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三章 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第三節 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3.3.2 乙酸核心素養目標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從宏觀上認識乙酸的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等),并從微觀角度理解其分子結構(分子式、結構簡式、官能團等),建立 “結構決定性質” 的觀念。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通過乙酸與不同物質反應的實驗現象,如與活潑金屬反應產生氣體、與弱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等,推理出乙酸的酸性及酸性強弱關系。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在乙酸乙酯制備的實驗探究中,學會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重點乙酸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特別是乙酸的弱酸性和酯化反應;酯化反應的原理、實驗操作及實驗現象分析;建立 “結構決定性質” 的化學思維,理解官能團與物質性質之間的關系。難點理解乙酸酯化反應的機理,即 “酸去羥基,醇去氫” 的反應過程;分析酯化反應實驗中各試劑的作用、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以及實驗改進的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和數據分析,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化學知識并靈活運用 。課前導入課前導入相傳古代的時候醋是酒圣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杜康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在作坊里提水、搬缸什么都干,慢慢也學會了釀酒技術。后來,黑塔釀酒后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嘗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為"調味漿"。這種調味漿叫什么名字呢 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料叫"醋"。01乙酸的存在和物理性質乙酸→乙酸的存在:乙酸是食醋中的主要有機化合物,普通食醋中含 3% ~ 5%(質量分數)的乙酸。乙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動物組織、排泄物中都存在乙酸。許多微生物可以將有機化合物通過發酵轉化為乙酸。→乙酸的用途:乙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也是制藥、染料、農藥工業的重要原料,還可用于制造電影膠片所需要的醋酸纖維素和木材用膠黏劑中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及很多合成纖維。乙酸分子的結構分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C2H4O2 CH3COOH或官能團 球棍模型 空間填充模型名稱 化學式 羧基 —COOH 乙酸的物理性質俗名 顏色 狀態 氣味 溶解性 揮發性醋酸 無色 液體 強烈刺激 性氣味 易溶于水 易揮發當溫度低于16.6 ℃,乙酸凝結成冰一樣的晶體,故無水乙酸又稱冰醋酸。02乙酸的化學性質探究乙酸的化學性質乙酸在溶于水時能夠電離出 CH3COO- 和 H+,因而乙酸具有一定的酸性。請設計幾個實驗證明乙酸具有酸性。實驗內容①向乙酸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②向盛有鋅粒的試管中加入乙酸溶液③向盛有碳酸鈣的試管中加入乙酸溶液④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乙酸溶液探究乙酸的化學性質反應 現象 化學方程式①向乙酸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 溶液變紅色 —②向盛有鋅粒的試管中加入乙酸溶液 產生氣泡 2CH3COOH+Zn→(CH3COO)2Zn+H2↑ ③向盛有碳酸鈣的試管中加入乙酸溶液 產生氣泡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④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乙酸溶液 紅色變淺,最后變為無色 CH3COOH+NaOH→CH3COONa+H2O 乙酸、水、乙醇、碳酸的羥基氫活潑性比較名稱 乙酸 水 乙醇 碳酸遇石蕊溶液 變紅 不變紅 不變紅 變紅與Na 反應 反應 反應 反應與Na2CO3 反應 Na2CO3 水解 不反應 反應與NaHCO3 反應 NaHCO3 水解 不反應 不反應與NaOH 反應 不反應 不反應 反應羥基氫的 活潑性強弱 CH3COOH>H2CO3>H2O>C2H5OH 乙酸與乙醇的反應在試管中加入無水乙醇、濃硫酸、冰醋酸的混合物,再加入 2 ~ 3 塊碎瓷片。按圖所示連接裝置,用酒精燈小心均勻地加熱試管,將產生的氣體經導管通到飽和Na2CO3 溶液的液面上。觀察發生的現象,聞一聞生成物的氣味。長導管的作用:導氣和冷凝導管末端不能伸入液面以下,防倒吸碎瓷片,防暴沸不能用強堿性的NaOH溶液,否則會使制得的乙酸乙酯發生水解實驗現象 ①飽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生成②聞到香味化學方程式結論 在濃硫酸存在并加熱的條件下,乙醇和乙酸發生反應,生成無色透明、有香味的油狀液體實驗現象及結論實驗注意事項→試劑的加入順序:一般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最后加乙酸。→在反應的試管中加入幾塊碎瓷片的目的:防止暴沸。→濃H2SO4的作用: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吸水劑(吸收生成的水,提高反應物的轉化率)。→裝置中導氣管較長的目的:導氣兼冷凝,便于乙酸乙酯的收集。實驗注意事項→導管口不伸入Na2CO3溶液液面以下的原因:防止倒吸。→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易于分層。→酯的分離:通常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酯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可逆反應,其實質是“羧酸去羥基,醇去氫”。→酯化反應的逆反應是酯的水解反應,也屬于取代反應。酯化反應乙酸能與乙醇發生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乙酸乙酯是一種無色透明、有香味的油狀液體。像乙酸與乙醇這樣生成酯和水的反應稱為酯化反應。酯化反應是一類重要的有機化學反應。→反應實質: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羥基的生成物,即乙醇分子和乙酸分子間脫去一個水分子的產物。03課堂小結04課堂練習1.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酸溫。散解毒,下氣消食……少飲和血行氣……”中醫學認為,蛔蟲“得酸則伏”,故吃醋可緩解蛔蟲病引起的胃腸絞痛。 下列物質中,在一定條件下能與醋酸發生反應的是 ( )①食鹽 ②乙醇 ③氫氧化銅 ④金屬鋁 ⑤氧化鎂 ⑥碳酸鈣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 D.全部BDC3.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的反應為( )。①酯化反應 ②氧化反應 ③加聚反應 ④取代反應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C4.脫落酸是一種抑制生長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葉子脫落而得名,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有關脫落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脫落酸的分子式為C15H18O4B.脫落酸只能和醇類發生酯化反應C.脫落酸可以和金屬鈉發生反應D.1 mol脫落酸最多可以和2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Thanks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