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樹之歌》教案【教學目標】1.在情境中觀察、比較,自主發現生字的共同特點,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認識“梧、桐、楓、松、柏、杉、桂、樺”等8個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裝”2個生字。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把課文讀正確;在團隊為單位,完成圖文對應游戲,了解楊樹、榕樹、梧桐、楓樹、松柏的特點,能背誦課文第一、二句。3.會寫“楊、楓、松、桂”4個帶有木字旁的生字,書寫時能注意寫好筆畫有穿插的部分。【教學重難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把課文讀正確;在團隊為單位,完成圖文對應游戲,了解楊樹、榕樹、梧桐、楓樹、松柏的特點,能背誦課文第一、二句。【教學過程】一、引入情境,揭示課題1.回顧主題,反饋日記2.引入情景,揭示課題二、初讀正音,圈找樹名1.學生自讀要求:學生自己讀兒歌,既要讀正確,還要一邊讀,一邊把樹的名字找出來,圈好。2.自讀反饋(1)指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朗讀;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分句指導學生把兒歌讀正確,可根據課堂情況進行個別讀、男女生讀、小組讀或齊讀。(2)學生匯報圈出的樹名,教師根據匯報,在課件中標出樹名。3.認讀樹名(1)再認樹名。注意樹名字里的平翹舌音和前后鼻音,要讀準。(2)逐個認讀。配上部分樹木的圖片。4.打節奏,讀兒歌三、發現規律,巧記生字1.剛才我們讀到的這些樹名里,有很多生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生字是有共同特點?發現1:都是木字旁的字。和另一個字加起來,就是一個新的字。2.紅領巾小隊活動:轉盤游戲(1)小隊活動要求: 輪流轉轉盤,其他隊員讀生字,并叫出樹名。(每個紅領巾小隊都有一個轉盤,請隊員們輪流轉轉盤,指針一停,其他隊員要趕緊讀(2)集體玩轉盤,認讀帶木字旁的生字3.發現形聲字聲旁的特點(1)用了什么好辦法,把這些生字記得又對又快?(右邊的字,就是這個字的讀音、差不多的;都是形聲字——就是有一個部分,在提醒整個字的讀音的)(2)紅領巾小隊討論:觀察形聲字,為什么排成兩隊?討論。發現2:右半邊的字和整個字的讀音相同。 如“桐、楓、杉、梧”。發現3:右半邊的字和整個字的讀音相近。 如“柏、樺” 右半邊的字和整個字的聲調不同;“松” 右半邊的字和整個字的韻母相同,聲母不同。相機講解“彡”字源:現在的《新華字典》里沒有,但是東漢的《說文解字》和清朝的《康熙字典》里有,表示木頭里面的花紋。杉,的的確確是個形聲字。4.運用形聲字的規律,猜猜其他樹名。學生嘗試認讀樹名:櫸樹、花楸樹……小結:掌握了形聲字的規律,我們就能認識更多的漢字,交許更多的朋友啦!四、據文找樹,讀懂第一、二句兒歌1. 紅領巾小隊活動2:圖文對應擺樹名,尋找特點說理由(1)找楊樹,說理由讀懂楊樹的特點,相機帶出榕樹的特點——壯。指導讀好第一行兒歌(2)團隊活動:圈找樹木特點,把圖片和樹名對應起來。看看,哪個紅領巾小隊擺得又快又對。(其中一個小隊,到黑板前面擺。)說說這樣擺的理由。相機理解兒歌。3. 學習“掌、裝”出示“掌、裝”,也是形聲字。4.看著板書圖片背誦兒歌第一、二句。五、指導書寫生字,鼓勵寫游覽日記1.出示老師的游覽日記,引導學生觀察日記中要寫的生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筆畫有穿插。)2.教師范寫,重點指導學生認為筆畫穿插最難寫的字。3.學生練寫:自主觀察余下3個生字有穿插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寫一寫這4個生字。注意:筆畫正確、左窄右寬、筆畫有穿插。4.展示學生的書寫,引導學生評價。5.讀一讀日記,鼓勵學生嘗試寫日記。附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