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青蛙找家教學理念: 1.以學生發展為本 2.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學目標: 1.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認識四分節奏、二八節奏,并能用打擊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大膽積極地參與表演活動。 3.德育滲透: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能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用不同力度、不同表情、形象的動作來表現小青蛙找家前后的不同神態和心情,表達歌曲情境。 教學策略: 本節課綜合運用了律動法、聽唱法、體驗法、情景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教學方法。通過感受、體驗、游戲、表現、演唱等環節完成聆聽、演唱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工作,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以及表現能力。 教具準備:鋼琴、青蛙頭飾、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雙響筒、木魚)。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琴入座,師生問好。 二、導入課題: 1.猜謎語 導語:今天啊,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個小動物,現在它就藏在老師身后,請你們猜一猜: 突眼睛 大嘴巴 白肚皮 綠大褂 地上跳 水里劃 唱起歌來——呱呱呱(用道具發出聲音) 生:青蛙 師:對了它就是我們的好朋友——小青蛙。(出示謎底) 2.出示青蛙成長卡片,講述青蛙的成長史。 導語:青蛙一般生活在池塘邊和草地上,專門捕捉害蟲,是莊稼的好朋友。同學們,你們知道青蛙是什么變來的嗎? 3.出示歌譜,放錄音。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青蛙的歌曲,歌名叫《小青蛙找家》,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ㄔO計意圖:謎語的導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青蛙成長史除了讓學生對青蛙有了一定的認識,還為下面更好地了解歌曲、學習歌曲做了鋪墊。) 三、學唱歌曲 1.熟悉歌詞(師朗讀歌詞,生配合) X 0 | X X | X X X | 呱 呱 呱 呱呱 呱 2.介紹歌曲背景 一天,在森林里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音樂會,小動物們都來參加了。它們玩得很高興,音樂會結束了,小動物們都高興地往家走,可是,卻傳來了一陣陣哭聲,原來,是小青蛙在哭,它對小動物們說“我回不去家了,找不到媽媽了!” 3.出示污染水塘的圖片 師:同學們,你們說說為什么小青蛙會找不到家? 師:這時候,我們能為小青蛙做些什么? 生:清理垃圾。 師:可是垃圾們說,你們要想把我清理干凈,必須得先學會清潔三步曲。 4.學唱歌曲 清潔一步曲: 3 5 2 3 | 5 X | 6 5 6 3 | 5 X || 幾 只 小 青 蛙 呱 要 呀 要 回 家 呱 ?。牫ń虒W) 清潔二步曲: x x | x x | x x | x x || 跳 跳 呱 呱 跳 跳 呱 呱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跳 跳 跳 呱 呱 呱 跳 跳 跳 呱 呱 呱 ?。牫ń虒W,加上打擊樂器伴奏以及學生對唱、律動) 清潔三步曲: 2 3 5 6 | 3 2 3 | 1 - | X 0 || 小 青 蛙 回 到 了 家 呱 (聽唱法教學)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同學們,你們真棒!一下子就把清潔三步曲學會了,并把池塘清理干凈了,小青蛙終于找到了家。 (設計意圖:清潔三步曲,除了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更好的是對學生進行了德育的滲透,讓他們知道亂丟垃圾是不對的,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清潔垃圾,保護環境。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的同時,也深刻地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表演“小青蛙找家” 過渡語:為了感謝你們,小青蛙邀請同學們去它家里坐坐,大家想不想去?。?br/> 學生自由組合,一組學生圍成圓圈,扮演“小青蛙的家”, “家”的學生用打擊樂器敲節奏。個別學生扮演“小青蛙”(戴上“小青蛙”頭飾),其他同學可以一邊演唱歌曲一邊做簡單的律動“呱”。音樂開始,“小青蛙” 按節奏自由地做青蛙的動作,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時,“小青蛙”跳到圓圈里面。音樂起,表演又開始。 ?。ㄔO計意圖:通過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扮演了里面的角色,除了鞏固歌曲的學習成果,還為本課教學設計增加了更多趣味) 五、小結:(德育滲透:環境保護、愛護動物) 師:今天啊,同學們都非常棒,不僅學會了《小青蛙找家》這首歌曲,還給池塘清理了垃圾,幫助迷路的小青蛙找到了家,你們真棒!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希望同學們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生:謝謝老師! 教學檢測: 本課時是《小精靈》的第一課時,在一年級其他班級試教的基礎上檢測。 板書設計: 板書課題:小青蛙找家 板書節奏練習:X O | X X | X X X | 呱 呱 呱 呱 呱 呱教學反思:學習《小青蛙找家》這首歌的時候,我選擇從講故事開始入手,根據歌詞內容創編了一段關于小青蛙找家的小故事,激發孩子們對學習歌曲的興趣,孩子們能更主動地去學習了,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適當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旋律部分出現休止符號時侯,我告訴他們這個小圓圈叫休止符,遇到它的時候要停一停,于是他們都跟著我雙手拍節奏,遇到休止的時候就雙手握拳,這一過程進行得很順利。當我要他們演唱歌曲律動的時候,卻被我的再次強調遇到小圓圈的時候要停一停的話而不知如何跳了,所以我覺得過分強調理論性的東西反而讓孩子們失去了應有的自然的肢體語言表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