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母雞》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母雞》作者是老舍先生,課文描寫了作者對母雞態度的前后變化,借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大聲喧嘩、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喜歡炫耀;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貓》和《母雞》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通過與《貓》進行對比閱讀,感受作者在表現動物特點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二是通過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親的崇敬以及對母愛的贊頌。教學目標會寫“討、厭”等15個生字,會寫“討厭、理由”等10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我”對母雞態度的前后變化。3.聚焦具體事例,體會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性格特點。教學重點感受“我”對母雞態度前后的變化教學難點體會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教學準備課件、圖片、視頻、音頻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教 學 過 程導入聯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課文《貓》,回憶貓古怪、淘氣的特點。你們想知道他家里養的母雞是怎么樣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設計意圖:聯系老舍先生的作品《貓》,為課后習題“對比兩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異同”作鋪墊】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指導朗讀,注意讀音、書寫)2.認讀生字詞:討厭 忠厚 警戒 田壩 孵小雞 下毒手 伏在地上 疙瘩 可惡 雞雛 聾人 啄食 一聲不哼圍繞“討厭”,品讀事例1.品讀母雞的“大聲喧嘩”(課件呈現):聽吧,他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并且沒有什么理由,討厭。(播放母雞“嘎嘎”叫聲)2.品讀母雞的“無病呻吟”(課件呈現):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而是細聲細氣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著墻根,或沿著田壩,那么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刻結起了個小疙瘩來。(播放母雞無病呻吟叫聲)。3.品讀母雞的“欺軟怕硬”(課件呈現):它永遠不反抗公雞,有時候卻欺侮最忠厚的鴨子。更可惡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趁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圍繞“欺侮”等感受討厭之情。4.品讀母雞的“自我炫耀”(課件呈現):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人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播放視頻)體會夸張手法,感受討厭之情。最后呈現老舍先生完善之后對母雞的控訴狀,師生合作朗讀,進一步感受對母雞的討厭之情。【設計意圖:通過運用抓關鍵詞理解課文的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并在小組中進行充分交流,拓寬思路,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積極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提高閱讀能力。】緊扣改變,體會“不敢”1.聚焦雞母親的性格特點這么令人討厭的母雞后來發生了一件大事,(母雞下蛋了)。是的,這件事改變了老舍先生對母雞的態度,他為母雞寫了一封表揚信,表揚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特性。在文中找出相關事例,有哪些句子體現了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事實。2.品讀雞母親的“警戒”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圍繞“警戒”,感受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3.泛讀雞母親的其它表現而這樣的事實,在老舍先生的表揚信里,還有很多很多。討論“尋找食物”“勤教本領”“半夜警覺”等事例,進一步感受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師生合作朗讀老舍先生為母雞寫下了的表揚信,感受他不敢再討厭的情感。【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細細品讀文本,引導學生運用學習過的抓關鍵詞句的方法,來感受作者對母雞態度的變化。】五、聯想比照,升華情感討論:由母雞會聯想到誰?(母親)拓展:普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一位英雄,我們的母親也像這位雞母親一樣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作業設計拓展老舍先生《我的母親》中的片段,在朗讀中感受母親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設計意圖:抓住中心句“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感受,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和母愛的偉大,使學生深化對母愛的理解,實現課內外遷移。】板書設計母雞一向討厭 不敢再討厭大聲喧嘩 負責無病呻吟 慈愛欺軟怕硬 勇敢喜歡炫耀 辛苦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