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函數的奇偶性學科 數學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教具 多媒體 教法 啟發誘導 合作探究 授課時間教 學 目 標 1:從形與數兩個方面進行引導,使學生深刻理解函數的奇偶性念。 2:師生共同探討,研究,從代數的角度嚴格推證并總結規律。 3:通過展示圖片陶冶學生情操,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主動交流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善于探索的思維品質。重點 函數奇偶性的概念。難點 函數奇偶性的判斷。高考考點及表現形式 常考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分值五分,中等難度。教學環節 授課 時 間 主要內容、過程與方法 問題設置、學生活動及相應訓練題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3分鐘 1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3分鐘 4分鐘 一、復習導入 通過觀看生活中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以及學過的函數的圖形的對稱性復習引入。 學習目標: 1.理解函數奇偶性的概念。能利用定義判斷函數的奇偶性。2.經歷奇偶性概念的形成過程, 提高觀察抽象能力以及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3.培養善于觀察,勇于探索,嚴密細致的學習態度,通過欣賞生活中一些對稱的圖形,感受數學美。三,新課講授 偶函數的概念 給出函數以及函數圖像,讓學生分別求出x=1,x=2,x=x時的函數值,讓學生發現函數值上具有的特征。 偶函數的定義: 如果對于函數f(x)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 那么函數f(x)就叫偶函數. 例1.判斷函數的奇偶性. 解:定義域為R 即 為偶函數。 2.奇函數的概念 給出函數以及函數圖像,讓學生分別求出x=1,x=2,x=x時的函數值,讓學生發現函數值上具有的特征。 (2)奇函數的定義: 如果對于函數f(x)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 那么函數f(x)就叫奇函數. (3)例2.判斷函數的奇偶性。 解:定義域為R 3.思考 能說此函數為偶函數嗎? 函數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是什么? 函數的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 4.判斷函數奇偶性解題步驟: (1)先確定函數定義域,并判斷 定義域是否關于原點對稱; (2)求f(-x),找 f(x)與f(-x)的關系; 若f(-x)=f(x),則f(x)是偶函數; 若f(-x)= - f(x),則f(x)是奇函數. (3)作出結論. f(x)是偶函數或奇函數或非奇非偶函數或即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 5.練習:以下兩個函數是奇函數嗎?是偶函數嗎? 解:定義域為 解:定義域不關于原點對稱 或 四,課堂小結 1.奇偶性定義:對于函數f(x),在它的定義域內, ①若有f(-x)=-f(x), 則f(x)叫做奇函數; ②若有f(-x)=f(x), 則f(x)叫做偶函數。 2.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是函數具有奇偶性的前提 3.圖象性質: 奇函數的圖象關于原點對稱; 偶函數的圖象關于y軸對稱; 通過觀看圖片導入課文,讓學生從圖象上直觀感覺對稱。 學生齊讀,明確學習目標 通過特殊值讓學生認識兩個函數各自的對稱性實質。 通過實例讓學生對奇函數與偶函數的形和數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概括奇函數與偶函數的概念。 小組討論,分析思考,練習鞏固,加深對定義的理解。 通過例題解決,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判斷函數奇偶性的解題步驟,并且讓學生記下來。 關注學生的自主體驗,反思和發表本堂課的體驗和收獲。3.1.3函數的奇偶性 偶函數的概念: 奇函數的概念: 判斷函數奇偶性的先決條件教 學 反 思 跟蹤練習太過于簡單,小組討論突出留步教學法,注重方法及思想的培養,整節課重難點突出,教學過程環環相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