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貫徹新發展理念(認識層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實踐層面)我國的經濟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是什么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什么怎么樣路徑選擇——地位、意義實踐檢驗理論指導引領溫故知新基本原則集中體現河北威縣第二中學hebeiweixiandierzhongxue3.2推動高質量發展第三課 我國的經濟發展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①內涵: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1.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是什么)②地位: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現階段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③特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三不是而是)拓展延伸:經濟結構經濟結構含義:是指經濟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的空間關系,包括企業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等。1.供需結構——供給結構(生產要素),需求結構(消費、投資、出口)2.產業結構——一二三產業結構,產業內部的結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等3.區域結構——我國各個區域如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4.城鄉結構——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5.進出口結構——進出口產品結構,順差與逆差6.消費結構——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所占的比重和關系問題。為什么①新常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②地位: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首要任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主題,關系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③內部環境: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主要矛盾)。④外部環境: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2.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概念 主要內容 經濟增長 (量) 經濟增長表現為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產出水平的持續增加,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但單純的經濟增長并不等于經濟發展。經濟發展 (質+量) 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經濟增長,而且包括經濟結構優化、經濟效益提高、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經濟發展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生態環境改善經濟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礎新常態是指中國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一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條件、要素、動力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正處在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突發性增長轉向質量、效率性、集約性增長的關鍵時期,即速度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相關鏈接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的方式從總需求來看從總供給來看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管理數據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粗放型增長)提高生產要素的投入質量效率和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集約型增長)①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轉變。②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③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轉變相關鏈接從“經濟增長方式”到“經濟發展方式”落實新發展理念路徑即:怎么發展、靠什么實現發展的問題二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怎么辦)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合作探究:結合議學情景視頻,分析我國如何暢通國內大循環,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二、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國內大循環:意味著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強調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促進。1、新發展格局的內涵(是什么?)(1)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P402、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舉措)①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②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③要立足國內大循環,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生產分配流通(交換)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調節生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生 產消 費決定反作用拓展延伸社會再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鏈接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遠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新發展理 念01創新02開放03共享04協調05綠色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什么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新發展理念與現代 化經濟體系的關系(2)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P41-1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補充),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體經濟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包括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和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虛擬經濟錢生物地位: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以錢生錢的經濟活動,不直接創造新的價值,最終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而存在。(如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虛擬經濟是現代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發展過度會導致經濟泡沫。實體經濟VS虛擬經濟相關鏈接服務于注意:網購、快遞業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含義: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地位:數字經濟發展速度快、輻射范圍廣、影響程度深,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經濟≠虛擬經濟既可以服務實體經濟,也可以服務虛擬經濟拓展:數字經濟(信息經濟):①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②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拓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農業強國”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P41-2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4)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P41-3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具體內容:①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老少邊窮)②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③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④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⑤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先發展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我國區域發展的新戰略體系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5)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P42-1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材料一 作為傳統的制造業大市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唯一的省級綜合性試點,紹興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雙輪驅動”,全面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紹興在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同時,重點謀劃建設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不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材料二 在促進城鄉要素流通上,紹興市以擴大人才引進、搭建幫促平臺、建設“數字三農”為抓手,全面推進城市優質資源向鎮村下沉。實施“兩進兩回”行動,在全省率先開展鄉村振興“領雁計劃”人才選拔工作,成立全市大學生農創客聯合會,推進“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2021年來,紹興市扛起使命擔當,以“排頭兵”的姿態做好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對口合作和山海協作工程,聚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拓展與對口地區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交流合作,高標準打造對口工作和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材料三 為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紹興市將努力創建“一帶一路”樞紐重要節點城市,謀建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紹興片區,深化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合作。紹興越城區加快探索與國際接軌的制度體系,積極融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大市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結合材料,分析紹興市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① 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②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主題)③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格局)④ 以教育、科技、人才為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支撐)3、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②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④以教育、科技、人才為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⑤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保障。(第二課)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第一課)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制度,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第四課)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怎樣構建新發展格局?)歸納總結:創新協調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為中心5個新理念1個思想堅 持貫徹高質量發展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動力發展不平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內外聯動社會公平正義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首要 任務路徑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主題、新發展格局、支撐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我國的分配制度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制度保障課堂小結1、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低速階段。×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實體經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3、解決好“三農”問題,需要改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錯在“改變”,不能改變,只能完善。4、解決好“三農”問題,需要深化農村“三權分置”改革,鞏固農民的土地所有權。× 農村土地屬于集體,農村對土地沒有所用權,有使用權。5、5G技術可以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5G技術并不能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6、5G技術會淘汰傳統產業,催生新興產業。× 5G技術的使用,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會促使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但不會淘汰傳統產業。易混易錯1.(2023·山東高考真題,2)2022年,全民健身“熱氣騰騰”。滑雪、滑冰、冰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愿望已然成為現實;貴州黔東南、福建泉州、河南新鄉,鄉村籃球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力量:騎行、擲飛盤、玩腰旗橄欖球,戶外運動蓬勃發展;“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云走齊魯”在線健身成為新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的開展可以①拓展體育消費場景,促進體育產業轉型升級②增加體育用品支出,推動居民消費結構優化③豐富體育服務供給,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④賦能鄉村文化振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①:滑雪、滑冰、冰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拓展了體育消費場景,促進體育產業轉型升級,①符合題意。②:鄉村籃球賽、騎行、擲飛盤、玩腰旗橄欖球,戶外運動蓬勃發展,“云走齊魯”在線健身等活動,會增加消費者體育用品支出,推動居民消費結構優化,改善居民生活品質,②符合題意。③:全民健身的開展并沒有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選項夸大了全民健身的作用,③排除。④:全民健身的開展并沒有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④排除。故本題選A。A課堂練習2.(2023·湖北高考真題,3)下圖中的“微笑曲線”顯示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產業升級的不同方向。據此可以推斷出( )①傳統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途徑多樣②傳統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可以互相轉化③傳統型產業與新技術的融合是產業升級的一種趨勢④全球化過程中技術密集型產業將替代傳統型產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①③根據題干中的“微笑曲線”圖示,可知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傳統型產業(中間環節)附加值最低,傳統型產業與新技術的融合是產業升級的一種趨勢;而傳統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可以通過向兩端發展:既可以通過科技創新、注重產品研發(向左側發展);也可以通過注重管理、營銷與服務(向右側發展)等多個途徑實現,①③正確。②題干圖示中,傳統型產業(中間環節)附加值最低,這說明要推動傳統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根據材料并不能推斷出傳統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互相轉化,②與題意不符。④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一些傳統型產業的存在也是必要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傳統型產業并不是完全沖突的,我們可以推動傳統型產業轉型升級,但不能用技術密集型產業代替傳統產業,④說法過于絕對。A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