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鄭州外國語學校朗悅校區 李靜文一、課標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在語文課程中需“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在7-9年級學段,學生在閱讀與鑒賞方面需達到“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的學段目標,并“能通過對閱讀過程的梳理、反思,總結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閱讀經驗和方法”。因此本單元的教學適宜于學生通過對學習過程的梳理、反思、總結,以具體的課文內容為例,自主建構起略讀的方法。2如何落實課標: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部編版語文教材唯一指導學生學習略讀的學習單元,具有獨特的教學價值。但長期以來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略讀教學指導,仍舊著重帶領學生對本單元的課文進行“精研細磨”。還有一部分教師忽略了略讀與精讀之間的關聯,刻意回避對重要語句、段落的體會和理解,使本單元的教學流于表面。葉圣陶先生說過,在教學中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卻又是真正的實際應用。在初中語文教材編寫中,專為略讀訓練而準備的篇章并不多,的確只能算作是精讀的補充。可是,其意義卻非常重大,需要以此來帶動學生獲得閱讀經驗,從而推廣到自己的課外閱讀中,才能達到閱讀量的提升。“精讀指導必須纖屑不遺,發揮凈盡;略讀指導卻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課內略讀指導,包括閱讀以前對選定教材的閱讀方法的提示,及閱讀以后對閱讀結果的報告與討論。可見,關于略讀的指導,應該在略讀前、略讀后均有體現。3.如何突出學科核心素養: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結合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鑒賞不同文體的語言魅力和藝術價值。通過對比分析、討論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梳理情節線索、推斷人物心理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結合本單元的課文內容,設計一些邏輯推理題目和活動。通過解題和實踐活動等方式,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寫作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通過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挖掘新穎的寫作素材、運用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和想象力。結合本單元的寫作任務“學會選材”,引導學生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在寫作時間中嘗試運用。二、教材解讀知識體系:初中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開始形成較為確而自覺的人生觀、價值觀,需要精心培育和引導。本單元圍繞“修身正己”這一人文主題組織選文,旨在引導學生通過不同角度,從古今作品蘊含的豐富的中華美德元素中獲得道德的滋養、心靈的浸潤,從而見賢思齊,崇德向善。《驛路梨花》是一篇小說,通過講述發生在哀牢山深處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動呈現了雷鋒精神在祖國邊疆軍民中落地生根、發揚光大的情景,贊頌了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和“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風貌。《青春之光》是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背景下,記述黃文秀感人事跡的一篇紀實散文。文章以飽滿的情感、生動的筆觸和翔實的細節,再現了這名年輕黨員生前工作和生活的諸多事件,深情贊頌了黃文秀和以她為代表的300多萬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用青春熱血點燃新時代“青春之光”的青年干部群體。《有為有不為》是一篇議論性散文,作者從國家、 人民、人類的角度,闡述了自己對“大小善”“大小惡”區別和聯系的認識,并在文末提出希冀: 從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應迷途知返。《陋室銘》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 表達了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愛蓮說》借描寫和贊美蓮花的高潔形象、美好品質, 表現了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這些課文或立足當下,或闡釋傳統,或溝通古今,從不同角度表現了中華美德的豐富內涵,對我們如何認識中華美德的繼承、發展與創新問題也有很大的啟發意義。重難點突破思路:如何深入挖掘文本內涵,把握人物精神實質:由于學生生活經驗有限,對于文本中涉及的歷史背景、人物思想等深層次內容可能難以完全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人物生平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深入剖析和思考。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深度;同時還需要注重教授學生有效的閱讀策略和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內容。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寫作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但很多學生對于寫作存在畏難情緒。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創設寫作情境、提供寫作素材等方式降低寫作難度;同時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鼓勵他們多寫多練、勤于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三、學情分析1.基礎知識語言文字基礎:七年級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語文學習,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漢字讀寫能力,能夠獨立閱讀和理解一般性的文章,具備了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他們能夠根據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簡要復述。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還沒有接觸略讀的訓練,對文章閱讀均是逐字逐句平均施力,沒有選擇重點閱讀的意識,也不會確定文章閱讀重點,從而影響閱讀效率。學生在略讀上的欠缺,還表現在閱讀結果方面。一是學生閱讀之后梳理文章內容時容易關注文章的細枝末節,卻抓不住文章的主線。二是學生在后續的精讀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品讀時,容易偏離全文的主旨甚至是該段的內容斷章取義,不能準確分析和理解具體語句的表達效果和作用。寫作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如何寫記敘文、說明文等基本文體,能夠圍繞一個中心意思組織材料,寫出結構完整、內容連貫的文章。對于如何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主題,多數學生還缺乏一定的經驗和技巧。2.關鍵能力分析信息提取與加工處理能力: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態度。他們能夠通過閱讀,提取關鍵信息,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對于較為復雜和深刻的文章,學生可能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科學探究與思維建模能力: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技巧,能夠對文章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評價。他們能夠識別文章中的關鍵句和段落,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義。對于文章的整體結構和思想內涵,學生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實踐。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如何寫記敘文、說明文等基本文體,能夠圍繞一個中心意思組織材料,寫出結構完整、內容連貫的文章。他們在抒情文體的寫作上可能還缺乏一定的經驗和技巧。3.應對措施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不足,教師可以采用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深層含義。教授學生一些有效的閱讀策略,如預測、提問、總結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閱讀效率。第四單元正是建立在精讀指導的基礎上,訓練學生在略讀時把關鍵語句、詳寫的部分、特別的行文方式等作為閱讀重點,最便捷的切入點就是文章標題。雖然文體不一,但是從標題入手,是確定其閱讀重點的有效方法。針對學生分析能力的不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和布局,理解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意義。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活動,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些活動將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拓展思維、提高分析能力。針對學生寫作能力的不足,教師可以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教學生一些有效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如描寫、敘述、議論等。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寫作水平。此外,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并改進自己的寫作。四、單元目標1.我能通過對文章標題的分析、猜測和提問,推斷文章主要內容或者形成閱讀期待,初步確定文章閱讀重點。通過給標題做注,說出標題與文章內容之間的關聯。2.我能通過抓住文章中提綱挈領的、抒情議論性的語句,來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思想情感。3.我通過人物的行為表現和相互影響、事件發展的因果聯系等,對文章中多個人物之間、情節前后之間建立關聯,分析文章主旨。4.在略讀的基礎上,對文章特別之處、精彩之處細致品讀體會其表達效果,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5.我能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在寫作時間中嘗試運用。五、課時安排課題 課時安排1 驛路梨花 22 青春之光 23 有為有不為 24 短文兩篇 2寫作 學習抒情 1專題學習活動 孝親敬長,傳承家風 1六、優補弱建議和思路培優建議訓練學生在略讀時把關鍵語句、詳寫的部分、特別的行文方式等作為閱讀重點,最便捷的切入點就是文章標題。雖然文體不一,但是從標題入手,是確定其閱讀重點的有效方法。訓練學生去建構文章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聯,準確把握文章的線索、順序、行文思路、寫作目的,為精讀文章做好鋪墊。個性化輔導: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重點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