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整理與提升一、體系構建1.有機化學的發展與應用2.科學家怎樣研究有機物二、真題導向考向一 有機物的分離與提純1.(2023·浙江6月選考,12)苯甲酸是一種常用的食品防腐劑。某實驗小組設計粗苯甲酸(含有少量NaCl和泥沙)的提純方案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操作Ⅰ中依據苯甲酸的溶解度估算加水量B.操作Ⅱ趁熱過濾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和NaClC.操作Ⅲ緩慢冷卻結晶可減少雜質被包裹D.操作Ⅳ可用冷水洗滌晶體2.(2022·山東,9改編)已知苯胺(,液體,—NH2呈堿性)、苯甲酸(固體)微溶于水,苯胺鹽酸鹽易溶于水。實驗室初步分離甲苯、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的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苯胺既可與鹽酸也可與NaOH溶液反應B.由①、③分別獲取相應粗品時可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C.苯胺、甲苯、苯甲酸粗品依次由①、②、③獲得D.①、②、③均為兩相混合體系3.(2023·新課標卷,28)實驗室由安息香制備二苯乙二酮的反應式如下:相關信息列表如下:物質 性狀 熔點/℃ 沸點/℃ 溶解性安息香 白色固體 133 344 難溶于冷水,溶于熱水、乙醇、乙酸二苯乙二酮 淡黃色固體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酸冰乙酸 無色液體 17 118 與水、乙醇互溶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實驗步驟為:①在圓底燒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 FeCl3·6H2O,邊攪拌邊加熱,至固體全部溶解。②停止加熱,待沸騰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熱回流45~60 min。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卻,有黃色固體析出。④過濾,并用冷水洗滌固體3次,得到粗品。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結晶,干燥后得淡黃色結晶1.6 g。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中應加入 (填“水”或“油”)作為熱傳導介質。 (2)儀器B的名稱是 ;冷卻水應從 (填“a”或“b”)口通入。 (3)實驗步驟②中,安息香必須待沸騰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 。 (4)在本實驗中,FeCl3為氧化劑且過量,其還原產物為 ;某同學嘗試改進本實驗: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氣制備二苯乙二酮。該方案是否可行? ,簡述判斷理由 。(5)本實驗步驟①~③在乙酸體系中進行,乙酸除作溶劑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 。 (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 洗滌的方法除去(填字母)。若要得到更高純度的產品,可用重結晶的方法進一步提純。 a.熱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7)本實驗的產率最接近于 (填字母)。 a.85% b.80% c.75% d.70%考向二 有機物的組成與結構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的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2023· 北京,11A改編)B.已知依據紅外光譜可確證X、Y存在不同的官能團(2023·山東,12A)C.的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2023·遼寧,8C)D.在光照下,螺吡喃發生開、閉環轉換而變色,過程為,則開、閉環螺吡喃互為同分異構體(2023·遼寧,6B)5.(2023·全國乙卷,26)元素分析是有機化合物的表征手段之一。按如圖實驗裝置(部分裝置略)對有機化合物進行C、H元素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將裝有樣品的Pt坩堝和CuO放入石英管中,先 ,而后將已稱重的U形管c、d與石英管連接,檢查 。依次點燃煤氣燈 ,進行實驗。 (2)O2的作用有 。CuO的作用是 (舉1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c和d中的試劑分別是 、 (填標號)。c和d中的試劑不可調換,理由是 。 A.CaCl2 B.NaClC.堿石灰(CaO+NaOH) D.Na2SO3(4)Pt坩堝中樣品CxHyOz反應完全后,應進行操作: 。取下c和d管稱重。 (5)若樣品CxHyOz為0.023 6 g,實驗結束后,c管增重0.010 8 g,d管增重0.035 2 g。質譜測得該有機物的相對分子量為118,其分子式為 。 考向三 有機反應機理6.(2022·浙江1月選考,24)某課題組設計一種固定CO2的方法,原理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原料中的原子100%轉化為產物B.該過程在化合物X和I-催化下完成C.該過程僅涉及加成反應D.若原料用,則產物為7.(2022·遼寧,10)利用有機分子模擬生物體內“醛縮酶”催化Diels Alder反應取得重要進展,榮獲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某Diels Alder反應催化機理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總反應為加成反應 B.Ⅰ和Ⅴ互為同系物C.Ⅵ是反應的催化劑 D.化合物X為H2O8.(2021·山東,14)18O標記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發生水解,部分反應歷程可表示為:+OH-+CH3O-,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為快速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 Ⅱ 、 Ⅲ 為決速步B.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C.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COHD.反應Ⅰ與反應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圖示總反應的焓變答案精析二、1.B2.C [由題給流程可知,向甲苯、苯胺、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鹽酸,鹽酸將微溶于水的苯胺轉化為易溶于水的苯胺鹽酸鹽,分液得到水相Ⅰ和有機相Ⅰ;向水相Ⅰ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將苯胺鹽酸鹽轉化為苯胺,分液得到苯胺粗品①;向有機相Ⅰ中加入水,洗滌除去混有的鹽酸,分液得到廢液和有機相Ⅱ,向有機相Ⅱ中加入碳酸鈉溶液將微溶于水的苯甲酸轉化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鈉,分液得到甲苯粗品②和水相Ⅱ;向水相Ⅱ中加入鹽酸,將苯甲酸鈉轉化為苯甲酸,經結晶或重結晶、過濾、洗滌得到苯甲酸粗品③。苯胺分子中含有的氨基能與鹽酸反應,但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故A錯誤。]3.(1)油 (2)球形冷凝管 a (3)防暴沸 (4)FeCl2 可行 空氣可以將還原產物FeCl2又氧化為FeCl3,FeCl3可循環參與反應 (5)氯化鐵水解 (6)a (7)b解析 (1)該實驗需要加熱使冰乙酸沸騰,冰乙酸的沸點超過了100 ℃,應選擇油浴加熱。(3)步驟②中,若沸騰時加入安息香,會引起暴沸,所以需要待沸騰平息后加入。(4)FeCl3為氧化劑,則鐵元素的化合價降低,還原產物為FeCl2,若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氣制備二苯乙二酮,空氣可以將還原產物FeCl2又氧化為FeCl3,FeCl3可循環參與反應。(5)氯化鐵易水解,所以步驟①~③中,乙酸除作溶劑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氯化鐵水解。(6)根據安息香和二苯乙二酮的溶解特征,安息香溶于熱水,二苯乙二酮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熱水洗滌粗品除去安息香。(7)2.0 g安息香(C14H12O2)的物質的量約為0.009 4 mol,理論上可產生二苯乙二酮(C14H10O2)的物質的量約為0.009 4 mol,質量約為1.98 g,產率為×100%≈80.8%,最接近80%。4.C [分子中有3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A正確;由圖示有機物X、Y的結構簡式可知,X含有碳碳雙鍵和醚鍵,Y含有碳碳雙鍵和羰基,紅外光譜圖中可以反映不同官能團或化學鍵的吸收峰,故依據紅外光譜可確證X、Y存在不同的官能團,B正確;由結構簡式知,其核磁共振氫譜有4組峰,C錯誤;它們的分子式均為C19H19NO,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D正確。]5.(1)通入一定量的O2 裝置氣密性 b、a(2)排盡裝置中的空氣,氧化有機物,將生成的CO2和H2O完全趕入U形管中 CO+CuOCu+CO2 (3)A C 堿石灰可以同時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4)熄滅a處煤氣燈,繼續吹入一定量的O2,熄滅b處煤氣燈,冷卻至室溫,停止通O2 (5)C4H6O4解析 (1)實驗前,應先通入一定量的O2排盡石英管中的空氣,保證沒有其他產物生成,而后將U形管c、d與石英管連接,檢查裝置氣密性,隨后先點燃b處煤氣燈后點燃a處煤氣燈,保證當a處發生反應時產生的CO能被CuO氧化生成CO2。(2)有機物氧化不充分時會生成CO,而CuO可將CO氧化為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CuOCu+CO2。(3)有機物燃燒后生成的CO2和H2O分別用堿石灰和無水CaCl2吸收,其中c管裝有無水CaCl2,d管裝有堿石灰,二者不可調換,因為堿石灰能同時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影響最后分子式的確定。(5)n(H)==0.001 2 mol;n(C)==0.000 8 mol;n(O)==0.000 8 mol;該有機物中C、H、O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0.000 8∶0.001 2∶0.000 8=2∶3∶2;質譜測得該有機物的相對分子量為118,則其化學式為C4H6O4。6.C 7.B8.B [一般來說,反應的活化能越高,反應速率越慢,由圖可知,反應 Ⅰ 和反應 Ⅳ 的活化能較高,因此反應的決速步為反應 Ⅰ 、 Ⅳ ,故A錯誤;反應 Ⅰ 為加成反應,而為快速平衡,反應 Ⅱ 的成鍵和斷鍵方式為或,后者能生成18OH-,因此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故B正確;反應Ⅲ的成鍵和斷鍵方式為或,因此反應結束后溶液中不會存在COH,故C錯誤;該總反應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總反應為放熱反應,因此和CH3O-的總能量與和OH-的總能量之差等于圖示總反應的焓變,故D錯誤。](共43張PPT)整理與提升專題1 <<<內容索引一、體系構建二、真題導向體系構建><一1.有機化學的發展與應用一、體系構建有機化學發展的歷史人類賴以生存的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對生命活動的影響有機功能材料環境保護2.科學家怎樣研究有機物返回><二真題導向考向一 有機物的分離與提純1.(2023·浙江6月選考,12)苯甲酸是一種常用的食品防腐劑。某實驗小組設計粗苯甲酸(含有少量NaCl和泥沙)的提純方案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操作Ⅰ中依據苯甲酸的溶解度估算加水量B.操作Ⅱ趁熱過濾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和NaClC.操作Ⅲ緩慢冷卻結晶可減少雜質被包裹D.操作Ⅳ可用冷水洗滌晶體二、真題導向√操作Ⅰ中,為減少能耗、減少苯甲酸的溶解損失,溶解所用水的量需加以控制,可依據苯甲酸的溶解度估算加水量,A正確;操作Ⅱ趁熱過濾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同時防止苯甲酸結晶析出,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未結晶析出,B不正確;操作Ⅲ緩慢冷卻結晶,可形成較大的苯甲酸晶體顆粒,同時可減少雜質被包裹在晶體顆粒內部,C正確;苯甲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熱水,所以操作Ⅳ可用冷水洗滌晶體,既可去除晶體表面吸附的雜質離子,又能減少溶解損失,D正確。2.(2022·山東,9改編)已知苯胺( ,液體,—NH2呈堿性)、苯甲酸(固體)微溶于水,苯胺鹽酸鹽易溶于水。實驗室初步分離甲苯、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的流程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苯胺既可與鹽酸也可與NaOH溶液反應B.由①、③分別獲取相應粗品時可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C.苯胺、甲苯、苯甲酸粗品依次由①、②、③獲得D.①、②、③均為兩相混合體系√由題給流程可知,向甲苯、苯胺、苯甲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鹽酸,鹽酸將微溶于水的苯胺轉化為易溶于水的苯胺鹽酸鹽,分液得到水相Ⅰ和有機相Ⅰ;向水相Ⅰ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將苯胺鹽酸鹽轉化為苯胺,分液得到苯胺粗品①;向有機相Ⅰ中加入水,洗滌除去混有的鹽酸,分液得到廢液和有機相Ⅱ,向有機相Ⅱ中加入碳酸鈉溶液將微溶于水的苯甲酸轉化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鈉,分液得到甲苯粗品②和水相Ⅱ;向水相Ⅱ中加入鹽酸,將苯甲酸鈉轉化為苯甲酸,經結晶或重結晶、過濾、洗滌得到苯甲酸粗品③。苯胺分子中含有的氨基能與鹽酸反應,但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故A錯誤。3.(2023·新課標卷,28)實驗室由安息香制備二苯乙二酮的反應式如下:相關信息列表如下:物質 性狀 熔點/℃ 沸點/℃ 溶解性安息香 白色固體 133 344 難溶于冷水,溶于熱水、乙醇、乙酸二苯乙二酮 淡黃色固體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酸冰乙酸 無色液體 17 118 與水、乙醇互溶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實驗步驟為:①在圓底燒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FeCl3·6H2O,邊攪拌邊加熱,至固體全部溶解。②停止加熱,待沸騰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熱回流45~60 min。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卻,有黃色固體析出。④過濾,并用冷水洗滌固體3次,得到粗品。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結晶,干燥后得淡黃色結晶1.6 g。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中應加入 (填“水”或“油”)作為熱傳導介質。 油該實驗需要加熱使冰乙酸沸騰,冰乙酸的沸點超過了100 ℃,應選擇油浴加熱。(2)儀器B的名稱是 ;冷卻水應從 (填“a”或“b”)口通入。 (3)實驗步驟②中,安息香必須待沸騰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 。 球形冷凝管a防暴沸步驟②中,若沸騰時加入安息香,會引起暴沸,所以需要待沸騰平息后加入。(4)在本實驗中,FeCl3為氧化劑且過量,其還原產物為 ;某同學嘗試改進本實驗: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氣制備二苯乙二酮。該方案是否可行? ,簡述判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l2可行空氣可以將還原產物FeCl2又氧化為FeCl3,FeCl3可循環參與反應FeCl3為氧化劑,則鐵元素的化合價降低,還原產物為FeCl2,若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氣制備二苯乙二酮,空氣可以將還原產物FeCl2又氧化為FeCl3,FeCl3可循環參與反應。(5)本實驗步驟①~③在乙酸體系中進行,乙酸除作溶劑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 。 氯化鐵水解氯化鐵易水解,所以步驟①~③中,乙酸除作溶劑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氯化鐵水解。(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 洗滌的方法除去(填字母)。若要得到更高純度的產品,可用重結晶的方法進一步提純。a.熱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a根據安息香和二苯乙二酮的溶解特征,安息香溶于熱水,二苯乙二酮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熱水洗滌粗品除去安息香。(7)本實驗的產率最接近于 (填字母)。 a.85% b.80% c.75% d.70%b2.0 g安息香(C14H12O2)的物質的量約為0.009 4 mol,理論上可產生二苯乙二酮(C14H10O2)的物質的量約為0.009 4 mol,質量約為1.98 g,產率為×100%≈80.8%,最接近80%。考向二 有機物的組成與結構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的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2023· 北京,11A改編)B.已知 依據紅外光譜可確證X、Y存在不同的官能團(2023·山東,12A)C. 的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2023·遼寧,8C)D.在光照下,螺吡喃發生開、閉環轉換而變色,過程為 ,則開、閉環螺吡喃互為同分異構體(2023·遼寧,6B)√分子中有3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A正確;由圖示有機物X、Y的結構簡式可知,X含有碳碳雙鍵和醚鍵,Y含有碳碳雙鍵和羰基,紅外光譜圖中可以反映不同官能團或化學鍵的吸收峰,故依據紅外光譜可確證X、Y存在不同的官能團,B正確;由結構簡式知,其核磁共振氫譜有4組峰,C錯誤;它們的分子式均為C19H19NO,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D正確。5.(2023·全國乙卷,26)元素分析是有機化合物的表征手段之一。按如圖實驗裝置(部分裝置略)對有機化合物進行C、H元素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將裝有樣品的Pt坩堝和CuO放入石英管中,先 ,而后將已稱重的U形管c、d與石英管連接,檢查 。依次點燃煤氣燈 ,進行實驗。 通入一定量的O2裝置氣密性b、a實驗前,應先通入一定量的O2排盡石英管中的空氣,保證沒有其他產物生成,而后將U形管c、d與石英管連接,檢查裝置氣密性,隨后先點燃b處煤氣燈后點燃a處煤氣燈,保證當a處發生反應時產生的CO能被CuO氧化生成CO2。(2)O2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O的作用是 (舉1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排盡裝置中的空氣,氧化有機物,將生成的CO2和H2O完全趕入U形管中CO+CuO Cu+CO2有機物氧化不充分時會生成CO,而CuO可將CO氧化為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CuO Cu+CO2。(3)c和d中的試劑分別是 、 (填標號)。c和d中的試劑不可調換,理由是 。 A.CaCl2 B.NaClC.堿石灰(CaO+NaOH) D.Na2SO3AC堿石灰可以同時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有機物燃燒后生成的CO2和H2O分別用堿石灰和無水CaCl2吸收,其中c管裝有無水CaCl2,d管裝有堿石灰,二者不可調換,因為堿石灰能同時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影響最后分子式的確定。(4)Pt坩堝中樣品CxHyOz反應完全后,應進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下c和d管稱重。 熄滅a處煤氣燈,繼續吹入一定量的O2,熄滅b處煤氣燈,冷卻至室溫,停止通O2(5)若樣品CxHyOz為0.023 6 g,實驗結束后,c管增重0.010 8 g,d管增重0.035 2 g。質譜測得該有機物的相對分子量為118,其分子式為 。C4H6O4n(H)==0.001 2 mol;n(C)==0.000 8 mol;n(O)==0.000 8 mol;該有機物中C、H、O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0.000 8∶0.001 2∶0.000 8=2∶3∶2;質譜測得該有機物的相對分子量為118,則其化學式為C4H6O4。考向三 有機反應機理6.(2022·浙江1月選考,24)某課題組設計一種固定CO2的方法,原理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原料中的原子100%轉化為產物B.該過程在化合物X和I-催化下完成C.該過程僅涉及加成反應D.若原料用 ,則產物為√通過圖示可知,二氧化碳和 反應生成 ,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反應原料中的原子100%轉化為產物,A正確;通過圖示可知,X和I-在反應過程中是該反應的催化劑,B正確;在該循環過程的最后一步中形成五元環的時候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C錯誤;分析該反應流程可知,通過該歷程可以把三元環轉化為五元環,故若原料用 ,則產物為 ,D正確。7.(2022·遼寧,10)利用有機分子模擬生物體內“醛縮酶”催化Diels Alder反應取得重要進展,榮獲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某Diels Alder反應催化機理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總反應為加成反應B.Ⅰ和Ⅴ互為同系物C.Ⅵ是反應的催化劑D.化合物X為H2O√由催化機理可知,總反應為 ,該反應為加成反應,A正確;的結構不相似,分子組成上也不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兩者不互為同系物,B錯誤;由催化機理可知,反應消耗了Ⅵ又生成了Ⅵ,Ⅵ是反應的催化劑,C正確;Ⅰ+Ⅵ―→X+Ⅱ,由Ⅰ、Ⅵ、Ⅱ的結構簡式可知,X為H2O,D正確。8.(2021·山東,14)18O標記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發生水解,部分反應歷程可表示為: +OH-+CH3O-,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為快速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Ⅱ 、 Ⅲ為決速步B.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C.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D.反應Ⅰ與反應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圖示總反應的焓變√一般來說,反應的活化能越高,反應速率越慢,由圖可知,反應Ⅰ和反應Ⅳ的活化能較高,因此反應的決速步為反應Ⅰ 、Ⅳ ,故A錯誤;反應Ⅰ為加成反應,而為快速平衡,反應Ⅱ的成鍵和斷鍵方式為或 ,后者能生成18OH-,因此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故B正確;反應Ⅲ的成鍵和斷鍵方式為 或,因此反應結束后溶液中不會存在CH318OH,故C錯誤;該總反應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總反應為放熱反應,因此 和CH3O-的總能量與 和OH-的總能量之差等于圖示總反應的焓變,故D錯誤。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1 整理與提升.docx 專題1 整理與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