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方略(二十二)走向近代一、時空觀念二、考點梳理【考點1】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1.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農業:①新的生產方式:一些富裕農民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②新的經營方式:富裕農民雇用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2)手工業:手工工場由分散逐漸轉向集中,資本主義雇傭關系出現。(3)影響: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2.新的社會結構農村 富裕農民、騎士等,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城市 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考點2】文藝復興運動1.文藝復興2.代表人物人物 代表作品 評價但丁(意大利) 《神曲》 文藝復興的先驅,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達·芬奇 (意大利) 《蒙娜麗莎》 《最后的晚餐》 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為文藝復興“美術三杰”莎士比亞(英國) 《哈姆雷特》 《羅密歐與朱麗葉》 著名的文學藝術家【考點3】探尋新航路1.背景(1)原因①根本原因: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②社會原因:馬可·波羅描繪的東方國家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③直接原因:奧斯曼帝國控制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2)條件: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 “羅盤”導航技術的傳入及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過程航海家 時間 資助國 航線迪亞士 1487—1488年 葡萄牙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非洲的好望角達·伽馬 1497—1498年 葡萄牙 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西海岸哥倫布 1492年 西班牙 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麥哲倫 1519—1522年 西班牙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3.影響(1)對歐洲: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對世界: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考點4】早期殖民掠奪1.背景:西歐商品經濟空前繁榮,需要市場和原料;新航路的開辟,開闊了歐洲人的眼界。2.概況葡萄牙 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據點與商站,進行劫掠式的貿易西班牙 建立了強大的“無敵艦隊”,在美洲建立起一個殖民大帝國,用武力強迫印第安人和黑人為其勞作英國 1588年,英國海軍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逐漸成為海上霸主。17世紀,英國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種植園。進行“三角貿易”3.“三角貿易”4.荷、法、英殖民爭霸:英國戰勝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為“日不落帝國”。5.殖民掠奪的影響(1)對歐洲:這一進程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2)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課堂訓練1.16世紀下半葉,歐洲人編輯了一些游紀作品集。其中《航海旅行紀》把非洲、紅海等廣大地域的資料匯集在一起。《東西印度群島行紀》提供了到達亞洲和其他地區路線的記述。這反映了( ?。?br/>A.地圓學說在歐洲產生 B.世界聯系的不斷加強C.西班牙的殖民掠奪 D.理性主義的廣泛傳播2.13世紀末,西歐的一些抄本圖書頁邊繪有“騎士在蝸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場景,有學者指出這些“蝸?!贝硇屡d銀行家群體。這反映出當時( ?。?br/>A.騎士階層棄武從商B.人文主義精神成為主流C.商人控制抄本創作D.封建等級秩序面臨挑戰3.“1519年,他從西班牙出發……船隊穿越大西洋,于1520年11月底進入歐洲人所說的‘大南?!?,……于1522年返回西班牙。從而完成了人類環繞地球航行的壯舉。”這一“壯舉”( ?。?br/>A.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思想基礎B.有利于世界觀念的逐步確立C.使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D.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4.如圖兩幅圖分別是不同時期的圣母主題繪畫,圖一與圖二的不同說明( )A.人是衡量世界萬物的進步尺度B.追求人性的美體現了思想解放C.封建專制是民主和自由的天敵D.神圣儀式才是信仰虔誠的體現5.“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辈牧戏从钞敃r西歐( ?。?br/>A.生產的資本主義化 B.封建社會的結束C.工廠制度逐步形成 D.莊園經濟的興起6.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史實和觀點,下列屬于觀點的是( )A.1519年,麥哲倫奉命繼續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B.麥哲倫死于菲律賓群島的部落內訌C.1522年,麥哲倫船隊返回歐洲,完成環球航行D.麥哲倫船隊的航行使得地圓學說深入人心7.下列有關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表述錯誤的是( ?。?br/>A.促進全球聯系 B.加速歐洲資本積累C.推動先進技術傳播 D.導致美洲長期落后8.有學者認為,《神曲》洗凈人性而成圣的模式,是把人性當作盆栽;但在《堂吉訶德》《哈姆雷特》中,凡人甚至反英雄的形象比較普遍,人性被看作是自然樹木。這反映了( ?。?br/>A.不同區域的文化特色 B.人文主義思想發展C.文學題材的不斷豐富 D.啟蒙運動開始出現9.15世紀,歐洲學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都流行寫自傳,這一時期自傳作品的數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寫自傳的總和還要多。這一歷史現象反映出當時( )A.寬松自由的社會氛圍B.人文主義思想流行C.教育文化事業快速發展D.資產階級統治確立10.13世紀,佛羅倫薩的毛紡織業從羊毛梳理到織成毛呢一共有26道工序,這些工序被分為五大段,每段都有專門的技術要求和工人負責,并且有精細的分工和專業化的生產流程。這反映出當時西歐( )A.近代科技興起 B.莊園經濟繁榮C.文藝復興發展 D.生產效率提高11.14—16世紀,世界發生巨變,西歐進入了“人被發現”“世界被發展”的時代。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材料一 文藝復興掙脫了神的統治,確立了人的尊嚴。但是那時的教會勢力仍很強大,人們是不敢公開提出反對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號的。所以馬克思說,人們只能“戰戰兢兢地請出古代的幽靈”,來為自己壯膽。——《葉廷芳:18世紀歐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國風”》材料二 一位航海家在航海日記中寫道: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以后,我回到長斯提爾,覲見王上,而王上依據我的陳述,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在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賜福,我在那綿延600英里的小西班牙島嶼得告成功。我征服該島,并使它的居民納貢。材料三 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共產黨宣言》(1)根據材料一,分析人們只能“戰戰兢兢地請出古代的幽靈”來為自己壯膽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和實質分別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這位航海家是誰?其航海日記關于地理位置的記載有一處錯誤,請予以指正。(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4—17世紀,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沿岸地區出現了集中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集中的手工工場是指經營者將生產者集中在一個場地內進行生產的生產方式,經營者提供生產工具和原材料,生產者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工人。租地農場最早出現于14世紀的英國,它存在的目的是謀取利潤,以市場為生產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用少地或無地的農民。材料二 他是畫家、雕塑家、數學家,還是一名哲學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審視一切的勇氣和熱情,才能使人類精神從經院的暗室,沖向色彩繽紛的新天地……我們相信偉大的時代塑造了達 芬奇,而達 芬奇又成為那個時代一個不朽的標記。材料三 為什么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材料一集中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代表著什么性質的生產關系?(2)舉出達 芬奇的一例繪畫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蘊含著怎樣的時代精神?(3)材料三“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說明“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的依據。參考答案1-10 BDBBA DDBBD11.(1)教會勢力仍很強大。指導思想:人文主義;實質: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2)哥倫布;把印度大陸改為美洲大陸。(3)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發展起來,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12.(1)性質:資本主義性質。(2)作品:《蒙娜麗莎》。時代精神:人文主義精神。(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依據: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