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1.4 勢能及其改變1.理解重力勢能的概念。會用重力勢能的定義進行計算。2.理解重力勢能的變化和重力做功的關系,知道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3.理解彈性勢能的概念,會分析決定彈性勢能大小的相關因素。學習目標知識點一 重力勢能思考:如圖所示,小球的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提示:小球越高,質量越大,泡沫塑料板形變越大,說明小球的重力勢能與高度、質量有關。1.定義:物體因為處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2.表達式:Ep=mgh。3.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單位為焦耳,符號J。4.標矢性:重力勢能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但有正負之分。5.相對性(1)零勢能參考平面:把高度規定為零的水平面。物體在該平面上的重力勢能為零。(2)零勢能參考平面的選取:零勢能參考平面的選取是任意的,通常情況下選取地面為零勢能參考平面。(3)選擇不同的零勢能參考平面,同一物體重力勢能的數值是不同的。(4)對選定的零勢能參考平面,上方物體的重力勢能是正值,下方物體的重力勢能是負值。判斷正誤(1)物體的質量越大,重力勢能一定越大。 ( )(2)物體所處的位置越高,重力勢能一定越大。 ( )(3)處在零勢能參考平面上的物體,其重力勢能均為零。 ( )(4)同一物體在不同位置的重力勢能分別為Ep1=3 J,Ep2=-10 J,則Ep1思考:如圖所示的滑雪運動員從雪山高處高速滑下,運動員的重力做了正功還是負功?其重力勢能增大了還是減小了?當他沖上另一個高坡時會怎樣?提示:運動員從高處滑下,位移向下,重力做了正功;由于高度降低,其重力勢能減小;當運動員沖上另一個高坡時,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大。 知識點二 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1.重力做功(1)表達式:WG=mg(h1-h2)=mgh,其中h1表示物體起點的高度,h2表示物體終點的高度,h表示物體起點和終點的高度差。(2)特點:重力做功與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關,與路徑無關。2.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1)關系式:WG= Ep1-Ep2= -ΔEp。(2)兩種情況①物體從高處下落:重力做正功(即WG>0),重力勢能增加(即Ep1>Ep2);②物體從低處上升:重力做負功(物體克服重力做功,即WG<0),重力勢能減少(即Ep1判斷正誤(1)某游客從山頂選擇不同的路徑下山,其重力所做的功一定不同。 ( )(2)物體克服重力做功時,物體的重力勢能一定增加。 ( )(3)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一定減少。 ( )(4)重力勢能為零的物體,沒有對外做功的本領。 ( )思考: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使物塊向左壓彈簧一定距離后處于靜止狀態,然后釋放物塊,會看到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物塊與彈簧不連接)知識點三 彈性勢能及其改變提示:彈簧會恢復原長,在彈簧恢復原長的過程中,彈力推著物塊前進,即彈力對物塊做功,物塊具有了速度。彈簧能對物塊做功,說明壓縮的彈簧具有能量。1.彈性勢能(1)定義:物體因為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2)影響因素①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也就越大。②對于彈簧,彈性勢能還與勁度系數有關;在同樣的形變下,勁度系數越大的彈簧,彈性勢能越大。 2.彈力做功與彈性勢能改變的關系(1)彈簧的彈力對外做多少功,彈性勢能就減小多少;(2)克服彈簧的彈力做多少功,彈性勢能就增大多少。3.勢能(1)勢能的概念:由物體間的相對位置決定的能量稱為勢能。①重力勢能是與物體和地球的相對位置有關的勢能。②彈性勢能是與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各部分的相對位置有關的勢能。(2)勢能的系統性:勢能是存儲于一個物體系統內的能量,不是物體單獨具有的,而是相互作用的物體所共有的。判斷正誤(1)對于彈性勢能,一般地,物體的彈性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 )(2)彈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彈性勢能發生變化。 ( )(3)彈簧彈力做正功過程,是彈簧恢復原長的過程,彈性勢能減少。 ( )(4)當彈簧變長時,它的彈性勢能一定增大。 ( )1.(多選)關于重力勢能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勢能有正負,是矢量B.重力勢能的零勢能參考平面只能選地面C.重力勢能的零勢能參考平面的選取是任意的D.重力勢能的正負代表大小隨堂檢測解析:重力勢能是標量,但有正負,重力勢能的正、負表示比零勢能大還是小,故A錯誤,D正確;重力勢能的零勢能參考平面的選取是任意的,習慣上常選地面為零勢能參考平面,故B錯誤,C正確。答案:CD 2.關于重力做功和物體重力勢能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重力對物體做正功時,物體的重力勢能一定減少B.當物體克服重力做功時,物體的重力勢能一定增加C.重力做功的多少與零勢能參考平面的選取無關D.重力勢能的變化量與零勢能參考平面的選取有關解析: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一定減少,選項A正確;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一定增加,選項B正確;重力勢能的變化量由重力做功的多少來量度,取決于重力的大小以及初、末位置的高度差,與其他因素無關,選項C正確,選項D錯誤。答案:D 3.如圖所示的幾個運動過程中,物體均發生彈性形變,則彈性勢能增加的是( )A.如圖甲所示,撐桿跳高的運動員上升的過程中,桿的彈性勢能B.如圖乙所示,人拉長彈簧的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C.如圖丙所示,模型飛機被橡皮筋發射出去的過程中,橡皮筋的彈性勢能D.如圖丁所示,小球被彈簧向上彈起的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解析:選項A、C、D中物體的形變量均減小,所以彈性勢能減小;選項B中物體的形變量增大,所以彈性勢能增加。故B正確。答案:B 4.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體,它的左端與一彈簧緊密連接,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墻上,在力F的作用下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當撤去F后,物體將向右運動,在物體向右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彈簧的彈性勢能先減小后增大B.彈簧的彈性勢能先增大后減小C.彈簧的彈性勢能逐漸減小D.彈簧的彈性勢能逐漸增大解析:由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可知,彈簧處于壓縮狀態,撤去F后,物體在向右運動的過程中,彈簧的彈力對物體先做正功后做負功,故彈簧的彈性勢能先減小后增大,故A正確。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