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動植物的家》教案【核心概念】6.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學習內容與要求】6.1植物能制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①說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長需要水、陽光和空氣。6.2人和動物通過獲取其他生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②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環境。【教材簡析】本課是冀人版一年級下冊科學第7課《動植物的家》。這一課時聚焦于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是學生認識生物與環境關系的基礎。從教材編排來看,它以學生熟悉的校園或公園場景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觀察動植物及其生活環境,接著通過種豆子和養螞蟻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動植物生長和生存所需的條件。這種編排符合一年級學生從直觀感知到親身體驗的認知規律。在知識體系中,本節課為后續深入學習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等知識奠定基礎。通過對動植物生活環境的探究,幫助學生建立起生物與環境相互關聯的初步概念,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究精神,使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對待自然的正確態度。【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對常見動植物有一定感性認知,如見過花草樹木、螞蟻小鳥等,有天然興趣。但觀察多零散、無意識,缺乏系統方法與思考能力。認知上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弱,理解生物與環境依存關系較難。學習能力方面,注意力難持久,自主和合作學習能力待提高,不過模仿與動手欲望強。情感態度上,熱衷科學探究,卻易在困難面前退縮,需教師鼓勵引導。【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知道動植物生活在一定環境中,環境為它們提供生存條件,初步形成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的觀念。2.科學思維(1)能在教師引導下,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簡單比較和分析。(2)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3.探究實踐(1)能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觀察動植物及其生活環境的活動。(2)能進行簡單的種植和飼養活動,記錄觀察結果。4.責任態度(1)培養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熱情。(2)增強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的意識。【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常見動植物的生活環境。2.教學難點能理解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系。【教學準備】學生:種好豆子。教師:教學課件、放大鏡、小鏟子、種植用的花盆、土壤、豆子種子,飼養螞蟻的瓶子、泥土、食物等材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與問題 【PPT:1-4】 導入: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兒歌“太陽出來暖洋洋,生物生長靠太陽。土壤疏松又肥沃,動物植物當成家。”朗讀結束后,邀請學生跟著一起輕聲念讀,感受兒歌的韻律。隨后提問學生:“兒歌里提到了太陽和土壤,那小朋友們想一想,身邊的動物和植物跟太陽、土壤有什么關系呢?” 2.引出主題:“同學們真聰明,動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和土壤。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動植物的家。”(板書課題:動植物的家) 學生們有感情地讀詩歌。 預設:動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和土壤。 以朗朗上口的兒歌導入,契合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能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自然引出本節課關于動植物與環境關系的主題。探究與發現 【PPT:5-9】 活動:觀察動植物和它們的家 1.引導:“我們一起去觀察動植物的生活環境。發布任務:在校園或公園觀察并記錄動植物以及它們的生活環境。”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比如動植物周圍的環境特點,如是否有陽光、土壤的狀況、水、空氣等。觀察后及時地記錄在觀察表上。 2.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 - 5人。帶領學生來到校園或附近的公園,給每組發放觀察記錄表格和觀察工具。強調觀察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如不要隨意采摘植物、不傷害小動物,不要觸摸可能存在危險的物品等,同時提醒學生不要隨意觸摸動植物,土壤深處看不到的可以參照兒歌圖。觀察結束要洗手。 3.待學生觀察完成之后,回到教室,讓同學們進行分享,說一說觀察的動植物喜歡的環境?教師進行點評與指導。 【PPT:10-13】 活動:種一株植物 1.提問:“植物喜歡什么樣的環境呢?我們一起來種豆子吧!” 2.向學生講解并示范種植步驟,包括松土、澆水、浸種、播種等。講解過程中強調植物生長與土壤、陽光等環境因素的關系。之后,給每個學生發放種植材料,讓學生動手種植。 3.引導:“課前種一株植物的任務你們完成了嗎?將你所種植物的名稱和步驟與同學交流。 4.請3 - 4名同學上臺,分享自己種植植物的過程。在同學分享時,教師鼓勵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有疑問或感興趣的地方可以舉手提問。教師對學生的分享進行總結。 5.進一步問:“如果缺少了土壤和陽光,豆子的生長會怎樣?”讓小組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6.討論結束后,推選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進行指導和總結。 學生用放大鏡等工具仔細觀察周圍的動植物,認真填寫觀察記錄表格。 預設:螞蟻,喜歡土壤,不喜歡水,不喜歡陽光的環境里;小草喜歡陽光,喜歡土壤,適當的水,充足的空氣等 預設:先松土、澆水、浸種、播種等。 各小組積極參與,分享自己的觀察發現 。 預設:會枯萎。 讓學生親身走進自然環境中進行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實際觀察,學生能夠獲得對動植物及其生活環境的直觀認識,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植物種植知識。通過分享種植過程,鍛煉表達與傾聽能力;教師示范和學生動手,掌握種植步驟并理解生長條件;小組討論“缺少土壤和陽光對豆子生長的影響”,培養合作、思考及表達能力,最后教師總結,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知識體系。應用與拓展 【PPT:14-18】 活動:養螞蟻 1.提問:“你知道螞蟻喜歡吃什么食物嗎?螞蟻在土壤中是怎樣生活的?我們一起來觀察螞蟻喜歡的環境。” 2.拿出準備好的養螞蟻材料,向學生介紹養螞蟻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首先,在瓶中裝入潮濕的泥土,說明螞蟻喜歡在潮濕的環境中生活;接著,放入海綿和面包渣等食物,并在海綿上滴上適量的水,解釋這些是螞蟻的食物和水分來源;然后,小心地放入螞蟻,提醒學生要輕拿輕放,不要傷害到螞蟻;再把黑紙筒套在瓶外,用紗網罩住瓶口,說明這樣可以為螞蟻創造一個黑暗、安全的環境,同時保證空氣流通。最后,強調每天要拿掉紙筒觀察螞蟻,但不要過度打擾它們,并且在研究結束后要將螞蟻放回大自然。 3.活動結束后,教師進一步問:“如果土壤被污染了,螞蟻的生存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學生積極回答,教師進行指導總結。 4.追問:“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土壤?”學生積極回答,教師進行指導總結。 預設:潮濕的環境里。 預設:土壤污染會讓螞蟻生病; 預設:不亂扔垃圾,隨手撿垃圾; 通過飼養螞蟻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環境,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同時,引導學生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認識到人類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總結與評價 【ppt:19、20】 提問:同學們,經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請你來說一說。 教師進行指導總結。 2.教師評價以班級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根據小組同學的課堂表現進行小組加星,例如:安靜傾聽、積極發言、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等。 學生積極舉手,踴躍發言。 預設:種豆子、養螞蟻的方法。 自我評價:學習新課后,學生從“我知道、我會說、我會做”幾個維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通過分享自己的收獲,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具體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調整,主要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 科學課堂學習習慣。【板書】7動植物的家7 / 8(共21張PPT)第七節動植物的家第二單元 家園為我太陽出來暖洋洋,生物生長靠太陽。土壤疏松又肥沃,動物植物當成家。兒歌情境與問題陽光、土壤與生物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情境與問題陽光土壤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問題動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和土壤。情境與問題猜想陽光土壤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生物探究與發現任務:在校園或公園觀察并記錄動植物以及它們的生活環境。觀察動植物和它們的家探究與發現將觀察結果記錄在下表中。生活環境動手帶上工具,走進校園或公園去觀察吧!不要隨便觸摸動植物,觀察結束要洗手。探究與發現土壤深處看不到的可以參照兒歌圖。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同學交流。√√√√√分享交流探究與發現種豆子松土澆水浸種播種出苗曬太陽開花種一株植物我們小組種植的是……分享交流課前“種一株植物”的任務你們完成了嗎?將你所種植物的名稱和步驟與同學交流。如果缺少了土壤和陽光,豆子的生長會怎樣?探究與發現土壤陽光探究與發現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和空氣,同時還需要______和______。通過活動你發現了什么?請你來說一說。陽光土壤結論及時記錄,研究結束將螞蟻放回大自然。應用與拓展你知道螞蟻喜歡吃什么食物嗎?螞蟻在土壤中是怎樣生活的?讓我們一起養螞蟻,觀察它的生活吧!養螞蟻應用與拓展1.在瓶中裝入潮濕的泥土。2.放入海綿和面包渣等食物,并在海綿上滴上適量的水。3 .放入螞蟻。應用與拓展4 .把黑紙筒套在瓶 外,用紗網罩住瓶口。5.每天拿掉紙筒觀察螞蟻。注意:在觀察過程中及時記錄,研究結束將螞蟻放回大自然喲!應用與拓展如果土壤被污染了,螞蟻的生存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無法生存,遷移搬家,甚至是死亡。應用與拓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土壤?不亂扔垃圾,隨手撿垃圾;不踐踏草坪;不排廢水……經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請你來說一說。種豆子、養螞蟻的方法。12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和空氣,同時還需要陽光和土壤。為了動植物的生存,要注重愛護自然、保護環境。3總結與評價評價維度 評價內容 表現程度我知道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和空氣,同時還需要陽光和土壤。 ( ) ( ) ( ) 我會說 能準確描述動植物生存的環境條件。說出環境污染對動植物的影響。 ( ) ( ) ( ) 我會做 按步驟種豆子、養螞蟻,并認真觀察記錄。 ( ) ( ) ( ) 自我評價總結與評價下節課探索食物與健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7課 動植物的家 教案.docx 第7課 動植物的家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