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1張PPT)基礎課時4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專題1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第二單元 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學習任務 1.通過以鋅銅原電池為例,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分析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確判斷原電池的正極和負極,會書寫其電極反應式,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核心素養。2.通過進一步理解化學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認識從簡單原電池發展到帶有鹽橋原電池的過程變化,并能理解帶有鹽橋原電池的實用性,培養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化學核心素養。必備知識 自主預習儲備一、原電池的工作原理1.原電池的構成化學能電能氧化還原金屬電解質溶液閉合回路2.實驗探究:鋅銅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含鹽橋)裝置示意圖現象 鋅片________,銅片上______________,電流表指針發生____能量轉換 ______轉化為____逐漸溶解有紅色物質生成偏轉化學能電能微觀探析 在硫酸鋅溶液中,負極一端的___失去電子形成_____進入溶液在硫酸銅溶液中,正極一端的_____獲得電子變成___沉積在銅片上電子或離子移動方向工作原理,電極反應式 負極:Zn-2e-===Zn2+(____反應)正極:Cu2++2e-===Cu(____反應)總反應:Zn+Cu2+===Zn2++CuZnZn2+Cu2+Cu負正Cl-K+氧化還原【特別提醒】 (1)鹽橋(以銅鋅原電池為例)的理解。①成分:含有KCl飽和溶液的瓊脂。②離子移動方向:Cl-移向ZnSO4溶液(負極區),K+移向CuSO4溶液(正極區)。③作用:a.使兩個半電池形成通路,并保持兩溶液的電中性。b.避免電極與電解質溶液反應,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2)原電池輸出電能的能力,取決于組成原電池的反應物的氧化還原能力。判一判 (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原電池中電流的方向是負極→導線→正極。 ( )(2)原電池中負極發生的反應是還原反應。 ( )(3)銅鋅原電池中電子由鋅電極經過溶液流向銅電極。 ( )(4)在原電池中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 ( )(5)原電池的正極一定是化學性質不活潑的金屬。 ( )×××√×二、實驗探究——原電池的設計請根據離子反應Fe+Cu2+===Fe2++Cu設計一個原電池。1.將氧化還原反應拆成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兩個半反應,分別作原電池的負極和正極的電極反應式。負極:___________________;正極:___________________。Fe-2e-===Fe2+Cu2++2e-===Cu2.確定電極材料如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為金屬單質,可用該金屬直接作負極;如為氣體(如H2)或溶液中的還原性離子,可用惰性電極(如Pt、碳棒)作負極。發生還原反應的電極材料一般不如負極材料活潑。本例中可用鐵作負極,用銅作正極。3.確定電解質溶液(1)負極區用__________作電解液;(2)正極區用__________作電解液;(3)如果原電池中沒有鹽橋,可用__________作電解液。FeCl2溶液CuCl2溶液CuCl2溶液4.構成閉合回路將電極用導線連接,使之構成閉合回路。5.確定裝置圖無鹽橋 有鹽橋關鍵能力 情境探究達成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正負極的判斷及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情境素材]A B(注:鹽橋中裝有KCl飽和溶液的瓊脂)如圖是某原電池裝置示意圖,結合本圖討論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正負極的判斷及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問題探究][問題1] 鹽橋的作用是什么?鹽橋中陰陽離子的運動方向是怎樣的?提示:作用:①使兩個半電池形成通路,并保持兩溶液的電中性。②避免電極與電解質溶液反應,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離子移動方向:Cl-移向CuCl2溶液,K+移向FeCl3溶液。[問題2] 在該原電池中,電子是怎樣移動的?電子能否通過電解質溶液?如果不能,電流是如何形成的?提示:由于金屬Cu比金屬Pt活潑,Cu失去電子,電子通過導線流向鉑電極。電子不能通過電解質溶液。在A中,鹽橋中的K+移向FeCl3溶液,在B中,鹽橋中的Cl-移向CuCl2溶液,導線中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溶液中陰、陽離子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問題3] 在該原電池中,得失電子的物質是什么?各發生什么反應類型?Pt和Cu各為什么電極?提示:Cu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FeCl3溶液中Fe3+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Pt為正極,Cu為負極。[問題4] 寫出Pt和Cu的電極反應式及該原電池的總反應。提示:Pt:Fe3++e-===Fe2+ Cu:Cu-2e-===Cu2+;總反應:2Fe3++Cu===Cu2++2Fe2+。[歸納總結]1.原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輕巧記憶(鋅銅原電池工作原理):2.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3.原電池的電極材料“兩注意”(1)注意電解質溶液對電極類型的影響。一般較活潑金屬作負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導電的非金屬作正極,但若是較不活潑的金屬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設計的原電池,則是較不活潑的金屬作負極。例如:鎂-鋁電極在稀硫酸中構成原電池,鎂為負極,鋁為正極;但若以氫氧化鈉為電解質溶液,則鋁為負極,鎂為正極。(2)注意電極材料是否參與反應。負極材料不一定參與反應,如燃料電池;負極和正極材料都參與反應,如鉛蓄電池。4.一般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方法(1)定電極,標得失。按照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正極發生還原反應,判斷出電極反應產物,找出得失電子的數量。(2)看環境,配守恒。電極產物在電解質溶液中應能穩定存在,如堿性介質中生成的H+應讓其結合OH-生成水。電極反應式要依據電荷守恒和質量守恒、得失電子守恒等加以配平。(3)兩式加,驗總式。兩電極反應式相加,與電池總反應式對照驗證。5.已知電池總反應式,書寫電極反應式(1)分析化合價,確定正極、負極的反應物與反應產物。(2)在電極反應式的左邊寫出得失電子數,使得失電子守恒。(3)根據質量守恒配平電極反應式。(4)復雜電極反應式=電池總反應式-簡單的電極反應式。√[能力達成]1.分析如圖所示的四個原電池裝置,其中結論正確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中Mg作為負極,③④中Fe作為負極B.②中Mg作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6H2O+6e-===6OH-+3H2↑C.③中Fe作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Fe-2e-===Fe2+D.④中Cu作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2H++2e-===H2↑B [Mg比Al活潑,在①中Mg作負極,但在NaOH溶液中,Mg不反應,而Al可以反應,故②中Al是負極。在濃硝酸中鐵會鈍化,故③中Cu為負極,Fe為正極。在④中由于不斷向Cu極附近通入空氣,而O2比溶液中的H+得電子能力強,故Fe失去電子,O2在Cu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情境素材]某興趣小組為探究構成原電池的條件,將A、B、C、D四種金屬按表中的裝置圖進行實驗。原電池原理的應用裝置 甲 乙 丙現象 二價金屬A不斷溶解 C的質量增加 A上有氣體產生[問題探究][問題1] 甲、乙、丙中A、B、C、D四種金屬對應電極名稱是什么極?活潑性順序如何?提示:甲:A為負極,B為正極;乙:B為負極,C為正極;丙:D為負極,A為正極;活潑性順序:D>A>B>C。[問題2] 用乙裝置設計反應:Fe+Cu2+===Cu+Fe2+,B、C的電極材料是什么?提示:B為Fe,C為Cu或C等。[問題3] 設計含鹽橋的裝置實驗Fe+Cu2+===Cu+Fe2+,畫出裝置圖(注明電解質溶液、電極材料和電極名稱)。提示:[歸納總結]1.加快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例如:在鋅與稀硫酸反應時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產生H2的速率加快。2.比較金屬活動性的強弱例如:有兩種金屬a和b,用導線連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觀察到a極溶解,b極上有氣泡產生。根據電極現象判斷出a是負極,b是正極,由原電池原理可知,金屬活動性:a>b。3.設計原電池設計思路 實例以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為基礎 2FeCl3+Cu===2FeCl2+CuCl2把氧化還原反應分解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兩個半反應,從而確定電極反應 氧化反應(負極):Cu-2e-===Cu2+還原反應(正極):2Fe3++2e-===2Fe2+設計思路 實例以兩極反應為原理,確定電極材料及電解質溶液 負極銅和CuCl2溶液正極碳(或鉑)和FeCl3溶液畫出示意圖B [H2SO4的物質的量相等、Zn粉過量,H2的量由H2SO4的物質的量決定。a中部分Zn與CuSO4發生反應置換出Cu并形成“Zn|H2SO4|Cu”原電池,反應速率加快,但產生H2的體積相等。][能力達成]1.a、b兩個燒杯中均盛有100 mL等濃度的稀H2SO4,將過量的兩份鋅粉分別加入兩個燒杯中,同時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列產生氫氣的體積(V)與時間(t)的關系正確的是( )A BC D√2.有A、B、C、D四塊金屬片,進行如下實驗(每組實驗均可形成原電池),據此判斷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 )①A、B用導線相連后,同時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極為負極;②C、D用導線相連后,同時浸入稀H2SO4溶液中,電流由D→導線→C;③A、C相連后,同時浸入稀H2SO4溶液中,C上產生大量氣泡;④B、D相連后,同時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極發生氧化反應。A.A>C>D>B B.A>B>C>DC.C>A>B>D D.B>D>C>A√A [①活潑性較強的金屬作原電池的負極,A、B用導線相連后,同時插入稀H2SO4中,A極為負極,則活動性:A>B;②C、D用導線相連后,同時浸入稀硫酸中,電子由負極→導線→正極,電流方向與電子移動方向相反,電流由正極D→導線→負極C,則活動性:C>D;③A、C相連后,同時浸入稀硫酸中,C上產生大量氣泡,說明C為原電池的正極,較不活潑,則活動性:A>C;④B、D相連后,同時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極發生氧化反應,說明D為原電池的負極,則活動性:D>B;所以有:A>C>D>B,故A項正確。]學習效果 隨堂評估自測243題號1√1.下列關于原電池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外電路中,電流由銅電極流向銀電極B.正極反應式為Cu2++2e-===CuC.實驗過程中取出鹽橋,原電池仍繼續工作D.將銅片直接浸入硝酸銀溶液中發生的化學反應與該原電池化學反應相同243題號1D [該原電池中銅片作負極,銀片作正極,電極反應式為Cu-2e-===Cu2+(負極),2Ag++2e-===2Ag(正極),鹽橋起到了傳遞離子、形成閉合回路的作用,電子是由負極流向正極,電流的方向和電子的流向相反。D選項正確。]23題號14√23題號1423題號41√3.控制合適的條件,將反應2Fe3++2I- 2Fe2++I2設計成如圖所示的原電池。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反應開始時,乙中石墨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B.反應開始時,甲中石墨電極上Fe3+被還原C.電流表讀數為零時,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D.電流表讀數為零后,向甲中加入FeCl2固體,乙中的石墨電極為負極甲 乙23題號41D [由題圖并結合原電池原理分析可知,Fe3+得到電子變為Fe2+,被還原,I-失去電子變為I2,被氧化,A、B項正確;電流表讀數為零時,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C項正確;向甲中加入FeCl2固體,對于2Fe3++2I- 2Fe2++I2,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此時Fe2+被氧化,I2被還原,故甲中石墨電極為負極,乙中石墨電極為正極,D項錯誤。]243題號14.分別按圖所示甲、乙裝置進行實驗,圖中兩個燒杯中的溶液為相同濃度的稀硫酸,甲中A為電流表。(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兩燒杯中銅片表面均無氣泡產生B.甲中銅片作正極,乙中銅片作負極C.兩燒杯中溶液中的H+濃度均減小D.產生氣泡的速率甲中的比乙中的慢甲 乙C243題號1(2)甲裝置中,某同學發現不僅銅片上有氣泡產生,鋅片上也產生了氣體,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裝置中,若把稀硫酸換成CuSO4溶液,試寫出銅電極的電極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鋅片不純,鋅與雜質構成原電池 Cu2++2e-===Cu243題號1[解析] (1)銅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甲燒杯中銅片表面有氣泡產生,故A錯誤;乙沒有形成閉合回路,不能形成原電池,故B錯誤;兩燒杯中稀硫酸都參加反應,氫離子濃度均減小,故C正確;甲能形成原電池反應,較一般化學反應速率更大,所以產生氣泡的速率甲中比乙中快,故D錯誤;故選C。(2)在甲實驗中,某同學發現不僅銅片上有氣泡產生,鋅片上也產生了氣體,是由于鋅片不純,在鋅片上形成原電池。(3)在甲實驗裝置中,如果把稀硫酸換成硫酸銅溶液,Cu2+在正極上得電子被還原產生Cu,電極反應式為Cu2++2e-===Cu。題號基礎課時固基練(4)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135246879101112√1.下列關于原電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任何化學反應理論上都能設計成原電池B.原電池工作時,陽離子向負極移動C.原電池的負極發生氧化反應D.原電池工作時,電子通過電解質溶液流向正極題號135246879101112C [A.自發進行的放熱的氧化還原反應能設計成原電池,非氧化還原反應一定不能設計成原電池,故A錯誤;B.原電池工作時,溶液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陰離子向負極移動,故B錯誤;C.原電池工作時,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正極發生還原反應,故C正確;D.原電池工作時,電子從負極經導線流向正極,溶液中存在離子的定向遷移,電解質溶液中不存在電子的移動,故D錯誤。]題號2134568791011122.下列燒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銅電極上能產生氣體的是( )√A [裝置B、C中無化學反應發生;D不能形成閉合回路;只有A能形成原電池,銅電極上有氫氣產生。]A B C D題號324568791011121√3.實驗發現在氯化鐵酸性溶液中加少量鋅粒后,Fe3+立即被還原成Fe2+。某夏令營興趣小組根據該實驗事實設計了如圖所示原電池裝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鹽橋中的陰離子往左邊燒杯移動B.左燒杯中溶液的紅色逐漸褪去C.該電池鉑電極上立即有氣泡出現D.該電池總反應為3Zn+2Fe3+===2Fe+3Zn2+題號324568791011121B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Zn為負極,失去電子,Zn2+進入溶液,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的原則,鹽橋中的陰離子會往正電荷較多的右邊燒杯移動,A錯誤;左邊燒杯中溶液的Fe3+在Pt電極上得到電子生成Fe2+,由于消耗Fe3+,所以左邊燒杯中溶液的紅色逐漸褪去,B正確;鉑電極上Fe3+被還原為Fe2+,沒有氣體生成,所以沒有氣泡產生,C錯誤;該電池總反應為Zn+2Fe3+===2Fe2++Zn2+,沒有鐵單質生成,D錯誤;故答案為B。]題號423568791011121√4.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反應Zn+2FeCl3===ZnCl2+2FeCl2,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原電池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Zn為負極,發生還原反應B.b電極反應式為2Fe3++2e-===2Fe2+C.電子流動方向是a電極→FeCl3溶液→b電極D.電池的正極材料可以選用石墨、鉑電極,也可以用銅電極題號423568791011121D [根據氯離子移動方向,可知b是負極,a是正極。Zn為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故A錯誤;b電極反應式為Zn-2e-===Zn2+,故B錯誤;電子流動方向是b電極→電流表→a電極,故C錯誤;正極材料的活潑性比負極材料弱,故D正確。]題號245368791011121√5.將反應Cu(s)+2Ag+(aq)===Cu2+(aq)+2Ag(s)設計成如圖所示的原電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KNO3鹽橋中的K+移向Cu(NO3)2溶液B.該原電池可使用KCl鹽橋C.工作一段時間后,Cu(NO3)2溶液中c(Cu2+)增大D.取出鹽橋后,電流計的指針依然發生偏轉題號245368791011121C [該原電池中Cu為負極,Cu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u-2e-===Cu2+,Ag為正極,Ag極的電極反應式為Ag++e-===Ag。A項,KNO3鹽橋中的K+移向正極,移向AgNO3溶液,錯誤;B項,KCl與AgNO3反應生成AgCl沉淀,不能使用KCl鹽橋,錯誤;C項,負極反應生成的Cu2+進入Cu(NO3)2溶液中,工作一段時間后,Cu(NO3)2溶液中c(Cu2+)增大,正確;D項,取出鹽橋后,不能形成閉合回路,電流表的指針不會發生偏轉,錯誤;答案選C。]題號245368791011121√6.下列有關圖甲和圖乙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甲 乙A.均發生了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B.Zn和Cu既是電極材料又是反應物C.工作過程中,電子均由Zn經導線流向CuD.相同條件下,圖乙比圖甲的能量利用效率高題號245368791011121B [兩個裝置都為原電池裝置,均發生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故A正確;根據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鋅比銅活潑,鋅作負極、銅作正極,銅本身不是反應物,故B錯誤;鋅作負極,電子從負極經導線流向正極,故C正確;圖乙裝置產生的電流在一段時間內變化不大,但圖甲裝置產生的電流在較短時間內就會衰減,故D正確。]題號2453768910111217.為了避免鋅片與Cu2+直接接觸發生反應而影響原電池的放電效率,有人設計了如圖裝置,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此裝置工作時,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電池總反應式為___________。鋅片逐漸溶解,銅片上有紅色物質析出,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 Zn+Cu2+===Zn2++Cu 鋅半電池題號245376891011121銅半電池鋅電極(或負極)鹽橋鋅電極(或負極)離子題號245376891011121題號2453867910111218.某探究活動小組想利用原電池反應檢測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有甲、乙兩位同學均使用鎂片與鋁片作電極,但甲同學將電極放入6 mol·L-1稀硫酸中,乙同學將電極放入6 mol·L-1NaOH溶液中,如圖所示。甲 乙題號245386791011121(1)寫出甲池中發生的有關電極反應式:負極___________________,正極___________________。(2)乙池中負極為________(填元素符號),正極發生________反應,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2e-===Mg2+ 2H++2e-===H2↑Al還原題號245386791011121(3)如果甲與乙兩位同學均認為“構成原電池的電極材料若是金屬,則構成負極材料的金屬應比構成正極材料的金屬活潑”,則甲會判斷出________(填寫元素符號,下同)金屬活動性更強,而乙會判斷出______金屬活動性更強。(4)由此實驗,可得到如下哪些結論?____(填字母)。A.利用原電池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介質B.鎂的金屬性不一定比鋁的金屬性強C.該實驗說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已過時,已沒有實用價值D.該實驗說明化學研究對象復雜,反應條件多變,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MgAl AD題號245386791011121(5)上述實驗也反過來證明了“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直接判斷原電池中正、負極”的做法___________(選填“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則請你提出另一個判斷原電池正、負極可行的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靠根據電路中電流的方向或電子轉移的方向題號245386791011121[解析] (1)甲池中電池總反應方程式為Mg+H2SO4===MgSO4+H2↑,Mg作負極,電極反應式為Mg-2e-===Mg2+,Al作正極,電極反應式為2H++2e-===H2↑。(2)乙池中電池總反應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負極為Al,正極為Mg,正極上發生還原反應。(3)甲池中Mg為負極,Al為正極;乙池中Al為負極,Mg為正極。若根據負極材料金屬比正極活潑,則甲判斷Mg金屬活動性強,乙判斷Al金屬活動性強。題號924538671011121√9.已知反應2Cu+Ag2O===Cu2O+2Ag可設計成如圖所示的原電池。普通水泥在固化過程中其自由水分子減少并形成堿性溶液,根據這一物理化學特點,科學家利用該電池發明了電動勢法測水泥的初凝時間。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電子方向從Cu→Ag2O→電解質溶液→Cu,形成閉合回路B.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Ag2O+2H++2e-===2Ag+H2OC.2 mol Cu與1 mol Ag2O的總能量低于1 mol Cu2O與2 mol Ag的總能量D.電池工作時,OH-向Cu極移動題號924538671011121D [A.原電池工作時,電子由負極Cu流出、經過導線流向正極Ag,不能進入溶液中,故A錯誤;B.由電池反應方程式2Cu+Ag2O===Cu2O+2Ag知,較不活潑的金屬銀作正極,電極反應式為Ag2O+2e-+H2O===2Ag+2OH-,故B錯誤;C.因為原電池的構成條件之一為自發放熱的氧化還原反應,所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則2 mol Cu與1 mol Ag2O的總能量高于1 mol Cu2O與2 mol Ag的總能量,故C錯誤;D.該原電池中Cu作負極、Ag作正極,原電池工作時,陰離子向負極移動,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即OH-向Cu極移動,故D正確。]題號924538671011121√題號924538671011121題號924538671011121√11.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鹽橋式原電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若為Fe、Y可以為Na2SO4溶液B.X若為Cu、Y可以為AgNO3溶液C.電子由X電極經鹽橋流向Ag電極D.鹽橋中的K+向左側燒杯移動、Cl-向右側燒杯移動題號924538671011121B [若X為Fe、Y為Na2SO4溶液不能構成帶鹽橋的原電池,A選項錯,C選項中鹽橋內部是靠離子移動導電,非自由電子。 D 選項中根據左邊為負極,Cu失電子,正電荷增多,應該是鹽橋中的Cl-移動過來,才能保持電荷守恒,K+應向右側燒杯移動。]題號92453867101112112.現有A、B、C、D和Cu五種金屬片,將其分別用導線連接后浸入稀硫酸中(如圖),每次實驗時,通過靈敏電流計測出電子流動方向如下。實驗分組 所用金屬 電子流向① A、Cu A→Cu② C、D D→C③ A、C C→A④ B、Cu Cu→B⑤ … …題號924538671011121根據上述情況,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五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_______________。(2)在①中,Cu片上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3)在②中,溶液中H+向金屬片______移動。(4)如果實驗⑤用B、D,則導線中電流方向為________(填“B→D”或“D→B”)。D>C>A>Cu>B有無色氣泡生成 CB→D題號924538671011121(5)已知反應:Cu+2Fe3+===Cu2++2Fe2+。請用下列試劑和材料,用上圖所示裝置,將此反應設計成原電池。試劑:CuCl2溶液、FeCl3溶液、FeCl2溶液、KSCN溶液、K3[Fe(CN)6]溶液、雙氧水、NaOH溶液。材料:Cu片、Fe片、石墨棒。設計電池應選用的試劑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l3溶液、Cu片、石墨棒題號924538671011121[解析] (1)原電池工作時,電子從負極經導線流向正極,以稀硫酸為電解質溶液時負極較活潑,由電子流向可知金屬活動性:A>Cu、D>C、C>A、Cu>B,則金屬活動性:D>C>A>Cu>B。(2)在①中,Cu為正極,氫離子在正極得電子被還原生成氫氣,可觀察到Cu片上有無色氣泡生成。(3)在②中,溶液中H+向正極移動,即向C移動。(4)如果實驗⑤用B、D,因活潑性B(5)根據反應Cu+2Fe3+===Cu2++2Fe2+設計原電池,Cu被氧化,應為負極,正極可為石墨棒,電解質溶液為氯化鐵溶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