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8.4 常見的鹽核心素養目標一、化學觀念形成 “鹽是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 的物質組成觀;理解鹽能與酸、堿、鹽發生反應及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構建化學反應與物質轉化觀念;認識常見鹽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體會化學物質的價值 。二、科學思維通過分析鹽的組成,推測鹽的化學性質,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對鹽的相關實驗現象進行歸納總結,提升歸納概括能力;依據復分解反應條件判斷反應能否發生,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科學態度與責任嚴謹認真地進行實驗觀察和記錄,尊重實驗事實;認識到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合理利用化學物質的社會責任感。學習重難點重點:常見鹽的用途、組成和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難點:鹽的化學性質的理解和應用根據復分解反應條件判斷反應能否發生幾種常見鹽的用途PART 01舊知回顧鹽舉例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概念鹽類物質中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日常生活中說的鹽通常指食鹽(主要成分為NaCl);碳酸鈉(Na2CO3)、碳酸氫鈉(NaHCO3)、碳酸鈣(CaCO3)、硫酸銅(CuSO4)1. 鹽的成員天然存在工廠制造鹽的成員氯化鈉、碳酸鈣等碳酸鈉、碳酸氫鈉等跟酸和堿相比,鹽的成員更多,用途更廣,用量更大。2. 氯化鈉及其主要用途(1)俗稱:食鹽(2)化學式:NaCl(3)性狀:白色晶體,易溶于水,有咸味,溶液呈中性(4)主要用途:2. 氯化鈉及其主要用途鹽湖鹽井鹽礦海水(5)氯化鈉的來源3. 碳酸鈣及其主要用途(1)石灰石、貝殼、大理石的主要成分(2)化學式: CaCO3(3)形狀:多為灰白色礦物,純凈物為白色粉末;難溶于水,能與酸反應。4. 碳酸鈉及其主要用途(1)俗名:純堿、蘇打(2)化學式: Na2CO3(3)形狀:白色晶體,風化成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顯堿性5. 碳酸氫鈉及其主要用途(1)俗名:小蘇打(2)化學式: NaHCO3(3)形狀:白色粉末,能溶于水,水溶液有弱堿性,較易分解拓展延伸(1)鹽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有些鹽溶液呈中性,如氯化鈉溶液;有些鹽溶液呈堿性,如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有些鹽溶液呈酸性,如硫酸銨、氯化銨溶液。(2)工業用鹽——亞硝酸鈉(NaNO2),外形與食鹽相似且有咸味,但NaNO2有毒,不可直接食用。鹽的組成、分類和溶解性PART 021. 鹽的分類根據陽離子的類別Na2CO3CaCO3鈉鹽鈣鹽CaSO4NaClNaHCO3NH4NO3銨鹽NH4Cl根據陰離子的類別Na2CO3CaCO3碳酸鹽硫酸鹽CaSO4Na2SO4硝酸鹽KNO3NaNO32. 常見酸、堿、鹽的溶解性酸幾種常見的酸都能溶于水堿可溶: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NH3·H2O微溶:氫氧化鈣其余不溶鹽鈉鹽、鉀鹽、銨鹽、硝酸鹽都可溶鹽酸鹽:氯化銀不溶,其余都可溶硫酸鹽:硫酸鋇不溶,硫酸鈣和硫酸銀微溶,其余都可溶碳酸鹽:碳酸鉀、碳酸鈉、碳酸銨可溶,其余都不溶☆AgCl、BaSO4即不溶與水又不溶于酸鹽的化學性質PART 03討論與交流>>>不同的鹽可以由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得到,你知道下列各種鹽可以由什么相關的酸和堿反應得到嗎 H2SO4NaOHHNO3HNO3HClHClH2SO4H2SO4H2SO4KOHMg(OH)2Fe(OH)3NaOHBa(OH)2Cu(OH)2Ca(OH)21. 鹽的化學性質——與酸反應鹽CaCO3 + 2HCl===CaCl2 +H2O + CO2 ↑回顧第五單元5.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中碳酸鈣與鹽酸的復分解反應酸新鹽新酸(碳酸)再回顧第八單元8.2[實驗8-8]稀酸與鹽的反應,由此可知:鹽可能與酸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2. 鹽的化學性質——與堿反應回顧第四單元4.2[實驗4-3]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CuSO4 +2NaOH ===Na2SO4 + Cu( OH)2↓鹽堿新堿新鹽再回顧第八單元8.2【實驗8-11]堿溶液與鹽溶液的反應,由此可知:鹽可能與堿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堿。3. 鹽的化學性質——與鹽反應[實驗8-15]向裝有少量碳酸鈉溶液的試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鈣溶液、裝有少量硫酸鈉溶液的試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鋇溶液,觀察現象,并寫出相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鹽溶液 加入試劑 現象 化學方程式碳酸鈉溶液 氯化鈣溶液硫酸鈉溶液 硝酸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Na2CO3+CaCl2==== + .CaCO3↓2NaClNa2SO4+Ba(NO3)2===BaSO4↓+2NaNO3鹽1鹽2新鹽2新鹽1由此得到:兩種鹽之間可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另外兩種新鹽。長話短說1. 鹽與酸、堿、其他鹽之間可能發生復分解反應:①鹽+酸→新鹽+新酸;②鹽+堿→新鹽+新堿;③鹽 1+ 鹽 2→新鹽 1+ 新鹽 22. 鹽溶液與某些金屬可能發生置換反應:鹽+活動性較強的金屬 → 新鹽+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PART 041. 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目的]了解復分解反應的條件觀察活動[實驗8-16]如下表所示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1. 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實驗序號 實驗操作 現象 化學方程式 生成物特征① 向裝有稀鹽酸的試管中滴加硝酸銀溶液② 向裝有稀鹽酸的試管中滴加碳酸氫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有氣泡產生HCl+AgNO3=AgCl↓+HNO3HCl+NaHCO3=NaCl+H2O+CO2↑有沉淀有氣體和水1. 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歸納前面實驗中所發生的復分解反應的生成物的特征:編號 實驗 化學方程式 生成物特征實驗8-7 氧化銅與稀鹽酸實驗8-8 稀鹽酸與碳酸鈉實驗8-11 氫氧化鈉與氯化鐵實驗8-15 硫酸鈉與硝酸鋇實驗8-13 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實驗8-14 稀硫酸與氫氧化鈉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難溶物)、氣體或水等。2HCl+CuO==CuCl2+H2O2HCl+Na2CO3=2NaCl+CO2↑ +H2O3NaOH+FeCl3=Fe(OH)3↓+3NaClNa2SO4+Ba(NO3)2=BaSO4↓+2NaNO3HCl+NaOH =NaCl+H2OH2SO4+2NaOH =Na2SO4+2H2O有水生成有氣體和水生成有沉淀生成有沉淀生成有水生成有水生成思考討論以下反應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水氣體水沉淀AgNO3 + NaCl ══ AgCl ↓+ NaNO3CaCO3+ 2HNO3 ══ Ca(NO3)2+ H2O + CO2↑Cu(OH) 2+2HNO3 ══ Cu(NO3)2 + 2H2O討論與交流請你預測稀鹽酸與硝酸鉀溶液能否發生反應。假設稀鹽酸與硝酸鉀溶液能發生反應,根據復分解反應的特征,寫出其反應方程式:HCl+KNO3=KCl+HNO3HCl和KNO3兩種物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后沒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不能發生反應2. 常見復分解反應的類型與發生反應的具體條件反應物的類別 反應物條件 生成物條件酸+金屬氧化物酸+堿 酸+鹽 堿+鹽 鹽+鹽 酸可溶至少一種可溶酸可溶酸和堿均可溶兩種鹽均可溶至少滿足下列三個條件中的一個:①有沉淀生成;②有氣體生成;③有水生成知識視窗溶洞里奇妙的鐘乳石許多同學可能都參觀過溶洞。你一定會為洞里千姿百態的鐘乳石而驚嘆不已(如圖)。你是否思考過它們是怎樣形成的呢 石灰巖地區溶洞巖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壓強突然減小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又會逐漸分解成難溶的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CaCO3+CO2 + H2O ══ Ca(HCO3)2Ca(HCO3)2══ CaCO3↓+CO2↑+ H2O知識視窗溶洞里奇妙的鐘乳石上述的變化是一個十分緩慢、長年累月積累的過程。那么,為什么又有石筍、石鐘乳、石柱的不同呢?原來洞頂的水在緩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生分解,有的沉積在洞底,慢慢地形成石筍,有的殘留在洞頂,漸漸地形成石鐘乳,當石筍和石鐘乳逐漸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總結歸納1.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質與其用途不對應的是( )A. Na2CO3—配制生理鹽水B. NaCl—用作調味品C. CaCO3—用作補鈣劑D. NaHCO3—焙制糕點隨堂練習A2. 下列物質間能夠發生復分解反應,且有明顯現象的是( )A. Zn和稀硫酸B. 稀鹽酸和KOH溶液C. NaOH溶液和MgCl2溶液D. NaOH溶液和KCl溶液隨堂練習C3. 有一瓶失去標簽的溶液X,下表記錄了向X溶液中分別加入三種物質所產生的實驗現象,則溶液X可能是( )A. CuSO4溶液B. Na2CO3溶液C. Na2SO4溶液D. CuCl2溶液隨堂練習A4. 松花皮蛋外面料灰的配料中有純堿、食鹽、生石灰、草木灰(含K2CO3),當用水將其調和包在蛋殼外面時,這個過程中發生的復分解反應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隨堂練習B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