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四)(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guān)于牛頓運動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提出了當(dāng)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時,物體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B.汽車速度越大,剎車后滑行的距離越長,所以慣性越大C.跳高時,運動員能跳離地面,是因為人對地面的壓力大于地面對人的支持力D.在受到相同的合外力時,決定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難易程度的唯一因素是物體的質(zhì)量2.如圖所示,一只鴿子在空中以加速度a沿圖中虛線斜向上勻加速飛行,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鴿子處于超重狀態(tài)B.鴿子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C.空氣對鴿子的作用力可能等于鴿子所受重力D.鴿子受到空氣的作用力的方向與其飛行的速度方向相同3.(2024·佛山市高一期末)某同學(xué)用手拉車在水平路面上搬運兩包書,簡化圖如圖所示,車在拉力F作用下向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兩包書M和N質(zhì)量相同,M、N之間始終未發(fā)生相對滑動,且相對車靜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N所受的合力比M所受的合力大B.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與車的速度大小成正比C.M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D.N與車之間的摩擦力是M與N之間摩擦力的2倍4.某消防員從一平臺上無初速度跳下,下落1.8 m后雙腳觸地,接著他用雙腿彎曲的方法緩沖,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6 m,在著地過程中地面對他雙腳的平均作用力估計為 ( )A.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B.自身所受重力的4倍C.自身所受重力的3倍D.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5.(2024·汕頭市金山中學(xué)高一期末)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中的立桿上套著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球與桿之間存在摩擦。小球從桿的頂端由靜止釋放,沿桿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a=g,g為重力加速度,則在小球下滑的過程中,木箱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 ( )A.Mg B.Mg+C.Mg+ D.Mg-6.(2023·茂名市高一期末)如圖為某運動員做蹦床運動時,利用傳感器測得蹦床彈力隨時間變化的F-t圖像。假設(shè)運動員僅在豎直方向運動,且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依據(jù)圖像給出的物理信息,可得 ( )A.運動員上升的最大高度為5 m(以蹦床不受力時網(wǎng)所在平面為參考平面)B.運動員的加速度最大為50 m/s2C.8.7 s至9.5 s內(nèi),運動員先處于失重狀態(tài)再處于超重狀態(tài)D.運動員與蹦床相接觸的過程中,運動員受到蹦床的彈力是由于運動員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7.(2023·佛山市高一期末)如圖所示,一輛小車靜置在水平地面上,用一條遵守胡克定律的橡皮筋將質(zhì)量為m的小球P懸掛于車頂O點,在O點正下方有一光滑小釘A,它到O點的距離恰好等于橡皮筋原長。現(xiàn)使小車從靜止開始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此過程中(橡皮筋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橡皮筋在A下方的部分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B.橡皮筋的彈力大小為C.若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緩慢變大,則θ減小D.若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緩慢變大,則小球的高度變高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8.(2024·深圳市高一期末)質(zhì)量為m的同學(xué)乘坐升降電梯時,利用手機中的加速度傳感器得到其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若該同學(xué)所受的支持力為FN,重力加速度為g,取向下為正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4 s內(nèi),F(xiàn)NB.0~10 s內(nèi)電梯一直在下降C.4~8 s內(nèi)電梯處于靜止?fàn)顟B(tài)D.8~10 s內(nèi),該同學(xué)處于超重狀態(tài)9.如圖甲所示,物塊的質(zhì)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從O點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運動,某時刻恒力F突然反向,整個過程中物塊速度的二次方隨位置坐標(biāo)變化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0~5 s內(nèi)物塊做勻減速運動B.在t=1 s時刻,恒力F反向C.恒力F大小為10 ND.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10.(2024·汕頭市高一期末)如圖所示,BC為固定在小車上的水平橫桿,質(zhì)量為M的物塊穿在桿上,靠摩擦力保持相對靜止,物塊通過輕細(xì)線懸吊著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鐵球,此時小車以大小為a的加速度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物塊、小鐵球均相對小車靜止,細(xì)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小車的加速度增大到2a時,物塊始終和小車保持相對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橫桿對物塊的摩擦力增大到原來的2倍B.橫桿對物塊的彈力不變C.細(xì)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增大到原來的2倍D.細(xì)線的拉力增大到原來的2倍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11.(8分)(2023·廣東省深圳中學(xué)高一期末)某同學(xué)“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合力的關(guān)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圖中A為小車,質(zhì)量為m1,連接在小車后面的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B,它們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帶有定滑輪的固定長木板上,重物P的質(zhì)量為m2,C為彈簧測力計,實驗時改變P的質(zhì)量,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不計輕繩與滑輪、滑輪與輪軸的摩擦及滑輪的質(zhì)量。(1)(3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中m2應(yīng)遠(yuǎn)小于m1B.長木板必須保持水平C.實驗時應(yīng)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D.小車運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g為重力加速度)(2)(2分)如圖是實驗過程中得到的一條紙帶,O、A、B、C、D為選取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有四個點沒有畫出,各計數(shù)點到O點的距離分別為:LOA=8.00 cm、LOB=17.41 cm、LOC=28.21 cm、LOD=40.42 cm,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為50 Hz,則由該紙帶可知小車在打B點時的速度為 m/s,以及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結(jié)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3)(3分)實驗時,某同學(xué)由于疏忽,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他測量得到的a-F圖像可能是 。 12.(9分)圖甲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的實驗裝置。某同學(xué)欲用這套實驗裝置探究滑塊的加速度與長木板、滑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關(guān)系,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多次改變動摩擦因數(shù)μ的值,利用紙帶測量對應(yīng)的多個加速度a的值,畫出了a-μ圖像如圖乙所示,取g=10 m/s2。(1)(2分)本實驗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2)(3分)為盡可能準(zhǔn)確地完成實驗,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實驗中必須保證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遠(yuǎn)小于滑塊的質(zhì)量MB.實驗中需要保證滑塊的質(zhì)量M不變C.實驗中不需要保證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不變D.連接滑塊的細(xì)線要與長木板平行(3)(4分)由圖乙可知,若滑塊的質(zhì)量M=1 kg,則小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 kg。理論上,圖乙中b= m/s2。 13.(11分)(2023·揭陽市高一期末)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喜歡在冰面上游戲。有一質(zhì)量為m=21 kg的企鵝先從傾斜冰面底端由靜止開始沿直線向上勻加速“奔跑”,t1=6 s,速度達(dá)到v1=4 m/s,企鵝突然臥倒以肚皮貼著冰面繼續(xù)向前滑行,最后退滑到出發(fā)點(假設(shè)企鵝在滑動過程中姿勢保持不變)。已知冰面傾角為θ=30°,企鵝肚皮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取g=10 m/s2。求:(1)(3分)企鵝向上“奔跑”時所受合力大小;(2)(5分)企鵝向上運動的最遠(yuǎn)距離;(3)(3分)企鵝退滑到出發(fā)點時的速度大小。14.(12分)如圖所示,傳送帶與水平面的夾角θ=30°,正以恒定的速率v=2.5 m/s順時針轉(zhuǎn)動,現(xiàn)在其底端A輕放一貨物(可視為質(zhì)點),貨物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經(jīng)過t=2 s,傳送帶突然被卡住而立即停止轉(zhuǎn)動,由于慣性,貨物繼續(xù)沿傳送帶向上運動,并剛好到達(dá)傳送帶頂端B。求:(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5分)傳送帶剛被卡住時貨物的速度大小;(2)(7分)傳送帶底端A與頂端B之間的距離。15.(14分)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2.5 kg的一個長方體空鐵箱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勻加速運動,鐵箱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為0.3。這時鐵箱內(nèi)一個質(zhì)量為0.5 kg的木塊恰好能靜止在后壁上。木塊與鐵箱內(nèi)壁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為0.25。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取10 m/s2。(1)(4分)求木塊對鐵箱壓力的大小;(2)(3分)求水平拉力F的大小;(3)(7分)減小拉力F,經(jīng)過一段時間,木塊沿鐵箱左側(cè)壁落到底部且不反彈,當(dāng)鐵箱的速度為6 m/s時撤去拉力,又經(jīng)過1 s時間木塊從左側(cè)到達(dá)右側(cè),則此時木塊相對鐵箱運動的距離是多少?答案精析1.D [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知,當(dāng)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故A項錯誤;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與物體速度的大小無關(guān),故B項錯誤;人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項錯誤;對于任何物體,在受到相同的合外力時,決定它們運動狀態(tài)變化難易程度的唯一因素就是物體的質(zhì)量,質(zhì)量越大,運動狀態(tài)越不容易改變,故D項正確。]2.A [因為鴿子在空中以加速度a沿題圖中虛線斜向上勻加速飛行,加速度有豎直向上的分量,所以鴿子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A正確,B錯誤;鴿子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與其飛行的速度方向相同,合力、空氣的作用力與重力應(yīng)構(gòu)成矢量三角形,故空氣對鴿子的作用力不可能等于鴿子所受重力,作用力的方向應(yīng)與其飛行的速度方向有一定的夾角,故C、D錯誤。]3.D [根據(jù)題意可知兩包書加速度相同,且質(zhì)量相同,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合力相同,故A錯誤;M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合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摩擦力與車的加速度大小成正比,與速度無關(guān),故B錯誤;M向左加速,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則摩擦力水平向左,故C錯誤;對N和M整體分析,N與車之間的摩擦力f1=2ma,對M分析,M與N之間的摩擦力f2=ma,故D正確。]4.B [由=2gh、=2as得,消防員著地后減速下降的平均加速度大小a=3g,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N-mg=ma,得FN=4mg,B正確。]5.C [對球受力分析,豎直方向上球受重力和桿對球向上的摩擦力,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f=ma,且a=g,解得f=mg,對木箱受力分析:豎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球?qū)U向下的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得FN=Mg+f=Mg+mg,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得FN'=FN=Mg+mg,故選C。]6.A [由題圖可知,運動員在空中的時間為T=8.7 s-6.7 s=2 s由運動的對稱性可知,下落時間為t=1 s運動員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gt2=5 m故A正確;由題圖可知,運動員的重力為500 N,質(zhì)量為m==50 kg運動員的加速度最大為am==40 m/s2故B錯誤;8.7 s至9.5 s內(nèi),蹦床彈力由0增加到2 500 N再減小到0,運動員先處于失重狀態(tài)后處于超重狀態(tài)再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C錯誤;運動員與蹦床相接觸的過程中,運動員受到蹦床的彈力是由于蹦床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故D錯誤。]7.B [當(dāng)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時,設(shè)橡皮筋的拉力大小為T,在豎直方向上根據(jù)平衡條件得Tcos θ=mg在水平方向上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Tsin θ=ma解得T=,a=gtan θ,A錯誤,B正確;由a=gtan θ可知加速度增大,θ增大,C錯誤;此時小球與懸掛點間的豎直距離為L=L0+cos θ=L0+,當(dāng)a增大時,小球的高度保持不變,D錯誤。]8.AD [0~4 s內(nèi),電梯加速度向下,則該同學(xué)處于失重狀態(tài),即FN9.BD [由題圖乙得物塊在前5 m位移內(nèi)做勻減速運動,在5~13 m位移內(nèi)做勻加速運動,由2as=v2-得v2=2as+,可知v2-s圖像斜率表示2a,則由題圖乙得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1= m/s2=10 m/s2,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2= m/s2=4 m/s2,勻減速運動的時間t==1 s,故在t=1 s時刻恒力F反向,又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μmg=ma1和F-μmg=ma2,聯(lián)立解得F=7 N,動摩擦因數(shù)μ=0.3,選項B、D正確。]10.AB [對小球和物塊組成的整體,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f=(M+m)a,豎直方向FN=(M+m)g,則當(dāng)加速度增加到2a時,橫桿對物塊的摩擦力f增加到原來的2倍,橫桿對物塊的彈力等于兩個物體的總重力,保持不變,故A、B正確;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tan θ=ma,得tan θ=,當(dāng)a增加到2倍時,tan θ變?yōu)?倍,但θ沒有增大到原來的2倍,細(xì)線的拉力T=,可見,a變?yōu)?倍,T沒有增大到原來的2倍,故C、D錯誤。]11.(1)C (2)1.01 1.40 (3)B解析 (1)輕繩的拉力由彈簧測力計直接讀出,所以不需要滿足重物與小車之間的質(zhì)量關(guān)系,故A錯誤;本實驗需要平衡摩擦力,需要在長木板不帶定滑輪的一端下面墊一塊小木塊,所以長木板不會保持水平,故B錯誤;按操作順序,應(yīng)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故C正確;對P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m2g-2F=m2a>0所以2F即F<小車運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小于,故D錯誤。(2)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有四個點沒有畫出,所以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5×0.02 s=0.1 s則小車在打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B== m/s≈1.01 m/s由逐差法得,小車加速度大小為a===1.40 m/s2(3)如果沒有平衡摩擦力,則拉力較小時,小車沒有加速度,對應(yīng)的a-F圖像為B。12.(1)不需要 (2)BD (3)0.6 3.75解析 (1)本實驗需要研究摩擦力,則不需要平衡摩擦力。(2)如果實驗中保證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遠(yuǎn)小于滑塊的質(zhì)量M,會出現(xiàn)μ很小時,滑塊也不會運動,則不需要保證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遠(yuǎn)小于滑塊的質(zhì)量M,故A錯誤;實驗中多次改變μ的值,需要其他條件不變,則需要保證滑塊的質(zhì)量M不變,需要保證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不變,B正確,故C錯誤;連接滑塊的細(xì)線要與長木板平行,避免拉力產(chǎn)生垂直于木板方向的分力,故D正確。(3)由題圖乙可知,當(dāng)μ=0.6時,加速度為零,由平衡條件有μMg=mg解得m=0.6 kg根據(jù)題意,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μMg=(M+m)a整理得a=-μ+結(jié)合題圖乙可得b==3.75 m/s2。13.(1)14 N (2)13 m (3)2 m/s解析 (1)企鵝向上“奔跑”時的加速度為a1== m/s2企鵝向上“奔跑”時所受合力大小為F1=ma1=14 N(2)向上“奔跑”的距離為s1=t1=12 m設(shè)企鵝向上滑行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2mgsin 30°+μmgcos 30°=ma2解得a2=8 m/s2則向上滑行的距離為s2==1 m則企鵝向上運動的最遠(yuǎn)距離為sm=s1+s2=13 m(3)企鵝向下滑行時有mgsin 30°-μmgcos 30°=ma3解得a3=2 m/s2設(shè)企鵝退滑到出發(fā)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3則=2a3sm解得v3=2 m/s。14.(1)2.5 m/s (2)4 m解析 (1)貨物從A處開始做勻加速運動,設(shè)加速度大小為a1,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cos θ-mgsin θ=ma1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1=2.5 m/s2貨物做勻加速運動的時間t1== s=1 s1~2 s內(nèi)貨物做勻速運動,所以傳送帶剛被卡住時貨物速度大小為2.5 m/s。(2)第1 s內(nèi)貨物位移大小s1=t1=×1 m=1.25 m在1~2 s時間內(nèi),貨物隨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的位移大小為s2=v(t-t1)=2.5×(2-1) m=2.5 m傳送帶停止轉(zhuǎn)動后,貨物做勻減速運動,設(shè)此時貨物的加速度大小為a2,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cos θ+mgsin θ=ma2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2=12.5 m/s2貨物做勻減速運動的位移大小為s3== m=0.25 m則傳送帶底端A與頂端B之間的距離L=s1+s2+s3=4 m。15.見解析解析 (1)木塊靜止在鐵箱后壁上,所以在豎直方向有f=m木g又有f=μ2FN所以有FN==20 N由牛頓第三定律可得木塊對鐵箱的壓力大小為20 N。(2)對木塊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有a==40 m/s2對鐵箱和木塊整體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有F-μ1(m木+m箱)g=(m木+m箱)a解得F=129 N(3)撤去拉力后,鐵箱向右減速運動,其加速度大小a箱==3.1 m/s2木塊向右減速運動,其加速度大小a木==2.5 m/s2在t=1 s的時間內(nèi),鐵箱向右運動的位移s箱=vt-a箱t2=4.45 m木塊向右運動的位移s木=vt-a木t2=4.75 m木塊相對鐵箱運動的距離s=s木-s箱=0.3 m。(共52張PPT)章末檢測試卷(四)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關(guān)于牛頓運動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A.牛頓第一定律提出了當(dāng)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時,物體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B.汽車速度越大,剎車后滑行的距離越長,所以慣性越大C.跳高時,運動員能跳離地面,是因為人對地面的壓力大于地面對人的 支持力D.在受到相同的合外力時,決定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難易程度的唯一因素 是物體的質(zhì)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知,當(dāng)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故A項錯誤;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與物體速度的大小無關(guān),故B項錯誤;人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項錯誤;對于任何物體,在受到相同的合外力時,決定它們運動狀態(tài)變化難易程度的唯一因素就是物體的質(zhì)量,質(zhì)量越大,運動狀態(tài)越不容易改變,故D項正確。1314152.如圖所示,一只鴿子在空中以加速度a沿圖中虛線斜向上勻加速飛行,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鴿子處于超重狀態(tài)B.鴿子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C.空氣對鴿子的作用力可能等于鴿子所受重力D.鴿子受到空氣的作用力的方向與其飛行的速度方向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因為鴿子在空中以加速度a沿題圖中虛線斜向上勻加速飛行,加速度有豎直向上的分量,所以鴿子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A正確,B錯誤;鴿子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與其飛行的速度方向相同,合力、空氣的作用力與重力應(yīng)構(gòu)成矢量三角形,故空氣對鴿子的作用力不可能等于鴿子所受重力,作用力的方向應(yīng)與其飛行的速度方向有一定的夾角,故C、D錯誤。3.(2024·佛山市高一期末)某同學(xué)用手拉車在水平路面上搬運兩包書,簡化圖如圖所示,車在拉力F作用下向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兩包書M和N質(zhì)量相同,M、N之間始終未發(fā)生相對滑動,且相對車靜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N所受的合力比M所受的合力大B.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與車的速度大小成正比C.M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D.N與車之間的摩擦力是M與N之間摩擦力的2倍√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根據(jù)題意可知兩包書加速度相同,且質(zhì)量相同,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合力相同,故A錯誤;1415M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合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摩擦力與車的加速度大小成正比,與速度無關(guān),故B錯誤;M向左加速,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則摩擦力水平向左,故C錯誤;對N和M整體分析,N與車之間的摩擦力f1=2ma,對M分析,M與N之間的摩擦力f2=ma,故D正確。4.某消防員從一平臺上無初速度跳下,下落1.8 m后雙腳觸地,接著他用雙腿彎曲的方法緩沖,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6 m,在著地過程中地面對他雙腳的平均作用力估計為A.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B.自身所受重力的4倍C.自身所受重力的3倍D.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由=2gh、=2as得,消防員著地后減速下降的平均加速度大小a=3g,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N-mg=ma,得FN=4mg,B正確。5.(2024·汕頭市金山中學(xué)高一期末)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中的立桿上套著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球與桿之間存在摩擦。小球從桿的頂端由靜止釋放,沿桿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a=g,g為重力加速度,則在小球下滑的過程中,木箱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A.Mg B.Mg+C.Mg+ D.Mg-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對球受力分析,豎直方向上球受重力和桿對球向上的摩擦力,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f=ma,且a=g,解得f=mg,對木箱受力分析:豎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球?qū)U向下的摩擦1415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得FN=Mg+f=Mg+mg,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得FN‘= FN=Mg+mg,故選C。6.(2023·茂名市高一期末)如圖為某運動員做蹦床運動時,利用傳感器測得蹦床彈力隨時間變化的F-t圖像。假設(shè)運動員僅在豎直方向運動,且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依據(jù)圖像給出的物理信息,可得A.運動員上升的最大高度為5 m(以蹦床 不受力時網(wǎng)所在平面為參考平面)B.運動員的加速度最大為50 m/s2C.8.7 s至9.5 s內(nèi),運動員先處于失重狀態(tài)再處于超重狀態(tài)D.運動員與蹦床相接觸的過程中,運動員受到蹦床的彈力是由于運動員 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由題圖可知,運動員在空中的時間為T=8.7 s-6.7 s=2 s由運動的對稱性可知,下落時間為t=1 s運動員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gt2=5 m故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由題圖可知,運動員的重力為500 N,質(zhì)量為m==50 kg運動員的加速度最大為am==40 m/s2故B錯誤;8.7 s至9.5 s內(nèi),蹦床彈力由0增加到2 500 N再減小到0,運動員先處于失重狀態(tài)后處于超重狀態(tài)再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運動員與蹦床相接觸的過程中,運動員受到蹦床的彈力是由于蹦床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故D錯誤。7.(2023·佛山市高一期末)如圖所示,一輛小車靜置在水平地面上,用一條遵守胡克定律的橡皮筋將質(zhì)量為m的小球P懸掛于車頂O點,在O點正下方有一光滑小釘A,它到O點的距離恰好等于橡皮筋原長。現(xiàn)使小車從靜止開始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此過程中(橡皮筋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橡皮筋在A下方的部分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B.橡皮筋的彈力大小為C.若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緩慢變大,則θ減小D.若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緩慢變大,則小球的高度變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當(dāng)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時,設(shè)橡皮筋的拉力大小為T,在豎直方向上根據(jù)平衡條件得Tcos θ=mg在水平方向上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Tsin θ=ma解得T=,a=gtan θ,A錯誤,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由a=gtan θ可知加速度增大,θ增大,C錯誤;此時小球與懸掛點間的豎直距離為L=L0+cos θ=L0+,當(dāng)a增大時,小球的高度保持不變,D錯誤。二、多項選擇題8.(2024·深圳市高一期末)質(zhì)量為m的同學(xué)乘坐升降電梯時,利用手機中的加速度傳感器得到其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若該同學(xué)所受的支持力為FN,重力加速度為g,取向下為正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0~4 s內(nèi),F(xiàn)NB.0~10 s內(nèi)電梯一直在下降C.4~8 s內(nèi)電梯處于靜止?fàn)顟B(tài)D.8~10 s內(nèi),該同學(xué)處于超重狀態(tài)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0~4 s內(nèi),電梯加速度向下,則該同學(xué)處于失重狀態(tài),即FN0~4 s內(nèi)電梯加速度向下,可能向下加速,也可能向上減速;4~8 s內(nèi)電梯速度可能為零,處于靜止?fàn)顟B(tài),也可能處于勻速運動狀態(tài);8~10 s內(nèi),電梯加速度向上,該同學(xué)處于超重狀態(tài),電梯可能加速上升,也可能減速下降,選項B、C錯誤,D正確。1314159.如圖甲所示,物塊的質(zhì)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從O點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運動,某時刻恒力F突然反向,整個過程中物塊速度的二次方隨位置坐標(biāo)變化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0~5 s內(nèi)物塊做勻減速運動B.在t=1 s時刻,恒力F反向C.恒力F大小為10 ND.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由題圖乙得物塊在前5 m位移內(nèi)做勻減速運動,在5~13 m位移內(nèi)做勻加速運動,由2as=v2-得v2=2as+,可知v2-s圖像斜率表示2a,則由題圖乙得勻131415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1= m/s2=10 m/s2,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2= m/s2=4 m/s2,勻減速運動的時間t==1 s,故在t=1 s時刻恒力F反向,又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μmg=ma1和F-μmg=ma2,聯(lián)立解得F=7 N,動摩擦因數(shù)μ=0.3,選項B、D正確。10.(2024·汕頭市高一期末)如圖所示,BC為固定在小車上的水平橫桿,質(zhì)量為M的物塊穿在桿上,靠摩擦力保持相對靜止,物塊通過輕細(xì)線懸吊著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鐵球,此時小車以大小為a的加速度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物塊、小鐵球均相對小車靜止,細(xì)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小車的加速度增大到2a時,物塊始終和小車保持相對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橫桿對物塊的摩擦力增大到原來的2倍B.橫桿對物塊的彈力不變C.細(xì)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增大到原來的2倍D.細(xì)線的拉力增大到原來的2倍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對小球和物塊組成的整體,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f=(M+m)a,豎直方向FN=(M+m)g,則當(dāng)加速度增加到2a131415時,橫桿對物塊的摩擦力f增加到原來的2倍,橫桿對物塊的彈力等于兩個物體的總重力,保持不變,故A、B正確;123456789101112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tan θ=ma,得tan θ=,當(dāng)a增加到2倍時,tan θ變?yōu)?倍,但θ沒有增大到原來的2倍,細(xì)線的拉力T=,131415可見,a變?yōu)?倍,T沒有增大到原來的2倍,故C、D錯誤。三、非選擇題11.(2023·廣東省深圳中學(xué)高一期末)某同學(xué)“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合力的關(guān)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圖中A為小車,質(zhì)量為m1,連接在小車后面的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B,它們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帶有123456789101112131415定滑輪的固定長木板上,重物P的質(zhì)量為m2,C為彈簧測力計,實驗時改變P的質(zhì)量,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不計輕繩與滑輪、滑輪與輪軸的摩擦及滑輪的質(zhì)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中m2應(yīng)遠(yuǎn)小于m1B.長木板必須保持水平C.實驗時應(yīng)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D.小車運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g為重力加速度)C123456789101112131415輕繩的拉力由彈簧測力計直接讀出,所以不需要滿足重物與小車之間的質(zhì)量關(guān)系,故A錯誤;本實驗需要平衡摩擦力,需要在長木板不帶定滑輪的一端下面墊一塊小木塊,所以長木板不會保持水平,故B錯誤;按操作順序,應(yīng)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故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對P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m2g-2F=m2a>0所以2F即F<小車運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小于,故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2)如圖是實驗過程中得到的一條紙帶,O、A、B、C、D為選取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有四個點沒有畫出,各計數(shù)點到O點的距離分別為:LOA=8.00 cm、LOB=17.41 cm、LOC=28.21 cm、LOD=40.42 cm,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為50 Hz,則由該紙帶可知小車在打B點時的速度為 ______m/s,以及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結(jié)果均保留3位有效 數(shù)字); 1.011.40123456789101112131415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有四個點沒有畫出,所以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5×0.02 s=0.1 s則小車在打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B== m/s≈1.01 m/s由逐差法得,小車加速度大小為a===1.40 m/s2123456789101112131415(3)實驗時,某同學(xué)由于疏忽,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他測量得到的a-F圖像可能是 。 B如果沒有平衡摩擦力,則拉力較小時,小車沒有加速度,對應(yīng)的a-F圖像為B。12345678910111213141512.圖甲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的實驗裝置。某同學(xué)欲用這套實驗裝置探究滑塊的加速度與長木板、滑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關(guān)系,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多次改變動摩擦因數(shù)μ的值,利用紙帶測量對應(yīng)的多個加速度a的值,畫出了a-μ圖像如圖乙所示,取g=10 m/s2。(1)本實驗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不需要本實驗需要研究摩擦力,則不需要平衡摩擦力。123456789101112131415(2)為盡可能準(zhǔn)確地完成實驗,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實驗中必須保證桶和沙子的 總質(zhì)量m遠(yuǎn)小于滑塊的質(zhì)量MB.實驗中需要保證滑塊的質(zhì)量 M不變C.實驗中不需要保證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不變D.連接滑塊的細(xì)線要與長木板平行BD123456789101112131415如果實驗中保證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遠(yuǎn)小于滑塊的質(zhì)量M,會出現(xiàn)μ很小時,滑塊也不會運動,則不需要保證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遠(yuǎn)小于滑塊的質(zhì)量M,故A錯誤;實驗中多次改變μ的值,需要其他條件不變,則需要保證滑塊的質(zhì)量M不變,需要保證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不變,B正確,故C錯誤;連接滑塊的細(xì)線要與長木板平行,避免拉力產(chǎn)生垂直于木板方向的分力,故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3)由圖乙可知,若滑塊的質(zhì)量M=1 kg,則小桶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 kg。理論上,圖乙中b= m/s2。 0.63.75123456789101112131415由題圖乙可知,當(dāng)μ=0.6時,加速度為零,由平衡條件有μMg=mg解得m=0.6 kg根據(jù)題意,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μMg=(M+m)a整理得a=-μ+結(jié)合題圖乙可得b==3.75 m/s2。12345678910111213141513.(2023·揭陽市高一期末)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喜歡在冰面上游戲。有一質(zhì)量為m=21 kg的企鵝先從傾斜冰面底端由靜止開始沿直線向上勻加速“奔跑”,t1=6 s,速度達(dá)到v1=4 m/s,企鵝突然臥倒以肚皮貼著冰面繼續(xù)向前滑行,最后退滑到出發(fā)點(假設(shè)企鵝在滑動過程中姿勢保持不變)。已知冰面傾角為θ=30°,企鵝肚皮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取g=10 m/s2。求:(1)企鵝向上“奔跑”時所受合力大小;答案 14 N123456789101112企鵝向上“奔跑”時的加速度為a1== m/s2企鵝向上“奔跑”時所受合力大小為F1=ma1=14 N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13 m(2)企鵝向上運動的最遠(yuǎn)距離;123456789101112向上“奔跑”的距離為s1=t1=12 m設(shè)企鵝向上滑行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2mgsin 30°+μmgcos 30°=ma2解得a2=8 m/s2131415則向上滑行的距離為s2==1 m則企鵝向上運動的最遠(yuǎn)距離為sm=s1+s2=13 m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2 m/s(3)企鵝退滑到出發(fā)點時的速度大小。企鵝向下滑行時有mgsin 30°-μmgcos 30°=ma3解得a3=2 m/s2設(shè)企鵝退滑到出發(fā)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3則=2a3sm解得v3=2 m/s。14.如圖所示,傳送帶與水平面的夾角θ=30°,正以恒定的速率v=2.5 m/s順時針轉(zhuǎn)動,現(xiàn)在其底端A輕放一貨物(可視為質(zhì)點),貨物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2.5 m/s μ=,經(jīng)過t=2 s,傳送帶突然被卡住而立即停止轉(zhuǎn)動,由于慣性,貨物繼續(xù)沿傳送帶向上運動,并剛好到達(dá)傳送帶頂端B。求:(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傳送帶剛被卡住時貨物的速度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貨物從A處開始做勻加速運動,設(shè)加速度大小為a1,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cos θ-mgsin θ=ma1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1=2.5 m/s2貨物做勻加速運動的時間t1== s=1 s1~2 s內(nèi)貨物做勻速運動,所以傳送帶剛被卡住時貨物速度大小為2.5 m/s。(2)傳送帶底端A與頂端B之間的距離。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4 m123456789101112131415第1 s內(nèi)貨物位移大小s1=t1=×1 m=1.25 m在1~2 s時間內(nèi),貨物隨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的位移大小為s2=v(t-t1)=2.5×(2-1) m=2.5 m傳送帶停止轉(zhuǎn)動后,貨物做勻減速運動,設(shè)此時貨物的加速度大小為a2,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cos θ+mgsin θ=ma2123456789101112131415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2=12.5 m/s2貨物做勻減速運動的位移大小為s3== m=0.25 m則傳送帶底端A與頂端B之間的距離L=s1+s2+s3=4 m。15.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2.5 kg的一個長方體空鐵箱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勻加速運動,鐵箱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為0.3。這時鐵箱內(nèi)一個質(zhì)量為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見解析0.5 kg的木塊恰好能靜止在后壁上。木塊與鐵箱內(nèi)壁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為0.25。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取10 m/s2。(1)求木塊對鐵箱壓力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木塊靜止在鐵箱后壁上,所以在豎直方向有f=m木g又有f=μ2FN所以有FN==20 N由牛頓第三定律可得木塊對鐵箱的壓力大小為20 N。(2)求水平拉力F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見解析對木塊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有a==40 m/s2對鐵箱和木塊整體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有F-μ1(m木+m箱)g=(m木+m箱)a解得F=129 N(3)減小拉力F,經(jīng)過一段時間,木塊沿鐵箱左側(cè)壁落到底部且不反彈,當(dāng)鐵箱的速度為6 m/s時撤去拉力,又經(jīng)過1 s時間木塊從左側(cè)到達(dá)右側(cè),則此時木塊相對鐵箱運動的距離是多少?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見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撤去拉力后,鐵箱向右減速運動,其加速度大小a箱==3.1 m/s2木塊向右減速運動,其加速度大小a木==2.5 m/s2在t=1 s的時間內(nèi),鐵箱向右運動的位移s箱=vt-a箱t2=4.45 m木塊向右運動的位移s木=vt-a木t2=4.75 m木塊相對鐵箱運動的距離s=s木-s箱=0.3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檢測試卷(四).docx 章末檢測試卷(四).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