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九單元 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第23課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課程標準】了解冷戰結束后世界的發展特點以及出現的全球性問題,認識人類社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理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牢固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促全球的和平與發展。古馬里清真寺遺跡時代大環境應對做法實現結果一、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追求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 --鄧小平《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1985年指兩大陣營對峙的國際政治問題。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關系不平等的問題。和平:指世界的總體和平:關系人類的命運走向發展:指世界的繁榮與發展:關系人類的生存品質兩者相輔相成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保障表現:二戰后,沒有發生新的世界大戰,一些局部沖突也得到政治解決表現:①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政治、社會、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獲得了驚人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各國和整個世界的面貌。②二戰后亞非地區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獨立和發展,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政治生活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一、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追求探究:結合教材及所學思考為什么“和平與發展”成為了當今時代的主題?歷史因素:兩次世界大戰、冷戰、局部戰爭的經驗教訓。時代要求:①維護、促進和平與發展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②解決全球性問題(如人口、環境等)的共同需要;③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相互依存制約。具體原因:①雅爾塔體系,為戰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留下了生存空間;②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在全球發揮了獨特而有效的作用;③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在世界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至今,俄烏戰爭已持續980多天,且仍在繼續。當下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也呈現出緊張而復雜的態勢。這些軍事沖突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此可知,關于人類在和平與安全方面的看法合理的是( )A.戰爭與混亂已成為時代主題B.矛盾根深蒂固,須當事國自行解決C.避免他國介入才能各自安好D.和平與發展面臨挑戰,需共同應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冥思廳的照壁上刻有“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驚恐,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這反映了中國人民的美好愿望是( )A.牢記血海深仇,勿忘民族恥辱 B.抨擊右翼勢力,反對篡改歷史C.以史為鑒,科學發展 D.勿忘歷史,珍愛和平鞏固練習AD面對各種全球問題,現有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仍然發揮著全球治理的作用。與此同時,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機制,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心和正在解決的問題。這( )A.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要求B.表明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發生變化C.避免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D.說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逐步完善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人民更加強烈追求的共同愿望是( )A.經濟全球化 B.文化多樣性C.世界多極化 D.和平與發展鞏固練習AD目前世界最貧窮的國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億人忍受著饑餓,8000萬人完全不能享受醫療服務,超過2.6億人不能上學。第三世界國家外債總額達2.5萬億美元。這說明( )①和平問題是當今世界的主題②發展中國家亟須解決自身的發展問題③外債問題是影響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④必須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鄧小平說:“從政治角度說,我們感到,雖然戰爭的危險還存在,但是制約戰爭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展。再從經濟角度來說,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鄧小平所說的“南北問題”是指( )A.和平問題 B.發展問題 C.民族獨立 D.民族解放鞏固練習BB進入21世紀,世界風云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中東地區動蕩余波難平,漣漪四起;新興經濟體牽手共融、矢志銳改,釀就破浪之勢。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 )A.世界面臨著新的戰爭威脅B.國際恐怖主義是世界動蕩的主因C.南北差距擴大趨勢有增無減D.國際局限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成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論壇,是中國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集體對話機制。該論壇成立背景是( )A.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 B.非洲國家民族獨立的實現C.美蘇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 D.和平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鞏固練習DD鄧小平說:“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發展起來,第三世界國家發展起來,可以避免世界大戰。”這句話最能說明( )A.和平是發展的前提B.新的世界大戰是不會爆發的C.發展是和平的保障D.第三世界的落后和貧困是潛在的戰爭威脅冷戰時,北約、華約等軍事政治性組織是影響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戰結束后,各類國際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一變化趨勢主要反映當今世界:A.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加大 B.市場經濟制度得到普遍認可C.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D.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普遍關注鞏固練習CC將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界定為和平與發展,是指我們這個時代從總體上講實現了和平,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從主流上看大家都在致力于搞建設、圖發展。但它不意味著當今世界已經完全實現了和平與發展,應該說,世界和平與發展還面臨一系列新挑戰。——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理論中心組《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合作共贏》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1.發展問題:①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 發達經濟體需求萎縮、經濟復蘇乏力,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②南北差距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2.和平與安全問題:阿以沖突俄烏沖突①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2.和平與安全問題:①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②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與福島核泄漏氣候變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等、跨國刑事犯罪、生態環境惡化、氣候變化等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2.和平與安全問題:①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②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③海洋權益和極地資源爭奪日趨激烈④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如何應對?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寧。下列屬于當今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的是( )A.發展中國家承受風險能力差B.一些國家實行民族和種族歧視C.長期殖民主義侵略遺留問題D.世界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水俁病是指人或動物食用了含有機水銀污染的魚貝類而引起的一種綜合性疾病,1953年首先在日本熊本縣水俁鎮發生。在1956年確認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污為病源之后,日本政府毫無作為,以至于該公司肆無忌憚地繼續排污12年,直到1968年停止。該事件說明( )①經濟發展付出環境代價 ②政府治理無力導致惡果③戰后日本社會矛盾尖銳 ④發達國家生態環境惡化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鞏固練習DA有學者指出,目前南南合作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維護獨立和發展經濟的路徑依托,但受全球產業分布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經濟增速等各項指標出現高度分化,發展中國家還未找到一條較為穩定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這反映出( )A.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模式單一B.南南合作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C.第三世界的合作面臨諸多挑戰D.經濟全球化造成全球利益失衡如今“在美國東北部、加拿大東部和歐洲北部,酸雨逐漸使廣袤的森林變成深褐色,美麗的湖泊變成死氣沉沉的深藍色,還有倫敦、巴黎和科隆的哪些著名建筑和紀念碑,都遭到環境污染的侵蝕”這種現象反映了( )A.全球南北差距擴大 B.發達國家獨有的難題C.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D.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鞏固練習CD2003年,美英發動伊拉克戰爭前夕,在沒有任何實質性證據的情況下,堅稱伊拉克“實質性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第1441號決議等國際性法案,但這一說法引發了國際輿論乃至受到了法學界的強烈譴責。由此可知( )A.戰爭重塑地緣政治格局 B.霸權主義背離歷史潮流C.聯合國缺乏強制執行力 D.美國掌握國際法解釋權1996—2009年,全球共發生武裝沖突和局部戰爭400多次,年平均38次,進入冷戰結束后的第二個高峰期。這說明( )A.戰爭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 B.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C.威脅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D.發展不能確保世界的和平鞏固練習BC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政府應美國政府的要求,非法扣押了中國華為公司高管孟晚舟。美國執法當局聲稱“孟晚舟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相關貿易制裁規定"。這表明當今世界A.美國重拾冷戰思維 B.科技人才爭奪激烈C.多極格局加快形成 D.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以聯合國為主導的全球氣候治理經歷了長期而曲折的發展,2005年生效的《京都議定書》強調“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2015年的《巴黎協定》則表述為“本協定的執行將按照不同的國情反映平等以及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博弈B.環境污染和經濟發展協調發展C.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成熟D.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形成鞏固練習DA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發揮傳統全球治理機制的作用①原有體制:要重視二戰后建立的傳統國際組織在全球治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②國際共識:要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機制,加強國際協調。全球治理是指通過具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則和制度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以維持正常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增進全球共同的公共利益。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建立新的國際組織和治理機制①全球層面:二十國集團(G20、1999年)正在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協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②地區層面:上海合作組織(2001年)正在有效維護歐亞地區的安全;2009年金磚國家領導人首次會晤,2015年成立的新開發銀行,是金磚國家合作共贏、維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的平臺。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全球治理中的中國方案中國角色: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方案:①中國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②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3年首次提出;2015年首次向國際社會闡述內涵;2017年2月,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2017年10月在中共十九大上深刻闡述。■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習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是一種全球價值觀,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原因:①基于中國對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大勢的準確把握②源自中華文明“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與和諧理念性質:是中國為推動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給出的一個可供選擇的、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目的:為了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特點:是一個長期、復雜和曲折的過程。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全球治理中的中國方案中國角色: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方案:中國行動:①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②2014年,中國設立絲路基金,對“一帶一路”建設給以資金支持。③2015年,中國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④2019年 5月,倡議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召開開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自己的發展惠及世界提供精神支撐中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有利于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推動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給出的一個可供選擇的、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我們的亞細亞》是2019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之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主題曲,由來自亞洲各國頂級樂手共同擔綱演奏。歌詞中寫道:“美麗亞細亞,光榮亞細亞,手拉手我們是一家。”由此可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旨在( )A.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B.傳承亞洲璀璨的文明成果C.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 D.深化亞非文明交流和借鑒近年來,由G8到G20,新興經濟體不斷推進與發達國家就國際金融和經濟持續發展進行討論和研究,金磚五國機制日漸常態化、實質化,日本、德國、印度、巴西組成“爭常四國”聯盟試圖推動聯合國安理會改革,這些現象表明了A.發達國家喪失經濟主導地位 B.世界權力版圖正在逐漸改變C.新興國家努力構建經濟新秩序 D.世界各國發展利益均衡分配鞏固練習CB有學者指出,所有強國“都是在‘時間的河流’上旅行,它們‘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指揮’這條河流,卻可以‘多少用些技巧和經驗在河上行駛’。行程的結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華盛頓、莫斯科、東京、北京和歐洲各個首都的政府的智慧。”進入21世紀,為應對世界和平與發展遭遇的嚴重挑戰,下列項中,展示了中國“智慧”的有( )①成立世界銀行 ②成立上海合作組織③設立絲路基金 ④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組織、任何一個個人都無法在這樣一個世界中獨善其身。越來越多的國際公共問題需要世界上各個行為體協同一致來共同應對。材料強調( )A.經濟區域集團化的加強 B.各方協同參與全球治理C.全球應對成為普遍共識 D.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鞏固練習DB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催生了G20合作機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G20從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機制升級為領導人峰會機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爆發,G20首次以視頻形式召開領導人特別峰會,再次成為應對疫情的重要平臺。據此,以下理解錯誤的是( )A.全球經濟治理向著治理領域更加廣泛的方向發展B.G20的全球多邊治理機制有效制止了危機的蔓延C.國際社會需要發達國家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對話與協商D.發展中國家和中小國家在全球經濟事務上的參與權和發言權加大了在當今世界,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可見( )A.恐怖主義成為人類的最大威脅 B.強權政治是世界局勢動蕩的根源C.經濟全球化下各國應同舟共濟 D.逆全球化思想的出現具有合理性鞏固練習BC中國“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4個國家200座城市,開行列數從2012年的42列增加到2021年的15183列,一改往日搭載貨物“去多回少”的局面,重點樞紐間去程和回程開行數量基本實現雙向均衡。“中歐班列”的發展變化主要得益于( )A.“一帶一路”倡議及實施B.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C.金磚國家的合作機制D.中國高鐵積極“走出去”2023年11月30日,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開幕。有來自167個國家的政要、談判代表、活動人士、企業家等超過7萬人參加,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這表明( )A.大會決議在各國均能得到落實 B.通力合作是全球治理的應然選擇C.發展中國家主導氣候談判進程 D.新興國際組織改寫全球權力格局鞏固練習AB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一、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二、時代問題——危機與挑戰三、時代破題——合作與共贏①內涵與關系②表現與原因①發展方面②和平與安全方面①全球治理②中國方案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