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測評驗收卷(一) 靜電場的描述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對元電荷或點電荷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元電荷就是電子電子帶負電,元電荷是正數,所以元電荷不是電子而是質子體積很小的帶電物體一定可以看作點電荷帶電物體能不能看作點電荷取決于其形狀、大小以及電荷分布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是否可以忽略2.如圖所示,光滑絕緣水平桌面上有A、B兩個帶電小球(可以看成點電荷),A球帶電量為+2q,B球帶電量為-q,由靜止開始釋放后A球加速度大小為B球的兩倍,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球受到的靜電力是B球受到靜電力的2倍A球的質量是B球質量的2倍A球受到的靜電力與B球受到的靜電力是一對平衡力A、B兩球相互靠近的過程中加速度都增大,且A球的加速度總是B球的兩倍3.如圖所示,在水平向右、場強大小為E的勻強電場中,在O點固定一電量為Q的正點電荷,A、B、C、D為以O為圓心、半徑為r的同一圓周上的四點,B、D連線與電場線平行,A、C連線與電場線垂直。則( )A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為B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為E-kD點的電場強度大小不可能為零A、C兩點的電場強度相同4.如圖所示,B為線段AC的中點,如果在A處放一個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測得B處的電場強度EB=48 N/C,則( )若要使EB=0,可在C處放一個-Q的點電荷把q=10-9 C的點電荷放在C點,則其所受靜電力的大小為6×10-9 NEC=12 N/CEC=24 N/C5.將電量為q=3×10-9C的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靜電力做的功為W1=9.6×10-7J,再將該電荷從B點移動到C點,靜電力做的功為W2=-1.8×10-8J,則A、C兩點的電勢差為( )326 V 260 V 314 V 26 V6.在如圖所示的等勢線中,將一電子從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做功為20 e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電場線的方向可能由A沿直線指向B若A、B間距等于B、C間距,則電子從B到C電場力做功為20 eV若將正電荷從B點移動到A點,其電勢能將減小若A、B兩點連線的中點為D點,則電子從A移動到D時電場力做功為10 eV7.(2024·廣東茂名高二期末)在x軸上A、B兩點處分別有點電荷Q1和Q2,兩點電荷形成的靜電場中,取無窮遠處電勢為零,x軸上各點的電勢φ隨x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Q1和Q2帶同種電荷電子在P點的電勢能最小將電子從P1點移到無窮遠的過程中,電場力做負功電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從P1點沿x軸正向運動到P點的過程中,加速度逐漸減小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下列物理量中與試探電荷無關的是( )電場強度E 電勢φ電勢能Ep 電勢差U9.(2024·廣東佛山市期末)如圖所示,真空中豎直平面內的A、B、C三點構成一個傾角為30°的直角三角形,BC邊水平,A、B高度差為h,D點是AC中點,B處固定一正點電荷Q,沿AC方向固定一條內壁光滑的絕緣細管(細管不會影響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現在管內A點由靜止釋放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球,小球到達底端C點時速度大小為v。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在小球從A到D的過程中,靜電力始終不做功在小球從A到C的過程中,靜電力先做負功,后做正功小球經過D點時速度大小為vD=D、C兩點間的電勢差UDC=10.如圖所示,用絕緣細線拴一帶負電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勻強電場方向豎直向下,則( )當小球運動到最高點a時,細線的張力一定最小當小球運動到最低點b時,小球的速度一定最大當小球運動到最高點a時,小球的電勢能最小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守恒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6分)某同學選用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A、B來驗證庫侖定律。讓小球A和B帶上同種電荷,A球放在左右可移動且上下高度可調節的絕緣座上,B球用絕緣絲線懸掛于玻璃棒C點,如圖。實驗時,保證A、B兩球球心在同一水平線上,待B球平衡后,絲線偏離豎直方向的角度為θ,已知B球質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先保持兩球電量不變,使A球從遠處逐漸向B球靠近,觀察到兩球間距離越小,懸線的偏角越大;再保持兩球間距離不變,改變小球所帶的電量,觀察到電量越大,懸線的偏角越大。(1)實驗中用到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均勻分布的帶電球體可以等效為電量全部集中在球心處的點電荷;根據該知識,他將兩個半徑為R的金屬小球分別帶上了q1和q2的正電,并使其球心相距3R時兩小球處于平衡狀態,應用庫侖定律,計算了兩球之間的庫侖力F1。(3)對B球根據平衡條件計算A、B兩球之間的電場力F2(用m、g、θ表示);比較發現F1________F2(2分)(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12.(8分)如圖所示,觀察靜電感應現象的操作如下:(1)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金屬箔片________(1分),移走C之后金屬箔片________________(1分)(選填“閉合”或“張開”)。(2)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先把A、B分開,再移走C,金屬箔片張開,A帶________電(1分),B帶________電(1分),再讓A、B接觸,金屬箔片________(1分)(選填“閉合”或“張開”)。(3)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用手摸一下A或者B,移走C,再分開A、B,金屬箔片________(1分)(選填“閉合”或“張開”),A、B帶________電(1分)。(4)把帶正電的C碰一下A或者B,移走C,分開A、B,A、B帶______電(1分)。13.(10分)(2024·廣東深圳期末)如圖所示,質量為m、電量為-q的帶電粒子在兩個相距為6L的等量同種正電荷(電量均為Q)連線的中垂面上,以某一速度做半徑為4L的勻速圓周運動;如果此粒子以同樣大小的速度繞電量為+Q的點電荷做勻速圓周運動,求粒子的運動半徑是多少(粒子重力忽略不計,sin 37°=0.6,cos 37°=0.8)。14.(14分)如圖所示,在勻強電場中直角三角形ABC的邊長AB=8 cm,BC=4 cm,將帶電量q=-6×10-6C的負電荷從電場中的A點移到B點,克服靜電力做了2.4×10-5 J的功,再從B點移到C點,靜電力做了1.2×10-5 J的功。求:(1)(4分)A、B兩點間的電勢差UAB和B、C兩點間的電勢差UBC;(2)(4分)如果規定B點的電勢為零,則A點和C點的電勢分別為多少?(3)(6分)畫出過B點的一條電場線并計算電場強度的大小(畫圖保留作圖的痕跡,不寫做法)。15.(16分)如圖所示,一根光滑絕緣細桿與水平面成α=30°的角傾斜固定。細桿的一部分處在場強方向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場強E=2×104 N/C。在細桿上套有一個電量為q=×10-5 C、質量為m=3×10-2 kg的帶負電小球。現使小球從細桿的頂端A由靜止開始沿桿滑下,并從B點進入電場,小球在電場中滑至最遠處的C點。已知A、B間的距離s1=0.4 m,g=10 m/s2。求:(1)(4分)小球在B點的速度大小vB;(2)(6分)小球進入電場后滑行的最大距離s2;(3)(6分)小球從A點滑至C點所用的時間t。章末測評驗收卷(一) 靜電場的描述1.D [元電荷等于電子所帶電量的絕對值,是最小的電荷單位,既不是電子,也不是質子,故A、B錯誤;帶電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電荷分布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時,帶電體可以看作點電荷,與體積的大小無關,故C錯誤,D正確。]2.D [A球受到的靜電力與B球受到的靜電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C錯誤;因為兩球受力大小相等,但A球的加速度是B球的兩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A球的質量為B球的,B錯誤;A、B球相互靠近過程中,相互作用力越來越大,所以加速度都增大,A球質量為B球質量的,所以A球加速度總是B球的兩倍,D正確。]3.A [正點電荷在A點產生的電場強度沿OA方向,大小為k,所以A點的合電場強度大小為,A正確;同理,B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為E+k,B錯誤;如果E=k,則D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為零,C錯誤;A、C兩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D錯誤。]4.C [若要使EB=0,可在C處放一個+Q的點電荷,等量同種點電荷的連線中點電場強度為0,故A錯誤;由于rAB=rAC,根據E=可知EB=4EC,因B處的電場強度EB=48 N/C,則EC=12 N/C,故C正確,D錯誤;把q=10-9 C的點電荷放在C點,則其所受靜電力的大小為F=qE=10-9 C×12 N/C=1.2×10-8 N,故B錯誤。]5.C [由題可知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做功為W1,設A、B兩點電勢差為UAB,B、C兩點電勢差為UBC,A、C兩點電勢差為UAC,根據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可知W1=qUAB,代入數據解得UAB=320 V,將該電荷從B點移動到C點,靜電力做功為W2,則根據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有W2=qUBC,代入數據解得UBC=-6 V,A、C兩點的電勢差為UAC=UAB+UBC,聯立解得UAC=314 V,C正確。]6.C [由題圖可知B、C兩點在同一等勢線上,而電子在等勢線上運動時其電勢能不變,電場力不做功,B錯誤;由題可知電子從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少,電子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在B點的電勢能,即A點電勢低于B點電勢,當正電荷從B點移動到A點時,由Ep=qφ可知,電勢能將減小,C正確;根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逐漸降低可知,電場線方向不可能由A指向B,A錯誤;由題圖可知等勢線分布不均勻,此電場不是勻強電場,因此AD和DB的電勢差不一定相等,由W=qU可知,電子從A到D與從D到B電場力做功不一定相同,即電子從A移動到D時電場力做功可能不為10 eV,D錯誤。]7.D [取無窮遠處電勢為零,Q1處電勢小于0,Q2處電勢大于0,根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可知,Q1和Q2帶異種電荷,故A錯誤;負電荷的電勢能隨電勢的增加而減小,所以電子在P點的電勢能不是最小,故B錯誤;將電子從P1點移到無窮遠的過程中,電場力做正功,故C錯誤;電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從P1點沿x軸正向運動到P點的過程中,由題圖可知,圖像斜率的絕對值變小,電場強度變小,電子受到的電場力變小,加速度逐漸減小,故D正確。]8.ABD [電場強度E=,是采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的,由電場本身決定,與q無關,故A正確;電勢φ=,是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的,由電場本身決定,與q無關,故B正確;電勢能Ep=qφ,電勢能與q有關,故C錯誤;電勢差UAB=,是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的,由電場本身和A、B兩點的位置決定,與q無關,故D正確。]9.BD [帶電小球在正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中運動,根據點電荷形成的電場分布特點可得A、D的電勢相等,在小球從A到D的過程中,靜電力先做負功后做正功,A錯誤;小球從D運動到C的過程中,一直做正功,故小球在從A到C的過程中,靜電力先做負功后做正功, B正確;A、D的電勢相等,在小球從A到D的過程中,靜電力做功為零,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mv,解得vD=,C錯誤;A、D的電勢相等,則D、C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A、C兩點間的電勢差,小球在從A到C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mgh+qUAC=mv2-0,解得UAC==UDC,D正確。]10.CD [若qE=mg,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球在各處對細線的拉力一樣大,即細線的張力一樣大;若qEmg,球在a處速度最大,故A、B錯誤;a點電勢最高,帶負電小球在電勢最高處電勢能最小,故C正確;小球在運動過程中除受到重力外,還受到靜電力,靜電力對小球做功,小球的機械能不守恒,故D正確。]11.(1)控制變量法 (3)大于 見解析解析 (1)實驗中用到的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3)B球受重力、繩的拉力和電場力三力的作用,根據平衡條件,A、B兩球之間的電場力F2=mgtan θ,當兩球心相距為3R時,兩球不能看成點電荷,因帶同種電荷,導致間距大于3R,根據庫侖定律F1=k可知,它們實際相互作用的庫侖力大小F12.(1)張開 閉合 (2)負 正 閉合 (3)張開 負 (4)正解析 (1)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A端感應出負電荷,B端感應出正電荷,金屬箔片張開,移走C之后金屬箔片閉合。(2)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金屬箔片張開,先分開A、B再移走C,金屬箔片張開,A帶負電,B帶正電,再讓A、B接觸,金屬箔片閉合。(3)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用手摸一下A或者B,通過人體大地上的電子移到A上,移走C,再分開A、B,金屬箔片張開,A、B帶負電。(4)C碰一下A或者B,電子轉移到C上,移走C再分開A、B,A、B帶正電。13.L解析 設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為v,由幾何關系可知,正電荷和粒子間距r′=5L粒子在兩正電荷連線的中垂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則有2×cos 37°=m設粒子以相同大小的速度繞正點電荷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則有k=m可得r=L。14.(1)4 V -2 V (2)4 V 2 V (3)見解析圖 ×102 V/m解析 (1)根據W=qU可得UAB==V=4 V,UBC=V=-2 V。(2)由于UAB=φA-φB,UBC=φB-φC又φB=0解得φA=4 V,φC=2 V。(3)取AB的中點D,則D點的電勢為2 V,連接C、D,則CD為等勢線,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由高電勢指向低電勢,故過B點的電場線如圖所示,根據幾何關系可得B點到等勢線DC的距離d=4× cm=2×10-2m電場強度的大小為E===×102 V/m。15.(1)2 m/s (2)0.4 m (3)0.8 s解析 (1)由A到B,根據動能定理,有mgs1sin α=mv代入數據解得vB=2 m/s。(2)小球從細桿的頂端A由靜止開始沿桿滑下,并從B點進入電場,小球在電場中滑至最遠的C點,滑行到C點時速度為零,對于小球的整個滑行過程,由動能定理得mg(s1+s2)sin α-qEs2cos α=0解得s2=0.4 m。(3)根據運動學公式得s1=tAB,s2=tBC而總時間t=tAB+tBC,聯立解得t=0.8 s。(共30張PPT)章末測評驗收卷(一)第一章 靜電場的描述(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D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對元電荷或點電荷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元電荷就是電子B.電子帶負電,元電荷是正數,所以元電荷不是電子而是質子C.體積很小的帶電物體一定可以看作點電荷D.帶電物體能不能看作點電荷取決于其形狀、大小以及電荷分布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是否可以忽略解析 元電荷等于電子所帶電量的絕對值,是最小的電荷單位,既不是電子,也不是質子,故A、B錯誤;帶電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電荷分布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時,帶電體可以看作點電荷,與體積的大小無關,故C錯誤,D正確。D2.如圖所示,光滑絕緣水平桌面上有A、B兩個帶電小球(可以看成點電荷),A球帶電量為+2q,B球帶電量為-q,由靜止開始釋放后A球加速度大小為B球的兩倍,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球受到的靜電力是B球受到靜電力的2倍B.A球的質量是B球質量的2倍C.A球受到的靜電力與B球受到的靜電力是一對平衡力D.A、B兩球相互靠近的過程中加速度都增大,且A球的加速度總是B球的兩倍A3.如圖所示,在水平向右、場強大小為E的勻強電場中,在O點固定一電量為Q的正點電荷,A、B、C、D為以O為圓心、半徑為r的同一圓周上的四點,B、D連線與電場線平行,A、C連線與電場線垂直。則( )C4.如圖所示,B為線段AC的中點,如果在A處放一個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測得B處的電場強度EB=48 N/C,則( )A.若要使EB=0,可在C處放一個-Q的點電荷B.把q=10-9 C的點電荷放在C點,則其所受靜電力的大小為6×10-9 NC.EC=12 N/CD.EC=24 N/CC5.將電量為q=3×10-9C的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靜電力做的功為W1=9.6×10-7J,再將該電荷從B點移動到C點,靜電力做的功為W2=-1.8×10-8J,則A、C兩點的電勢差為( )A.326 V B.260 V C.314 V D.26 V解析 由題可知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做功為W1,設A、B兩點電勢差為UAB,B、C兩點電勢差為UBC,A、C兩點電勢差為UAC,根據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可知W1=qUAB,代入數據解得UAB=320 V,將該電荷從B點移動到C點,靜電力做功為W2,則根據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有W2=qUBC,代入數據解得UBC=-6 V,A、C兩點的電勢差為UAC=UAB+UBC,聯立解得UAC=314 V,C正確。C6.在如圖所示的等勢線中,將一電子從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做功為20 e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場線的方向可能由A沿直線指向BB.若A、B間距等于B、C間距,則電子從B到C電場力做功為20 eVC.若將正電荷從B點移動到A點,其電勢能將減小D.若A、B兩點連線的中點為D點,則電子從A移動到D時電場力做功為10 eV解析 由題圖可知B、C兩點在同一等勢線上,而電子在等勢線上運動時其電勢能不變,電場力不做功,B錯誤;由題可知電子從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少,電子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在B點的電勢能,即A點電勢低于B點電勢,當正電荷從B點移動到A點時,由Ep=qφ可知,電勢能將減小,C正確;根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逐漸降低可知,電場線方向不可能由A指向B,A錯誤;由題圖可知等勢線分布不均勻,此電場不是勻強電場,因此AD和DB的電勢差不一定相等,由W=qU可知,電子從A到D與從D到B電場力做功不一定相同,即電子從A移動到D時電場力做功可能不為10 eV,D錯誤。D7.(2024·廣東茂名高二期末)在x軸上A、B兩點處分別有點電荷Q1和Q2,兩點電荷形成的靜電場中,取無窮遠處電勢為零,x軸上各點的電勢φ隨x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Q1和Q2帶同種電荷B.電子在P點的電勢能最小C.將電子從P1點移到無窮遠的過程中,電場力做負功D.電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從P1點沿x軸正向運動到P點的過程中,加速度逐漸減小解析 取無窮遠處電勢為零,Q1處電勢小于0,Q2處電勢大于0,根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可知,Q1和Q2帶異種電荷,故A錯誤;負電荷的電勢能隨電勢的增加而減小,所以電子在P點的電勢能不是最小,故B錯誤;將電子從P1點移到無窮遠的過程中,電場力做正功,故C錯誤;電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從P1點沿x軸正向運動到P點的過程中,由題圖可知,圖像斜率的絕對值變小,電場強度變小,電子受到的電場力變小,加速度逐漸減小,故D正確。ABD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下列物理量中與試探電荷無關的是( )A.電場強度E B.電勢φ C.電勢能Ep D.電勢差UBD9.(2024·廣東佛山市期末)如圖所示,真空中豎直平面內的A、B、C三點構成一個傾角為30°的直角三角形,BC邊水平,A、B高度差為h,D點是AC中點,B處固定一正點電荷Q,沿AC方向固定一條內壁光滑的絕緣細管(細管不會影響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現在管內A點由靜止釋放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球,小球到達底端C點時速度大小為v。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D10.如圖所示,用絕緣細線拴一帶負電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勻強電場方向豎直向下,則( )A.當小球運動到最高點a時,細線的張力一定最小B.當小球運動到最低點b時,小球的速度一定最大C.當小球運動到最高點a時,小球的電勢能最小D.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守恒解析 若qE=mg,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球在各處對細線的拉力一樣大,即細線的張力一樣大;若qEmg,球在a處速度最大,故A、B錯誤;a點電勢最高,帶負電小球在電勢最高處電勢能最小,故C正確;小球在運動過程中除受到重力外,還受到靜電力,靜電力對小球做功,小球的機械能不守恒,故D正確。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6分)某同學選用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A、B來驗證庫侖定律。讓小球A和B帶上同種電荷,A球放在左右可移動且上下高度可調節的絕緣座上,B球用絕緣絲線懸掛于玻璃棒C點,如圖。實驗時,保證A、B兩球球心在同一水平線上,待B球平衡后,絲線偏離豎直方向的角度為θ,已知B球質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先保持兩球電量不變,使A球從遠處逐漸向B球靠近,觀察到兩球間距離越小,懸線的偏角越大;再保持兩球間距離不變,改變小球所帶的電量,觀察到電量越大,懸線的偏角越大。(1)實驗中用到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2)均勻分布的帶電球體可以等效為電量全部集中在球心處的點電荷;根據該知識,他將兩個半徑為R的金屬小球分別帶上了q1和q2的正電,并使其球心相距3R時兩小球處于平衡狀態,應用庫侖定律,計算了兩球之間的庫侖力F1。(3)對B球根據平衡條件計算A、B兩球之間的電場力F2(用m、g、θ表示);比較發現F1____________F2(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控制變量法 (3)大于 見解析12.(8分)如圖所示,觀察靜電感應現象的操作如下:(1)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金屬箔片____________,移走C之后金屬箔片____________(選填“閉合”或“張開”)。(2)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先把A、B分開,再移走C,金屬箔片張開,A帶____________電,B帶____________電,再讓A、B接觸,金屬箔片____________(選填“閉合”或“張開”)。(3)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用手摸一下A或者B,移走C,再分開A、B,金屬箔片____________(選填“閉合”或“張開”),A、B帶____________電。(4)把帶正電的C碰一下A或者B,移走C,分開A、B,A、B帶____________電。答案 (1)張開 閉合 (2)負 正 閉合(3)張開 負 (4)正解析 (1)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A端感應出負電荷,B端感應出正電荷,金屬箔片張開,移走C之后金屬箔片閉合。(2)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金屬箔片張開,先分開A、B再移走C,金屬箔片張開,A帶負電,B帶正電,再讓A、B接觸,金屬箔片閉合。(3)帶正電的C移近導體A,用手摸一下A或者B,通過人體大地上的電子移到A上,移走C,再分開A、B,金屬箔片張開,A、B帶負電。(4)C碰一下A或者B,電子轉移到C上,移走C再分開A、B,A、B帶正電。13.(10分)(2024·廣東深圳期末)如圖所示,質量為m、電量為-q的帶電粒子在兩個相距為6L的等量同種正電荷(電量均為Q)連線的中垂面上,以某一速度做半徑為4L的勻速圓周運動;如果此粒子以同樣大小的速度繞電量為+Q的點電荷做勻速圓周運動,求粒子的運動半徑是多少(粒子重力忽略不計,sin 37°=0.6,cos 37°=0.8)。粒子在兩正電荷連線的中垂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則有設粒子以相同大小的速度繞正點電荷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則有14.(14分)如圖所示,在勻強電場中直角三角形ABC的邊長AB=8 cm,BC=4 cm,將帶電量q=-6×10-6C的負電荷從電場中的A點移到B點,克服靜電力做了2.4×10-5 J的功,再從B點移到C點,靜電力做了1.2×10-5 J的功。求:(1)A、B兩點間的電勢差UAB和B、C兩點間的電勢差UBC;(2)如果規定B點的電勢為零,則A點和C點的電勢分別為多少?(3)畫出過B點的一條電場線并計算電場強度的大小(畫圖保留作圖的痕跡,不寫做法)。解析 (1)根據W=qU可得(2)由于UAB=φA-φB,UBC=φB-φC又φB=0解得φA=4 V,φC=2 V。(3)取AB的中點D,則D點的電勢為2 V,連接C、D,則CD為等勢線,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由高電勢指向低電勢,故過B點的電場線如圖所示,(1)小球在B點的速度大小vB;(2)小球進入電場后滑行的最大距離s2;(3)小球從A點滑至C點所用的時間t。答案 (1)2 m/s (2)0.4 m (3)0.8 s代入數據解得vB=2 m/s。(2)小球從細桿的頂端A由靜止開始沿桿滑下,并從B點進入電場,小球在電場中滑至最遠的C點,滑行到C點時速度為零,對于小球的整個滑行過程,由動能定理得mg(s1+s2)sin α-qEs2cos α=0解得s2=0.4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測評驗收卷(一).docx 章末測評驗收卷(一).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