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蓮說愛【作者】周敦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情景導(dǎo)入大自然為我們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用萬紫千紅的花來為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并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xué)習(xí)的《愛蓮說》。1.學(xué)習(xí)托物言志的寫作技巧;2.了解“說”的特點,朗讀、背誦并默寫全文;3.體會作者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節(jié)操的思想感情。教學(xué)目標(biāo)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xué)家,后人稱之為“濂溪先生”,死后謚號“元公”,他是宋代理學(xué)創(chuàng)始人。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一、預(yù)學(xué)成果展示-作者簡介陶淵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到劉宋初 ,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xué)巨匠。背景介紹周敦頤 ,他為人正直,敢于主持正義,不貪圖榮華富貴。晚年在故鄉(xiāng)廬山蓮花峰下建舍講學(xué)。他曾于府治東側(cè)開辟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蓮池,池中建賞蓮?fù)ぃ媳鼻鷺蜻叞叮那镏唬徎ㄊ㈤_,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當(dāng)微風(fēng)過處,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作者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清潔,感宦海之混沌,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至今,江西省星子縣還有蓮池遺址。“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的文體,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fā)表議論的文體,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愛蓮說》就是說說喜歡蓮花的道理。一、預(yù)學(xué)成果展示-文學(xué)體裁語言風(fēng)格《愛蓮說》駢散結(jié)合,多以散句為主,句式長短相間,富有變化,錯落有致。《陋室銘》駢散結(jié)合,駢句為主,句式更為整齊,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蕃 漣 褻濯 噫 頤淤泥 鮮有聞滌dí 敦 dūnfánliánxièzhuóxiǎnyūyīyí一、預(yù)學(xué)成果展示-正字音一、預(yù)學(xué)成果展示—劃分節(jié)奏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蕃:獨:甚: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譯文: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東晉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非常喜愛牡丹。二、疏通文意多只非常予: 獨:之:染:濯清漣而不妖:濯(zhuó): 漣: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益:亭亭凈植: 亭亭:植:褻玩: 褻: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洗沾染 (污穢)只聳立的樣子(蓮的柄)內(nèi)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蔓 名詞作動詞 橫生藤蔓。枝 名詞作動詞 旁生枝莖艷麗豎立水波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香氣遠聞更加清芬更加潔凈地挺立語氣詞。親近而不莊重靠近賞玩 譯文:我只喜愛蓮花,(因為)它從污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泥的沾染,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蓮的柄內(nèi)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遠聞更加清芬,它潔凈地挺立,只可以在遠處觀賞,但是不能靠近賞玩。疏通文意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 ,陶后鮮(xiǎn)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謂:隱逸:噫:鮮:聞:同予者何人:宜乎眾矣:宜: 譯文: 我認(rèn)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有聽說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對于牡丹的喜愛,應(yīng)當(dāng)人很多了。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人很多了。應(yīng)當(dāng)少嘆詞,表示感慨隱居避世。聽說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譯文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東晉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非常喜愛牡丹。我只喜愛蓮花,(因為)它從污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泥的沾染,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蓮的柄內(nèi)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遠聞更加清芬,它潔凈地挺立,只可以在遠處觀賞,但是不能靠近賞玩。我認(rèn)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有聽說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對于牡丹的喜愛,應(yīng)當(dāng)人很多了。(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4)菊之愛, 蓮之愛,牡丹之愛,( 助詞,的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助詞,的)(賓語前置(將動詞的對象提前)以示強調(diào)。})“之”的用法三、(一)詞類活用1.不蔓不枝名詞作動詞,橫生藤蔓,旁生枝莖。2.香遠益清形容詞作動詞,遠聞。(二)特殊句式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翻譯時加“是”字。2.菊之愛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譯為“對于菊花的喜愛”。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形容詞做狀語 從遠處四、問題探究1、《陋室銘》和《愛蓮說》,這兩篇文章在語言風(fēng)格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2、作者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3、《愛蓮說》稱蓮為“花之君子”,說說作者心目中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質(zhì)?4、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5、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四、問題探究1、《陋室銘》和《愛蓮說》,這兩篇文章在語言風(fēng)格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駢散結(jié)合,篇幅短小,語言精煉。不同點:《陋室銘》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愛蓮說》散句為主,句式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富于變化。2、作者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生長環(huán)境方面: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體態(tài)、香氣方面: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風(fēng)度氣質(zhì)方面: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志潔行廉,體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問題探究3、《愛蓮說》稱蓮為“花之君子”,說說作者心目中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質(zhì)?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備這些美好品質(zhì):高潔清廉,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堅守節(jié)操。體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意思是:蓮花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無論環(huán)境怎樣,都要保持高潔的品格,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獨立,不隨波逐流,堅守節(jié)操。4、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5、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通過 對蓮的描述贊美,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節(jié)操的思想感情。1、作者寫:“蓮之愛”的用意是什么?描寫蓮花,同時還寫到了菊花和牡丹,這里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2、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表現(xiàn)了他們處世態(tài)度有何異同?3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對陶淵明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是不是完全贊同?五、補充問題①以蓮花自喻,表現(xiàn)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質(zhì)。②運用了襯托手法。③用菊花正襯,用牡丹反襯,突出了蓮花的高潔品質(zhì)。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作者寫:“蓮之愛”的用意是什么?描寫蓮花,同時還寫到了菊花和牡丹,這里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2、 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表現(xiàn)了他們處世態(tài)度有何異同?①相同點:都體現(xiàn)了他們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處世態(tài)度。②不同點 :陶淵明面對污濁的現(xiàn)實,采取消極避世的態(tài)度,選擇了歸隱。周敦頤愛蓮并不消極避世,而要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保持獨立,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對陶淵明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是不是完全贊同?1)隱士2)不完全贊同作者贊賞的只是陶淵明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處世態(tài)度,而對于他的隱居避世卻不贊同。六、拓展:1、寫出描寫“蓮”的詩句,表明作者及出處。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 · 楊萬里《小池》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唐 · 王維《山居秋暝》根據(jù)提示填空2、 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3、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5.描寫蓮花高潔質(zhì)樸的句子是:6.公園舉行畫展,觀賞牡丹的人很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7.《愛蓮說》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quán)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愛蓮說》中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是:9.《愛蓮說》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句子是:10.《愛蓮說》中詠蓮的名句是:花,蓮之君子者也。香遠益清。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當(dāng)堂測試:《愛蓮說》的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_________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________為蓮的總陪襯,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為蓮的正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來寫三種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愛蓮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隱逸者富貴者君子第17課《愛蓮說》教學(xué)設(shè)計一、教學(xué)目標(biāo)1.了解作者劉禹錫及相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積累文言知識。2.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朗讀并背誦全文。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刻畫的君子形象。3.學(xué)習(xí)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tài)度。二、學(xué)習(xí)重難點學(xué)習(xí)重點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朗讀并背誦全文。2.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刻畫的君子形象。學(xué)習(xí)難點1.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刻畫的君子形象。2.學(xué)習(xí)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tài)度。三 、教學(xué)過程一.導(dǎo)入新課。“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楊萬里眼中充滿生機的夏日美景;“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是王昌齡眼里嬌美可愛的少女;“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是《西洲曲》中脈脈深情的無盡思念……你知道古代對于蓮的稱呼有哪些嗎?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fēng)送馨香。——尹鶚《臨江仙》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李商隱《贈荷花》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蘇軾《江神子·江景》在古人筆下,蓮花,或與天真純潔的少女結(jié)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的象征,或被贊為百美并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對蓮的喜愛,可以說已成為一種文化心態(tài)。在我國宋代,有一位酷愛蓮花的人——周敦頤。他一生喜愛蓮花的雅麗端莊、清幽玉潔。他在自己著書講學(xué)的濂溪書院內(nèi)建造了一座“愛蓮堂”,而且造了一個“蓮池”。先生講學(xué)研讀之余常漫步于堂前賞蓮自吟,并寫成了《愛蓮說》——這篇以蓮之高潔寄托自己畢生心志的文章。二.學(xué)習(xí)新課。1.誦讀積累,感知文意。(1)了解作者。周敦頤(1017-1073) 字茂叔,號濂溪,湖南道州人。 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講學(xué),世稱“濂溪先生”。謚號元公,著《太極圖說》、《通書》等。(2)了解背景。周敦頤任職南康郡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cè)開辟一四十余丈寬的蓮池(后被稱為“愛蓮池”),池中建“賞蓮池”,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3)文體知識:說。說,即“談?wù)劇薄9糯h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以小見大,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4)學(xué)習(xí)誦讀,理解文章。①正音解字蕃(fán)、予(yú)、淤(yū)、濯(zhuó)、漣(lián)、蔓(màn)、褻(xiè)、逸(yì)、噫(yī)、鮮(xiǎn)。②讀準(zhǔn)節(jié)奏:節(jié)奏:1.虛詞后停頓;2.主語后停頓;3.意義單位后停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③梳理文意【方法】同學(xué)們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自讀理解文意,把自己在本課預(yù)學(xué)中碰到的難以理解的字詞圈出來,同桌交流,仍然不能解決的寫在黑板上。同桌口譯接龍,把自己口譯困難的句子用曲線劃出來,交流解決。【譯文參考】水生陸生草本木本的各種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認(rèn)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當(dāng)然有很多人了。2.理解賞析。(1)周敦頤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蓮花的?①生長環(huán)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②體態(tài):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③香氣:香遠益清。④風(fēng)度: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 在周敦頤的眼中,君子應(yīng)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zhì)? 請結(jié)合原文中描寫蓮花的句子作具體分析。①生長環(huán)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潔身自愛,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莊重、質(zhì)樸②體態(tài):“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③風(fēng)度:“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聲名遠揚,獨立高潔,清高莊重(3)為什么除了蓮還寫了菊和牡丹?菊花,花之隱逸者。牡丹,花之富貴者。蓮花,花之君子者。①菊是隱居避世者:菊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而在群芳凋落的秋季開放,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隱士。②牡丹是追求功名利祿者: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貪圖享樂的庸碌之輩。③蓮是君子追求高潔品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小結(jié)】本文主要是寫作者愛蓮,為什么要談到菊和牡丹?①菊象征高潔獨立,不趨炎附勢,用菊作正襯,②牡丹象征富貴,追名逐利,用牡丹作反襯,③在襯托中突出蓮花形象和品格,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含蓄而突出表達了文章的主旨。(4)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yīng)該具備哪些美好品質(zhì)?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許,像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志潔行廉,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像蓮一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要有自制力。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3.探究寫法,體悟情感。托物言志,即寄意于物,是指作者運用象征或起興等手法,即將個人之“志”寄托在某個相似的“物”上,通過描繪客觀事物的特征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在《愛蓮說》中,周敦頤通過描寫蓮花的特征,賦予了蓮花高潔、正直、端莊、傲然不群的品質(zhì),以“蓮”自喻,通過對蓮可貴的品格的贊美,表明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既不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而是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4.文言現(xiàn)象。古今異義:亭亭凈植 古義:豎立。 今義:栽種詞類活用:不蔓不枝 名詞作動詞【蔓】橫生枝蔓【枝】旁生枝莖。一詞多義:鮮陶后鮮有聞 xiǎn,【副】少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xiān,【形】鮮艷遠香遠益清 動詞,遠播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形容詞作狀語,從遠處清香遠益清 形容詞,清芬,清香濯清漣而不妖 形容詞,清澈的“之”的用法(1)何陋之有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助詞】,的(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詞】主謂間,取獨(4)花之隱逸者也 【助詞】的(5)蓮之愛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而”的用法(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連詞】表轉(zhuǎn)折,卻(2)濯清漣而不妖 【連詞】表轉(zhuǎn)折,卻(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連詞】表轉(zhuǎn)折,卻(4)學(xué)而時習(xí)之 【連詞】表順承,然后(5)博學(xué)而篤志 【連詞】表并列,并且(6)康肅笑而遣之 曲肱而枕之 【連詞】表修飾,著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了周敦頤的《愛蓮說》,他在文章的最后發(fā)出了“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感慨,同學(xué)們,除了周敦頤,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愛蓮者”,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學(xué)習(xí)、去踐行、去傳承他的君子美德。希望我們每個同學(xué)都能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個清廉正直、剛正不阿的人,愿你們都能做那朵蓮,潔身且自好!作業(yè)布置:仿寫句子:我愛蓮,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它有君子的剛正不阿,謙遜正直。我愛 ,因為它 2.我愛 ,因為它 3.我愛 ,因為它 18 愛蓮說一、基礎(chǔ)過關(guān)1、根據(jù)要求,用原文填空。(1)《愛蓮說》突出了蓮的潔凈、單純、雅致的語句是: , , , , , 。(2)《愛蓮說》中總括蓮的品格的句子: 。(3)《愛蓮說》中表現(xiàn)作者對追逐名利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的句子: ,(4)《愛蓮說》文中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隨俗浮沉,又莊重、質(zhì)樸、不孤高自許、嘩眾取寵的名句是: , 。(5)《愛蓮說》高度概括蓮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點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6)《愛蓮說》中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 , 。(7)《愛蓮說》中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tài),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的句子是: , ___。二、能力提升1.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A.陋室(lòu) 德馨(qīn) 苔痕(tái)B.鴻儒(rú) 案牘(shú) 甚蕃(fán)C.淤泥(yū) 不染(rǎn) 濯清漣(zhuó)D.褻玩(xiè) 隱逸(yì) 鮮有聞(xiān)2.下列句子中的“之”與其他三項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 B.蓮,花之君子者也C.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對《愛蓮說》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fēng)度氣質(zhì)等方面描寫了蓮花的超凡脫俗,賦予了蓮花不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高潔品質(zhì)。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從正面襯托了自己對蓮花的喜愛,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贊賞。C.作者贊賞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潔身自好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體現(xiàn)了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D.文章駢散相間,錯落有致,音節(jié)和諧。比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4.下列對《愛蓮說》中寫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對菊花、牡丹、蓮花三種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寫,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作陪襯,突出了蓮花的美好形象。B.文章通過菊花、牡丹與蓮花的對比描述,突出它們各自的德行品格。C.這兩種花,人們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D.這兩種花,一直為前人所鐘愛,由前人所愛說到自己的所愛,有強烈的比較效果。5.文學(xué)常識填空。本文《愛蓮說》作者是 ,字 ,謚號“ ”,世稱 , (朝代)哲學(xué)家。著有《 》《 》等。三、探究拓展(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愛蓮說(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可愛者甚蕃 蕃: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3)亭亭凈植 植: (4)陶后鮮有聞 鮮: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加下劃線的句子的意思。(1)濯清漣而不妖(2)香遠益清,亭亭凈植。8.《愛蓮說》稱蓮為“花之君子”,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請用自己的語言談一談你心目中的君子應(yīng)該具備哪些美好品質(zhì)。(至少提出三點)任務(wù)名稱 自我評價 師友評價 教師評價基礎(chǔ)過關(guān) ☆☆☆☆☆ ☆☆☆☆☆ ☆☆☆☆☆能力提升 ☆☆☆☆☆ ☆☆☆☆☆ ☆☆☆☆☆探究拓展 ☆☆☆☆☆ ☆☆☆☆☆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7、毛愛蓮說(3).pptx 17《愛蓮說》 練習(xí)DOCX 文檔.docx 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 17.愛蓮說》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