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課課題:海上日出內容分析: 《海上日出》是現代文學家巴金在1927年1月赴法國的船上即興創作的一篇散文,收錄于《海行的日出》。 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的幾種不同景象,展現了日出這一偉大奇觀。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太陽升起時的情景,還寫了烏云蔽日和太陽終于沖破重圍、普照天地的情況,最后歸結到作者自身的感受,為“海上日出”作一禮贊,表達作者向往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核心素養目標: 文化自信:感受中國現代散文的語言魅力,增強對祖國文學的熱愛與自信。 語言運用: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品味文中描寫日出的優美語句,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思維能力:通過分析課文,理解海上日出的變化過程及作者的觀察順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 審美創造:感受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體會作者對自然美的熱愛與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用文字描繪自然景象的興趣,嘗試進行簡單的寫景片段創作。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說出日出時的景象。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按太陽變化的順序寫景的方法。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寫景就像拍電影,鏡頭要一步一步移動,景物才能變得生動有趣。今天,我們就來學學這個“魔法鏡頭”的使用方法,讓你們的筆也變成神奇的畫筆,把心中的美景寫得活靈活現!準備好出發了嗎?讓我們一起開啟這場奇妙的寫作之旅吧! 活動流程:子任務一:探秘風景中的“順序密碼”——初探日出之美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環節一: 初探日出之美1.趣味導入 情境激趣:教師播放日出視頻片段(配海浪聲),提問:“你見過哪些地方的日出?如果用顏色和動作形容它,你會怎么描述?” 2.懸念導學:出示巴金照片:這位老爺爺用一支筆“拍攝”了最美的海上日出,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3.走進作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巨匠,被譽為“20世紀中國的良心”。他出生于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少年時期目睹了家族的衰敗和社會的黑暗,這使他對封建制度產生了強烈的反感,形成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巴金的創作始于20世紀20年代末,他的第一部小說《滅亡》于1929年發表,一舉成名。此后,他創作了大量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為代表的經典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會的不公,表達了對自由、平等和人性解放的追求。 觀看視頻,勾連自己的旅游記憶,積極分享自己的旅游感受。通過直觀的視覺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走進作家巴金的生平故事。活動意圖: 通過直觀的視覺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課文鋪墊情感基礎。環節二: 初讀感知·字詞通關范文朗讀: 教師播放課件范讀視頻,學生聽范讀,畫出生字。 識字檢測:教師通過識字游戲檢測生詞認讀情況,重點指導易讀錯的字音。 識字游戲:開火車讀字音:重荷 擴大 剎那 鑲邊 代替 燦爛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詞語解釋:奇觀 奇觀:奇特而又少見的事物或難得看到的壯麗景象。 聯系生活學字詞: 同學們,請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發生在剎那間呢? 學生回答:流星、閃電。 教師提示:“剎那”其實是指瞬間、頃刻間,表示時間短。讀一讀,下邊這些表示時間短的詞語,請同學們將這些詞語摘抄到自己的詞語積累本上邊: 轉眼間 一剎那 一瞬間 剎那間 一眨眼 眨眼間 2:梳理脈絡·繪制“日出路線圖” 梳理脈絡: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預設:第2、3自然段,詳細描寫海上日出的過程;第4、5自然段,描寫不同天氣下的日出。 繪制路線圖: 提煉表示時間的詞:“轉眼間”“過了一會兒”…… 動態描寫賞析:“這個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提煉時間詞:搭建文章結構支架。 任務驅動: 布置任務:同學們,巴金爺爺像攝影師一樣,用文字拍下了太陽升起的每個瞬間。請大家默讀第2-3段,用橫線劃出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這些詞就像太陽升起的‘小腳印’。 示例引導:教師先示范劃出“轉眼間”,并解釋:“轉眼間“說明時間很短,太陽變化很快,就像我們眨眼的工夫。” 合作探究: 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換課本互查,補充遺漏的時間詞。 教師追問思考:這些時間詞有什么共同點?它們能讓讀者感受到什么?(明確:時間由短到長,展現日出過程的層次感) 板書支架: 將學生找到的時間詞按順序板書,形成時間軸: 天邊出現紅霞 → 轉眼間 → 過了一會兒 → 到了最后 → 一剎那間 教師總結:這些時間詞像一條線,把太陽升起的每個動作串成一條項鏈。我們寫景物變化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2)動態描寫賞析:破解文字中的“動畫特效” 情境化品讀: 教師出示句子:“這個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想象體驗: 教師讓學生模仿“背著沉重書包爬樓梯”的動作,弓著背、慢慢抬腿,感受“負著重荷”的艱難。 教師提問:“太陽為什么要‘努力’上升?如果刪掉‘一步一步’‘慢慢地’,句子有什么變化?”(對比朗讀,體會動詞疊加的效果) 修辭手法解密: 擬人分析:圈出“負著重荷”“努力”,追問:“太陽真的會背東西嗎?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明確:賦予太陽人的動作,突出上升的不易和生命力)。 聯想遷移:讓學生用擬人句描述“太陽跳出海面”的畫面(如:“太陽縱身一躍,跳出了大海的懷抱”)。 (3)繪制“太陽成長圖”:思維可視化呈現。 小組合作任務: 任務要求:將太陽變化分為3-4個階段,用“簡筆畫+關鍵詞+時間詞”呈現。 第一階段:淺藍天空+紅霞(畫波紋)→ 關鍵詞“紅霞擴大、越來越亮” 第二階段:太陽小半邊臉(畫半圓)→ 關鍵詞“紅得可愛、沒有亮光” 第三階段:太陽上升(畫箭頭)→ 關鍵詞“沖破云霞、跳出海面” 第四階段:太陽發光(畫放射線)→ 關鍵詞“深紅圓球、光芒萬丈”)。 分層指導: 基礎組:提供填空式模板(時間詞+已選動詞填空); 提升組:自主提煉關鍵詞,嘗試添加比喻句(如“太陽像害羞的孩子探出頭”)。 教師總結:巴金爺爺的文字像電影慢鏡頭,畫面感十足! 我們剛才用‘路線圖’重現了太陽升起的動畫,現在讓我們化身太陽和海浪,用聲音演繹這場光與影的舞蹈吧! (4)角色朗讀·體驗日出 ①角色分工: 海浪組:朗讀描寫海水/天空的句子,用輕柔連貫的聲音表現海面波動。 太陽組:朗讀描寫太陽動作的句子,用由弱到強的聲音表現力量變化。 旁白組:朗讀敘述性語句,用平穩清晰的語調串聯場景 ②教師示范:用“輕重音+手勢”示范讀出太陽上升的艱難與喜悅。 重音強調: 這個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重讀“重荷”“慢慢地”,配合彎腰抬手的動作,語速放緩。 語速變化: 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沖破、跳出、突然加速,手臂向上揮動,展現爆發力 情感對比: 顏色紅得可愛(輕柔欣喜) vs 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驚奇贊嘆) 前者嘴角上揚,后者瞪大眼睛,配合表情變化 ③學生小組內練習,然后以組為單位展示。 ④全班學生分為三組,分角色齊讀。 3.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跟著巴金爺爺的筆觸,看到了太陽的成長歷程。下節課我們將揭開多云時太陽的神秘面紗!。 自由朗讀,圈畫生詞,用上下文猜詞義 ① 默讀2-3段,標出晴天日出變化階段(露頭→跳出海面→發光) 學生默讀第2-3段,用橫線劃出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繪制時間路線圖。 小組合作完成“太陽成長圖”(簡筆畫+關鍵詞) ① 配樂分組朗讀(海浪組/太陽組/旁白組) ② 評選“最美聲音獎”,說明推薦理由。活動意圖: 通過找、析、用時間詞,培養學生捕捉文章脈絡的能力,為單元習作《游______》按順序寫景打基礎。 動態描寫賞析:從“身體感知”到“修辭分析”,突破擬人句理解難點,積累“讓景物動起來”的寫作策略。 路線圖繪制:將抽象文字轉化為直觀圖像,促進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融合,兼顧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環節三: 指導書寫·書寫字詞出示課件:學生明確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讀準字音。 識記“鑲”字:同學們,“鑲”字是什么意思呢? ①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上。②把物體加在另一物體的周邊。 教師提示:同學們總結的非常好,“鑲”在文中是說太陽“替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教師出示圖片,進一步體會“鑲”的含義。 2.重難點字、易錯字進行書寫指導:“鑲”左窄右寬,書寫時右部上緊下松,上面兩個“口”要寫得小一點兒;橫畫較多,注意距離相等;下邊撇、捺伸展;組詞為“鑲嵌、鑲金、鑲接”。 “紫”上扁下長,上面的“此”要寫扁,下半部分比“系”少一筆撇,注意不要多寫筆畫;組詞為“紫色、姹紫嫣紅”。 “努”字書寫指導:上部筆畫穿插避讓;下部“力”略向左傾斜。 “替”書寫指導:上寬下窄。上部左右相稱;“日”居中,略扁。 按照正確的坐姿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四個生字。嚴格按筆順描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