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鞏固訓練一、單選題1.中華法系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體現著中華傳統道德、政治、哲學、倫理等理念,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尋求自然與社會秩序的和諧。下列對中華法系認識正確的有( )①我國制定成文法開始于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②西漢時期法律開始“儒家化”,強調禮法結合③唐朝時,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④中華法系作為最古老的法律文明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讀懂兩會,就讀懂了中國式民主是如何有效運行的”。在全國兩會上,“國之大者”與民生“小事”緊密相連,“百姓盼的”與“黨和政府干的”同頻共振……鋪展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畫卷。中國式民主的有效運行( )①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共建未來②有助于廣大人民群眾依法行使表決權和有序政治參與③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④能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緊密融合在一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中華法系是中華民族法律的結晶,源遠流長,獨樹一幟。不但對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對朝鮮、越南和日本等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B.唐朝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C.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D.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法系4.為堅決貫徹黨中央常態化掃黑除惡決策部署,集中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某縣公檢法等機關決定于2024年9月至12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及相關法律,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掃黑惡、打霸痞、除亂點、優環境”百日集中整治行動。該縣的上述做法說明( )①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②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全體公民共同利益的體現③法在國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④法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下簡稱“五四”憲法)。關于“五四”憲法,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標志著我國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②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③創造性地開辟出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④以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講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說明中國共產黨( )①與時俱進把握規律,不斷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 ②牢記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堅持依法治國,實現祖國統一 ④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7.2024年是我國網絡法治建設起步30周年。截至2024年6月,我國制定出臺了網絡領域立法150多部,搭建了我國網絡法治的“四梁八柱”;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切實推動網絡生態治理;設立互聯網法院,探索“網上糾紛網上審”,同步探索手機端“移動微法院”……這表明( )①我國已建立起完備的網絡法律體系②多元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得到了普及③我國不斷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法治基礎④國家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近平法治思想賦予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以鮮明的實踐特色、價值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實現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新飛躍。下列屬于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有( )①法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②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③法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④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以下現象主要體現了法的社會職能的有( )①公安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依法維護社會穩定②有關部門制定和執行交通法規,規范交通秩序,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③某地國家安全局破獲向國外提供軍事保密資料的間諜案,依法追究刑事責任④依法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在資產階級學者看來,平等、自由這樣一些“純粹觀念”無疑就是法的重要內涵、法律的、政治的關系不外是法的外在表現。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反問道:“難道經濟關系是由法的概念來調節,而不是相反,從經濟關系中產生出法的關系嗎?難道各種社會主義宗派分子關于‘公平的’分配不是也有各種極不相同的觀念嗎?”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B.法反映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C.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D.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據此可知( )①法是由國家制定或人人認可具有約束力的社會規范②階級社會中的法反映的是統治地位階級的根本利益③法所反映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④任何法律都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1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濫用人臉識別說“不”。這一司法解釋,對各級人民法院正確審理相關案件、統一裁判標準、維護法律統一正確實施、實現高質量司法,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工作( )①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②確保了我國公民權利與自由的最終實現③主導了我國法制建設的進程 ④彰顯了遏制人臉識別濫用趨勢的司法努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權利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各項人權實現全面發展。我國人權事業的巨大成就得益于( )①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②我國始終將保障人權貫穿于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③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的權利④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共產黨宣言》中有一句著名的話:“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這句話表明( )①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②法保障了國家、集體、個人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③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④法反映統治階級的共同意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自2023年6月1日起實施。條例規定,向未成年人提供人工智能產品和算法推薦服務的,應當便于未成年人獲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推送可能引發模仿不安全行為、誘導不良嗜好或者違反社會公德等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這表明( )①法具有管理一定的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②該市人大行使國家立法權保護未成年人成長③該市順應了群眾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更高期盼 ④法的生命力在于立法,法的權威在于實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題16.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需要;是研究解決依法治國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是推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法治保障的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更加需要依靠法治。17.材料一 我國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傳統,法只是約束庶民百姓的東西。比如,至隋唐已確立了“議”“請”“減”“贖”等一系列按品級減免罪刑的法律制度,使官僚貴族的司法特權逐步法律化、制度化。材料二 盡管我國古代就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說法,但不可能成為現實。直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才成為現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思考:談談我國法律發展是怎樣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進步。(1)(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鞏固訓練一、單選題1.中華法系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體現著中華傳統道德、政治、哲學、倫理等理念,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尋求自然與社會秩序的和諧。下列對中華法系認識正確的有( )①我國制定成文法開始于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②西漢時期法律開始“儒家化”,強調禮法結合③唐朝時,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④中華法系作為最古老的法律文明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①說法錯誤。②: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②說法正確。③:唐朝時,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③說法正確。④:中華法系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律文明,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2.“讀懂兩會,就讀懂了中國式民主是如何有效運行的”。在全國兩會上,“國之大者”與民生“小事”緊密相連,“百姓盼的”與“黨和政府干的”同頻共振……鋪展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畫卷。中國式民主的有效運行( )①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共建未來②有助于廣大人民群眾依法行使表決權和有序政治參與③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④能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緊密融合在一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題干中“國之大者”與民生“小事”緊密相連,表明中國式民主的有效運行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共建未來,①符合題意。②:人大代表行使表決權,②表述錯誤。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③表述錯誤。④:題干中“百姓盼的”與“黨和政府干的”同頻共振表明能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緊密融合在一起,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中華法系是中華民族法律的結晶,源遠流長,獨樹一幟。不但對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對朝鮮、越南和日本等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B.唐朝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C.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D.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法系【答案】A【詳解】A: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A正確。B: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B排除。C:唐朝時,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C排除。D: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法系”說法錯誤,D排除。故本題選A。4.為堅決貫徹黨中央常態化掃黑除惡決策部署,集中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某縣公檢法等機關決定于2024年9月至12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及相關法律,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掃黑惡、打霸痞、除亂點、優環境”百日集中整治行動。該縣的上述做法說明( )①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②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全體公民共同利益的體現③法在國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④法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③④:過掃黑除惡、整治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等行動,法律在政治上維護了社會穩定和公平正義,同時在社會上也起到了優化環境、保障人民權益的作用,這體現了法律在國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說明法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③④正確。①:材料涉及的是法律的作用,沒有涉及發揮道德的作用,①不選。②: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②不選。故本題選D。5.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下簡稱“五四”憲法)。關于“五四”憲法,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標志著我國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②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③創造性地開辟出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④以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②④:“五四”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②④符合題意。①: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①排除。③: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③排除。故本題選D。6.“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講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說明中國共產黨( )①與時俱進把握規律,不斷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 ②牢記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堅持依法治國,實現祖國統一 ④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答案】A【詳解】①:政府要不斷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中國共產黨是執政的主體,①錯誤。②④:材料中“人民是閱卷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強調了中國共產黨要牢記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④符合題意。③:材料強調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立場,未涉及堅持依法治國及祖國統一,③排除。故本題選A。7.2024年是我國網絡法治建設起步30周年。截至2024年6月,我國制定出臺了網絡領域立法150多部,搭建了我國網絡法治的“四梁八柱”;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切實推動網絡生態治理;設立互聯網法院,探索“網上糾紛網上審”,同步探索手機端“移動微法院”……這表明( )①我國已建立起完備的網絡法律體系②多元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得到了普及③我國不斷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法治基礎④國家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我國已建立起完備的網絡法律體系”不符合實際,①不選。②:材料強調的是我國的網絡法治建設的成就,不涉及多元糾紛預防化解機制,②不符合題意。③:材料反映了我國網絡法治建設的成就,表明我國不斷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法治基礎,③正確。④:網絡法治建設的推進表明國家積極回應網絡時代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④正確。故本題選D。8.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近平法治思想賦予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以鮮明的實踐特色、價值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實現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新飛躍。下列屬于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有( )①法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②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③法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④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②④: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既是決定社會面貌、性質和發展的根本因素,也是決定法律本質、內容和發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法所具有的這兩種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這均屬于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②④符合題意。①:法是統治階級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而不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①說法錯誤。③: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9.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以下現象主要體現了法的社會職能的有( )①公安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依法維護社會穩定②有關部門制定和執行交通法規,規范交通秩序,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③某地國家安全局破獲向國外提供軍事保密資料的間諜案,依法追究刑事責任④依法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①: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公安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是處理敵我矛盾的有效措施,體現的是法的政治職能,①排除。②④: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維護公共交通秩序、發展公共教育事業,均體現了法的社會職能,②④正確。③:國家安全局破獲間諜案是處理敵我矛盾的有效措施,體現的是法的政治職能,③排除。故本題選D。10.在資產階級學者看來,平等、自由這樣一些“純粹觀念”無疑就是法的重要內涵、法律的、政治的關系不外是法的外在表現。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反問道:“難道經濟關系是由法的概念來調節,而不是相反,從經濟關系中產生出法的關系嗎?難道各種社會主義宗派分子關于‘公平的’分配不是也有各種極不相同的觀念嗎?”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B.法反映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C.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D.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答案】C【詳解】A:材料主要講述了馬克思駁斥資產階級學者關于法的內涵的說法,沒有體現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A錯誤。B:說法錯誤,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B錯誤。C:材料講述了資產階級學者認為“平等、自由這樣一些‘純粹概念’無疑就是法的重要內涵”,而馬克思則認為,對于宗派分子而言,“公平”一詞也是有不同的概念的,這體現了法所反映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C正確。D:材料主要講述了馬克思駁斥資產階級關于法的內涵的說法,沒有體現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D錯誤。故本題選C。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據此可知( )①法是由國家制定或人人認可具有約束力的社會規范②階級社會中的法反映的是統治地位階級的根本利益③法所反映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④任何法律都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①:法是由國家制定或人人認可具有約束力的社會規范,材料未涉及,①錯誤。②: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表明階級社會中的法反映的是統治地位階級的根本利益,②正確。③: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表明法所反映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③正確。④:任何法律都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材料未涉及,④排除。故本題選C。12.2021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濫用人臉識別說“不”。這一司法解釋,對各級人民法院正確審理相關案件、統一裁判標準、維護法律統一正確實施、實現高質量司法,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工作( )①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②確保了我國公民權利與自由的最終實現③主導了我國法制建設的進程 ④彰顯了遏制人臉識別濫用趨勢的司法努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堅持科學立法、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全民守法,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工作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①正確。②:確保公民權利與自由的最終實現的說法過于絕對,②錯誤。③:最高人民法院的做法推動了法治建設的進程,但主導的說法不妥,③錯誤。④:材料提到“最高人民法院發布《規定》,對濫用人臉識別說‘不’”,彰顯了遏制人臉識別濫用趨勢的司法努力,④正確。故本題選B。1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權利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各項人權實現全面發展。我國人權事業的巨大成就得益于( )①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②我國始終將保障人權貫穿于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③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的權利④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我國始終將保障人權貫穿于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都是我國人權事業的巨大成就得的原因,①②符合題意。③④:中國是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和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的權利,這是我國人權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表現,不是原因,③④不選。故本題選A。14.《共產黨宣言》中有一句著名的話:“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這句話表明( )①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②法保障了國家、集體、個人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③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④法反映統治階級的共同意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材料強調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沒有強調法的產生條件,①不符合題意。②:材料不強調法的作用,沒有體現法保障了國家、集體、個人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②不符合題意。③④:材料強調法律最終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說明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法反映統治階級的共同意志,③④入選。故本題選D。15.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自2023年6月1日起實施。條例規定,向未成年人提供人工智能產品和算法推薦服務的,應當便于未成年人獲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推送可能引發模仿不安全行為、誘導不良嗜好或者違反社會公德等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這表明( )①法具有管理一定的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②該市人大行使國家立法權保護未成年人成長③該市順應了群眾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更高期盼 ④法的生命力在于立法,法的權威在于實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條例》規定向未成年人提供便于未成年人獲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推送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說明法具有管理一定的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該市的做法也順應了群眾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更高期盼,①③正確。②: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該條例不屬于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家立法權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②錯誤。④:法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④錯誤。故本題選A。二、材料分析題16.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需要;是研究解決依法治國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是推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法治保障的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更加需要依靠法治。【答案】①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②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③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依靠法治,這有利于依法解決重大事項重大問題、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為推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法治保障,不斷推進各項工作的法治化。【分析】背景素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考點考查: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分析說明類主觀題,要求運用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的知識,分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依靠法治的原因。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可從我國法律發展史的角度分析法律是統治階級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有效信息②: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推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法治保障的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可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知識,說明我國的法治與當前國情和社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法在國家治理中的職能與作用。有效信息③: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需要;是研究解決依法治國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可從新中國法治建設的角度分析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的主張與實踐。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7.材料一 我國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傳統,法只是約束庶民百姓的東西。比如,至隋唐已確立了“議”“請”“減”“贖”等一系列按品級減免罪刑的法律制度,使官僚貴族的司法特權逐步法律化、制度化。材料二 盡管我國古代就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說法,但不可能成為現實。直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才成為現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思考:談談我國法律發展是怎樣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進步。【答案】在封建社會,法律面前的不平等性成為公開的特征。近代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分析】背景素材:我國法律發展考點考查:法律的發展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是我國法律發展是怎樣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進步,注意作答主體為我國,需要調用法律的發展的有關知識,從是什么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我國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傳統,法只是約束庶民百姓的東西→可聯系教材知識法律面前的不平等性;關鍵詞②:直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才成為現實→可聯系教材知識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鞏固訓練】(學生版)-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docx 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鞏固訓練】(解析版)-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