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四章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第3節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學目標人類社會總體向前發展。一、發展與能源消耗人類的所有活動都要消耗能源,以提高生產力為基礎的社會發展,是否一定要引起能源消耗的增加呢?這個問題是復雜的,它首先與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等都有關系。一、發展與能源消耗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開始使用煤炭,后來逐漸轉變為石油和天然氣為主一、發展與能源消耗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電能屬于二次能源,長期以來仍以火力發電為主,即仍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轉化為電能,因此這個時期能源的消耗仍然是增加的。一、發展與能源消耗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各國更加注意減少能源的消耗,大力開發節省能源的新技術和新產業,從而使生產力的提高不再單純依賴于能源消耗的增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績一、發展與能源消耗我國雖然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但人均占有資源并不高,有很多方面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的行列,發展生產力與能源消耗過大的矛盾長期尖銳地存在。一、發展與能源消耗發展離不開能源,如果消耗的能源仍然以化石能源為主的非再生能源,它們會越用越少,直到枯竭,這樣就談不上可持續發展。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只有大量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才是人類出路所在。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地球非常獨特:體積適中,引力恰好能維持大氣層不致逃逸,大氣層中近五分之一為氧氣,可供動植物以及人類呼吸之用。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地球非常獨特:距離太陽遠近適中,使得地球上冷熱適宜,在地表存在著大量的液態水。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地球非常獨特:地球有著較強的磁場,使得能給我們造成傷害的宇宙射線被阻擋在外。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地球非常獨特:地球是個綠色的星球,數量眾多、種類繁多的植物把世界裝扮的五彩繽紛,造就了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如果肆意破壞環境:地球酷熱難耐,兩極冰雪融化,陸地淹沒,人類無法生存,最后毀滅的是人類自己。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環境污染與能源的大量消耗有著密切的聯系。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幅提高,使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導致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災害性極端天氣變得頻繁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核能是真正的新能源。能量是燃料燃燒的幾百萬倍,但數量有限,不可再生按目前情況,地球上的鈾和钚可以供人類使用上千年。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核能是真正的新能源。1979年3月28日凌晨4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里島核電站第2組反應堆的操作室里,紅燈閃亮,汽笛報警,渦輪機停轉,堆芯壓力和溫度驟然升高,2小時后,大量放射性物質溢出。6天以后,堆芯溫度才開始下降,蒸氣泡消失——引起氫爆炸的威脅免除了。100噸鈾燃料雖然沒有熔化,但有60%的鈾棒受到損壞,反應堆最終陷于癱瘓。核能的安全性遭許多人的詬病1979年美國三里島壓水堆核電站事故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核能是真正的新能源。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鄰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并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輻射塵覆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于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已計算通貨膨脹),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昂貴”的災難事件。核能的安全性遭許多人的詬病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石墨沸水堆核電站事故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核能是真正的新能源。2011年3月12日,日本宣布,受3·11日本地震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發生泄露。4月11日16點16分福島再次發生7.1級地震,日本再次發布海嘯預警和核泄露警報 。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將福島核事故定為最高級7級 。2013年10月9日,福島第一核電站工作人員因誤操作導致約7噸污水泄漏。核能的安全性遭許多人的詬病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故障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目前多數國家,包括我國在內,經過評估后仍然堅持謹慎地發展核能的政策,但都強調更科學的安全措施和更嚴格的管理制度。相信人類能夠駕馭這個兇猛的怪獸,使之造福于人類。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很多人類的活動也會破壞環境。過量地圍湖造田,造成遇雨即澇。過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很多人類的活動也會破壞環境。過量地捕撈,造成水產資源枯竭。過量使用制冷劑,造成臭氧層出現空洞。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很多人類的活動也會破壞環境。過量地砍伐森林,造成氣候惡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任重而道遠,需要全人類長期共同努力。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