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1)第3章 物質的特性引入新課固體、液體、氣體之間能發生相互轉化,水通直流電也會發生變化,產生氫氣和氧氣,這兩種變化一樣嗎?有什么區別?我國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規定:禁止旅客攜帶汽油、酒精等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為什么要禁止旅客攜帶汽油、酒精等物品?汽油、酒精與同為液體的水有什么區別?新課教學一、物質的變化自然界中的物質都在不斷發生變化,但物質的各種變化又各不相同,甚至有些變化難以覺察。比如鐵生銹、食物的氧化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因此,研究物質的變化,需要我們細致地觀察與分析。鋼鐵生銹植物的光合作用新課教學水的三態變化中,變化的是什么?不變的是什么?變化的是水分子間的間隔,不變的是水分子本身,也就是說沒有產生新的物質,把這種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水通直流電產生了新物質氫氣和氧氣,把這種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如,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屬于化學變化。化學變化又稱化學反應。新課教學1.取約2mL的酒精置于試管中,觀察酒精的顏色和狀態。聞一聞酒精的氣味,如圖3.3-1所示。聞氣味的方法(扇聞法):用手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入鼻腔。這種方法可以控制氣體吸入量。以防有毒氣體吸入過多而中毒。酒精是無色的液體,有酒味。新課教學2.將試管中的酒精倒入小燒杯中,分別用棉簽蘸取酒精和水涂于手背,觀察并記錄現象。酒精很快蒸發完,手背感到涼。3.用點燃的火柴分別接觸燒杯中的酒精和水,觀察并記錄現象。水涂在手背上,沒有明顯感覺,也不會馬上消失。酒精馬上燃燒,而水不會燃燒。新課教學4.問題討論:(1)在酒精所發生的變化中,哪個屬于化學變化?哪個屬于物理變化?酒精揮發是物理變化,其變化過程中酒精分子不變,酒精分子的間隙發生變化;酒精燃燒屬于化學變化,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分子發生了變化,變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在本質上有哪些不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在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過程新課教學視頻: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新課教學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特點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是否生成新物質微觀實質是否可逆 可逆 不可逆伴隨現象聯系 否是分子種類不變產生新的分子形狀、溫度、狀態改變顏色變化、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等在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練一練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簡要說明理由物理變化物理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生成了新物質新課教學二、物質的性質自然界的變化豐富多彩,這是由于各種物質具有各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分類: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如圖磁體能吸引鐵,這種性質叫磁性,在此過程中磁體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把像磁性這種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物理性質常見的物理性質有: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磁性,延性、展性、揮發性等。新課教學如圖所示,氫氣燃燒,在上方罩一個小燒杯,在燒杯壁上會看到小水珠,說明氫氣燃燒發生了化學變化,氫氣會燃燒說明氫氣具有可燃性,氫氣的可燃性是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來的,把這種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常見的化學性質有:可燃性、助燃性、還原性、酸性、堿性、氧化性、腐蝕性、穩定性、毒性等性質。新課教學視頻: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新課教學酒精與水有哪些不同的性質?導致它們性質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從物理性質上看:酒精與水的熔點、沸點、密度等不同;從化學性質上看:酒精具有可燃性,水不具有可燃性。水和酒精性質不同的本質原因:分子組成和結構不同,酒精由酒精分子構成,水由水分子構成。新課教學物質的結構決定其性質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同,所以它們的性質也不同。如酒精由酒精分子構成;水由水分子構成,酒精和水的性質不同。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物質具有不同性質,所以往往也有不同用途。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石墨硬度小可制造鉛筆芯;銅具有導電性可用作導線。新課教學1、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C.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D.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C2、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質物理性質的是( )A.銅用于制作導線 B.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劑C.稀鹽酸用于除鐵銹 D.碳酸氫鈉用于治療胃酸過多A新課教學3、描述物質變化的成語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復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燒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澆油;⑦百煉成鋼;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②③④⑤⑥⑦ B. ④⑤⑥⑦⑨C. 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D新課教學1860年,英國科學家戴維用電解法從蘇打中得到一種新的金屬。他對這種金屬作了以下實驗:“取一塊金屬,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這一小塊金屬投入水中,發生劇烈反應。它在水面上急速轉動,發出嘶嘶的聲音,并立刻熔成一個閃亮的銀白色的小球,并且逐步縮小,最后完全消失。”現在已經知道這種金屬是金屬鈉。4、閱讀下面一段文字,你能說出金屬鈉具有什么性質嗎?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光澤、固體、密度比水小化學性質:能與水反應板書設計3.3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1)1、物質的變化:(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木頭折斷;(2)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燃料燃燒;2、物質的性質:(1)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可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硬度、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等;(2)化學性質: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酸堿性、氧化性、受熱易分解,等。3、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布置作業1、復習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預習“第2課時”相關內容。3.3物質的變化與性質(1)課后檢測班級 姓名1.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 )A.狀態和顏色發生變化 B.放熱發光C.有氣體放出 D.有新物質生成2.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C.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D.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3.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質物理性質的是( )A.銅用于制作導線 B.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劑C.稀鹽酸用于除鐵銹 D.碳酸氫鈉用于治療胃酸過多4.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5.2019年8月10日超強臺風“利奇馬”在浙江省溫嶺市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有16級,這使其成為2019年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臺風和1949年以來登陸浙江的第三強的臺風,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下列各種災后救援及生活行為中,主要利用化學變化的是( )A.搭建帳篷 B.生火做飯 C.鏟除廢石 D.砍倒樹木6.描述物質變化的成語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復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燒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澆油;⑦百煉成鋼;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②③④⑤⑥⑦ B. ④⑤⑥⑦⑨C. 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7.下列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爆炸 B.燃燒 C.升華 D.變色8.判斷鎂條燃燒為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A.發出耀眼的強光 B.放出大量的熱C.鎂條變短 D.生成了白色固體9.紹興老酒歷史悠久,下列釀酒過程中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A.“糖化”: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B.“發酵”:將葡萄糖轉化為酒精C.“蒸餾”:根據沸點不同分離得到白酒D.“窖藏”:封存白酒產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質10.下列有關物質性質和用途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氧氣具有助燃性,可用作航天燃料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味C.二氧化碳固體(干冰)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D.石墨具有導電性,可用作電極 11.根據下列所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科技興國、科技創新、不負囑托。”哈工大學生設計制造的小衛星升空了。衛星升空是利用火箭火箭使用肼(N2H4)做燃料。肼又稱聯氨,在通常狀況下,肼是無色油狀液體,有強烈的刺鼻氣味,同時它易溶于水中,能與過氧化氫等強氧化劑反應,高溫時會爆炸分解,有毒,對眼睛、肝臟有損害。(1)肼的物理性質是 ;(2)肼的化學性質是 。12.中國古代科學和科學工藝歷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1)東漢《神農本草經》曾記載石膽“能化鐵為銅”。敘述的是用硫酸銅和鐵反應制取銅,這是濕法煉銅的最早記載。用硫酸銅和鐵反應制取銅的變化屬于 變化。(2)西晉《蜀都賦》中有“火井沈熒于幽谷,高焰飛煽于天垂。”描寫的是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燒時的現象,甲烷能燃燒的性質屬于 性質。13.甲、乙兩圖是水的兩種變化的實驗示意圖,丙、丁兩圖為水的微觀變化示意圖。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從宏觀上甲、乙兩圖所示的兩種變化的本質不同是 。 (2)丙、丁兩圖分別為上述兩個實驗的微觀變化示意圖,其中圖 (填“丙”或“丁”)可用來表示圖乙實驗的微觀變化。(3)請結合圖丙和圖丁,用分子、原子等術語從微觀角度來描述圖甲、乙實驗的變化:圖甲實驗: ;圖乙實驗: 。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 C A C B D B D C A通常情況下,肼是無色油狀液體,有強烈的刺鼻氣味,同時它易溶于水中;能與過氧化氫等氧化劑反應,高溫時會爆炸分解,有毒化學 化學(1)甲是物理變化 乙是化學變化(2)丙 (3)分子種類不變,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3物質的變化與性質(1)課后檢測(含答案).doc 3.3物質的變化與性質(1)(課件20張ppt 視頻 課后檢測卷(含答案)).pptx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mp4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