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方略(二十六)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一、時空觀念二、考點梳理【考點1】第二次工業革命1.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開始時間 19世紀六七十年代特點 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主要標志 電力的廣泛應用2.電的應用3.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內燃機 1876年,德國人奧托制造出煤氣內燃機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內燃機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了柴油內燃機汽車 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本茨制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913年,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飛機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試飛成功4.化學工業和新材料(1)化學工業: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后來又研制出無煙炸藥。(2)新材料發明者 海厄特 夏爾多內國家 美國 法國時間 1869年 1884年成果 賽璐珞的制造技術 人造纖維意義 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 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5.影響經濟 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政治 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②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考點2】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1.工業化帶來的社會進步人口增長 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勞動力結構 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農業生產,專門從事工業和商業婦女成為工業勞動者,她們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大眾教育 19世紀以后,歐美主要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城市化 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城市規模越來越大19世紀中期以后,城市環境開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礎設施建立起來生活方式 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2.工業化帶來的社會問題環境污染 工廠排放大量的廢氣和廢水,嚴重污染了大氣和河流,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貧富分化加劇 資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會財富,他們日益富裕;而廣大工人獲得的收入卻難以糊口,工人的反抗斗爭日益激烈【考點3】近代科學與文化領域 人物 成就 評價科學 牛頓(英國) 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是其三大成就;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了一大步達爾文(英國) 1859年《物種起源》出版,提出進化論的觀點 打破了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文學 巴爾扎克(法國) “人間喜劇”小說集,《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 再現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列夫 托爾斯泰(俄國)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音樂 貝多芬(德國) 1804年完成《英雄交響曲》 表達出他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美術 梵高(荷蘭) 《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等 《向日葵》表達了畫家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課堂訓練1.印象派繪畫強調對光線、色彩和瞬間印象的捕捉,將光學原理引入繪畫,其畫作和充滿激情的筆觸為顯著特點,如梵高的《星月夜》以強烈鮮明的色彩、扭曲流動的線條來突顯旋轉的星云和夸張的柏樹。據此可知印象派繪畫的出現得益于( ?。?br/>A.人文主義思想的啟發 B.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C.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 D.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2.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后來,人們根據這一現象發明了早期的發電機。到19世紀70年代,經過不斷完善的發電機進入生產領域,電力開始作為動力帶動機器。隨后在各國發明家的共同努力下,發電機、電動機、電焊機、電鉆、電話、電車、電報等紛紛問世。由此,人類進入( ?。?br/>A.電氣時代 B.蒸汽時代 C.信息時代 D.鐵路時代3.現代塑料工業的迅猛發展,使塑料制品的應用已深入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從生產領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無處不在。這種工業誕生于( ?。?br/>A.戴姆勒的發明 B.諾貝爾的發明C.海厄特的發明 D.夏爾多內的發明4.某歷史微信公眾號準備推送一期專題:第二次工業革命。下列素材可以入選該專題的是( )A.論文《內燃機和汽車的歷史》B.小說《林肯全傳》C.圖片《斯蒂芬森試驗蒸汽機車》D.電影《斯大林格勒戰役》5.根據下表信息,下列選項中對列強實力變化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br/>項目 英國 法國 德國 美國19世紀中期工業產值所占位次 1 2 4 31870~1913年工業增長倍數 1.3 1.9 4.6 8.11913年工業產值所占位次 3 4 2 1A.美、德實力變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業革命B.英、法實力變化是因為兩國工業跨越式的發展C.美、德實力變化是因為兩國最早成為工業國家D.英、法實力變化是因為兩國開展工業革命較晚6.楊寧一教授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里寫道:工業革命的第二階段(即第二次工業革命)大致始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第二階段的工業革命是在近代科學理論的指導下興起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階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這說明( ?。?br/>A.技術發明源于生產實踐B.科學理論推動技術發明C.社會根本矛盾發生變化D.技術發明英國一枝獨秀7.“生物母體生出的眾多后代,為攫取生活的必需條件而斗爭,眾多的后代不會絕對相同,其中優秀的物種在生存競爭中取勝了,其他被淘汰了,這就是優勝劣汰?!边@句話出自( ?。?br/>A.《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B.《人間喜劇》C.《英雄交響曲》D.《物種起源》8.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在教育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系統化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擴大中等教育規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開展職業教育等,把文化知識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德國做出這些改革主要是因為( )A.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 B.民主制度的廣泛實行C.無產階級的激烈斗爭 D.工業時代的社會需求9.電影《唐探1900》講述了1900年發生在舊金山唐人街的懸疑探案故事。其中有華人修建太平洋鐵路、鉆鑿石油井等畫面,展現了華人在美國生存的困境與抗爭。與這些現象相關的背景可能是( )A.內燃機的發明運用 B.兩次工業革命的開展C.南北戰爭維護統一 D.經濟大危機激化矛盾10.“他用編年史的方式把上升的資產階級在1816年到1848年這一時期對貴族社會的日甚一日的沖擊描繪出來……他描寫了這個社會的最后殘余怎樣在庸俗的、滿身銅臭的暴發戶逼攻下逐步滅亡,或者被一暴發戶所腐化?!睋伺袛喽鞲袼乖u價的是( ?。?br/>A.《復活》 B.《戰爭與和平》C.《人間喜劇》 D.《夜間的咖啡館》11.【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工業革命使社會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推動了工人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圖一的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及帶來的影響,并指出圖二所反映的交通工具。材料二 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病逐漸顯現。馬克思和恩格斯從社會現實問題出發進行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運動與民族民主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世界范圍內如雨后春筍般建立和發展起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并簡析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的意義。材料三 這個時期(19世紀后半期)逐步出現了技術進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進工業企業不再滿足于接受技術創新并利用它們,而是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追求這種技術創新……科學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業中的成長孕育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程度,以至于企業都開始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英]哈巴庫克、[英]波斯坦主編,王春法等譯《劍橋歐洲經濟史》第6卷(3)據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寫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最顯著的成就,使人類進入的時代。(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工業革命的認識。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世界石油產量 石油工業的發展,使休斯敦市的人口在短短幾年內增長了近兩倍,洛杉磯成為西部的特大城市。但石油工業的發展尤其是在早期,面臨的最大的混亂,是當時石油開采市場的無序競爭,以及由此引出的環境惡化、貧富差距等一系列影響更廣更深遠的社會問題。材料二 19世紀的歐美大學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源頭,為西方工業化提供了不竭的科技動力。眾多科學家在大學實驗室中刻苦研究,反復實踐,在電磁學、化學和熱力學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中被不斷轉化為生產技術。新的技術、新的發明層出不窮,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摘編自元朋《大學與第二次工業革命——以19世紀德國工業革命為例》(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70﹣1900年世界石油產量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并概括石油工業的發展對當時社會產生的影響。(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歐美大學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源頭”的原因。(3)綜上所述,面對當前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們應如何把握機遇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參考答案1-10 CACAA BDDBC11.(1)人物:瓦特;事件: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影響:瓦特改良蒸汽機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交通工具:蒸汽機車。(2)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意義:馬克思主義使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做指導,國際工人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3)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成就和時代: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4)認識: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推動了工人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12.(1)直接原因:內燃機和新型交通工具的創制。影響:促進城市化;出現無序化競爭;導致環境惡化;貧富差距加大。(2)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得益于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的緊密結合;眾多的科研成果是源于19世紀的大學在眾多科學領域方面的新發展,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3)做法:加強國際交流;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科技;堅持科技創新;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