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三字經》從視頻中,你發現了句子有什么特點?三字斷句《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的啟蒙讀物,從中我們能認識很多漢字,還能明白很多道理。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學習《三字經》中的一部分《人之初》。人 之 初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時rén zhī chū翹舌音之你能給“之”字找一找朋友嗎?之之前 之間之后隨題識字初chū初“初”字由“衣”、“刀”組成,表示用刀裁布,由于這是制衣的首道工序,故引申為“初始、開端”的意思。衣字旁衤+刀=初月初 年初初冬人 之 初的開始人剛生下來的時候。一個小孩子怎樣才能長大成人呢?秘密就在這篇課文中兩個漢字中,我們一起去尋找吧!初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認真傾聽。·借助拼音大聲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注意“不”字的讀音。標出課文的小節。12檢查字詞之zhī初相近習chūxiānɡjìnxí遠教yuǎnjiào道dào專幼玉知zhuānyòuyùzhī義yì翹舌音翹舌音翹舌音翹舌音近遠專前鼻音后鼻音近jìn遠yuǎn道dào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這三個字?辶+斤=近辶+元=遠辶+首=道走近 近來遠方 遠山知道 道路反義詞走之底的字大多與行走或道路相關。再讀課文12請你再讀一讀課文,看看哪兩個漢字中藏著小孩子的“子”字?教jiào甲骨文的“教”像一個老師手執教鞭教導孩子學習。學xué請教 教育你在哪里見過這個字?小學 學校學生 學習再讀課文12這篇課文就是告訴我們一個孩子只有接受教育,好好學習才能長大成人。學習第1小節教師帶讀第1節,學生跟讀,讀出節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xìnɡ xiānɡ jìn相xiānɡ習xí木+目=相相近 相反學習 練習差不多。習慣、習性。開始。本性。善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你能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學習前2行孟母三遷孟子的母親就是知道學習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一起來看一看。原來后天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這么大,難怪性情有好有壞。那除了環境的影響,還有什么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也很大呢?繼續讀。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如果。就。變化,改變。方法。專心致志。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學習后2行專zhuān專心鸕鶿專門我們上課要專心聽講。這是一種專門幫助人們捉魚的鳥。熟讀成誦·師生對讀,教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再互換。·同桌對讀,拍手齊讀。游戲:點燈籠義道之相教遠知幼初近專習玉指導書寫造zào運yùn你還記得《動物兒歌》里“造”和“運”的筆順規則嗎?是先寫里面還是先寫外面呢?先內后外近jìn遠yuǎn☆里面的“斤”上撇短平,下部筆畫宜短,位置恰當。☆走之底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里面的“元”兩橫平行,撇宜短,與豎彎鉤距離適中。結構組詞學習 小學 學生上下結構造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xué字☆上半部分筆順是點點撇,筆畫均勻。☆“子”的橫與橫鉤的橫平行。筆順人 之 初一年級·下冊第二課時rén zhī chū游戲:走迷宮你能走出左邊的迷宮嗎?試一試,把里面的生字都認出來,走出迷宮吧。教玉遠近之義幼初知道你真棒!讀一讀,記一記相近 相反 學習 練習知道 道路 專心 專門復習第1小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人除了接受教育外,還要努力學習,這節課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什么要學習?學習第2小節學習的重要性·自由讀第2小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圈出不理解的字詞。“不”的變調規則后面的字是四聲時,讀二聲;后面的字是其他聲調時,都讀第四聲。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幼yòu學習前2行幼兒幼小 年幼合適、適宜。作為,成就。幼兒。請你嘗試著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兒時不努力學習,到了老會怎樣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小故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學習后2行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這三個字?和同桌說一說。玉yù王+ =玉玉米玉石知zhī義yì通知知道意義正義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學習后2行雕刻玉石。器具,本課指有用的玉器。道理。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看來,寶貴的玉石都需要打磨和雕琢,我們人就更需要學習和進步了。再來讀一讀第2小節。熟讀成誦·師生對讀,教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再互換。·同桌對讀,拍手齊讀。背誦全文12“人之初”讀起來郎朗上口,我們可以有很多的讀法:可以學古人搖頭晃腦慢慢讀;可以打著節拍讀;可以和同桌互讀;還可以比賽讀。現在,請你選擇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全文。積累詞語相近 相反 學習 練習知道 道路 專心 專門請你仿照下面的擴詞,用本課的生字和之前學過的熟字組成詞語。之前 之間 初秋 初步玉米 玉石 遠山 遠方你能用這些詞語口頭說句子嗎?初步我初步學會了游泳。指導書寫造zào運yùn你還記得《動物兒歌》里“造”和“運”的筆順規則嗎?是先寫里面還是先寫外面呢?獨體字習xí玉yù義yì這三個字有什么共同點?都有點結構組詞學習 練習習作獨體結構造句我們要認真學習,取得進步。xí☆橫折鉤端正,末端稍帶彎度,兩點稍靠上安放。筆順結構組詞白玉 玉米 玉石獨體結構造句圓圓的月亮好像一個大玉盤!yù☆三橫平行,間距適中,中橫稍短寫在橫中線上,最后一橫要長。☆豎畫寫在豎中線上。點最后寫,寫在下面兩橫之間。筆順結構組詞意義 義氣 正義獨體結構造句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定的正義感。yì☆注意筆順,先寫點,在豎中線左側。☆第二筆撇起筆高,長而舒展,第三筆捺畫起筆較低,撇捺交叉在豎中線上。筆順識字8 人之初【教學目標】1.通過歸類識記等方法,認識“之、初、相”等13個生字。會寫“近、習”等6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學習成長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歸類識記等方法,認識“之、初、相”等13個生字。會寫“近、習”等6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難點: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學習成長的重要性。【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認識“之、初、相”等9個生字,會寫“近、遠、學”3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的節奏。3.通過聯系生活、借助故事等方法,理解課文第1個片段的內容。一、視頻導入,揭示課題1.播放《三字經》吟誦視頻,跟著吟誦。師:同學們,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感受了對韻之美。現在,我們一起來感受《三字經》的韻律之美。(播放視頻)從視頻中,你發現了句子有什么特點?都是三個字,三字斷句。所以叫《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讀易記。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1)師:《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的啟蒙讀物,從中我們能認識很多漢字,還能明白很多道理。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學習《三字經》中的一部分《人之初》。齊讀課題。(提示:三個字都是翹舌音)3.隨題識字,理解意思。(1)識記生字“之、初”。①組詞識記“之”。師:你能給“之”字找一找朋友嗎?(之前、之間、之后)②字理識記“初”。師:“初”字由“衣”、“刀”組成,表示用刀裁布,由于這是制衣的首道工序,故引申為“初始、開端”的意思。所以“初”是衣字旁。加一加識記:衤+刀=初月初 年初 初冬。(2)出示圖片,理解意思。師:這里的“之”是“的”的意思;“初”是“開始”的意思。“人之初”就是人剛生下來的時候。就像這樣一個襁褓里的小嬰兒,就是剛剛出生,這個字就是“子”。4.過渡:一個小孩子怎樣才能長大成人呢?秘密就在這篇課文中兩個漢字中,我們一起去尋找吧!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1.教師范讀,學生認真傾聽。2.學生自由朗讀,出示朗讀要求:(1)借助拼音大聲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2)注意“不”字的讀音。標出課文的小節。3.出示生字,進行認讀。之 初 相 近 習 遠 教 道 專 幼 玉 知 義指名讀,教師指導正音。“之、初、專、知”是翹舌音,“近、遠、專”是前鼻音,“相”是后鼻音。教師帶讀,學生跟讀。開火車讀,去掉拼音讀。歸類識記“近、遠、道”。師: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這三個字?(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記)都是走之底,走之底的字大多與行走或道路相關。還可以利用加一加識記。4.再讀課文,了解內容。(1)師:請你再讀一讀課文,看看哪兩個漢字中藏著小孩子的“子”字?(教、學)(2)出示“教、學”,大致理解課文內容。①出示“教”的甲骨文,引導觀察甲骨文的“教”像一個老師手執教鞭教導孩子學習。②出示“學。你在哪里見過這個字?(小學、學校,學生、學習)小結:這篇課文就是告訴我們一個孩子只有接受教育,好好學習才能長大成人。三、學習第1小節1.過渡:人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一起來看看第1小節。2.教師帶讀第1節,學生跟讀,讀出節奏。3.學習前1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1)指名讀。指導“性相近”前兩字是后鼻音,后一個字是前鼻音。(2)隨文識記“相、習”。①加一加識記“相”。木+目=相 相近 相反。②拓展組詞“習”。習 學習 練習。(3)理解字詞的意思。相近:差不多。習:習慣,習性。初:開始。性:本性。善:善良。交流句子的意思。①師:你能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②小結: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5)介紹“孟母三遷”的故事。師:孟子的母親就是知道學習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就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一起來看一看。(播放視頻)原來后天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這么大,難怪性情有好有壞。那除了環境的影響,還有什么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也很大呢?繼續讀。4.學習后2行: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1)齊讀。教師講解。茍:如果,假如。乃:就。遷:搬遷,變遷,變化,改變。道:方法。專:專心致志。(2)引導意思: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3)聯系生活識記“專”。專心:我們上課要專心聽講。專門:這是一種專門幫助人們捉魚的鳥。(4)定位聯想識記鞏固生字。教, ,教之道, 專。6.熟讀第1小節,并嘗試背誦。(1)過渡:看來,環境和教育對我們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古人用短短的兩句話告訴了我們這些道理,多有智慧啊!我們在來一起讀一讀。(2)師生對讀,教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再互換。(3)同桌對讀,拍手齊讀。(4)填空背誦,指名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1.游戲:點燈籠。2.回憶《動物兒歌》中“造,運”的書寫規則。師:你還記得《動物兒歌》里“造”和“運”的筆順規則嗎?是先寫里面還是先寫外面呢?(先內后外)3.出示“近、遠、學”,觀察占格、結構。(1)“近”和“遠”也是先內后外。①“近”的書寫要點:里面的“斤”上撇短平,下部筆畫宜短,位置恰當。走之底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②“遠”的書寫要點:里面的“元”兩橫平行,撇宜短,與豎彎鉤距離適中。(2)“學”與“字”比較,注意上半部分的寫法。“學”的書寫要點:上半部分筆順是點點撇,筆畫均勻。“子”的橫與橫鉤的橫平行。4.教師范寫,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師生評價。第2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幼、玉、知、義”4個生字,會寫“習、玉、義”3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鞏固“不”的讀音。背誦課文。3.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學習成長的重要性。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1.游戲:走迷宮。2.出示課后第2題,讀一讀,記一記。3.全班背誦第1小節,重溫意思。過渡:人除了接受教育外,還要努力學習,這節課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什么要學習?二、學習第2小節1.學生自由讀第2小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圈出不理解的字詞。2.指導讀好“不”的變調。(1)“不”的變調規則:后面的字是四聲時,讀二聲;后面的字是其他聲調時,都讀第四聲。(2)教師帶讀,學生齊讀。3.學習前2行: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1)指名讀。聯系生活識記“幼”。幼兒園 幼小 年幼。(2)理解字詞。宜:適宜,合適;幼:幼兒;為:作為,成就。請你嘗試著說說這句話的意思。(3)師生交流意思: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4)聯系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理解句子。師:兒時不努力學習,到了老會怎樣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小故事。(播放視頻)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有用了。4.學習后2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1)拍手齊讀。隨文識記“玉、知、義”。①師: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這三個字?和同桌說一說。②師生交流識記方法。(2)理解字詞。琢:雕刻玉石;器:器具,本課指有用的玉器;義:道理。(3)師生交流意思: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5.熟讀第2小節,并嘗試背誦。(1)過渡:看來,寶貴的玉石都需要打磨和雕琢,我們人就更需要學習和進步了。再來讀一讀第2小節。(2)師生對讀,教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再互換。(3)同桌對讀,拍手齊讀。三、背誦全文,積累詞語1.過渡:“人之初”讀起來郎朗上口,我們可以有很多的讀法:可以學古人搖頭晃腦慢慢讀;可以打著節拍讀;可以和同桌互讀;還可以比賽讀。現在,請你選擇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全文。2.指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3.同桌互背。全班拍手背誦全文。4.積累詞語。師:同學的背誦的真不錯!現在,請你仿照下面的擴詞,用本課的生字和之前學過的熟字組成詞語。(之前,之間;初秋,初步;玉米,玉石;遠山,遠方)你能用這些詞語口頭說句子嗎?(我初步學會了游泳)觀察字形,指導書寫1.出示“習、玉、義,觀察占格、結構。師:這三個字有什么共同點?(都是獨體字,都有點)2.教師范寫“習、玉、義”。“習”的書寫要點:橫折鉤端正,末端稍帶彎度,兩點稍靠上安放。“玉”的書寫要點:三橫平行,間距適中,中橫稍短寫在橫中線上,最后一橫要長,豎畫寫在豎中線上,點最后寫,寫在下面兩橫之間。“義”的書寫要點:注意筆順,先寫點,在豎中線左側。第二筆撇起筆高,長而舒展,第三筆捺畫起筆較低,撇捺交叉在豎中線上。3.教師范寫,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師生評價。【教學板書】識字8 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教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學【教學反思】本課所學內容是《三字經》的一部分,主要是從教育和學習兩個方面來講的。本文內容雖然讀起來比較容易,但是理解起來較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課伊始,我播放了生動活潑的視頻。通過直觀的感受,學生們很快就進入學習的氛圍中。本課的生字學習,都是立足漢字的特點,采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識記。在教學中,講解字詞的意思,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內容,不要求記憶,而且借助多媒體手段更是降低了理解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三字經》部分視頻.mp4 孟母三遷的故事.mp4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_batch.mp4 (教學課件)識字8 人之初.pptx (課文朗讀)識字8 人之初.mp3 (配套教案)識字8 人之初.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