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導入新課▲“黑色星期四”的華爾街1929年經濟危機席卷美國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實行“新政”國家干預和調節社會經濟緩解了經濟危機,穩定了秩序建立法西斯政權發動擴張戰爭,轉嫁經濟危機+一戰大動亂、破壞紅色政權▲意大利▲德國▲日本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標要求: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理解20世紀上半期國際秩序的變動。1、以漫畫為線索,分析二戰爆發的原因,探究深層原因2、結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歷史事件,從“時空觀念”角度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程和特點。3、了解雅爾塔體系的形成和聯合國的建立,從“歷史解釋”角度理解20世紀上半期國際秩序的變動。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自主學習:1.什么是“法西斯主義”?(3點特征)2.“法西斯主義”作為20世紀特有的現象,形成并發展的原因有哪些?3.一戰后,意大利、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組織產生的過程?4.經濟大危機下,法西斯國家侵略擴張的過程?5.英法等國的應對措施:什么是“綏靖政策”?典型?6.總結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探究1:法西斯主義產生的背景是什么?法西斯主義是帝國主義的變種和極端形式,主要在一些封建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影響濃厚的帝國主義國家出現。材料:對于戰敗國德國和匈牙利以及最令人不滿的戰勝國意大利等國的某些集團和法國的右翼派別來說,新法西斯運動的思想——即要求建立秩序、紀律和國家榮譽的思想,消滅猶太人、布爾什維克、頹廢派知識分子和自滿的自由中產階級的思想——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肯尼迪《大國的興衰》1.背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激起戰敗國(德)和部分戰勝國(意、日)的不滿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探究1:法西斯主義產生的背景是什么?材料:經濟的蕭條使得法西斯主義變成世界性的運動,說得更確切一些,成為世界一大威脅。主張經濟自由主義的新古典理論,自19世紀80年代即已成為國際的思想正統。可是德國知識界的傳統,卻一向敵視新古典理論。德國版的法西斯主義之所以興起,主要動力即來自這個敵視傳統。——霍布斯鮑姆《極端的年代:1914—1991》1.背景經濟大危機助推法西斯的上臺經濟大危機經濟蕭條,社會矛盾激化“自由放任”政策失敗羅斯福新政(國家干預經濟)轉嫁危機,實行法西斯專政美國德國日本渡過危機走上對外侵略擴張道路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探究1:法西斯主義產生的背景是什么?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在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勢力甚囂塵上之時,歐洲幾個有影響有實力的大國,本可以協調行動,加強聯合,共同制止法西斯戕害人類的行為。然而,他們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都采取了以鄰為壑禍水外引的綏靖策略,給法西斯以可乘之機。對于英法的綏靖政策我們了解較多,但蘇聯對法西斯德國的綏靖就介紹很少,其實蘇聯的行為一點不比英法遜色。——摘編自胡京昌《二戰前蘇聯對德國的政策》1.背景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囂張氣焰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拓展提高:綏靖政策含義:衰落的英、法帝國主義,面臨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挑戰,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的一種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姑息縱容侵略者的政策。表現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這是法西斯國家對外爭霸和侵略擴張的開始。此后日本逐步侵吞中國領土,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等大國對日本實行綏靖政策。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亞,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采取了姑息縱容的態度。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并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英國、法國與德國、意大利簽訂《慕尼黑協定》,把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綏靖政策破壞了蘇聯和法、英等國建立歐洲集體安全的努力,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戰的爆發。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探究1:法西斯主義產生的背景是什么?1.背景德、日等國軍國主義色彩濃厚,缺乏民主傳統一位在獄中受過軍事隊列訓練的德國老鞋匠,在1906年刑滿釋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帶領在街頭偶然遇到的一小隊士兵,來到某鎮財務所,說:“我是皇帝派來的,趕快把錢給我。”財務官員立即把錢交出,老鞋匠敬了一個標準軍禮,拿著錢帶著士兵揚長而去。這一事件反映出當時德國( )A.社會秩序陷入混亂 B.專制體制臻于極盛C.政府官員紀律松弛 D.軍國主義彌漫社會D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2.形成過程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主義政黨,后更名為“國家法西斯黨”;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權。墨索里尼希特勒岡村寧次1920年,希特勒組建“納粹黨”是德國法西斯運動的開始。1921年,岡村寧次、東條英機等日本軍人訂立“巴登巴登密約”要求“消除派閥、刷新人事、改革軍制、建立總動員態勢”;是日本軍部法西斯運動的開始。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的由來法西斯,拉丁文叫fasces,本義是“束棒”,是一種被多根綁在一起的木棍圍繞的斧頭,在古羅馬是權力和威信的標志。古羅馬的共和國時,執政官負責管理國家事務。執政官外出的時候,帶著12名侍衛官。每位侍衛官肩上扛著一束笞棒,中間插著一把斧子,象征著國家最高長官的最高權力。這種象征著最高暴力和權力的標志,主要表現為"個人服從集體,集體服從領袖"。3.表現特征:內容:本質:以極端民族主義為基本特征,反對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對內實行恐怖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發動戰爭,爭霸世界。帝國主義的變種和極端形式。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4.亞歐戰爭策源地形成“HITLER”“MUSSO”“JAPAN三個女巫”即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從1936年到1937年,關系不斷密切,通過簽訂一系列協定形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亞洲戰爭策源地—日本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6年,日本建立軍事法西斯專制,以擴大對外侵略為基本國策歐洲戰爭策源地—德國、意大利1933年,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1936年,意大利和德國結成軸心國,歐洲策源地形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亞洲戰場 歐洲戰場 非洲戰場①局部階段 1931年? 1937年? 1938年德國吞并? 1935年意大利?②全面爆發 1939年9月? ③戰爭擴大 1941年6月? 1941年12月? ④戰爭轉折 1942年中途島戰役是亞洲戰場轉折點 1942-1943年? 1942年阿拉曼戰役是非洲戰場轉折點⑤戰爭結束 1945年9月2日,? 1945年5月8日? 1943年5月,非洲戰場結束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自主閱讀:閱讀教材第二子目,完成表格。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并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蘇聯成為抗擊納粹德國的主要戰場 )1941年12月,( 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 )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到全球階段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5月8日,( 德國投降 )標志著歐洲戰場的結束發表于1937年9月作者:英國人伯納德·帕特瑞吉形象再現了當時日軍轟炸上海的情景,整個畫面有強烈的壓迫感,將東方升起的一輪太陽畫成日本軍旗,即“太陽旗”,太陽的光芒占據了三分之二的畫面,日軍戰機由遠及近,由小變大,向中國的沿海城市俯沖而來。“日凌亞洲”,實際上是亞洲災難的開始。1、亞洲戰場局部階段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屠殺》奧地利波蘭搶劫希特勒主義大屠殺2、歐洲戰場燒殺搶掠的意大利軍3、非洲戰場局部階段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二、第二次世界大戰①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蘇聯戰場成為抵抗納粹德國的主戰場德軍突襲蘇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②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到全球階段全球階段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活力少年》發表時間:1941年12月29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證與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合作,并不與敵人締結單獨停戰協定或和約。——《聯合國家宣言》為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942年1月1日,蘇美英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此后又有21個國家陸續在宣言上簽字。二、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往德國途中被意大利游擊隊捕獲。次日被處決并暴尸米蘭廣場示眾。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避彈間開槍自殺。隨后尸體被抬至總理府的花園里,澆上汽油,在熊火中化為灰燼,骨灰被埋進了一個炮彈坑。東條英機高呼天皇陛下萬歲開槍自殺因心臟畸形長偏而沒成功,后被執行絞刑,至死沒有承認自己罪行,沒有簽字畫押。1943年9月3日1945年5月8日1945年9月2日墨索里尼被處死希特勒自殺東條英機由自殺到被處于絞刑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結束。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自主閱讀:1.雅爾塔體系的基本內容?2.聯合國的宗旨?原則?3.如何評價雅爾塔體系?4.二戰后國際力量和國際格局的轉變?▲日本無條件投降1、建立雅爾塔體系(1)建立(2)體系內容①重新確定歐亞國家版圖,德國由美、蘇、英、法分區占領,日本由美國單獨占領。②日本領土限制在四個島嶼及若干小島,歸還一戰期間搶占的領土及中國領土。③承認朝鮮最終獨立。▲開羅會議1943年11月,中、英、美在埃及召開▲德黑蘭會議1943年11月,蘇、美、英在伊朗召開▲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美、英、蘇在蘇聯召開▲波茲坦會議1945年7月,美、英、蘇在柏林召開④審判戰犯、肅清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助長了美國勢力遏制日本法西斯徹底鏟除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獨立運動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⑥托管德、意、日的殖民地和國聯委任地,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獨立。⑤美、蘇、英劃分勢力范圍。1、建立雅爾塔體系(2)體系內容⑦成立聯合國。大國強權政治色彩。兩極格局地緣政治的基礎。2、成立聯合國▲聯合國1945年10月24日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性組織,體現戰后國際政治秩序。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為全世界最廣泛的多邊外交提供平臺。①時間:②地位:③宗旨:④本質:⑤重要部門:安理會。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2、聯合國的建立原則:§【學思之窗】《聯合國憲章》規定:安全理事會以聯合國十五會員國組織之;安全理事會關于程序事項之決議,應以九理事國之可決票表決之;對于其他一切事項之決議,應以九理事國之可決票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之同意表決之。◎根據材料分析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投票程序的原則。“大國一致”原則。【材料】雅爾塔體系具有相當的歷史進步性,雙方的決策者都認為要盡力避免沖突,要爭取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于是和平共處便實際成為他們指導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的和平共處原則正式納入了國際關系體系。——徐藍《試論雅爾塔體系對戰后國際關系的影響》3、評價雅爾塔體系積極:雅爾塔體系以建立和維護世界和平為主要目標,提倡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共處與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對和平與安全的渴望。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材料】雅爾塔體系具有相當的歷史進步性,雙方的決策者都認為要盡力避免沖突,要爭取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于是和平共處便實際成為他們指導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之間的和平共處原則正式納入了國際關系體系。——徐藍《試論雅爾塔體系對戰后國際關系的影響》3、評價雅爾塔體系消極:是大國相互妥協的產物,帶有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嚴重損害了些國家的利益,為兩極格局的形成和冷戰的出現提供了條件。影響:歐洲:美國:在二戰中深受打擊,老牌帝國衰落;成為世界第一政治、經濟和軍事強國;蘇聯:軍事和政治強大,贏得很高威望;世界:國際格局從歐洲中心走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古巴導彈危機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探究與拓展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雅爾塔體系時間主要矛盾協調關系建立基礎國際格局相同點 1919、1921-19221943-1945戰勝國vs戰敗國、戰勝國之間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的矛盾調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資本主義大國和社會主義大國的暫時妥協建立在戰勝國對戰敗國掠奪的基礎上,必然破產。兩個戰勝國之間的妥協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以美蘇為中心的兩極格局①都是建立在原有的世界體系被破壞的基礎上;②都是根據一系列國際會議所確立的原則建立新的國際秩序;③都是大國意志的體現,具有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隨著各國力量的消長而瓦解。◎比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和雅爾塔體系的異同。探究與拓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二戰根源:帝國主義爭霸世界的目的。內在動力:極端的民族主義(維護資產階級統治集團利益)。導火索:經濟大危機導致西方世界再度分裂。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對法西斯來說:帝國主義性質的非正義侵略戰爭。對反法西斯同盟來說: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探究與拓展◎以中國視角看二戰后的世界。▲《南京大屠殺》油畫▲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戰爭的陰霾長期籠罩,戰爭的警笛久久縈繞▲美蘇冷戰國際局勢復雜演進綜合國力的較量和平與發展▲開國大典▲周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改革開放▲香港回歸▲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人造衛星▲申奧成功▲航天發展法西斯的含義、特征與形成原因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戰爭的原因與過程世界人民的抵抗與偉大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與聯合國國際格局的演變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