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教考銜接之詩歌備考 課件(共59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教考銜接之詩歌備考 課件(共59張PPT)

資源簡介

(共59張PPT)
化雨春常在 解詩本不忘
——2025年循題探徑之詩歌備考
(2023年全國乙卷)破陣子
陸游
看破空花塵世,放輕昨夢浮名,蠟屐登山真率飲,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閑心太平。
料峭余寒猶力,廉纖細雨初晴。苔紙閑題溪上句,菱唱遙聞煙外聲。與君同醉醒。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人以“空花”“昨夢”喻指過往的虛無,“看破”“放輕”宣示自己告別過去。
B詞人著屐拄杖、登山穿林,一個遠離塵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隱逸形象躍然紙上。
C.細雨初晴的春日,依然會使人感覺到寒冷,但這并沒有影響詞人的輕松自得。
D.詞人在最后表示,希望遠方友人能與自己同飲共醉,表達了真摯的思念之情。
15.這首詞是如何表現詞人閑適心情的?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陸 游
閑適情感類關聯:2023年全國乙卷《破陣子》(看破空花塵世,放輕昨夢浮名)
選必下《臨安春雨初霽》
2013年全國乙卷《鵲橋仙》(尾句: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予)
教育說理類關聯:2021年新高考2卷《示兒子》(祿食無功我自知,汝曹何以報明時?)(同類主題高考題:2020年新高考2卷王安石《讀史》2020年全國2卷韓駒《贈趙伯魚》)
5年級下《示兒》
2020年全國3卷《苦筍》
壯志 報國關聯:2018年課標2卷《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節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
選必中《書憤》
7年級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5年級下《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尾句: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考點關聯: 2023年全國乙卷15題《破陣子》這首詞詩如何表現詞人閑適心情的?
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目錄:
一、詩歌考查熟課標
二、詩歌考查熟教材
三、詩歌考查熟真題
四、詩歌考查熟得失
五、詩歌備考明方法
六、二輪備考知重點
學習任務群8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在特定的社會文化場景中考察傳統文化經典作品,以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認識作品對中國文化發展的貢獻。
學習任務群14
中華傳統文化專題研討:加強理性思考,增強對中華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中華人文精神的認識和理解,體會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趨勢。
>小學113首,內容出自《詩經》、漢樂府、《古詩十九首》、北朝民歌、唐詩、宋詞等。
>初中85首(課內、課外),內容出自《詩經》、漢樂府、三國魏晉南北朝詩、唐詩、 宋詞、元曲等。
>高中37首(必修與選擇性必修) ,內容出自《詩經》 《楚辭》 、漢樂府、唐詩、宋 詞,唐詩、宋詞最多。
二、教材詩詞
共計235首
教材 單元 作品 作者
詩體
必修上 第二單元 6.芣苢 插秧歌 《詩經》
(四)古詩
楊萬里
七絕
第三單元 7.短歌行 *歸園田居(其一) 曹操 陶淵明
古詩
8.夢游天姥吟留別 登高 *琵琶行并序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古詩(歌行體)
七律
古詩(歌行體)
9.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聲聲慢(尋尋覓覓) 蘇軾 辛棄疾 李清照
宋詞
古詩詞誦讀 靜女 《詩經》
(四)古詩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五)古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鵲橋仙(纖云弄巧) 秦觀
宋詞
高中篇目
教材 單元 作品 作者
詩體
必修下 古詩詞誦讀 登岳陽樓 杜甫
五律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宋詞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游園(【皂羅袍】) 湯顯祖 元曲
選擇性必修上 無衣 《詩經》
四古詩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七古詩
將進酒 李白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宋詞
選擇性必修中 燕歌行并序 高適
七古(歌行體)
李憑箜篌引 李賀 錦瑟 李商隱
七律
書憤 陸游 高中篇目
教材 單元 作品 作者
詩體
選擇性必修下 第一單元 1.氓 離騷(節選) 《詩經》 屈原
(四)古詩 楚辭
2*孔雀東南飛并序 不詳
樂府詩
3 蜀道難 *蜀相 李白 杜甫
古詩
七律
4*望海潮(東南形勝) *揚州慢(淮左名都) 柳永 姜夔
宋詞
古詩詞誦讀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古詩
客至 杜甫
七律
登快閣 黃庭堅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高中篇目
1.朝代范圍是從《詩經》到元曲,詩體豐富。
2.作者以《詩經》(4首)、杜甫(4首)、李白(3首)、陸游(2首),其余各為一首。
3.情感內容有個人情志(喜怒哀樂)、家國情懷(戰爭)、其他(音樂、勞動)。
4.詩歌文質兼美,手法囊括用典、情景交融、起興、對比等。
范圍廣、作者多、數量多、情感內容豐富、手法多樣
高中教材特點
三、
真題縱覽
年份 卷別 篇名及作者 朝代 體裁 題材 題型及分值
2024 新課標Ⅰ卷 《宿千歲庵聽泉》劉克莊 南宋 七言律詩 即事抒懷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新課標Ⅱ卷 《雨后為山亭獨臥》葉夢得 南宋 七言律詩 即景抒懷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全國甲卷 《次韻錢遜叔泛舟虹橋》呂本中 南宋 七言律詩 酬和贈答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2023 新課標Ⅰ卷 《答友人論學》林希逸 南宋 七言律詩 酬和贈答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新課標Ⅱ卷 《湖上晚歸》林逋 北宋 七言律詩 即景抒懷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全國甲卷 《臨江仙》晁補之 北宋 詞 送別懷人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全國乙卷 《破陣子》陸游 南宋 詞 即景抒懷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2022 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魏了翁 南宋 詞 即事抒懷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新高考Ⅱ卷 《送別》李白 唐 古體詩 送別懷人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全國甲卷 《畫眉鳥》歐陽修、《畫眉禽》文同 北宋 七言絕句 詠物言志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全國乙卷 《白下驛餞唐少府》王勃 唐 五言律詩 送別懷人詩 客觀題(3分)+主觀題(6分)
高考古詩詞選材一覽表
1. 選材的一致性
2. 題型的穩定性
三、
真題縱覽
卷別 主觀題考點 考查內容 2024年新課標Ⅱ卷 如何理解詩人的“白頭心事”?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 2023年新課標Ⅰ卷 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結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023年新課標Ⅱ卷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 2022年新高考Ⅰ卷 詞人在下闋發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2024年新課標Ⅰ卷 詩中以對比的方式,對泉聲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賞析。 表達技巧 2023年全國乙卷 這首詞是如何表現人閑適心情的?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2022年新高考Ⅱ卷 本詩是如何表現離愁別緒的?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2024年全國甲卷 請賞析頸聯“野橋柳線斜風軟,曲檻花光夕照低”中“軟”“低”二字的藝術效果。 語言 2023年全國甲卷 詞的結尾兩句被后代評論家稱贊為“絕妙”,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2022年全國甲卷 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形象 對比閱讀
2022年全國乙卷 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表達技巧 高考詩歌鑒賞主觀題考查內容一覽表
3. 考查內容常規化
考情表覽
年份 卷別 篇名 作者 體裁 題材 試題構成 主觀題 選擇題
命題特點: (1)選材:①從時間看,近幾年考查的全是唐宋詩歌,以宋為主。②從體裁看,幾乎全是近體詩,以七律為主,偶爾涉及詞。③從題材看,既有傳統題材,如送別詩、山水詩等,又有非傳統的有交際屬性的寄贈詩、酬和詩等。題材內容廣泛而多變。④從內容看,力避消極萎靡,弘揚積極向上的精神,重視立德樹人。 (2)考點:①淡化術語技巧,側重詩意理解,極個別涉及藝術技巧和語言風格。②注重關聯教材,學考一體。 (3)題型:一選擇一主觀,前者穩,后者變。分值9分。 三、真題縱覽匯總:
四、古代詩歌鑒賞題得分情況,以《宿千歲庵聽泉》(劉克莊)為例
四、古代詩歌鑒賞題得分情況,以《宿千歲庵聽泉》劉克莊為例
四、古代詩歌鑒賞題得分情況,以《宿千歲庵聽泉》劉克莊為例
六、二輪備考之教考關聯
六、二輪備考之教考關聯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下冊和選擇性必修上、中、下冊中的詩歌學習提示里,共有11處古代的詩話、詞話類點評,具體如下:
1、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念奴嬌·赤壁懷古》) 2、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一:“淺而能深、近而能遠。”(《涉江采芙蓉》) 3、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一個物象可以構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同一個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構成的意象也就大異其趣。”(《說<木葉>》) 4、張炎《詞源·意趣》:“清空中有意趣。”(《桂枝香·金陵懷古》) 5、朱熹《詩集傳》強調這首詩體現了秦人“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的氣魄和“與子同仇”的“歡愛之心”。(《詩經·秦風·無衣》) 6、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注》稱《李憑箜篌引》為“摹寫聲音至文”。(《李憑箜篌引》) 7、王士禛《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其十一):“一篇《錦瑟》解人難。”(《錦瑟》) 8、《論語·八佾》:“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氓》) 9、《漢書·藝文志》:“感于哀樂,緣事而發。”(《孔雀東南飛》) 10、清黃生《唐詩摘抄》:“前半見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見貧家真率之趣。”(《客至》) 11、清方東樹《續昭昧詹言》:“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詩。”(《登快閣》)

2023年新高考I卷 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結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2023年新高考II卷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6分)
2024年新課標II卷 如何理解詩人的“白頭心事”?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
2024年上海卷 10.有人批評結句“都使俗情忘”膚淺俗套,也有人不同意。你支持哪種看法? 請從內容和語言兩方面闡述理由.《春日山莊》
2024年北京卷 13. 清人王琦評論說:“《馬詩二十三首》,俱是借題抒意,或美,或譏,或悲……”請結合以上詩中表達這三種情感的詩句,分別說明作者如何“借題抒意”。
近兩年高考詩歌真題評價類印證
近年觀點評價類高考真題:[2023年高考見上面3題][2022年·新高考I卷]16.詞人在下闋發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2021年·新高考Ⅰ卷]16.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6分)[2021年·新高考Ⅱ卷]16.詩人指出“道在六經寧有盡”,又讓兒子“熟讀周公七月詩”,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2021年·全國甲卷]15.在陳師道看來,曾鞏是如何處理“仕”與“隱”的關系的?請簡要分析。[2020年·新高考Ⅱ卷]16.作者主張什么樣的學詩途徑?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
[2020年·全國Ⅱ卷]15.這首詩闡述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對我們有何啟示?(6分)
[2019年·全國Ⅰ卷]15.詩的尾聯有什么含意?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這幅畫有什么樣的評價?
這種關聯式命題已多次出現過,2005年以來,這種題型在歷年高考詩歌鑒賞主觀題中共出現了28次。
這種關聯式命題,立足本詩,但不局限于本詩,關聯其他內容來設置對本詩的鑒賞點,規避了以往詩歌鑒賞主觀題在情感、手法、形象、煉字、風格等方面單一設問的老題型,打破了以往詩歌鑒賞主觀題的封閉性和套路化,
使詩歌鑒賞主觀題呈現出開放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和情境化的特點,符合《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考查要求,也是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關于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回應。這種命題特點,使一線教師多年來總結的答題套路失效,有利于以考促教,引導詩歌教學回歸能讀懂、會鑒賞、可表達的能力訓練本位,扎扎實實培養學生的詩歌閱讀理解能力、詩歌鑒賞評價能力和有理有據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理解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近年高考詩歌鑒賞主觀題的設問方式可以總結出關聯式命題的三個特點。 一是關聯課內詩歌進行比較閱讀。 比如2019年新課標Ⅲ卷,將劉禹錫的《插田歌》與初中教材中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關聯,要求比較兩詩語言風格的不同;2018年浙江卷,把李頎的《送王昌齡》與高中教材中柳永的《雨霖鈴》關聯,要求賞析《送王昌齡》的點染手法; 2016年北京卷,要求比較陸游的《西村》與初中教材中陸游的《游山西村》內容的異同;2015年新課標Ⅰ卷,把岑參的《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與初中教材中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關聯,要求分析塞外景物描寫角度的不同; 2009年北京卷,要求回答張孝祥的《西江月·黃陵廟》的風格與宋代哪兩位詞人比較接近以及屬于哪一流派;2008年北京卷,指出顧炎武的詩風與杜甫接近,要求分析顧炎武的《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的風格特征。
二是關聯課外詩歌進行比較閱讀。 比如2020年浙江卷,把王勃的《秋江送別》與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關聯,要求比較兩詩后兩句寫法的“翻新脫妙”之處;2019年北京卷,要求對陳與義的《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其一和其四作比較閱讀,概括陳與義對墨梅畫特點的認識,并比較兩首詩題詠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三是關聯詩論,以詩論解詩,以詩印證詩論。 比如2023年新課標Ⅰ卷,要求結合林希逸的《答友人論學》的主題談談對魏了翁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的理解;2023年新課標Ⅱ卷,要求分析王國維“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著名美學命題在林逋《湖上晚歸》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 2018年北京卷,要求結合辛棄疾《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一詩談談對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本詞藝術特色的“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這句話的理解。
三、詩歌鑒賞主觀題關聯性命題趨勢對教學和備考的啟示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對“教”與“考”的關系進行了明確的定位——以考促教,以考促學。高考詩歌鑒賞主觀題關聯式命題趨勢對詩歌教學和備考有怎樣的啟示?
第一,要吃透課內經典詩歌,打牢詩歌鑒賞的底子。 中小學統編本語文教材收入242首古詩詞,其中小學112首,初中90首,高中40首。這242首詩詞曲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精華,具有極高的文學、美學、思想價值,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美學、思想修養,厚植人文底色,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非凡的意義。 從高考角度而言,高考詩歌鑒賞關于詩歌的思想內容、藝術手法、藝術風格等所有考點,都能從這些詩歌中找到原型。因此,課內詩歌是應對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地基,吃透課內經典,能熟背,會鑒賞,才能為課外遷移打好基礎。
第二,要重視群詩整合學習,導之以法,舉一反三。 新課標、新高考、新評價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突出能力本位,用大單元、大概念、項目化、情境化來整合學習內容,架構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落實到詩歌教學上,則要重視群詩整合教學。以作者、年代、背景、題材、情感、語言、手法、風格等為整合標準,或以一帶多進行群詩教學,或以某類詩、某個鑒賞點為抓手進行詩歌微專題教學。 既要把課內單首經典詩歌吃透,還要有歸類、拓展、深挖等追求廣度和深度的群詩教學意識。在群詩教學中進行歸類、比較、鑒別、思辨,既拓展詩歌教學寬度,又培養學生的歸類、比較、鑒別、思辨的能力。 比如蘇軾黃州詩詞微專題教學、杜甫家國情懷詩歌微專題教學、詩詞中的色彩微專題教學、送別詩微專題教學、邊塞詩微專題教學、浪漫主義詩詞微專題教學、現實主義詩詞微專題教學、煉字微專題教學,等等。微專題的組元標準多樣,可根據教學需要系統規劃或靈活設置。
第三,要適當讓學生接觸一些詩話、詩論、詩評等詩歌鑒賞文章,打一點理論底色。 中國的詩歌美學理論以點評式的詩話、詞話、曲話見長,如南朝鐘嶸的《詩品》,晚唐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歐陽修的《六一詩話》,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李漁的《李笠翁曲話》(又名《閑情偶寄》)、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和況周頤的《蕙風詞話》,近代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等等,都是我國古代文學評論中的優秀作品。 詩話、詞話、曲話的批注式點評,短小精悍,又有理論色彩,近年受到高考詩歌命題的重視。 比如2023年新課標Ⅱ卷《湖上晚歸》詩歌鑒賞主觀題的題眼“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2018年北京卷詩歌鑒賞《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主觀題的題眼“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出自清人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適當給學生介紹一些詩話經典著作中的經典詩評,讓學生以此為題眼,常寫一點鑒賞小論文,是培養學生詩歌鑒賞綜合能力的路徑之一。
在以上詩歌教學中,可教考銜接,充分利用學習提示中所引用的這些短小精悍的詩歌點評,讓學生圍繞這些詩歌點評,寫一寫對這首詩歌進行鑒賞的小論文,既挖掘了課內詩歌鑒賞的深度,也導之以法,指導了高考詩歌鑒賞關聯詩話、詞話類題目的答題方法,一舉兩得。 綜上,以課內經典詩歌打底,以群詩微專題教學來拓展寬度與深度,適當引入經典詩話、詞話、曲話進行鑒賞小論文訓練來挖掘深度,是一條能力本位的詩歌教學之路。能力培養起來了,高考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作為答題人,你將如何應答詩評類試題?
(2023年新高考II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試題。
湖上晚歸 林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6分)
真題演練舉例
技法點撥
(一)讀懂評論語,陳述詩評含義。
必修上冊第七單元P124頁
必修上冊P68頁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評論語:
用我的觀點、立場方法看待或處理事物,所以萬物都帶有我的主觀色彩。即將自己的情感賦予景物。
詩評含義:
關注教材中的經典詩評,借助工具書明晰詩評含義。
技法點撥
(二)轉化題干語,明確考查要點。
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
題干語:
手法技巧
景與情
景情關系之借景抒情
考查要點:
技法點撥
(二)轉化題干語,明確考查要點。
題干語 考查要點
南宋學者魏了翁評價張孝祥“有英姿奇氣”。請結合下闕簡要分析。
《唐宋詩舉要》中贊賞本詩的頸聯“吐”字,說“言水落而洲出也,吐字下得奇警”。“奇警”是指文字或言論含義新穎、深切,請結合詩句鑒賞“吐”字的“奇警”之處。
清人有言:“非實不足以闡發義理,非虛不足以搖曳神情,故虛實常宜相濟也。”請結合本詞簡要賞析。
有人說,韋莊詩中不乏“大我之悲”,亦有“小我之嘆”。請結合本詩簡要分析。
宋·劉克莊《后村詩話后集》云:“朱慶馀詩,清麗淺切,而巧思動人,字意清遠。”請結合劉克莊的評價賞析這首詩。
針對詩歌形象的評析
針對詩歌語言的評析
針對寫法技巧的評析
針對情感態度的評析
語言風格、結構、情感
新瓶裝舊酒,以掌握詩歌考點為不變,應題型之萬變。
生成答題語,規范答案表述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簡要分析。(6分)
①“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指在創作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賦予景物,作者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實現了情與景的自然交融。
②詩人心境澄清:首句以“歸思清”三字點出歸家途中詩人的內心狀態,此時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靜謐。
③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響,詩人眼中的橋、寺、翠羽、紅蕖等,或寧靜安詳,或靈動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
感 謝 聆 聽 !
2025年3月21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荃湾区| 汶川县| 松溪县| 大兴区| 延川县| 八宿县| 东乡| 延安市| 景谷| 台湾省| 哈巴河县| 筠连县| 灵璧县| 石屏县| 五河县| 江口县| 修文县| 成安县| 林口县| 诸城市| 扶绥县| 屯门区| 新闻| 高邑县| 阿合奇县| 嘉义县| 依安县| 姚安县| 玉林市| 诏安县| 同仁县| 星子县| 吴忠市| 漳平市| 田东县| 泾川县| 清原| 南投县| 富川| 墨脱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