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培優提升六、七 動能定理的應用(課件 學案 練習,共6份)粵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培優提升六、七 動能定理的應用(課件 學案 練習,共6份)粵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培優提升八 動能定理的應用(二)
(分值:100分)
選擇題1~6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
對點題組練
題組一 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
1.如圖所示,斜面傾角為θ,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從高為h的A點由靜止釋放,沿軌道滑下,最后停在D點。現用一沿軌道方向的力推滑塊,使它緩緩地由D點回到A點,設滑塊與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則推力對滑塊做的功等于(  )
mgh 2mgh
μmg(s+) μmg(s+hcos θ)
2.如圖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0從A點沿不光滑的軌道運動到高為h的B點后自動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經過A點,不計小球經過水平軌道與傾斜軌道連接處的能量損失,重力加速度為g,則經過A點的速度大小為(  )
eq \r(v-4gh) eq \r(4gh-v)
eq \r(v-2gh) eq \r(2gh-v)
3.(多選)置于水平面上的物體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前進了s,撤去力F后,物體又前進了s后停止運動。若物體的質量為m,則(  )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為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為F
運動過程中的最大動能為
物體在運動位移的中點時的速度最大
題組二 動能定理在平拋運動、圓周運動中的應用
4.(2024·廣東深圳高一期中)把A、B兩相同小球在離地面同一高度處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0分別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拋出,不計空氣阻力,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兩小球落地時速度相同
兩小球落地時,重力的瞬時功率相同
從開始運動至落地,重力對兩小球做的功不同
從開始運動至落地,重力對兩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PA>PB
5.如圖所示為一水平的轉臺,半徑為R,一質量為m的滑塊放在轉臺的邊緣,已知滑塊與轉臺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且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g。若轉臺的轉速由零逐漸增大,當滑塊在轉臺上剛好要發生相對滑動時,該過程中轉臺對滑塊所做的功為(  )
μmgR 2πmgR
2μmgR 0
綜合提升練
6.(2024·全國甲卷)如圖,一光滑大圓環固定在豎直平面內,質量為m的小環套在大圓環上,小環從靜止開始由大圓環頂端經Q點自由下滑至其底部,Q為豎直線與大圓環的切點。則小環下降過程中對大圓環的作用力大小(  )
在Q點最大 在Q點最小
先減小后增大 先增大后減小
7.(20分)(2024·廣東江門高一期末)一條滑雪道如圖所示,傾斜滑道AB、CD段的傾角均為37°。AB段長度為L=100 m,動摩擦因數為μ,半徑R=20 m的BC段為圓弧滑道與AB段平滑連接。一滑雪者連同裝備(視為質點)總質量m=70 kg,從A點由靜止出發沿著滑道下滑,從C點水平拋出落到N點,NC段長度為d=75 m,將滑雪者從B至C的運動看作勻速圓周運動。忽略運動過程中所受的空氣阻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10分)運動到C點時滑雪者速度的大小和滑雪者對滑道壓力的大小;
(2)(10分)滑道AB段的動摩擦因數μ的大小;
培優加強練
8.(20分)(2023·湖北卷)如圖為某游戲裝置原理示意圖。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半圓形豎直擋板,其半徑為2R、內表面光滑,擋板的兩端A、B在桌面邊緣,B與半徑為R的固定光滑圓弧軌道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過C點的軌道半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小物塊以某一水平初速度由A點切入擋板內側,從B點飛出桌面后,在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并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小物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忽略空氣阻力,小物塊可視為質點。求:
(1)(6分)小物塊到達D 點的速度大小;
(2)(6分)B和D兩點的高度差;
(3)(8分)小物塊在A點的初速度大小。
培優提升八 動能定理的應用(二)
1.B [滑塊由A點運動至D點,設克服摩擦力做功為WAD,由動能定理得mgh-WAD=0,即WAD=mgh,滑塊從D點回到A點,由于是緩慢推,說明動能變化量為零,設克服摩擦力做功為WDA,由動能定理知當滑塊從D點被推回A點有WF-mgh-WDA=0,WAD=WDA,聯立解得WF=2mgh,故A、C、D錯誤,B正確。]
2.B [設小球在由A到B的過程中阻力做功為W,由A到B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mgh+W=0-mv,小球由B返回到A的過程中,阻力做的功仍為W,由動能定理得mgh+W=mv-0,以上兩式聯立可得vA=eq \r(4gh-v),A、C、D錯誤,B正確。]
3.ACD [設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f,根據動能定理得F·s-f·2s=0-0,解得f=F,故A正確,B錯誤;物體前一半路程做加速運動,后一半路程做減速運動,則物體運動到位移的中點時的速度最大,當運動到中點時,由動能定理得Fs-fs=Ekm-0,得Ekm=,故C、D正確。]
4.D [根據動能定理得mgh=mv2-mv,重力做功相同,初動能相同,則末動能相同,可知落地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同,故A、C錯誤;由P=mgvcos θ知,落地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是A落地時速度方向與重力之間有夾角,可知兩球落地時的重力功率不同,故B錯誤;從開始拋出到落地,重力做功相同,但是豎直上拋運動的時間大于平拋運動的時間,由P=可知,PA>PB,故D正確。]
5.A [在轉臺轉速由零增大的過程中,靜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在變化,無法直接利用W=Fscos α求摩擦力做的功。滑塊即將開始滑動時,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μmg=,根據動能定理有Wf=mv2-0,解得Wf=μmgR,A正確。]
6.C [設小環運動軌跡所對的圓心角為θ(0≤θ≤π),大圓環的半徑為R,大圓環對小環的作用力為F,則由動能定理有mgR(1-cos θ)=mv2,又小環做圓周運動,則有F+mgcos θ=m,聯立得小環下滑過程中受到大圓環的作用力F=mg(2-3cos θ),則F的大小先減小后增大,且當cos θ=時F最小,當cos θ=-1,即小環在大圓環最低點時F最大,結合牛頓第三定律可知,C正確。]
7.(1)20 m/s 2 100 N (2)0.5
解析 (1)從C處平拋,豎直方向有dsin 37°=gt2
水平方向有dcos 37°=vCt,得vC=20 m/s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N-mg=meq \f(v,R),得FN=2 100 N
由牛頓第三定律,滑雪者對滑道的壓力為FN′=FN=2 100 N。
(2)從A到B由動能定理得
mgLsin 37°-μmgLcos 37°=mv-0
在B處vB=vC=20 m/s,解得μ=0.5。
8.(1) (2)0 (3)
解析 (1)由題知,小物塊恰好能到達圓弧軌道的最高點D,則在D點有meq \f(v,R)=mg,解得vD=。
(2)由題知,小物塊從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則在C點有cos 60°=
小物塊從C到D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
-mg(R+Rcos 60°)=mv-mv
則小物塊從B到D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
mgHBD=mv-mv,聯立解得vB=,HBD=0。
(3)小物塊從A到B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
-μmgs=mv-mv,s=π·2R,解得vA=。培優提升八 動能定理的應用(二)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動能定理,領會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越性。2.會應用動能定理分析多過程問題。
提升1 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
對于包含多個運動階段的復雜運動過程,可以選擇分段或全程應用動能定理。
1.分段應用動能定理時,將復雜的過程分割成一個個子過程,對每個子過程的受力和各力做功情況和初、末動能進行分析,然后針對每個子過程應用動能定理列式,聯立求解。
2.全程應用動能定理時,分析整個過程中出現過的各力的做功情況,分析每個力做的功,確定整個過程中合外力做的總功,然后確定整個過程的初、末動能,針對整個過程利用動能定理列式求解。
3.當題目不涉及中間量時,選擇全程應用動能定理更簡單,更方便。
4.當物體運動過程中涉及多個力做功時,各力對應的位移可能不相同,計算各力做功時,應注意各力對應的位移。計算總功時,應計算整個過程中出現過的各力做功的代數和。
例1 如圖所示,一質量為2 kg的鉛球從離地面2 m高處自由下落,陷入沙坑2 cm深處,則沙子對鉛球的平均阻力為(g取10 m/s2)(  )
A.1 980 N    B.2 000 N
C.2 020 N    D.2 040 N
1.本題可采用分段分析,分段利用動能定理進行列式求解,但全程利用動能定理要更方便。
2.在分段分析時,有些過程可以用牛頓第二定律,也可利用動能定理,動能定理比牛頓第二定律解題更簡單方便,所以我們可優先采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  
例2 如圖所示,將物體從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上由靜止釋放,物體開始向下滑動,到達斜面底端與擋板相碰后,原速率彈回。已知物體開始時距底端高度為h,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求物體從開始到停止通過的路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有摩擦力做功的往復運動過程中,注意兩種力做功的區別:
(1)重力做功只與初、末位置有關,而與路徑無關。
(2)滑動摩擦力做功與路徑有關,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fs(s為路程)。
2.由于動能定理解題的優越性,求多過程往復運動問題中的路程時,一般應選用動能定理。
訓練 如圖所示,一薄木板斜放在高度一定的平臺和水平地板上,其頂端與平臺相平,末端置于地板的P處,并與地板平滑連接。將一可看成質點的滑塊自木板頂端無初速度釋放,滑塊沿木板下滑,接著在地板上滑動,最終停在Q處。滑塊與木板及地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相同。現將木板截短一半,仍按上述方式放在該平臺和水平地板上,再次將滑塊自木板頂端無初速度釋放,則滑塊最終將停在(  )
A.P處 B.P、Q之間
C.Q處 D.Q的右側
提升2 動能定理在平拋、圓周運動中的應用
1.與平拋運動相結合時,要注意應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如分解位移或分解速度求平拋運動的有關物理量。
2.與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相結合時,應特別注意隱藏的臨界條件:
(1)可提供支撐效果的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物體能通過最高點的臨界條件為vmin=0。
(2)不可提供支撐效果的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物體能通過最高點的臨界條件為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即mg=eq \f(mv,R),解得vmin=。
例3 如圖所示,一可以看成質點的質量m=2 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光滑的水平桌面飛出后,恰好從A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固定圓弧軌道,BC為圓弧的豎直直徑,其中B為軌道的最低點,C為最高點且與水平桌面等高,圓弧AB對應的圓心角θ=53°,軌道半徑R=0.5 m。已知sin 53°=0.8,cos 53°=0.6,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
(1)求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若小球恰好能通過最高點C,求在圓弧軌道上摩擦力對小球做的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堂對點自測
1.(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如圖所示,AB為圓弧軌道,BC為水平直軌道,圓弧的半徑為R,BC的長度也是R。一質量為m的物體,與兩個軌道的動摩擦因數都為μ,重力加速度為g,當它由軌道頂端A從靜止下滑時,恰好運動到C處停止,那么物體在AB段克服摩擦力做功為(  )
A.μmgR B.mgR
C.mgR D.(1-μ)mgR
2.(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2024·廣東中山高一期末)如圖,兩塊彈性擋板豎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相距8 m,一個小木塊(體積很小,可視為質點)從兩塊擋板正中間開始以初速度10 m/s向右運動,小木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每次小木塊與擋板碰撞后,都會以原速率反彈,則最終小木塊停止的位置與左邊擋板距離為(  )
A.1 m B.2 m
C.3 m D.7 m
3.(動能定理在平拋運動中的應用)如圖所示,質量為0.1 kg的小物塊在粗糙水平桌面上以初速度v0滑行4 m后以3.0 m/s的速度飛離桌面,最終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小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5,桌面高0.45 m,若不計空氣阻力,g=10 m/s2,則(  )
A.小物塊的初速度是5 m/s
B.小物塊的水平射程為1.2 m
C.小物塊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8 J的功
D.小物塊落地時的動能為0.9 J
4.(動能定理在圓周運動中的應用)質量為m的小球被系在輕繩一端,在豎直平面內做半徑為R的圓周運動,如圖所示,運動過程中小球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設某一時刻小球通過軌跡的最低點,此時繩子的張力為7mg,在此后小球繼續做圓周運動,經過半個圓周恰好能通過最高點,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在此過程中小球克服空氣阻力所做的功是(  )
A.mgR B.mgR
C.mgR D.mgR
培優提升八 動能定理的應用(二)
提升1
例1 C [法一 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與運動學公式求解。
設鉛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到沙面時的速度為v,則有v2=2gH
在沙坑中的運動階段,設鉛球做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則有v2=2ah,聯立以上兩式解得a=g
設鉛球在沙坑中運動時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為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g=ma,聯立解得f=2 020 N,故C正確。
法二 應用動能定理分段求解。
設鉛球自由下落到沙面時的速度為v,由動能定理得mgH=mv2-0,設鉛球在沙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為f,由動能定理得mgh-fh=0-mv2,聯立以上兩式得
f=mg=2 020 N,故C正確。
法三 應用動能定理全程求解。
鉛球下落全過程受重力,只有進入沙中鉛球才受阻力f,重力做功WG=mg(H+h),阻力做功Wf=-fh
由動能定理得mg(H+h)-fh=0-0
代入數據得f=2 020 N,故C正確。]
例2
解析 物體最終停在擋板處,選從開始運動到停止這一全過程,由動能定理得mgh-μmgcos θ·s=0
解得物塊從開始到停止通過的路程s=。
訓練 C [設木板長為L,在水平地板上滑行位移為s,木板傾角為θ,全過程由動能定理得mgh-μmgcos θ·L-μmgs=0,則滑塊總的水平位移s總=Lcos θ+s=,與木板長度及傾角無關,改變L與θ,水平位移s總不變,滑塊最終仍停在Q處,故C選項正確。]
提升2
例3 (1)3 m/s (2)-4 J
解析 (1)在A點,由平拋運動規律得vA==v0
小球由桌面到A點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
mg(R+Rcos θ)=mv-mv
聯立解得v0=3 m/s。
(2)若小球恰好能通過最高點C,在最高點C處有mg=eq \f(mv,R),小球從桌面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
由動能定理得Wf=mv-mv
代入數據解得Wf=-4 J。
隨堂對點自測
1.D [設物體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AB,物體從A到C的全過程,根據動能定理有mgR-WAB-μmgR=0,所以有WAB=mgR-μmgR=(1-μ)mgR,選項D正確。]
2.C [小木塊從開始向右運動至停下,根據動能定理可得-μmgs=0-mv2,運動的總路程s=25 m,又+5 m=s,則停下位置距離左邊擋板距離d=L-5 m=3 m,故C正確。]
3.D [小物塊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滑行時,由動能定理得-μmgs=mv2-mv,解得v0=7 m/s,小物塊克服摩擦力做功為Wf=μmgs=2 J,A、C錯誤;小物塊飛離桌面后做平拋運動,由h=gt2,x=vt得x=0.9 m,B錯誤;由動能定理得mgh=Ek-mv2,小物塊落地時的動能為Ek=0.9 J,D正確。]
4.C [小球通過最低點時,設繩的張力為FT,則FT-mg=meq \f(v,R),即6mg=meq \f(v,R);小球恰好通過最高點,繩子拉力為零,則有mg=meq \f(v,R);小球從最低點運動到最高點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mg·2R-W阻=mv-mv,聯立解得W阻=mgR,C正確。](共43張PPT)
培優提升八 動能定理的應用(二)
第四章 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進一步理解動能定理,領會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越性。
2.會應用動能定理分析多過程問題。
學習目標
目 錄
CONTENTS
提升
01
隨堂對點自測
02
課后鞏固訓練
03
提升
1
提升2 動能定理在平拋、圓周運動中的應用
提升1 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
提升1 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
對于包含多個運動階段的復雜運動過程,可以選擇分段或全程應用動能定理。
1.分段應用動能定理時,將復雜的過程分割成一個個子過程,對每個子過程的受力和各力做功情況和初、末動能進行分析,然后針對每個子過程應用動能定理列式,聯立求解。
2.全程應用動能定理時,分析整個過程中出現過的各力的做功情況,分析每個力做的功,確定整個過程中合外力做的總功,然后確定整個過程的初、末動能,針對整個過程利用動能定理列式求解。
3.當題目不涉及中間量時,選擇全程應用動能定理更簡單,更方便。
4.當物體運動過程中涉及多個力做功時,各力對應的位移可能不相同,計算各力做功時,應注意各力對應的位移。計算總功時,應計算整個過程中出現過的各力做功的代數和。
C
例1 如圖所示,一質量為2 kg的鉛球從離地面2 m高處自由下落,陷入沙坑2 cm深處,則沙子對鉛球的平均阻力為(g取10 m/s2)(  )
A.1 980 N    B.2 000 N
C.2 020 N    D.2 040 N
解析 法一 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與運動學公式求解。
設鉛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到沙面時的速度為v,則有v2=2gH
在沙坑中的運動階段,設鉛球做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則有v2=2ah
法二 應用動能定理分段求解。
法三 應用動能定理全程求解。
鉛球下落全過程受重力,只有進入沙中鉛球才受阻力f,重力做功WG=mg(H+h)
阻力做功Wf=-fh
由動能定理得mg(H+h)-fh=0-0
代入數據得f=2 020 N,故C正確。
1.本題可采用分段分析,分段利用動能定理進行列式求解,但全程利用動能定理要更方便。
2.在分段分析時,有些過程可以用牛頓第二定律,也可利用動能定理,動能定理比牛頓第二定律解題更簡單方便,所以我們可優先采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  
例2 如圖所示,將物體從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上由靜止釋放,物體開始向下滑動,到達斜面底端與擋板相碰后,原速率彈回。已知物體開始時距底端高度為h,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求物體從開始到停止通過的路程。
1.在有摩擦力做功的往復運動過程中,注意兩種力做功的區別:
(1)重力做功只與初、末位置有關,而與路徑無關。
(2)滑動摩擦力做功與路徑有關,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fs(s為路程)。
2.由于動能定理解題的優越性,求多過程往復運動問題中的路程時,一般應選用動能定理。
訓練 如圖所示,一薄木板斜放在高度一定的平臺和水平地板上,其頂端與平臺相平,末端置于地板的P處,并與地板平滑連接。將一可看成質點的滑塊自木板頂端無初速度釋放,滑塊沿木板下滑,接著在地板上滑動,最終停在Q處。滑塊與木板及地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相同。現將木板截短一半,仍按上述方式放在該平臺和水平地板上,再次將滑塊自木板頂端無初速度釋放,則滑塊最終將停在(  )
A.P處 B.P、Q之間
C.Q處 D.Q的右側
C
提升2 動能定理在平拋、圓周運動中的應用
例3 如圖所示,一可以看成質點的質量m=2 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光滑的水平桌面飛出后,恰好從A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固定圓弧軌道,BC為圓弧的豎直直徑,其中B為軌道的最低點,C為最高點且與水平桌面等高,圓弧AB對應的圓心角θ=53°,軌道半徑R=0.5 m。已知sin 53°=0.8,cos 53°=0.6,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
(1)求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若小球恰好能通過最高點C,求在圓弧軌道上摩擦力對小球做的功。
答案 (1)3 m/s (2)-4 J
隨堂對點自測
2
D
C
2.(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2024·廣東中山高一期末)如圖,兩塊彈性擋板豎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相距8 m,一個小木塊(體積很小,可視為質點)從兩塊擋板正中間開始以初速度10 m/s向右運動,小木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每次小木塊與擋板碰撞后,都會以原速率反彈,則最終小木塊停止的位置與左邊擋板距離為(  )
A.1 m B.2 m
C.3 m D.7 m
D
3.(動能定理在平拋運動中的應用)如圖所示,質量為0.1 kg的小物塊在粗糙水平桌面上以初速度v0滑行4 m后以3.0 m/s的速度飛離桌面,最終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小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5,桌面高0.45 m,若不計空氣阻力,g=10 m/s2,則(  )
A.小物塊的初速度是5 m/s
B.小物塊的水平射程為1.2 m
C.小物塊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8 J的功
D.小物塊落地時的動能為0.9 J
C
4.(動能定理在圓周運動中的應用)質量為m的小球被系在輕繩一端,在豎直平面內做半徑為R的圓周運動,如圖所示,運動過程中小球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設某一時刻小球通過軌跡的最低點,此時繩子的張力為7mg,在此后小球繼續做圓周運動,經過半個圓周恰好能通過最高點,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在此過程中小球克服空氣阻力所做的功是(  )
課后鞏固訓練
3
B
題組一 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
1.如圖所示,斜面傾角為θ,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從高為h的A點由靜止釋放,沿軌道滑下,最后停在D點。現用一沿軌道方向的力推滑塊,使它緩緩地由D點回到A點,設滑塊與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則推力對滑塊做的功等于(  )
對點題組練
B
2.如圖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0從A點沿不光滑的軌道運動到高為h的B點后自動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經過A點,不計小球經過水平軌道與傾斜軌道連接處的能量損失,重力加速度為g,則經過A點的速度大小為(  )
ACD
D
題組二 動能定理在平拋運動、圓周運動中的應用
4.(2024·廣東深圳高一期中)把A、B兩相同小球在離地面同一高度處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0分別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拋出,不計空氣阻力,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小球落地時速度相同
B.兩小球落地時,重力的瞬時功率相同
C.從開始運動至落地,重力對兩小球做的功不同
D.從開始運動至落地,重力對兩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PA>PB
A
5.如圖所示為一水平的轉臺,半徑為R,一質量為m的滑塊放在轉臺的邊緣,已知滑塊與轉臺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且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g。若轉臺的轉速由零逐漸增大,當滑塊在轉臺上剛好要發生相對滑動時,該過程中轉臺對滑塊所做的功為(  )
C
6.(2024·全國甲卷,4)如圖,一光滑大圓環固定在豎直平面內,質量為m的小環套在大圓環上,小環從靜止開始由大圓環頂端經Q點自由下滑至其底部,Q為豎直線與大圓環的切點。則小環下降過程中對大圓環的作用力大小(  )
A.在Q點最大 B.在Q點最小
C.先減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減小
7.(2024·廣東江門高一期末)一條滑雪道如圖所示,傾斜滑道AB、CD段的傾角均為37°。AB段長度為L=100 m,動摩擦因數為μ,半徑R=20 m的BC段為圓弧滑道與AB段平滑連接。一滑雪者連同裝備(視為質點)總質量m=70 kg,從A點由靜止出發沿著滑道下滑,從C點水平拋出落到N點,NC段長度為d=75 m,將滑雪者從B至C的運動看作勻速圓周運動。忽略運動過程中所受的空氣阻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運動到C點時滑雪者速度的大小和滑雪者對滑道壓力的大小;
(2)滑道AB段的動摩擦因數μ的大小;
答案 (1)20 m/s 2 100 N (2)0.5
(1)小物塊到達D 點的速度大小;
(2)B和D兩點的高度差;
(3)小物塊在A點的初速度大小。培優提升七 動能定理的應用(一)
(分值:100分)
選擇題1~7題,10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對點題組練
題組一 利用動能定理求解變力做功
1.質量為m的物體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開始運動,起始點A與一水平輕彈簧O端相距s,如圖所示。已知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體與彈簧接觸后,彈簧的最大壓縮量為x,重力加速度為g,則從開始接觸到彈簧被壓縮至最短(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物體克服彈簧彈力所做的功為(  )
mv-μmg(s+x)
mv-μmgx
μmgs
μmg(s+x)
2.(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在水平恒力F的推動下,從粗糙山坡底部的A處由靜止運動至高為h的坡頂B處,并獲得速度v,A、B之間的水平距離為x,重力加速度為g,則(  )
物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
合外力對物塊做的功是mv2
推力對物塊做的功是mv2+mgh
阻力對物塊做的功是mv2+mgh-Fx
3.如圖所示,一半徑為R的半圓形軌道豎直固定放置,軌道兩端等高;質量為m的小球自軌道端點P由靜止開始滑下,滑到最低點Q時,對軌道的正壓力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小球自P點滑到Q點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  )
mgR mgR
mgR mgR
題組二 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
4.(多選)在某次帆船運動比賽中,質量為500 kg的帆船,在風力和水的阻力共同作用下做直線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在0~1 s內,風力對帆船做功1 000 J
在0~1 s內,合外力對帆船做功1 000 J
在1~2 s內,合外力對帆船做功750 J
在0~3 s內,合外力對帆船做功為0
5.(多選)質量為1.0 kg的物體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其動能隨位移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g=10 m/s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
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3
物體滑行的總時間為2 s
物體滑行的總時間為4 s
6.質量為10 kg的物體,在變力F的作用下沿直線運動,力F隨位移s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物體在s=0處,速度為1 m/s,假設物體只受力F的作用,則物體運動到s=16 m處時,速度大小為(  )
2 m/s 3 m/s
4 m/s m/s
綜合提升練
7.(多選)(2024·廣東廣州高一校聯考期中)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一物體,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除受到重力外,還受到一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運動方向相反的阻力作用。距地面高h在3 m以內時,物體上升、下落過程中動能Ek隨h的變化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該物體的質量m和所受的阻力f是(  )
m=2 kg m=1 kg
f=1 N f=2 N
8.(10分)如圖所示,運輸機器人水平推著小車沿水平地面從靜止開始運動,機器人對小車和貨物做功的功率恒為40 W,已知小車和貨物的總質量為20 kg,受到的阻力為小車和貨物重力的,小車向前運動了10 s達到最大速度,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3分)小車運動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2)(3分)機器人對小車和貨物做的功;
(3)(4分)小車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
9.(10分)如圖甲所示,兩滑塊A、B用細線跨過定滑輪相連,B距地面一定高度,A可在細線牽引下沿足夠長的粗糙斜面向上滑動。已知mA=2 kg,mB=4 kg,斜面傾角θ=37°。某時刻由靜止釋放A,得到A沿斜面向上運動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g=10 m/s2,sin 37°=0.6。求:
(1)(3分)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2)(3分)A沿斜面向上滑動的最大位移;
(3)(4分)滑動過程中細線對A的拉力所做的功。
培優加強練
10.(多選)(2023·廣東卷,8)人們用滑道從高處向低處運送貨物,如圖所示,可看作質點的貨物從圓弧滑道頂端P點靜止釋放,沿滑道運動到圓弧末端Q點時速度大小為6 m/s。已知貨物質量為20 kg,滑道高度h為4 m,且過Q點的切線水平,重力加速度取10 m/s2。關于貨物從P點運動到Q點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重力做的功為360 J
克服阻力做的功為440 J
經過Q點時向心加速度大小為9 m/s2
經過Q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380 N
培優提升七 動能定理的應用(一)
1.A [由動能定理得-W-μmg(s+x)=0-mv,W=mv-μmg(s+x),A正確,B、C、D錯誤。]
2.ABD [物塊上升的高度為h,則物塊克服重力做的功為mgh,故A正確;物塊初動能為零,末動能為mv2,根據動能定理知,合外力對物塊做的功為mv2,故B正確;F為水平恒力,則推力F對物塊做的功為Fx。根據動能定理知Fx-mgh+Wf=mv2,解得阻力對物塊做的功為Wf=mv2+mgh-Fx,故C錯誤,D正確。]
3.C [在最低點,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軌道對小球的支持力FN=2mg,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N-mg=m,從P點到最低點Q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可得mgR-Wf=mv2,聯立可得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mgR,選項C正確。]
4.BD [在0~1 s內,根據動能定理得W合=ΔEk=mv2=×500×4 J=1 000 J,又合外力做的功W合=W風+W阻,則風力對帆船做功大于1 000 J,故A錯誤,B正確;在1~2 s內,根據動能定理得W合′=ΔEk′=×500×1 J-×500×4 J=-750 J,合外力做負功,故C錯誤;在0~3 s內,根據動能定理得W合″=ΔEk″=0,合外力做功為0,故D正確。]
5.AC [根據動能定理得-μmgs=ΔEk,結合圖像解得μ=0.2,A正確,B錯誤;物體的初速度v0==4 m/s,所以物體滑行的總時間為t==2 s,C正確,D錯誤。]
6.B [根據力F隨位移s變化關系圖線與橫軸所圍“面積”表示力F做的功,可知力F做功W=4×10 J+×(8-4)×10 J-×(16-12)×10 J=40 J。由動能定理得W=mv2-mv,解得v=3 m/s,選項B正確。]
7.BD [物體上升過程,根據動能定理有-(f+mg)Δh=36 J-72 J,同理,物體下降過程,有(mg-f)Δh=48 J-24 J,聯立,解得m=1 kg,f=2 N,故選B、D。]
8.(1)2 m/s (2)400 J (3)18 m
解析 (1)當推力等于阻力時小車的速度達到最大
vm== m/s=2 m/s。
(2)W=Pt=40×10 J=400 J。
(3)根據動能定理得W-f·s=mv
解得s=18 m,所以小車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為18 m。
9.(1)0.25 (2)0.75 m (3)12 J
解析 (1)在0~0.5 s內,根據圖像,A、B組成的系統的加速度為a1== m/s2=4 m/s2
對A有T-mAgsin θ-μmAgcos θ=mAa1
對B有mBg-T=mBa1,得μ=0.25。
(2)B落地后,A減速上升。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Agsin θ+μmAgcos θ=mAa2,將已知量代入,可得a2=8 m/s2
故A減速向上滑動的位移為s2==0.25 m
在0~0.5 s內A加速向上滑動的位移s1==0.5 m
所以,A上滑的最大位移為s=s1+s2=0.75 m。
(3)A加速上滑過程中,由動能定理
W-(mAgsin θ+μmAgcos θ)s1=mAv2-0,得W=12 J。
10.BCD [重力做的功為WG=mgh=800 J,A錯誤;下滑過程由動能定理可得WG-Wf=mv,代入數據解得,克服阻力做的功為Wf=440 J,B正確;經過Q點時向心加速度大小為a=eq \f(v,h)=9 m/s2,C正確;經過Q點時,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N-mg=ma,解得貨物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為FN=380 N,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貨物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380 N,D正確。]培優提升七 動能定理的應用(一)
學習目標 1.能用動能定理求解變力做功。2.會處理動能定理和圖像的綜合問題。
提升1 利用動能定理求解變力做功
1.動能定理不僅適用于求恒力做的功,也適用于求變力做的功,同時因為不涉及變力作用的過程分析,應用非常方便。
2.當物體受到一個變力和幾個恒力作用時,可以用動能定理間接求解變力做的功,即W變+W其他=ΔEk。
例1 如圖所示,物體(可看成質點)沿一曲面從A點無初速度下滑,當滑至曲面的最低點B點時,下滑的豎直高度h=5 m,此時物體的速度v=6 m/s。若物體的質量m=1 kg,g=10 m/s2,求物體在下滑過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訓練 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輕繩懸掛于O點,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從平衡位置P點緩慢地移動到Q點(每個狀態都可近似看作靜止狀態),OQ與OP的夾角為θ,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為g,則拉力F所做的功為(  )
A.mglcos θ B.mgl(1-cos θ)
C.Flcos θ D.Flsin θ
例2 某大學生研制的無人環保清潔船,只需要選定“智慧清潔”功能,就能輕松地將湖面上的樹枝、樹葉、塑料袋子等漂浮物撈進船體內,自主完成環保清潔任務。某次作業時,機載傳感器描繪出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清潔船在t1時刻達到額定功率P=400 kW,速度為v1=10 m/s,此后清潔船以恒定功率運動。在 t2=15 s時達到最大速度v2=20 m/s,已知清潔船的質量為m=1×104 kg,清潔船在運動過程中所受阻力恒定不變。求:
(1)清潔船達到額定功率的時間t1;
(2)清潔船在0~t2時間內運動的位移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2 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
 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的分析方法
1.首先看清楚圖像的種類(如v-t圖像、F-s圖像、Ek-s圖像等)。
2.挖掘圖像的隱含條件,求出所需物理量,如利用v-t圖像與t軸所包圍“面積”求位移,利用F-s圖像與s軸所包圍“面積”求功,利用Ek-s圖像的斜率求合力等。
3.再分析還有哪些力做功,根據動能定理列方程,求出相應的物理量。
例3 (多選)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車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當速度達到vm后,立即關閉發動機而滑行直到停止。該過程v-t圖像如圖所示,汽車的牽引力大小為F,摩擦力大小為f,全過程中,牽引力做的功為W1,克服摩擦力做功為W2。以下關于F、f及W1、W2間關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W1∶W2=1∶1 B.W1∶W2=1∶3
C.F∶f=1∶3 D.F∶f=4∶3
例4 (多選)如圖甲所示,質量m=2 kg的物體以100 J的初動能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其動能Ek隨位移s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的總位移大小為10 m
B.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10 m/s2
C.物體運動的初速度大小為10 m/s
D.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10 N
隨堂對點自測
1.(利用動能定理求解變力做功)如圖所示,光滑斜面的頂端固定一彈簧,一質量為m的小球向右滑行,并沖上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設小球在斜面最低點A的速度為v,壓縮彈簧至C點時彈簧最短,C點距地面高度為h,重力加速度為g,則從A到C的過程中彈簧彈力做的功是(  )
A.mgh-mv2 B.mv2-mgh
C.-mgh D.-
2.(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在我國的北方,屋頂常常修成傾角一定的“人”字形斜坡。現從坡頂釋放一小球,用Ek表示它的動能、s表示它發生的位移,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四個圖像大致正確的是(  )
3.(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2024·廣東廣州高一期末)輕質彈簧右端固定在墻上,左端與一質量m=0.5 kg的物塊相連,如圖甲所示,彈簧處于原長狀態,物塊靜止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以物塊所在處為原點,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建立s軸,現對物塊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F隨s軸坐標變化的情況如圖乙所示,物塊運動至s=0.4 m處時速度為零,則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g=10 m/s2)(  )
A.3.5 J B.3.1 J
C.5.1 J D.2.0 J
培優提升七 動能定理的應用(一)
提升1
例1 32 J
解析 物體在曲面上的受力情況為:受重力、彈力和摩擦力,其中彈力不做功。設摩擦力做功為Wf,由A→B根據動能定理得mgh+Wf=mv2-0,解得Wf=-32 J。故物體在下滑過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為32 J。
訓練 B [小球緩慢移動,始終處于平衡狀態,由平衡條件可知,F=mgtan θ,θ為輕繩與OP的夾角,隨著θ的增大,F也在增大,是一個變化的力,不能直接用功的公式求它所做的功。由于小球緩慢移動,動能保持不變,由動能定理得-mgl(1-cos θ)+WF=0,所以WF=mgl(1-cos θ),B正確,A、C、D錯誤。]
例2 (1)5 s (2)150 m
解析 (1)設t1時刻清潔船的牽引力為F,清潔船所受的阻力為f
由題意得F=,f=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t1=,聯立解得t1=5 s。
(2)設清潔船在0~t1時間內運動的位移為s1,t1~t2時間內運動的位移為s2
由運動學公式得s1=t1=25 m
t1~t2時間內,對清潔船由動能定理可得
P(t2-t1)-fs2=mv22-mv12
又f=,聯立解得s2=125 m
所以,清潔船在0~t2時間內運動的位移大小為
s總=s1+s2=150 m。
提升2
例3 AD [對全過程由動能定理可知W1-W2=0,故W1∶W2=1∶1,故A正確,B錯誤;W1=Fs,W2=fs′,由題圖可知s∶s′=3∶4,所以F∶f=4∶3,故C錯誤,D正確。]
例4 ACD [由題圖乙可知,物體運動的總位移為10 m,根據動能定理得,-fs=0-Ek0,解得f== N=10 N,故A、D正確;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a== m/s2=5 m/s2,故B錯誤;由Ek0=mv得v0== m/s=10 m/s,故C正確。]
隨堂對點自測
1.A [由A到C的過程運用動能定理可得-mgh+W=0-mv2,所以W=mgh-mv2,故A正確。]
2.A [根據動能定理有Ek=mgh=mgssin θ,斜坡的傾角θ不變時,小球的動能與其位移成正比,所以A正確,B、C、D錯誤。]
3.B [根據F-s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力F做功,有WF=×(5+10)×0.2 J+10×(0.4-0.2) J=3.5 J,根據動能定理,有WF-W-μmgs=0,代入數據解得W=3.1 J,故B正確。](共40張PPT)
培優提升七 動能定理的應用(一)
第四章 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能用動能定理求解變力做功。
2.會處理動能定理和圖像的綜合問題。
學習目標
目 錄
CONTENTS
提升
01
隨堂對點自測
02
課后鞏固訓練
03
提升
1
提升2 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
提升1 利用動能定理求解變力做功
提升1 利用動能定理求解變力做功
1.動能定理不僅適用于求恒力做的功,也適用于求變力做的功,同時因為不涉及變力作用的過程分析,應用非常方便。
2.當物體受到一個變力和幾個恒力作用時,可以用動能定理間接求解變力做的功,即W變+W其他=ΔEk。
例1 如圖所示,物體(可看成質點)沿一曲面從A點無初速度下滑,當滑至曲面的最低點B點時,下滑的豎直高度h=5 m,此時物體的速度v=6 m/s。若物體的質量m=1 kg,g=10 m/s2,求物體在下滑過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訓練 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輕繩懸掛于O點,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從平衡位置P點緩慢地移動到Q點(每個狀態都可近似看作靜止狀態),OQ與OP的夾角為θ,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為g,則拉力F所做的功為(  )
A.mglcos θ B.mgl(1-cos θ)
C.Flcos θ D.Flsin θ
B
解析 小球緩慢移動,始終處于平衡狀態,由平衡條件可知,F=mgtan θ,θ為輕繩與OP的夾角,隨著θ的增大,F也在增大,是一個變化的力,不能直接用功的公式求它所做的功。由于小球緩慢移動,動能保持不變,由動能定理得-mgl(1-cos θ)+WF=0,所以WF=mgl(1-cos θ),B正確,A、C、D錯誤。
例2 某大學生研制的無人環保清潔船,只需要選定“智慧清潔”功能,就能輕松地將湖面上的樹枝、樹葉、塑料袋子等漂浮物撈進船體內,自主完成環保清潔任務。某次作業時,機載傳感器描繪出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清潔船在t1時刻達到額定功率P=400 kW,速度為v1=10 m/s,此后清潔船以恒定功率運動。在 t2=15 s時達到最大速度v2=20 m/s,已知清潔船的質量為m=1×104 kg,清潔船在運動過程中所受阻力恒定不變。求:
(1)清潔船達到額定功率的時間t1;
(2)清潔船在0~t2時間內運動的位移大小。
答案 (1)5 s (2)150 m
解析 (1)設t1時刻清潔船的牽引力為F,清潔船所受的阻力為f
(2)設清潔船在0~t1時間內運動的位移為s1,t1~t2時間內運動的位移為s2
聯立解得s2=125 m
所以,清潔船在0~t2時間內運動的位移大小為
s總=s1+s2=150 m。
提升2 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
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的分析方法
1.首先看清楚圖像的種類(如v-t圖像、F-s圖像、Ek-s圖像等)。
2.挖掘圖像的隱含條件,求出所需物理量,如利用v-t圖像與t軸所包圍“面積”求位移,利用F-s圖像與s軸所包圍“面積”求功,利用Ek-s圖像的斜率求合力等。
3.再分析還有哪些力做功,根據動能定理列方程,求出相應的物理量。
例3 (多選)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車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當速度達到vm后,立即關閉發動機而滑行直到停止。該過程v-t圖像如圖所示,汽車的牽引力大小為F,摩擦力大小為f,全過程中,牽引力做的功為W1,克服摩擦力做功為W2。以下關于F、f及W1、W2間關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W1∶W2=1∶1 B.W1∶W2=1∶3
C.F∶f=1∶3 D.F∶f=4∶3
解析 對全過程由動能定理可知W1-W2=0,故W1∶W2=1∶1,故A正確,B錯誤;W1=Fs,W2=fs′,由題圖可知s∶s′=3∶4,所以F∶f=4∶3,故C錯誤,D正確。
AD
例4 (多選)如圖甲所示,質量m=2 kg的物體以100 J的初動能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其動能Ek隨位移s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CD
A.物體運動的總位移大小為10 m
B.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10 m/s2
C.物體運動的初速度大小為10 m/s
D.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10 N
隨堂對點自測
2
A
1.(利用動能定理求解變力做功)如圖所示,光滑斜面的頂端固定一彈簧,一質量為m的小球向右滑行,并沖上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設小球在斜面最低點A的速度為v,壓縮彈簧至C點時彈簧最短,C點距地面高度為h,重力加速度為g,則從A到C的過程中彈簧彈力做的功是(  )
A
2.(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在我國的北方,屋頂常常修成傾角一定的“人”字形斜坡。現從坡頂釋放一小球,用Ek表示它的動能、s表示它發生的位移,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四個圖像大致正確的是(  )
解析 根據動能定理有Ek=mgh=mgssin θ,斜坡的傾角θ不變時,小球的動能與其位移成正比,所以A正確,B、C、D錯誤。
B
3.(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2024·廣東廣州高一期末)輕質彈簧右端固定在墻上,左端與一質量m=0.5 kg的物塊相連,如圖甲所示,彈簧處于原長狀態,物塊靜止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以物塊所在處為原點,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建立s軸,現對物塊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F隨s軸坐標變化的情況如圖乙所示,物塊運動至s=0.4 m處時速度為零,則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g=10 m/s2)(  )
A.3.5 J B.3.1 J
C.5.1 J D.2.0 J
課后鞏固訓練
3
A
題組一 利用動能定理求解變力做功
1.質量為m的物體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開始運動,起始點A與一水平輕彈簧O端相距s,如圖所示。已知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體與彈簧接觸后,彈簧的最大壓縮量為x,重力加速度為g,則從開始接觸到彈簧被壓縮至最短(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物體克服彈簧彈力所做的功為(  )
對點題組練
ABD
2.(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在水平恒力F的推動下,從粗糙山坡底部的A處由靜止運動至高為h的坡頂B處,并獲得速度v,A、B之間的水平距離為x,重力加速度為g,則(   )
C
3.如圖所示,一半徑為R的半圓形軌道豎直固定放置,軌道兩端等高;質量為m的小球自軌道端點P由靜止開始滑下,滑到最低點Q時,對軌道的正壓力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小球自P點滑到Q點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  )
BD
題組二 動能定理與圖像結合問題
4.(多選)在某次帆船運動比賽中,質量為500 kg的帆船,在風力和水的阻力共同作用下做直線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在0~1 s內,風力對帆船做功1 000 J
B.在0~1 s內,合外力對帆船做功1 000 J
C.在1~2 s內,合外力對帆船做功750 J
D.在0~3 s內,合外力對帆船做功為0
AC
5.(多選)質量為1.0 kg的物體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其動能隨位移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g=10 m/s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
B.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3
C.物體滑行的總時間為2 s
D.物體滑行的總時間為4 s
B
6.質量為10 kg的物體,在變力F的作用下沿直線運動,力F隨位移s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物體在s=0處,速度為1 m/s,假設物體只受力F的作用,則物體運動到s=16 m處時,速度大小為(  )
BD
綜合提升練
7.(多選)(2024·廣東廣州高一校聯考期中)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一物體,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除受到重力外,還受到一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運動方向相反的阻力作用。距地面高h在3 m以內時,物體上升、下落過程中動能Ek隨h的變化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該物體的質量m和所受的阻力f是(  )
解析 物體上升過程,根據動能定理有
-(f+mg)Δh=36 J-72 J
同理,物體下降過程,有(mg-f)Δh=48 J-24 J
聯立,解得m=1 kg,f=2 N,故選B、D。
9.如圖甲所示,兩滑塊A、B用細線跨過定滑輪相連,B距地面一定高度,A可在細線牽引下沿足夠長的粗糙斜面向上滑動。已知mA=2 kg,mB=4 kg,斜面傾角θ=37°。某時刻由靜止釋放A,得到A沿斜面向上運動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g=10 m/s2,sin 37°=0.6。求:
(1)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2)A沿斜面向上滑動的最大位移;
(3)滑動過程中細線對A的拉力所做的功。
答案 (1)0.25 (2)0.75 m (3)12 J
對A有T-mAgsin θ-μmAgcos θ=mAa1
對B有mBg-T=mBa1
得μ=0.25。
(2)B落地后,A減速上升。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Agsin θ+μmAgcos θ=mAa2
將已知量代入,可得a2=8 m/s2
A.重力做的功為360 J
B.克服阻力做的功為440 J
C.經過Q點時向心加速度大小為9 m/s2
D.經過Q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380 N
B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胜县| 阿拉尔市| 夏邑县| 三门县| 平顶山市| 同仁县| 三原县| 牡丹江市| 福泉市| 新疆| 金寨县| 阿克陶县| 高青县| 阳信县| 方城县| 郎溪县| 元氏县| 庆安县| 剑河县| 甘洛县| 绥宁县| 武川县| 贵港市| 石首市| 库车县| 伊春市| 汨罗市| 格尔木市| 兰考县| 巫溪县| 仁布县| 大化| 红桥区| 鞍山市| 冀州市| 张掖市| 临朐县| 石柱| 沈丘县| 台湾省|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