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背影》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背影》是統編教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這個單元學習的散文類型多樣,或寫人記事,或托物言志,或闡發哲理,或寫景抒情,展示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會生活,表達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朱自清選取“背影”這一獨特的視角,客觀真實地再現了父子浦口送別的情景,以真摯樸素的語言表現出永恒的父子之情,感人至深。學習這篇文章,意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以及作者對父親多年以后的理解。【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散文,對其基本特點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于深入理解和分析散文的深層含義、情感表達以及寫作方法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此外,學生對于親情的理解和感受可能停留在表面,需要通過本文的學習,引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親情的內涵和意義。【教學目標】 語言運用:結合體現父親處境的語句,品讀描寫背影的相關語句,感受父愛的艱難沉重。思維能力: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我”對父親情感態度的變化,借助背景資料,深入體會背影的重要意義。審美鑒賞:結合本文的學習,體察并回顧生活當中父親關懷我們的細節,加深對父愛的理解。【教學重點】 1.結合體現父親處境的語句,品讀描寫背影的相關語句,感受父愛的艱難沉重。2.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我”對父親情感態度的變化,借助背景資料,深入體會背影的重要意義。【教學難點】 1.把握“我”對父親情感態度的變化;深入體會背影的重要意義【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主要事件,今天讓我們繼續深入分析文章,品讀質樸語言背后的深情。復習明確:本文寫了“我”離開南京到北京,父親送“我”到浦口火車站,照料“我”上車并為“我”買橘子時,我看到他的背影為之感動不已的經過。【學習任務一】探尋處境,抓住感人之因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第6自然段,畫出直接描寫父親背影的句子。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背影?預設: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樸素、沉重的背影(外貌描寫)走、探、穿、爬、攀、縮、微傾——艱難、努力的背影(外貌描寫)肥胖的、蹣跚地、慢慢——滄桑、辛酸的背影(其他描寫)除了幾處副詞、形容詞之外,作者更多的是運用白描手法,真實地刻畫了父親為“我”買橘子時艱難又努力的背影。背影的沉重、艱難,其實是父親處境艱難的一種外顯化寫照。請同學們自讀2、3自然段,圈畫出關鍵詞語,概括父親處境艱難的其他表現。明確:從“交卸”“變賣典質”“虧空”“借錢”“慘淡”等詞語中表現出父親的處境是艱難的。資料補充:父親當時是一個有著3個兒女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大兒子朱自清上北大,二兒子上高中準備考上海交大的機電系,這時沒有錢就放棄了這一選擇,上了師專。中年失業、至親離世、家道中落,多重壓力之下,辛酸、沉重、艱難多重情感交織在一起,在這樣的背景下,父親堅持送我,并艱難而努力地為我買橘子,作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被深深觸動,以至于不止一次地落下淚來。讓我們一起來再次朗讀這段飽含著濃濃父愛的片段,體會父親的深情與愛。(設計意圖:通過朗讀,體會父親為我買橘子的背影中,把握父親處境的艱難,為后面理解作者為之感動做鋪墊。)【學習任務二】品讀細節,體會父愛之深這一背影之中凝聚了偉大的父愛,還有哪些細節讓你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請大家小組合作探究,圈點勾畫批注,抓住關鍵字詞句體會。明確: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不要急,他們去不好!”他忙著照看行李……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他給我撿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艱難買橘是愛,再三囑咐是愛,忙著看行李、講價錢是愛,撿定、鋪好也是愛。種種細節,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設計意圖:借助小組合作,探究并理解文中多處細節,筆筆勾勒,都是父愛的真實寫照。)【學習任務三】梳理變化,解密背影意義父親對我的愛和關心貫穿于文章的字里行間,但作者對父親的態度也是如此嗎?請同學跳讀文章,找出看背影前后“我”對父親態度的變化。 預設:1.看背影之前看不起,有一絲嫌棄,可以看出起初的我并不理解。表現一: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表現二: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2.看背影之后表現一: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感動、溫暖)表現二: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擔心、關切)表現三: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感動、不舍)表現四: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懷念)表現五:“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思念)表現六:“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了!”(自省、愧疚)從中可見,背影成了“我”讀懂父親、理解父親的轉折點,淚水中包含的是作者對父親的懷念、懺悔、自責、內疚、感激等諸多情愫,所以朱自清才會在讀到父親的來信時,記憶的閘門一下打開,寫下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體會作者對父親前后態度的轉變,進而理解背影的深層意義。)【學習任務四】拓展延伸,升華父子深情背景補充:文章中,火車站父親送別買橘的這一幕,發生于1917年,朱自清20歲,在北大讀大二,而這篇文章寫于八年后的1925年,在《背影》這篇文章的背后,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讓我們看一段資料:1915年父親包辦兒子的婚姻,朱自清負氣離家出走; 1916年朱自清考上北大,擅自將名字朱自華改為朱自清,父子矛盾加劇; 1917年父親失業,家庭困頓,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年; 1921年父親私扣朱自清的工資,朱自清負氣辭職; 1922年朱自清回家,被父親拒之門外; 1923年朱自清帶著妻兒回家,父子無言,朱自清再次離開; 1924年朱自清在小說中暴露父子之間的矛盾; 1925年,朱自清在讀了父親的來信以后(大去之期不遠以),在淚光中寫下了這篇文章《背影》; 1928年,朱自清的父親讀完這篇文章后,父子長達八年的冷戰結束;1945年,父親病逝。結合材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親子關系有什么新的理解。預設:朱自清與父親之間存在新舊思想的認知沖突,一方面矛盾重重,不斷加劇,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深切地感受到難以割舍的濃濃親情。其實,像文中這樣父愛子,子愛父的雙向奔赴,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提醒我們在與父母的相處中,要多一些互相理解。(設計意圖: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及鏈接材料,觸發學生對自我生活的關照,增強學生對父母親情的深入理解。)布置作業:以讀促寫,共話父愛篇章背影,是朱自清讀懂父愛的關鍵;《背影》,也成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理解父愛、關照自我的契機。在你的印象中,父親是否也給你留下過如此感動的回憶呢?請你仔細回憶當時的場景,綜合運用人物描寫方法,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設計意圖:以讀促寫,將本節課的收獲學以致用進行創作,表達對父親的感謝、理解等。) 板書設計背影父對子瑣事 背影 言語 書信子對父 思念愧疚不屑 厭煩 關心 感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