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第7章有機化合物第4節基本營養物質課件+練習含答案(共7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第7章有機化合物第4節基本營養物質課件+練習含答案(共75張PPT)

資源簡介

第四節 基本營養物質
課后·訓練提升
1.下列關于葡萄糖與蔗糖的比較,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子式不同,但元素組成相同
B.蔗糖能水解,葡萄糖卻不能
C.都屬于糖類,互為同系物
D.葡萄糖是單糖,能發生銀鏡反應,蔗糖是二糖,不能發生銀鏡反應
答案C
解析兩者都屬于糖類,但分子組成上不是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不屬于同系物;蔗糖能水解,但不能發生銀鏡反應。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屬于天然高分子,組成元素只有C、H、O、N
B.蛋白質在濃硝酸的作用下可發生水解反應
C.蛋白酶是蛋白質,它不僅可以催化蛋白質的水解反應,還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反應
D.蛋白質在酶等催化劑作用下可以水解,最終生成氨基酸
答案D
解析蛋白質的組成元素除C、H、O、N外可能還含有S、P等元素,A錯誤;多數蛋白質在濃硝酸的作用下,顯黃色,發生顯色反應,B錯誤;酶具有專一性,蛋白酶只可以催化蛋白質的水解反應,C錯誤。
3.《論語》:“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禮、樂、射、御、書、數為春秋戰國時期讀書人必須學習的六種技藝,射禮是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做弓箭的木質材料上涂有一層桐油(一種植物油),桐油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鐵質馬鐙材料一般為生鐵,生鐵的熔點低于純鐵
C.木質馬鞍的材料一般為樺木,樺木的主要成分纖維素屬于糖類
D.箭桿尾部羽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具有兩性
答案A
解析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并不大,桐油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項錯誤;生鐵是含碳量較高的鐵合金,熔點比純鐵低,故B項正確;纖維素屬于糖類中的多糖,故C項正確;蛋白質中的—NH2可與酸反應,—COOH可與堿反應,具有兩性,故D項正確。
4.一般的植物油外觀呈淡黃色,在植物油中滴加碘水,結果發現植物油由淡黃色液體變成白色固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碘的催化作用下植物油發生了水解
B.植物油與碘水相互溶解
C.植物油與碘發生了加成反應
D.從該反應可以獲得人造脂肪
答案C
解析植物油分子中的碳碳不飽和鍵發生加成反應,不飽和程度降低,由液態變為固態,C項正確,A、B兩項錯誤;油與氫氣加成才可制得人造脂肪,D項錯誤。
5.能使蛋白質變性的是(  )。
①硫酸鉀 ②甲醛 ③氯酸鉀 ④硝酸汞 ⑤氯化銨 ⑥氫氧化鈉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答案A
解析甲醛、硝酸汞(重金屬鹽)、氫氧化鈉(強堿)等能使蛋白質變性。
6.糖類、蛋白質和油脂都是人體基本營養物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試管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 20%的H2SO4溶液,加熱3~4 min,然后取部分水解液用堿液中和試管中的H2SO4溶液。
若要檢驗淀粉已經發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中和液加入          (填試劑的名稱),加熱后再根據實驗現象判斷;若要檢驗淀粉沒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水解液加入幾滴碘溶液,應觀察到      。
(2)油脂在人體內通過水解生成      和丙三醇,再氧化分解,為人體提供能量。
(3)為了鑒別某白色紡織品的成分是蠶絲還是棉纖維,通常選用的方法是    。
A.滴加稀硝酸 B.滴加濃硫酸
C.滴加酒精 D.火焰上灼燒
答案(1)新制的氫氧化銅(或銀氨溶液) 溶液變藍 (2)高級脂肪酸 (3)D
解析(1)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分子式為C6H12O6,因此可向中和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或銀氨溶液)檢驗葡萄糖,從而證明淀粉已發生水解,而向水解液中加入碘后溶液變藍,說明淀粉未完全水解。
(2)油脂水解的最終產物為高級脂肪酸和丙三醇。
(3)蠶絲是蛋白質,棉纖維是纖維素。鑒別蛋白質的依據主要有①某些蛋白質分子與濃硝酸作用時呈黃色;②蛋白質被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特殊氣味,常以此來區別蠶絲紡織品和其他紡織品。(共75張PPT)
第四節 基本營養物質
目 標 素 養
1.結合實例,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元素組成。
2.能基于糖類的水解角度認識糖類的分類,了解葡萄糖的分子結構。
3.結合實驗,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重要性質,了解淀粉水解產物和水解程度的檢驗方法。
4.能基于生活經驗,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知 識 概 覽
一、基本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主要包括 糖類 、 蛋白質 、 油脂 、無機鹽、水和維生素。其中前三類有機物既是人體必需的基本營養物質,也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
二、糖類
1.組成和分類。
(1)組成:由 C、H、O 三種元素組成,多數糖類符合通式Cn(H2O)m,因此糖類也被稱為 碳水化合物 。
(2)分類:
糖類根據其 能否水解 以及 水解產生單糖的數目 進行分類。
微思考糖類又稱為碳水化合物。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機化合物一定是糖類物質嗎
提示:不一定。例如分子式為C2H4O2的有機化合物可以是CH3COOH,屬于羧酸類物質,也可以是HCOOCH3,屬于酯類物質,還可以是其他結構的物質。
2.葡萄糖。
(1)物理性質及結構。
顏色 狀態 水溶性 味道
無色 固體 易溶 有甜味
C6H12O6 CH2OH(CHOH)4CHO 羥基、醛基
(2)主要化學性質。
3.蔗糖的水解反應。
4.淀粉和纖維素。
(1)淀粉。
①淀粉在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最終生成 葡萄糖 。
②淀粉遇碘單質變為 藍色 ,可用于檢驗淀粉的存在。
③水解反應。
④應用。
淀粉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轉變成乙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纖維素。
人體內沒有纖維素水解酶,因此無法吸收和利用纖維素。但食物中的纖維素能刺激腸道蠕動,有助于消化和排泄。
微解讀1纖維素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在硫酸催化作用下能發生水解反應,最終產物也是葡萄糖,利用葡萄糖進一步反應制取燃料乙醇,可改善能源結構。
微判斷1(1)分子組成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機物均屬于糖類。(  )
(2)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麥芽糖、淀粉和纖維素均互為同分異構體。(  )
(3)糖類物質均有甜味且均可發生水解反應。(  )
(4)淀粉和纖維素在人體內均可轉化為葡萄糖被吸收利用。
(  )
×
×
×
×
三、蛋白質
1.組成及物理性質。
由 C、H、O、N、S 等元素組成,屬于 天然有機高分子 ;有的蛋白質能 溶于 水,如雞蛋清等;有的則 難溶 于水,如絲、毛等。
2.化學性質。
(1)水解反應。
(2)實驗探究蛋白質的變性。
3.顯色反應及灼燒。
微判斷2(1)蛋白質溶液遇到鹽就會變性。(  )
(2)可以用灼燒法來區別棉線和羊毛線。(  )
(3)蛋白質是一種基本營養物質,蛋白質溶于水后變為氨基酸。
(  )
(4)濃硝酸沾到手上變黃色是物理變化。(  )
×

×
×
四、油脂的結構與性質
1.油脂的分類。
(2)常見高級脂肪酸。
微解讀2天然油脂的分子中高級脂肪酸烴基存在差異,因而油脂屬于混合物,無固定的熔點。常見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一般不超過900,不屬于有機高分子。
3.化學性質。
(1)水解反應。
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又稱 皂化 反應。
(2)油脂的氫化。
液態植物油中含碳碳雙鍵,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發生 加成反應,生成固態的氫化植物油。
微訓練下列關于油脂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油脂屬于酯類,能發生水解反應
B.油脂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小
C.油脂是多種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的總稱
D.油脂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油脂分為油和脂肪,其中形成油的高級脂肪酸的烴基中含有碳碳雙鍵,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項錯誤。
問題探究
青蘋果不如熟蘋果甜,某學生在探究實驗中發現,青蘋果汁遇碘溶液顯藍色,熟蘋果汁能還原銀氨溶液。
(1)青蘋果汁遇碘溶液顯藍色,說明青蘋果汁中含有什么物質 為什么熟蘋果汁能還原銀氨溶液
提示:淀粉;蘋果轉熟時淀粉水解為葡萄糖。
(2)將淀粉在稀硫酸中加熱數分鐘,然后在水解液中直接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未能檢驗出葡萄糖,能否說明淀粉沒有水解
提示:不能,因為葡萄糖與新制的Cu(OH)2反應需要在堿性條件下進行,而淀粉的水解液呈酸性,若想檢驗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應先加堿將溶液調至堿性,再加新制的Cu(OH)2。
(3)葡萄糖能與新制的Cu(OH)2、銀氨溶液反應,表現了葡萄糖中哪種官能團的性質 是不是所有的糖類都能與上述兩物質反應
提示:醛基;不是,例如蔗糖、淀粉等就不能與新制的Cu(OH)2、銀氨溶液反應。
重難歸納
1.葡萄糖的化學性質。
官能團決定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羥基,因此葡萄糖兼有醛和醇的性質。
2.糖類的水解。
(1)①水解規律。
②水解條件。
蔗糖、淀粉的水解均用稀硫酸作催化劑,并且水浴加熱。
(2)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探究。
①實驗操作。
②實驗現象及結論。
典例剖析
【例1】為了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請回答。
(1)步驟①,稀硫酸在淀粉的水解反應中作     。
(2)步驟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原因是      。
(3)步驟③,試劑M為      。
(4)根據實驗結果,判斷溶液中淀粉     (填“沒有”“部分”或“完全”,下同)水解成葡萄糖。
(5)若加入碘水后溶液不變藍色,其他現象不變,判斷溶液中淀粉   水解成葡萄糖。
答案:(1)催化劑 (2)中和稀硫酸
(3)新制氫氧化銅 (4)部分 (5)完全
解析:淀粉溶液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熱發生水解反應產生葡萄糖,利用淀粉溶液遇碘顯藍色檢驗淀粉的存在,利用葡萄糖與新制氫氧化銅共熱生成磚紅色沉淀Cu2O檢驗葡萄糖的存在。為排除催化劑硫酸的干擾,在檢驗葡萄糖之前要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進行實驗。(1)步驟①,稀硫酸在淀粉的水解反應中作催化劑;(2)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稀硫酸,步驟②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是中和稀硫酸,使溶液顯堿性,然后檢驗葡萄糖的產生;
(3)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也能與新制氫氧化銅共熱產生磚紅色沉淀,根據步驟③,加入試劑M并加熱后有磚紅色沉淀產生,說明加入的試劑M為新制氫氧化銅;(4)水解后的溶液分為兩份,一份中加入碘水,溶液變藍色,說明含有未水解的淀粉;另一份水解后的溶液先加堿中和,后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并加熱,有磚紅色沉淀產生,說明其中含有水解產生的葡萄糖,據此可知溶液中淀粉只有部分水解變為葡萄糖,沒有完全水解;(5)加入碘水后溶液不變藍色,說明溶液中不存在淀粉,有磚紅色沉淀產生,說明其中含有水解產生的葡萄糖,據此可知溶液中淀粉完全水解。
學以致用
1.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硫酸,加熱數分鐘。為測定淀粉的水解程度所需的試劑是(  )。
①NaOH溶液 ②銀氨溶液 ③新制的氫氧化銅 
④碘水 ⑤BaCl2溶液
A.①⑤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淀粉在硫酸催化下水解,最終產物是葡萄糖,如果未發生水解,則溶液不能發生銀鏡反應;如果部分水解,則既能發生銀鏡反應又能使碘水變藍;如果已完全水解,則遇碘水不變藍色。因此,選擇碘水和銀氨溶液或新制的氫氧化銅可確定有無淀粉存在和有無葡萄糖生成,但檢驗水解產物葡萄糖前必須加堿中和酸。
2.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其結構簡式為
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關于核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可以與銀氨溶液作用形成銀鏡
C.與葡萄糖互為同系物
D.1 mol核糖能與過量的鈉反應生成2 mol氫氣
答案:C
解析:核糖中含有—OH和—CHO,均能與酸性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而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A項正確;因核糖分子中有—CHO,能發生銀鏡反應,B項正確;核糖和葡萄糖分子中羥基數目不同,不是同系物,C項錯誤;1 mol核糖與過量的鈉反應生成2 mol氫氣,D項正確。
問題探究
蛋白質是荷蘭科學家在19世紀發現的。他觀察到有生命的東西離開了蛋白質就不能生存。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以雞蛋清溶液(蛋白質溶液)為材料探究蛋白質性質。他們按表中實驗操作完成實驗,并得出現象及結論。
編號 ①
實驗
操作
實驗
現象 先有沉淀析出,加入蒸餾水中時沉淀又溶解
編號 ② ③ ④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先有沉淀析出,加入蒸餾水中時沉淀不溶解
(1)上述實驗①、實驗②~④現象不同,分別為蛋白質的鹽析和變性,兩者變化類型有何不同
提示:實驗①為蛋白質的鹽析,屬于物理變化;實驗②~④為蛋白質的變性,屬于化學變化。
(2)為什么生物實驗室用甲醛溶液(福爾馬林)保存動物標本 如果有人誤服可溶性重金屬鹽應立即采取什么急救措施
提示:甲醛溶液能使動物標本蛋白質及細菌病毒蛋白質變性而失去生理活性。誤服可溶性重金屬鹽,應立即服用大量鮮牛奶或豆漿或雞蛋清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使重金屬離子與服用的蛋白質發生變性作用,從而減輕重金屬離子對機體的危害。
重難歸納
1.蛋白質的變性: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學因素的影響下,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和生理功能發生改變的現象,稱為蛋白質的變性。蛋白質的變性是一個不可逆過程,變性后的蛋白質在水中不能再溶解,并且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使蛋白質變性的因素。
2.鑒別蛋白質的兩種方法。
顯色反應 常用于檢驗溶液中的蛋白質。方法:取少量待測溶液,滴加濃硝酸并加熱,析出黃色沉淀,證明含有蛋白質
灼燒 常用于檢驗織物中的蛋白質。方法:取一小段織物樣品,灼燒,產生類似燒焦羽毛的特殊氣味,證明是蛋白質
3.蛋白質鹽析與變性的比較。
典例剖析
【例2】下列關于蛋白質的組成與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終產物為氨基酸
B.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CuSO4、Na2SO4濃溶液,均會使其變性
C.天然蛋白質僅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
D.蛋白質、纖維素、油脂都是天然有機高分子
答案:A
解析: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為氨基酸,A項正確;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Na2SO4濃溶液,會使其發生鹽析而不是變性,B項錯誤;某些蛋白質還含有S、P等元素,C項錯誤;蛋白質和纖維素是天然有機高分子,油脂不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D項錯誤。
學以致用
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豆漿中加入少量的石膏,能使大豆蛋白凝結析出
B.大多數酶屬于蛋白質,溫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強
C.用灼燒的方法可以鑒別毛織物和棉織物
D.濃硝酸使皮膚呈黃色是由于濃硝酸與蛋白質發生了顯色反應
答案:B
解析: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強,但超過一定溫度,溫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低,甚至完全喪失活性,B項錯誤。
問題探究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如圖裝置探究硬脂酸甘油酯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并制取肥皂。步驟如下。
①在圓底燒瓶中裝入70~80 g新鮮動物脂肪,然后加入20~30 g氫氧化鈉、50 mL水和100 mL酒精。
②隔著陶土網給反應混合物加熱約10 min后,皂化反應基本完成。此時如用一束光通過液體,會產生丁達爾效應。
③適當降溫后,將其倒入200 mL熱的飽和食鹽水中,在液面上方有懸浮固體出現,過濾,擠壓所得固體,制得一小塊肥皂。
(1)加入酒精的作用是什么 步驟②所得的混合物屬于哪類分散系
提示:作溶劑,溶解硬脂酸甘油酯,使硬脂酸甘油酯與NaOH溶液充分接觸;屬于膠體。
(2)如何判斷油脂的皂化反應已進行完全
提示:振蕩反應液,若無油滴浮在液面上,即反應液中液體不再分層,表明油脂的皂化反應已進行完全。
(3)酯的水解反應和酯化反應是否屬于同一反應類型 酯在水解反應中哪些化學鍵會斷裂
重難歸納
1.油脂的化學性質。
(2)水解反應。
①酸性或酶的作用下水解。
油脂在人體中(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和甘油,被腸壁吸收,作為人體的營養物質。
②堿性水解(皂化反應)。
油脂在堿性(NaOH)條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級脂肪酸的鈉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將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又稱為皂化反應。
2.油脂和礦物油的比較。
典例剖析
【例3】下列關于油和脂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植物油和礦物油均能使溴水褪色
B.油脂屬于酯類,沒有固定的熔、沸點
C.油脂的水解反應叫皂化反應
D.由反應后反應液使石蕊溶液變紅色可以判斷皂化反應基本完成
答案:B
解析:植物油是不飽和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結構中含碳碳雙鍵,能使溴水褪色,但礦物油中的烷烴不能使溴水褪色,A項錯誤;油脂中含有多種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屬于混合物,B項正確;油脂只有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是皂化反應,C項錯誤;皂化反應在堿性條件下進行,不會使石蕊溶液變為紅色,D項錯誤。
學以致用
4.區別植物油和礦物油的正確方法是(  )。
A.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振蕩 B.加NaOH溶液,煮沸
C.加新制的Cu(OH)2,煮沸 D.加溴水,振蕩
答案:B
解析: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飽和鍵,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有些礦物油含有烯烴,也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A、D項無法區別;植物油屬于酯類,在NaOH溶液中煮沸時,水解后的生成物能溶于水,礦物油無此性質,會出現分層現象,故B項可區別植物油和礦物油。
1.下列關于蛋白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存在于一切細胞中
B.天然蛋白質屬于純凈物
C.蛋白質都能溶于水
D.蛋白質通常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檢驗
答案:A
解析:B項,形成天然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不相同,都是混合物;C項,有的蛋白質能溶于水,有的蛋白質難溶于水;D項,蛋白質的檢驗可用濃硝酸加熱或灼燒的方法。
2.(北京卷改編)下列過程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用熱的純堿溶液去除油脂
B.糖類、油脂和蛋白質都可以水解
C.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氨基酸
D.向沸水中滴入飽和FeCl3溶液制備Fe(OH)3膠體
答案:B
解析:熱的純堿溶液顯堿性,油脂在堿性條件下能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故可用熱的純堿溶液去除油脂,A項正確;單糖不能水解,B項錯誤;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可以發生水解反應生成氨基酸,C項正確;Fe3+能與沸水反應生成Fe(OH)3膠體,D項正確。
3.蔬菜、水果中富含纖維素,纖維素被食入人體后的作用是(  )。
A.為人體內的化學反應提供原料
B.為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加強腸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
D.人體中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所以纖維素在人體中沒有任何作用
答案:C
解析:人體中沒有纖維素酶,纖維素在人體內不能被消化,但可以加強腸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
4.下列關于油脂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油脂是混合物
B.油脂和礦物油不屬于同一類有機物
C.油脂是由高級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D
解析:脂肪和油統稱為油脂,是多種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油脂屬于酯類,礦物油屬于烴類。油脂結構中的烴基有些是不飽和的[如亞油酸甘油酯中的烴基(—C17H31)],含有碳碳雙鍵,可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使溴水褪色。
5.下列實驗中,沒有顏色變化的是(  )。
A.葡萄糖溶液與新制的Cu(OH)2混合加熱
B.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
C.雞蛋清中加入濃硝酸,并加熱
D.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D項,淀粉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最終水解成葡萄糖,但這一過程中沒有顏色變化;A項會有磚紅色沉淀產生;B項淀粉遇碘單質變藍色;C項雞蛋清遇濃硝酸加熱后會產生黃色沉淀,這是蛋白質的顯色反應。
6.分別取0.1 mol葡萄糖進行下列實驗。
(1)若與足量金屬鈉反應,產生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
     L。
(2)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若葡萄糖分子中的—OH全部反應且葡萄糖的轉化率為60%,則參加反應的乙酸的質量為   。
(3)若使之全部轉化為CO2和H2O,所需氧氣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     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與新制的Cu(OH)2反應的現象是          。
答案:(1)5.6 
(2)18 g
(3)13.44 C6H12O6+6O2 6CO2+6H2O
(4)生成磚紅色沉淀
解析:(1)0.1 mol葡萄糖中含有0.5 mol羥基,與足量的金屬鈉反應,產生0.25 mol氫氣,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5.6 L。
(2)0.1 mol葡萄糖中含有0.5 mol羥基,可以與0.5 mol乙酸發生酯化反應,若葡萄糖的轉化率為60%,則參加反應的乙酸的質量為0.5 mol×60%×60 g·mol-1=18 g。
(3)葡萄糖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6H12O6+6O2 6CO2+6H2O, 0.1 mol葡萄糖完全燃燒所需氧氣為0.6 mol,標準狀況下體積為13.44 L。
(4)葡萄糖與新制的Cu(OH)2加熱煮沸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玛多县| 平安县| 亚东县| 桦南县| 宝坻区| 应城市| 西盟| 鄂尔多斯市| 鞍山市| 盐城市| 新安县| 大渡口区| 乃东县| 东方市| 海南省| 宁明县| 启东市| 顺平县| 井研县| 庐江县| 纳雍县| 武平县| 扶绥县| 呼图壁县| 金湖县| 连城县| 桃江县| 云阳县| 临澧县| 舟曲县| 千阳县| 尉犁县| 台东市| 洱源县| 横峰县| 会泽县| 城市| 揭西县| 阳原县| 兰考县|