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年級上冊第4課《曹沖稱象》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會寫“稱、秤、桿、柱”。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到底”、反問句表達的意思。3.能借助小標題和順序詞,有條理、簡潔地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感受課文的語言魅力。4.能通過品詞析句、朗讀品味,感受曹沖的聰明才智,學習他善于觀察、樂于動腦的品質。5.能通過融科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和表達能力。教學重難點1.能通過品詞析句、朗讀品味,感受曹沖的聰明才智,學習他善于觀察、樂于動腦的品質。2.能借助小標題和順序詞,有條理、簡潔地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感受課文的語言魅力。教學過程(一)讀課題,引入小古文1.同學們,今天的課堂除了來了老師,還來了一位特殊的動物朋友,想不想看看啊?(出示大象)誰啊?大象!今天曹沖要和大家一起來稱象。我們來學習課文《曹沖稱象》。2.伸出小手,一起寫課題。“曹”字很有趣,不是橫就是豎,(停頓)橫豎要勻稱;“沖”字左邊兩點水;“稱”是后鼻音;“象”筆畫特別多,要寫緊湊。齊讀課題。3.讀了課題,知道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嗎?(曹沖)他做了什么事?(稱象)課題短短四個字,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再來讀一遍(注意停頓)。4.同學們,《曹沖稱象》選自以前的一本書——《三國志》,這個故事就藏在我們的小練中,老師把它帶來了,我為大家讀一讀。(師范讀)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致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致,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選自《語文補充練習》的《三國志·魏書·鄧哀王沖傳》5.小古文多有趣啊!今天,我們來讀讀對應的現代文。(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1.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吧!2.老師和大家玩個游戲——老師出示圖片,同學們猜猜這是課文中哪個生字。(1)稱:第一張,顯而易見,這是在“稱”重量呢!后鼻音,讀好它。(2)秤:第二張,它也是后鼻音,這是稱大象的“秤”,稱體重的“秤”。一起讀。(3)桿:第三張,又細又長,這是秤上的“桿”,也來讀一讀。(4)柱:第四張,有點粗粗的,這是“柱”,大聲讀好它。3.看看這四個字,你能用哪些學過的識字方法來記住它們呢?(1)你是這樣記的,“干”和“主”原先你就會了,加上木字旁就是“桿”和“柱”,你用了加偏旁的方法。(2)你發現它們還是形聲字,左邊木字旁表示形,木頭做的,右邊是它們的音,這樣更好記了;(3)你用聯系字義的方法記住了“稱”和“秤”,都是禾字旁,最早都用于稱糧食。老師教你們一句口訣,一起讀:你要稱糧食,用秤最公平。(4)“主人家有一根木頭”,你還為“柱”編了個字謎,太有意思了!(5)用上這些方法,我們以后就能區分更多長得很像的漢字了。一起讀一讀。4.文中還有這些詞語和短語,你們也能讀準嗎?出示:一頭大象 一堵墻 四根柱子造一桿大秤 砍一棵大樹 趕到一艘大船 畫一條線 稱一稱船上的石頭(1)第一組詞,火車火車誰來開?(2)發現了嗎,這一組詞是寫什么的?(生交流)你一下就發現了,它們是描寫大象的。請我們班強壯神氣的男生讀一讀(指導讀出大象的“大”,大得我都喘不過氣了)。(3)第二組詞,這組火車來開。(4)它們又寫了什么?(生交流)寫了稱象的辦法,請聰明可愛的女生讀一讀。(指導動作朗讀)(三)細讀感悟板塊一:學習第二自然段1.過渡:讀完了,你們一定特別想知道曹沖究竟是怎樣稱象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2.先來看看,這是一頭怎樣的大象?請大家讀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大象的句子,用橫線劃出來。3.看這句話。(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1)大象有什么特點?(又高又大)你能讀好這個詞嗎?指導朗讀,齊讀。(2)課文是怎么具體寫的?生交流,評:你發現它使用了比喻,身子像墻,腿像柱子;你更厲害了,它還用了量詞,一堵墻,四根柱子,真是又高又大!(3)你能學著課文,繼續往下說嗎?耳朵像( ),鼻子像( ),牙齒像( )。耳朵像兩把大蒲扇,鼻子像一根大水管,牙齒像兩把大尖刀,這大象真是——又高又大!我們一起來讀。4.哎,怪不得要議論了——出示: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1)老師改了一句——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2)你們喜歡哪一句呀?——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刨根究底,特想知道。再讀一讀。板塊二:學習第三自然段大象有多重?官員們想知道,曹操也想知道——出示第三自然段。2.我們合作來讀一讀。(1)(演讀曹操)“誰有辦法把這頭大象稱一稱?”(2)(演讀官員一)“得造一桿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3)(演讀官員二)“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誰有那么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3.這些辦法行不行得通啊?(生交流)怪不得曹操聽了——直搖頭!板塊三:學習第四自然段學習任務一:練說“曹沖稱象”1.雖然官員們想不出,但7歲的曹沖想出了辦法,他說了這樣一段話——出示第4自然段。2.數一數,有幾句?(生交流)5句。第一句,你來讀。(生讀)別人想不出辦法,“我”想得出。他先概括地告訴大家,他有一個辦法。(板書:概括)3.接下來四句話,發現了什么?(生交流)對呀!具體介紹稱象的辦法。(板書:具體)請4位同學來讀,看看曹沖是怎么稱象的。4.生讀第2句。(1)第2句,很長哦!誰來讀?(生讀)這句話講了什么呢?你能不能概括一下?(稍作停頓)老師有一個好辦法,我們可以找關鍵的動詞。先,趕象;再,上船;最后,畫線。(依次變紅,板書:趕象上船畫線)(2)六個字,把這樣長一句話概括出來了,一起讀一讀。5.第3句,讀一讀。(生讀)誰來概括?(板書:趕象上岸裝石)6.第4句,你讀。(生讀)這一句很簡單——稱石頭。(板書:稱石頭)7.第5句,請你讀。你自己概括了,真棒!(板書:算石頭總重量)8.我們找到一些動詞,把曹沖稱象的步驟都概括出來啦!那怎樣才能把它們連起來講清楚呢?有什么小妙招?9.你發現了兩個順序詞(板書:再 然后)。再想幾個?(邊說邊板書:先 最后)10.還有嗎?(生交流)你回憶起了前面語文園地里的——(板書:第一步 第二步 ……)11.我們個個都是小曹沖,用剛剛學到的本領,向曹操介紹一下你稱象的方法吧!12.小結:七歲的曹沖真厲害!(師頻頻點頭)先概括地說,他有個辦法,接著具體用一些動詞來講稱象的過程,最后還用上了順序詞把過程講得很清楚。(板書:清楚)再來讀讀這一段。學習任務二:培養思維能力1.小古文很有趣,現代文有魅力,語文真厲害!科學老師看曹沖稱象,他有什么想法呢?2.(扮演科學老師)同學們,以科學的眼光看曹沖稱象,我們要帶著質疑的精神去思考,這個辦法科學嗎?重量稱得準嗎?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來做一個實驗。(1)(介紹實驗工具:裝好水的盆、盒子、玩具象、小石塊、秤等)接下來,我們就對照板書一起做實驗吧!開始!第一步,趕象上船,船承受了重量逐漸下沉,請一位同學和我一起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線。第二步,趕象下船裝石,我們往船里裝石頭,裝到船身下沉到畫線的位置。第三步,我們開始稱石頭了。第四步,算石頭的總重量。我們來驗證一下,大象和石頭的重量相等嗎?(生交流,報數字)(2)小結:實驗成功!看來曹沖稱象有科學依據。3.科學通過質疑和實踐驗證了曹沖稱象。數學又是怎么看的呢?(1)(扮演數學老師)同學們,稱象真是個難題。大臣們說得沒錯,可這很難做到。曹沖是怎么解決的呢?(2)生交流,對,他想到了等量代換的方法,用石頭來代替大象。(3)他是怎么實現等量代換的呢?(生交流)你看到了書上的圖,這個人在干什么?(生交流)他在畫線,為什么要畫線呢?(生交流)噢,它說明了大象的重量等于石頭的重量,這是等量代換之線,智慧之線啊!(4)小結:曹沖就這樣把這個復雜的問題,簡單地解決了。4.剛才我們通過這條智慧之線,發現數學不僅要轉換角度來思考問題,更要有條理地解決問題。這就是數學,簡約不簡單!(四)總結全文1.同學們,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一起學習了《曹沖稱象》這篇課文,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因為在這堂課上,我們不僅感受到語文語言的表達魅力,也學習了科學的質疑精神和探究能力,學習了數學的轉換角度和清晰條理,你們和7歲的曹沖一樣聰明,把祝賀的掌聲送給自己吧!2.聰明的我們一起來寫一寫本課的生字。誰來教教我課文中這兩個生字怎么寫好呢?(出示:稱 秤)指名小老師說,老師范寫。提醒注意: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左右高低、左窄右寬。板書設計4.曹沖稱象概括 先 第一步 趕象上船畫線具體 再 第二步 趕象上岸裝石清楚 然后 第三步 稱石頭最后 第四步 算石頭總重量作業設計1.和同伴合作讀一讀《曹沖稱象》的小古文。2.把《曹沖稱象》的故事有條理、簡潔地說給爸爸媽媽聽。3.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辦法稱象?可以做一做小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