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靜夜思》教案教學目標1.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教學重點、難點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二課時一、視頻導入播放《靜夜思》情境課文。思考《靜夜思》這首歌給我們傳達出什么樣的感情呢?二、朗讀古詩,理解大意1.指名讀古詩。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這首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3.指名說說。三、細讀古詩,體會意境1.學習第一行。(1)讀整行詩。(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3)說第一行詩意。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床前)2.學習第二行。(1)讀整行詩。(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解“疑”的意思(懷疑、好像)。“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并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4)朗讀,引導。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冷清)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師用冷清的語氣范讀。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3.學習第三行。(1)讀整行詩。(2)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3)想想詩人在干什么?(詩人抬頭望著天上明亮的月亮)(4)朗讀、引導。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說說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游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哪!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回家的路是那么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不是那種心情了。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反復誦讀。4.學習第四行。(1)讀整行詩。(2)說說詩句的意思。(3)將三、四行連起來說說詩意(4)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思故鄉”。5.整理總結:一輪明月當空照,銀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地上結了一層霜,李白抬起頭來,望向皎潔的圓月,想起了自己獨自一人,離家在外,于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思念著故鄉的親人。四、品味古詩,感悟情感1.一輪明月,一段思鄉情,一首靜夜思,讓我們再次細細體會詩人那濃濃的思鄉之情吧?。ㄅ錁氛b讀,感受詩人的感情)2.要點解讀:這是一首語言淺顯但感情真摯的思鄉詩,全詩雖然只有二十個字,卻成功地刻畫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無聲地撥動著詩人的心弦,觸發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之情。3.總結提高:練一練,播放練習動畫。課外拓展1.角色扮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帶著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靜夜思吧)2.課堂活動:誰是“小李白”。3.課堂活動:小小資料家——關于月亮的別稱。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傳說嫦娥住在月亮中,故稱月亮為嫦娥。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4.課堂活動:小小資料家——關于月亮的詩句。六、課后任務1.把《靜夜思》畫成一幅手抄報。2.積累關于明月的詩句。七、板書設計3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