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設計 【教學年級】五年級 【教學內容】蘇少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教材分析】 本課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是一首臺灣校園歌曲。歌曲分為兩個樂段,變換拍子,四四拍和四二拍,音域為九度,全曲節奏型幾乎完全相同,富有跳躍感。全曲統一、完美,形象地表現了孩子們天真、可愛、純潔的性格以及熱愛家鄉和大自然的真摯情感。 【設計理念】 在當前核心素養的召喚下,我們的課堂教學要著眼于“人”本身,把學生放在課中央,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從淺層次學習走向深層次學習,讓兒童的生命活潑地展現出來。本節課的設計,教師尋找到教材背后的核心價值,并下沉到兒童的生活世界。通過讓學生體驗杯子歌的設計,引導學生走進音樂,觸摸音樂,通過起伏變化的旋律線對比關注兒童的思維情感,在感受與體驗中真正地將知識轉變為能力;以多種形式的演唱鼓勵兒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和表現方式;從歌曲中尋找臺灣校園民謠的身影,追尋文化的根源,給學生內心的震撼和眼界的敞亮,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1、能用輕松、自然、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2、唱好歌曲中的切分音和襯詞,感受、體驗,樂于表現歌曲活潑、風趣、詼諧的特點,了解《外婆的澎湖灣》的創作背景故事。3、學習杯子歌,在跟著音樂玩杯子的過程中獲得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快樂體驗,體會打擊樂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學會用輕松、自然、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表現出歌曲的風趣、詼諧,感受外婆的愛,較好地表現出節奏的韻律和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 綜合表演杯子歌,邊唱邊體驗打擊樂的樂趣。歌聲舞蹈打擊樂組合在一起,創造性地表現歌曲。 【教學過程】 設境引情1、用一段好玩的方式介紹自己(杯子歌介紹)“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夏老師,今天來到五五班教室里,同學們聰明又伶俐,老師看到真歡喜,很高興認識你,很高興認識你。”(1)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喜歡杯子歌,引入杯子歌的主題。(2)引入杯子歌教學。 2、教玩杯子歌, 考驗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分為三排,每人發一只杯子,每個學生蹲到板凳后面,按照四拍子的節奏,每個拍點都有不同的動作 (PPT展示) ②讓學生跟隨老師的節奏試練習傳遞杯子歌。用《外婆的澎湖灣》第一段伴奏來當背景音樂,練習杯子歌的傳遞故事導入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從小離開父母,跟他的外婆生活在一起,兩個人相依為命,外婆非常的疼愛他,總是把最多的關愛給他,他也非常孝順自己的外婆,外婆經常帶著他去看海邊的夕陽美景…他長大后離開了外婆,自己到外面的大城市去闖蕩,有一天他把 自己的童年生活告訴了他的好朋友,他的朋友聽后非常的感動,就寫了一首歌,這首歌就是《外婆的澎湖灣》,他把這首歌給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然后故事的主人公唱了這首歌就紅遍了大江南北,這個人就是潘安邦(出示PPT)三、歌曲學習1、視頻播放《外婆的澎湖灣》MV (1)讓學生觀賞臺灣澎湖灣的美景 (2)問題1 視頻里看到什么樣的景色?(3)問題2 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2、朗讀歌詞引導學生按照節奏朗讀歌詞。(教師用非洲鼓伴奏) 3、再次聆聽教師用手上的動作展現出歌曲不同的樂段(提問歌曲分為幾個部分) 聆聽錄音范唱,感受歌曲共分為幾個樂段4、逐段學唱,辨析節奏。 (1)師彈伴奏,帶領學生逐句學唱歌曲旋律。 (2)關注切分音的節奏,指導學生唱準確。 (3)指導學習變換拍子。 5、劃旋律線,了解歌曲的旋律走向。(1)出示歌曲第二段的旋律線,通過劃線演唱發現旋律特點。 (2)完整演唱歌曲旋律。(3)加入動作來表現歌曲,兩段分別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緒特點。四、綜合表演,在情境中多形式演唱升華音樂情感。 加入杯子歌來演唱,加入杯子歌來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加入動作來展現歌曲的第二段。練習兩邊表演唱。五、拓展欣賞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臺灣的校園民謠歌曲,一起欣賞歌曲《童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