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整理與提升一、體系構建二、真題導向考向一 微粒間作用力與晶體性質1.(2024·湖北,8)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事實解釋錯誤的是 ( )事實 解釋A 甘油是黏稠液體 甘油分子間的氫鍵較強B 王水溶解鉑 濃鹽酸增強了濃硝酸的氧化性C 冰的密度小于干冰 冰晶體中水分子的空間利用率相對較低D 石墨能導電 未雜化的p軌道重疊使電子可在整個碳原子平面內運動2.(1)[2022·廣東,20(2)]H2Se的沸點低于H2O,其原因是 。 (2)[2024·全國甲卷,35(4)]早在青銅器時代,人類就認識了錫。錫的鹵化物熔點數據如下表,結合變化規律說明原因: 。 物質 SnF4 SnCl4 SnBr4 SnI4熔點/℃ 442 -34 29 143(3)[2022·全國乙卷,35(3)]鹵化物CsICl2受熱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無色晶體X和紅棕色液體Y。X為 。解釋X的熔點比Y高的原因 。 考向二 晶胞結構的分析與計算3.(2023·北京,1)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制得大面積單晶石墨炔,是碳材料科學的一大進步。下列關于金剛石、石墨、石墨炔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三種物質中均有碳碳原子間的σ鍵B.三種物質中的碳原子都是sp3雜化C.三種物質的晶體類型相同D.三種物質均能導電4.(2024·吉林,14)某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結構如圖。結構1是鈷硫化物晶胞的一部分,可代表其組成和結構;晶胞2是充電后的晶胞結構;所有晶胞均為立方晶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結構1鈷硫化物的化學式為Co9S8B.晶胞2中S與S的最短距離為aC.晶胞2中距Li最近的S有4個D.晶胞2和晶胞3表示同一晶體5.(2023·遼寧,14)晶體結構的缺陷美與對稱美同樣受關注。某富鋰超離子導體的晶胞是立方體(圖1),進行鎂離子取代及鹵素共摻雜后,可獲得高性能固體電解質材料(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1晶體密度為 g cm-3B.圖1中O原子的配位數為6C.圖2表示的化學式為LiMg2OClxBr1-xD.Mg2+取代產生的空位有利于Li+傳導答案精析二、1.B [甘油分子中有3個羥基,分子間可以形成更多的氫鍵,且O元素的電負性較大,故其分子間形成的氫鍵較強,因此甘油是黏稠液體,A正確;王水溶解鉑,主要是因為濃鹽酸提供的Cl-能與被硝酸氧化產生的高價態的鉑離子形成穩定的配合物從而促進鉑的溶解,B不正確;冰晶體中水分子間形成較多的氫鍵,氫鍵的方向性導致水分子間形成氫鍵后空隙變大,冰晶體中水分子的空間利用率相對較低,密度小于干冰,C正確;在石墨晶體結構中,每個碳原子用3個價電子通過sp2雜化軌道與相鄰的碳原子形成共價鍵,還有1個價電子處于碳原子的未雜化的2p軌道上,層內碳原子的這些p軌道相互平行,相鄰碳原子p軌道相互重疊形成大π鍵,這些p軌道的電子可以在整個層內運動,因此石墨能導電,D正確。]2.(1)兩者都是分子晶體,水分子存在分子間氫鍵,沸點高 (2)SnF4屬于離子晶體,SnCl4、SnBr4、SnI4屬于分子晶體,離子晶體的熔點比分子晶體的高,分子晶體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強,熔點越高 (3)CsCl CsCl為離子晶體,ICl為分子晶體解析 (3)CsICl2受熱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各元素化合價不變,生成無色晶體和紅棕色液體,則無色晶體為CsCl,紅棕色液體為ICl,而CsCl為離子晶體,熔化時克服的是離子鍵,ICl為分子晶體,熔化時克服的是分子間作用力,因此CsCl的熔點比ICl高。3.A [金剛石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sp3雜化,石墨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sp2雜化,石墨炔中苯環上的碳原子采用sp2雜化,碳碳三鍵上的碳原子采用sp雜化,B項錯誤;金剛石為共價晶體,石墨為混合型晶體,石墨炔為分子晶體,C項錯誤;金剛石不能導電,D項錯誤。]4.B [由均攤法得,結構1中含有Co的數目為4+4×=4.5,含有S的數目為1+12×=4,Co與S的原子個數比為9∶8,因此結構1的化學式為Co9S8,故A正確;由圖可知,晶胞2中S與S的最短距離為面對角線的,晶胞邊長為a,即S與S的最短距離為a,故B錯誤;如圖:,以圖中的Li為例,與其最近的S共4個,故C正確;如圖,當兩個晶胞2放在一起時,圖中灰框截取的部分就是晶胞3,晶胞2和晶胞3表示同一晶體,故D正確。]5.C [根據均攤法,圖1的晶胞中含Li:8×+1=3,O:2×=1,Cl:4×=1,1個晶胞的質量為g= g,晶胞的體積為(a×10-10cm)3=a3×10-30 cm3,則晶體的密度為 g·cm-3,A項正確;圖1晶胞中,O位于面心,與O等距離最近的Li有6個,O原子的配位數為6,B項正確;根據均攤法,圖2中Li:1,Mg或空位為8×=2,O:2×=1,Cl或Br:4×=1,Mg的個數小于2,根據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圖2的化學式為LiMgOClxBr1-x,C項錯誤;進行鎂離子取代及鹵素共摻雜后,可獲得高性能固體電解質材料,說明Mg2+取代產生的空位有利于Li+的傳導,D項正確。](共21張PPT)整理與提升專題3 微粒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內容索引一、體系構建二、真題導向體系構建><一一、體系構建返回真題導向><二 事實 解釋A 甘油是黏稠液體 甘油分子間的氫鍵較強B 王水溶解鉑 濃鹽酸增強了濃硝酸的氧化性C 冰的密度小于干冰 冰晶體中水分子的空間利用率相對較低D 石墨能導電 未雜化的p軌道重疊使電子可在整個碳原子平面內運動考向一 微粒間作用力與晶體性質1.(2024·湖北,8)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事實解釋錯誤的是二、真題導向√甘油分子中有3個羥基,分子間可以形成更多的氫鍵,且O元素的電負性較大,故其分子間形成的氫鍵較強,因此甘油是黏稠液體,A正確;王水溶解鉑,主要是因為濃鹽酸提供的Cl-能與被硝酸氧化產生的高價態的鉑離子形成穩定的配合物從而促進鉑的溶解,B不正確;冰晶體中水分子間形成較多的氫鍵,氫鍵的方向性導致水分子間形成氫鍵后空隙變大,冰晶體中水分子的空間利用率相對較低,密度小于干冰,C正確;在石墨晶體結構中,每個碳原子用3個價電子通過sp2雜化軌道與相鄰的碳原子形成共價鍵,還有1個價電子處于碳原子的未雜化的2p軌道上,層內碳原子的這些p軌道相互平行,相鄰碳原子p軌道相互重疊形成大π鍵,這些p軌道的電子可以在整個層內運動,因此石墨能導電,D正確。2.(1)[2022·廣東,20(2)]H2Se的沸點低于H2O,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2024·全國甲卷,35(4)]早在青銅器時代,人類就認識了錫。錫的鹵化物熔點數據如下表,結合變化規律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質 SnF4 SnCl4 SnBr4 SnI4熔點/℃ 442 -34 29 143兩者都是分子晶體,水分子存在分子間氫鍵,沸點高SnF4屬于離子晶體,SnCl4、SnBr4、SnI4屬于分子晶體,離子晶體的熔點比分子晶體的高,分子晶體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強,熔點越高(3)[2022·全國乙卷,35(3)]鹵化物CsICl2受熱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無色晶體X和紅棕色液體Y。X為 。解釋X的熔點比Y高的原因 。 CsClCsCl為離子晶體,ICl為分子晶體CsICl2受熱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各元素化合價不變,生成無色晶體和紅棕色液體,則無色晶體為CsCl,紅棕色液體為ICl,而CsCl為離子晶體,熔化時克服的是離子鍵,ICl為分子晶體,熔化時克服的是分子間作用力,因此CsCl的熔點比ICl高。考向二 晶胞結構的分析與計算3.(2023·北京,1)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制得大面積單晶石墨炔,是碳材料科學的一大進步。下列關于金剛石、石墨、石墨炔的說法正確的是A.三種物質中均有碳碳原子間的σ鍵B.三種物質中的碳原子都是sp3雜化C.三種物質的晶體類型相同D.三種物質均能導電√金剛石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sp3雜化,石墨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sp2雜化,石墨炔中苯環上的碳原子采用sp2雜化,碳碳三鍵上的碳原子采用sp雜化,B項錯誤;金剛石為共價晶體,石墨為混合型晶體,石墨炔為分子晶體,C項錯誤;金剛石不能導電,D項錯誤。4.(2024·吉林,14)某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結構如圖。結構1是鈷硫化物晶胞的一部分,可代表其組成和結構;晶胞2是充電后的晶胞結構;所有晶胞均為立方晶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結構1鈷硫化物的化學式為Co9S8B.晶胞2中S與S的最短距離為aC.晶胞2中距Li最近的S有4個D.晶胞2和晶胞3表示同一晶體√由均攤法得,結構1中含有Co的數目為4+4×=4.5,含有S的數目為1+12×=4,Co與S的原子個數比為9∶8,因此結構1的化學式為Co9S8,故A正確;由圖可知,晶胞2中S與S的最短距離為面對角線的,晶胞邊長為a,即S與S的最短距離為a,故B錯誤;如圖: ,以圖中的Li為例,與其最近的S共4個,故C正確;如圖 ,當兩個晶胞2放在一起時,圖中灰框截取的部分就是晶胞3,晶胞2和晶胞3表示同一晶體,故D正確。5.(2023·遼寧,14)晶體結構的缺陷美與對稱美同樣受關注。某富鋰超離子導體的晶胞是立方體(圖1),進行鎂離子取代及鹵素共摻雜后,可獲得高性能固體電解質材料(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1晶體密度為 g cm-3B.圖1中O原子的配位數為6C.圖2表示的化學式為LiMg2OClxBr1-xD.Mg2+取代產生的空位有利于Li+傳導√根據均攤法,圖1的晶胞中含Li:8×+1=3,O:2×=1,Cl:4×=1,1個晶胞的質量為g= g,晶胞的體積為(a×10-10cm)3=a3×10-30 cm3,則晶體的密度為 g·cm-3,A項正確;圖1晶胞中,O位于面心,與O等距離最近的Li有6個,O原子的配位數為6,B項正確;根據均攤法,圖2中Li:1,Mg或空位為8×=2,O:2×=1,Cl或Br:4×=1,Mg的個數小于2,根據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圖2的化學式為LiMgOClxBr1-x,C項錯誤;進行鎂離子取代及鹵素共摻雜后,可獲得高性能固體電解質材料,說明Mg2+取代產生的空位有利于Li+的傳導,D項正確。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3 整理與提升.docx 專題3 整理與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