蟲子一點兒都不好? 生2:為什么我們小蟲子沒有誰會喜歡小鳥? 生3:為什么我覺得當一只小蟲子還真不錯? …… 師:答案就藏在書中,看看我們能不能在書中找到答案。【設計意圖:老師的聲音是最能打動學生心靈的,讓學生邊聽邊畫,邊聽邊思考,讓學生注意力慢慢集中到文中里來,邊聽邊畫,感受文字的樂趣。】(二)朗讀:磨嘴巴——朗讀理解 師:請帶著你的疑問朗讀課文,看能否在朗讀中找到答案,朗讀中剛才的疑問找到了答案就把“?”劃掉,產生了新的疑問畫上問號。朗讀時要求做到“五不”——不錯字、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疙瘩。 1.學生朗讀課文。 2.師引導再次反饋問題。(1)你解決了哪些疑問?(2)你又產生了哪些新的疑問 【設計意圖:學生只有在水里才能學會游泳,同樣學生在聽讀中提問,在朗讀中解決問題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就如同讓學生在水中練習游泳一樣。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朗讀課文會更加專注、投入,學生在朗讀中磨練嘴巴,在朗讀中學習理解,學生閱讀能力就會漸漸提升。】(三)品讀:磨思維——品讀思考 師:從文中你知道了:當一只小蟲子好不好? 1. 梳理文章脈絡,補充板書。 伙伴們 :不好 “我” :真不錯! 2. 你是從哪兒看出來?原因是什么?請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3.同桌分享:把你找到的句子分享給同桌,先大聲讀,再談談你的感受,同桌還能進行補充,開始吧! 4.生反饋,師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 5.師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小結。【設計意圖:品讀課文,梳理文脈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語言實踐能力,學生在分享中感受語言的魅力與神奇,在分享中提升語文素養。 】(四)抄讀:磨心境——抄寫內化 1.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話?請把它抄下來。要求: (1)明確抄讀要求“五不”(不錯字、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涂改) (2)句子要看到一個逗號或者一個分號再抄寫,抄完可以和原文對比,看看有無達到“五不”要求。 2.抄完后大聲朗讀句子并嘗試說自己的感受。 3.自己讀-全班分享【設計意圖:抄讀能磨煉學生心境,讓學生靜下心來通過抄讀內化語言,把自己喜歡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為日后的輸出做準備。】(五)認讀:激興趣——識字有法 1.請讀一讀,注意加點字,說說你的發現。 2.學生認讀并說發現。 3.師小結,拓展帶“月”的字。引導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察同類型的字,知道帶“月”的字大多與肉有關,通過舉例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相關的字,并讓學生知道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的方法幫助自己認識更多的字。】三、作業布置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可愛的小蟲子,只要你細細觀察就會有收獲,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爺爺就是從小對昆蟲感興趣,認真觀察、記錄、研究,最后成為了昆蟲學家,編著出《昆蟲記》,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找來讀一讀。1.把課文朗讀給家長聽,與家長分享當一只小蟲子的有趣感受。2.閱讀推薦:生活中還有許多像文中這樣的可愛的小蟲子,推薦大家閱讀《蚯蚓日記》《法布爾昆蟲記》《蟲子本》,大家讀完后一起分享吧!【設計意圖:從課內引向課外,從課堂引向社會,讓學生在閱讀中豐富知識,在生活中增長見識。】四、板書設計我是一只小蟲子伙伴們:不好 積極樂觀 熱愛生活我:真不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