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化學反應的速率課后·訓練提升合格考過關檢驗1.對于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數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義相同B.不能用CaCO3的濃度變化來表示化學反應速率,但可以用H2O來表示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相同D.可用CaCl2濃度的減少來表示其化學反應速率答案A解析CaCO3是固體,H2O為純液體,不能用它們表示化學反應速率;CaCl2是生成物,其濃度在反應過程中會增大。在同一反應中,選用不同的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的數值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但意義相同。2.某實驗探究小組研究320 K時N2O5的分解反應:2N2O54NO2+O2。如圖是該小組根據所給表格中的實驗數據繪制的。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t/min 0 1 2 3 40.160 0.114 0.080 0.056 0.0400 0.023 0.040 0.052 0.060A.曲線Ⅰ是N2O5的濃度變化曲線B.0~4 min內的v(N2O5)與2 min時的v(N2O5)相等C.隨著反應的進行N2O5的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D.隨著反應的進行O2的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增大答案C解析結合表格中N2O5和O2的初始濃度可知曲線Ⅰ、Ⅱ分別是O2、N2O5的濃度變化曲線,A項錯誤;0~4 min內的v(N2O5)是平均速率,而2 min時的v(N2O5)是瞬時速率,兩者不相等,B項錯誤;利用表格中數據進行計算,無論是用N2O5的濃度變化,還是用O2的濃度變化得出的反應速率都隨著反應的進行而減小,而隨著反應的進行,N2O5的濃度減小,O2的濃度增大,故C項正確,D項錯誤。3.其他條件不變時,能使反應速率增大的是( )。A.對于反應K2CO3+H2SO4K2SO4+CO2↑+H2O,增大體系的壓強B.對于N2(g)+3H2(g)2NH3(g),容器容積固定不變時,充入ArC.對于N2(g)+3H2(g)2NH3(g),容器容積固定不變時,充入N2D.對于N2(g)+3H2(g)2NH3(g),容器氣體壓強不變時,充入Ar答案C解析增大壓強能引起氣體反應物濃度增大才能增大反應速率。4.為研究某溶液中溶質R的分解速率的影響因素,分別用三份不同初始濃度的R溶液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實驗,c(R)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25 ℃時,10~30 min內,R的平均分解速率為0.03 mol·L-1·min-1B.對比30 ℃和10 ℃曲線,在同一時間段內,能說明R的平均分解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C.對比30 ℃和25 ℃曲線,在0~50 min內,能說明R的平均分解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D.對比30 ℃和10 ℃曲線,在50 min時,R的分解轉化率相等答案B解析根據v=,25 ℃時,10~30 min內,R的平均分解速率為=0.03 mol·L-1·min-1,A項正確;對比30 ℃和10 ℃的曲線,30 ℃曲線對應R的起始濃度為1.6 mol·L-1,10 ℃曲線對應R的起始濃度為0.6 mol·L-1,同一時間段內有溫度和濃度兩個變量影響速率,因此不能說明R的平均分解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項錯誤;對比30 ℃和25 ℃曲線,30 ℃曲線對應R的起始濃度低,但在50 min時R完全分解,25 ℃曲線對應R的起始濃度高,但在50 min時R未完全分解,故能說明R的平均分解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C項正確;無論是10 ℃還是30 ℃,在50 min時均無R剩余,因此R的分解轉化率均為100%,D項正確。5.將等物質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3A(g)+B(g)xC(g)+2D(g),經5 min后,測得D的濃度為0.5 mol·L-1,c(A)∶c(B)=3∶5,C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 mol·L-1·min-1。(1)5 min后A的濃度c(A)= mol·L-1,反應開始前容器中A、B的物質的量:n(A)=n(B)= mol。 (2)B的平均反應速率:v(B)= mol·L-1·min-1。 (3)x的值為 。 答案(1)0.75 3 (2)0.05 (3)2解析(1)設原混合物中A、B的物質的量為a mol,列出有關物質的物質的量。 3A(g) + B(g) xC(g) + 2D(g)起始時/mol a a 0 0變化量/mol 1.5 0.5 1 15 min后/mol a-1.5 a-0.5 0.1×2×5 0.5×2根據5 min后c(A)∶c(B)=3∶5,可得,解得a=3,即n(A)=n(B)=3 mol,5 min后c(A)==0.75 mol·L-1。(2)v(B)==0.05 mol·L-1·min-1。(3)由物質的量的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可知,解得x=2。等級考素養提升1.已知反應4CO(g)+2NO2(g)N2(g)+4CO2(g)在不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速率如下,則四種情況所表示的化學反應最慢的是( )。A.v(CO)=1.5 mol·L-1·min-1B.v(NO2)=0.01 mol·L-1·s-1C.v(N2)=0.4 mol·L-1·min-1D.v(CO2)=1.1 mol·L-1·min-1答案D解析同一化學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對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將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都換算成CO的反應速率。B項,經轉化可表示為v(CO)=2v(NO2)=2×0.01 mol·L-1·s-1×60 s·min-1=1.2 mol·L-1·min-1;C項,經轉化可表示為v(CO)=4v(N2)=1.6 mol·L-1·min-1;D項,經轉化可表示為v(CO)=v(CO2)=1.1 mol·L-1·min-1,故D項符合題意。2.一定溫度下,在2 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反應開始到10 s時,用Z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158 mol·L-1·s-1B.反應開始到10 s時,X的物質的量濃度減少了0.79 mol·L-1C.反應開始到10 s時,Y的轉化率為79%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g)+Y(g)Z(g)答案C解析從題圖中可看出,X、Y的物質的量減小,Z的物質的量增大,說明X、Y為反應物,Z為生成物,且此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進行到10 s時,X、Y均減少了0.79 mol,Z增加了1.58 mo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g)+Y(g)2Z(g),所以Z的反應速率為=0.079 mol·L-1·s-1,X的物質的量濃度減少了=0.395 mol·L-1,Y的轉化率為×100%=79%。3.將4 mol A氣體和2 mol B氣體置于2 L恒容密閉容器中,混合后發生如下反應:2A(g)+B(g)2C(g)。若經2 s后測得C的濃度為0.6 mol·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物質A表示的0~2 s內的化學反應速率為0.6 mol·L-1·s-1B.用物質B表示的0~1 s內的化學反應速率為0.15 mol·L-1·s-1C.2 s時物質A的轉化率為30%D.2 s時物質B的濃度為0.3 mol·L-1答案C解析 2A(g) + B(g) 2C(g)2 1 00.6 0.3 0.61.4 0.7 0.60~2 s內,v(A)==0.3mol·L-1·s-1,故A錯誤;0~2 s內,v(B)==0.15 mol·L-1·s-1,反應物濃度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大,因此0~1 s內的化學反應速率大于0~2 s內的化學反應速率,故B錯誤;2 s時物質A的轉化率為×100%=30%,故C正確;2 s時物質B的濃度為0.7 mol·L-1,故D錯誤。4.草酸與高錳酸鉀在酸性條件下能夠發生如下反應:Mn+H2C2O4+H+Mn2++CO2↑+H2O(未配平)。用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與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改變的條件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組別 10%硫酸體積/mL 其他物質Ⅰ 2 20 —Ⅱ 2 20 5滴飽和MnSO4溶液Ⅲ 2 30 —Ⅳ 1 20 1 mL蒸餾水(1)該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2)我們可以通過觀察 ,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大小。 (3)實驗Ⅰ和Ⅳ研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Ⅳ中加入1 mL蒸餾水的目的是 。 (4)反應Ⅰ、Ⅲ、Ⅳ中都可觀察到反應先慢后快的現象,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答案(1)2∶5 (2)生成氣泡速率(或其他合理答案)(3)確保Ⅰ和Ⅳ組對比實驗中c(KMnO4)、c(H2C2O4)不變(或確保溶液總體積不變)(4)生成的Mn2+有催化作用解析(1)2Mn+5H2C2O4+6H+2Mn2++10CO2↑+8H2O中,Mn元素的化合價降低,C元素的化合價升高,Mn為氧化劑,H2C2O4為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2∶5。(2)因為有氣體生成,可以通過觀察生成氣泡速率判斷反應速率。(3)對比實驗Ⅰ和Ⅳ,Ⅳ中只加入1 mL 10%硫酸,與Ⅰ中加入的溶液體積不等,就不能保證4 mL 0.01 mol·L-1 KMnO4溶液與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中反應物濃度相同,實驗Ⅳ中加入1 mL蒸餾水的目的是保證KMnO4溶液與H2C2O4溶液的起始濃度相同。(4)Ⅰ、Ⅲ、Ⅳ中沒有加入催化劑,但反應中都生成Mn2+,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應該減小,但實際上觀察到反應先慢后快的現象,可能是因為生成的Mn2+有催化作用。(共51張PPT)第二節 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目 標 素 養1.知道化學反應平均速率的常用表示方法,能基于生活經驗和實驗探究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2.能基于可逆反應的特征認識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能達到化學平衡狀態。3.能描述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并據此判斷化學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4.能基于控制變量法研究化學反應,能從化學反應快慢和限度的角度解釋生產、生活中簡單的化學現象。知 識 概 覽第1課時 化學反應的速率一、化學反應的速率1.表示。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 減小 或生成物濃度的 增大 來表示(取正值)。 (2)常用單位: mol·L-1·min-1或mol·L-1·s-1 。 2.意義。化學反應速率是定量描述化學反應進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微解讀1對于同一化學反應,用不同的物質來表示反應速率時,其數值可能不同,但這些數值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相應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如反應aA(g)+bB(g)═cC(g)+dD(g),v(A)∶v(B)∶v(C)∶v(D) =a∶b∶c∶d。微判斷(1)化學反應速率用來表示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 )(2)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生成或消耗某物質的質量的多少來表示。( )(3)化學反應速率可以用氣體物質來表示。( )(4)化學反應速率為0.8 mol·L-1·s-1是指1 s時某物質的濃度為0.8 mol·L-1。( )(5)同一化學反應,相同條件下可以用不同物質表示反應速率,且數值可能不同。( )√×××√二、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1.實驗探究溫度、濃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1)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2)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3)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2.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溫度—其他條件不變時, 升高溫度 ,化學反應速率增大; 降低溫度 ,化學反應速率減小 ∣濃度—其他條件不變時, 增大反應物濃度 ,化學反應速率增大; 減小反應物濃度 ,化學反應速率減小 ∣催化劑—其他條件不變時,使用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其他—固體的 表面積 、反應物的狀態等都可以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 微解讀2對于有氣體參與的反應,改變壓強是通過改變反應物的濃度來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的。在相同溫度下,壓強越大,一定質量氣體的體積越小,單位體積內氣體的分子數越多,即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結論: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氣體反應體系的壓強(減小容器容積),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減小氣體反應體系的壓強(增大容器容積),化學反應速率減小。微訓練 將20 mL 0.5 mol·L-1鹽酸與塊狀大理石反應,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是( )。A.加入10 mL 3 mol·L-1鹽酸B.給反應的混合物加熱C.將所用的塊狀大理石研磨成粉末D.加入少量Na2SO4粉末答案:D解析:增大反應物濃度、適當加熱、增大固體的表面積都能增大反應速率,加Na2SO4粉末,不能增大c(H+),且生成微溶的CaSO4附著在大理石表面,使反應速率變小。問題探究在2 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3 mol I2,發生反應H2(g)+I2(g) 2HI(g)。在2 s末時,測得容器中含有0.4 mol HI。(1)根據上述內容,求算該反應2 s內的化學反應速率v(H2)、v(I2)、v(HI)。提示: H2(g) + I2(g) 2HI(g)起始量/mol 1 3 0變化量/mol 0.2 0.2 0.42 s末量/mol 1-0.2 3-0.2 0.4(2)上述反應中,v(H2)、v(I2)、v(HI)并不完全相等,能否認為化學反應速率的數值越大,反應越快 怎樣比較同一化學反應不同時間段內反應速率的大小 提示:不能,對于同一個反應,在相同時間段內用不同的物質來表示該反應的速率時,其數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義相同。在同一反應中比較不同時間段內反應速率的大小時,將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根據化學方程式換算成用同一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且單位相同,然后進行比較,數值越大,反應速率越大。(3)若在標準狀況下(此時碘為固體),在原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3 mol I2,反應結束后恢復到標準狀況下,此時測得容器中含有0.4 mol HI。該過程中能用碘的濃度的變化來描述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嗎 提示:此時碘為固體,所以不能用碘的濃度的變化來描述該反應的反應速率。重難歸納1.化學反應速率的正確理解。2.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方法。(2)關系式法:根據同一化學反應中,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物質的量濃度變化之比=物質的量變化之比=化學計量數之比計算。3.反應速率大小比較的兩種方法。比較同一化學反應不同時間段內的反應速率不能只看數值大小,要進行一定的轉化。(1)歸一法:換算成同一物質、同一單位表示,再比較數值大小。【例1】在2 L密閉容器中,發生以下反應: 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前10 s 內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2 mol·L-1·s-1,則10 s末時,容器中B的物質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C.2.4 mol D.1.2 mol答案:B解析:根據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對應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則Δc(B)=0.06 mol·L-1·s-1×10 s=0.6 mol·L-1,Δn(B)=0.6 mol·L-1×2 L=1.2 mol,故10 s 末時容器中B的物質的量為4 mol-1.2 mol=2.8 mol。學以致用1.對反應A(s)+3B(g)═2C(g)+D(g)來說,下列表示的反應速率最大的是( )。A.v(A)=0.02 mol·s-1B.v(D)=0.01 mol·L-1·s-1C.v(C)=0.5 mol·L-1·min-1D.v(B)=0.6 mol·L-1·min-1答案:B解析:以物質D為基準,根據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進行計算與判斷,因為容器容積未知,且A是固態,濃度視為常數,故無法計算化學反應速率。選項B~D中轉換為用物質D表示的反應速率且統一單位后分別是0.6 mol·L-1·min-1、0.25 mol·L-1·min-1、0.2 mol·L-1·min-1,所以反應速率最大的是選項B。問題探究在一密閉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壓強為p(Pa),并在一定溫度下使其發生反應:H2(g)+I2(g) 2HI(g)。該密閉容器有一個可移動的活塞(如圖所示)。(1)向下壓縮活塞,容器內氣體壓強如何變化 氣體濃度如何變化 反應速率如何變化 提示:向下壓縮活塞,氣體壓強增大,濃度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增大。(2)如果向上述容器中充入氦氣(He),反應速率如何變化 提示:充入氦氣,活塞向外移動,容器內氣體壓強不變,但容器的容積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3)保持活塞不變,向其中充入氦氣(He),反應速率如何變化 提示:容器的容積不變,充入氦氣,盡管壓強增大,但反應物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重難歸納1.內因。2.外界因素。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易錯提醒(1)由于固體和純液體的濃度可視為常數,故改變其用量化學反應速率不變。但當固體顆粒變小時,其表面積增大將導致反應速率增大。 (2)壓強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通過改變氣態反應物濃度實現的。例如,①恒溫恒容下:充入“惰性氣體”→總壓增大→物質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②恒溫恒壓下:充入“惰性氣體”→容器容積增大→物質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典例剖析【例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1 mol·L-1鹽酸和0.1 mol·L-1硫酸分別與2 mol·L-1 NaOH溶液反應,其反應速率相同B.大理石塊與大理石粉分別同0.1 mol·L-1鹽酸反應,其反應速率相同C.Mg、Al在相同條件下分別與0.1 mol·L-1鹽酸反應,其反應速率相同D.0.1 mol·L-1鹽酸和0.1 mol·L-1硝酸與形狀和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應,其反應速率相同D解析:0.1 mol·L-1鹽酸中H+的濃度為0.1 mol·L-1,0.1 mol·L-1硫酸中H+的濃度為0.2 mol·L-1,反應速率不同,A項錯誤;大理石粉的表面積大于大理石塊的,反應速率不同,B項錯誤;Mg、Al金屬活動性不同,反應速率不同,C項錯誤;0.1 mol·L-1鹽酸和0.1 mol·L-1硝酸中H+的濃度相同,反應速率相同,D項正確。學以致用2.在反應C(s)+CO2(g)═2CO(g)中,可使反應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壓強 ②升高溫度 ③通入CO2 ④增加炭的量 ⑤用等量炭粉代替焦炭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因為炭是固體,增加炭的量,不能增大反應速率,但是若用炭粉代替焦炭,能增大C與CO2的接觸面積,所以反應速率增大。1.下列有關化學反應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鐵片與稀硫酸反應制氫氣時,改用98%的濃硫酸可以增大反應速率B.100 mL 2 mol·L-1的鹽酸與鋅片反應,加入適量的氯化鈉溶液,反應速率不變C.因為SO2的催化氧化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所以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D.汽車尾氣中的NO和CO可以緩慢反應生成N2和CO2,減小壓強時反應速率減小答案:D解析:使用濃硫酸與鐵反應會改變反應原理,不能生成H2,A項錯誤;加入氯化鈉溶液,鹽酸的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B項錯誤;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與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無關,C項錯誤。2.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若某時間段內的反應速率分別用v(NH3)、v(O2)、v(NO)、v(H2O)表示,則正確的關系式為( )。A.4v(NH3)=5v(O2) B.5v(O2)=6v(H2O)C.2v(NH3)=3v(H2O) D.4v(O2)=5v(NO)答案:D解析:在同一化學反應中,相同時間段內不同物質的速率之比等于相應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A選項應為5v(NH3)=4v(O2);B選項應為6v(O2)=5v(H2O);C選項應為3v(NH3)=2v(H2O)。3.在一定條件下,反應N2(g)+3H2(g) 2NH3(g)在2 L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5 min內氨的質量增加了1.7 g,則反應速率為( )。A.v(NH3)=0.1 mol·L-1·min-1B.v(N2)=0.02 mol·L-1·min-1C.v(H2)=0.015 mol·L-1·min-1D.v(NH3)=0.17 mol·L-1·min-1答案:C解析:根據題意知,5 min內氨的質量增加了1.7 g,物質的量增加0.1 mol,v(NH3)= =0.01 mol·L-1·min-1,利用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對應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計算得v(N2)=0.005 mol·L-1·min-1,v(H2)=0.015 mol·L-1·min-1,C項正確。4.把鎂條投入盛有鹽酸的敞口容器中,產生氫氣的速率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因素中,影響該反應速率的是( )。①鹽酸的濃度 ②反應體系的壓強 ③溶液的溫度 ④Cl-的濃度A.①④ B.③④C.①③ D.②③答案:C解析:鎂與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g+2H+═Mg2++H2↑,與H+有關,與Cl-無關。在鎂與鹽酸的反應中,剛開始時H+的濃度最大,反應速率應最大,但由于此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增大,隨著化學反應的進行,H+濃度逐漸減小,反應速率逐漸減小。反應在敞口容器中進行,反應速率與壓強無關。5.某溫度下,濃度都是1 mol·L-1的兩種氣體X2和Y2,在密閉容器中反應生成氣體Z。反應2 min后,測得容器內X2的濃度為0.6 mol·L-1,Z的濃度為0.4 mol·L-1,用Y2的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v(Y2)=0.1 mol·L-1·min-1,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A.X2+2Y2═2Z B.2X2+Y2═2ZC.3X2+Y2═2Z D.X2+3Y2═2Z答案:C解析:由v(X2)∶v(Y2)∶v(Z)=Δc(X2)∶Δc(Y2)∶Δc(Z)=0.4 mol·L-1∶0.2 mol·L-1∶0.4 mol·L-1=2∶1∶2,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X2+Y2═2Z。6.硫酸在化工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硫酸的工業制法中有三個設備:沸騰爐、接觸室、吸收塔。沸騰爐中,因空氣把固體顆粒吹得上下翻動,像開水沸騰而得名。其中沸騰爐內的反應為4FeS2+11O2 2Fe2O3+8SO2,試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常選用哪些物質的濃度變化量來表示上述反應的反應速率 (填化學式)。 (2)4 s內,測得生成SO2的速率為0.4 mol·L-1·s-1,消耗O2的速率是 。 (3)測得4 s后O2的濃度為2.8 mol·L-1,則開始時O2的濃度為 。 O2、SO20.55 mol·L-1·s-15.0 mol·L-17.某探究性學習小組用相同質量的鋅與相同濃度的足量的稀鹽酸反應得到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編號 鋅的形態 反應溫度/℃ 收集100 mL氫氣所需時間/sⅠ 薄片 15 200Ⅱ 薄片 25 90Ⅲ 粉末 25 10(1)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 對鋅與稀鹽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實驗Ⅰ和Ⅱ表明, 化學反應速率越大。 (3)能表明固體的表面積對反應速率有影響的實驗編號是 和 。 (4)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鹽酸的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固體表面積 溫度 (2)溫度越高(3)Ⅱ Ⅲ (4)在相同的溫度下,采用相同形態的質量相同的鋅片與兩種體積相同但濃度不同的鹽酸反應解析:(1)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固體表面積、溫度、催化劑、濃度,對氣體來說還有壓強等。根據表格提供的信息,鋅有薄片和粉末兩種形態,反應溫度有15 ℃ 和25 ℃,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固體表面積和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2)根據表格提供的信息,實驗Ⅰ和實驗Ⅱ中鋅片的形態相同,溫度不同,溫度高的收集相同體積的氫氣所需時間短,說明化學反應速率大。(3)探究固體表面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需要溫度相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第6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2節第1課時化學反應的速率練習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第6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2節第1課時化學反應的速率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